项目编号:SCP-CN-952 |
3/CN-952级 |
项目等级:Keter |
机密 |
特殊收容措施:基金会所有设施内电梯外部必须随时由至少二(2)名安保人员看守。所有A级人员应尽可能少地使用电梯。
鉴于该项目的不可控性,以及收容失效后的严重后果,基金会已将此文档向各地政府公开。为维持该项目之收容状态,必须遵守如下解决方案。
权限通过。
- 每一电梯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由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测试,以确认其无CN-952-1之异常性质。一旦发现,应立即将其封闭并重新于其他位置安装电梯。
- 每月需对所有电梯设备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性质,应立即将其封闭并重新于其他位置安装电梯,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记忆清除。
- 当发生大规模灾害时,须在第一时间对该区域进行搜索,及时封锁未被损坏的CN-952-1。
描述:SCP-CN-952为一关于电梯轿厢的异常项目,可能对全球所有电梯设备产生影响。
被影响的设备被称为SCP-CN-952-1。且研究发现CN-952-1之异常性质通常不转移,直至其严重损毁或其水平向位置发生大幅变化。
当使用者按下SCP-CN-952-1中位于操作面板上的数字按钮时,项目将逐渐封闭并在三(3)秒至六(6)秒内使其内激活按钮时其内部的所有物体转移至SCP-CN-952-2中。无论此前SCP-CN-952-2位于其电梯井内何处,在转移后将出现在该建筑物中与被按下的数字按钮相对应的楼层,但其出现楼层总不高于该建筑最大楼层。在转移完成后约三(3)秒,其内物品将再次回到SCP-CN-952-1中。
任何在建筑物中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且内部无人的电梯轿厢均可成为SCP-CN-952-2。
统计数据表明,在转移过程中约有36.107%的概率发生事件CN-952-ACC。该事件主要表现为在使用SCP-CN-952-1时其进行与正常转移行为不同的转移行为或其他行为,且一般被认为是危险的。
附录:
权限通过
简言:经过研究我们得出:平均每约1.30*105台电梯中有一台电梯将成为CN-952-1。且其异常性质可转移直至其分布情况大致符合其分布规律。
关于对CN-952-1异常性质的数据化研究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SCP-CN-952
研究时间:2018年10月-2018年12月
报告单位:56号站点SCP-CN-952项目研究小组
项目负责人:56号站点SCP-CN-952项目研究小组负责人 余仁
一、 引言
(一) 研究的问题
本小组依托位于[数据删除]的大型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选取已被找到的CN-952-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竖向及水平设计构成要素,依托参数化方法与交互式手段,借助项目周围场地参数的设定与变更,统筹分析异常性质构成因素、自然环境、空间形态、地理背景与人员要求等环节,优化项目异常现象分析与评估的过程与成果,提升分析项目产生原因的科学性。
(二)研究的背景
基金会重视异常事物,并形成相应特殊收容措施。在世界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该肩负维持正常收容这艰巨的责任。然而由于我们之前对该项目的理解有误,撰写的旧文档已不能正确地描述并收容项目。本研究主旨在于重新制定特殊收容措施。
(三)研究的目的
完成异常现象产生分析评估的理论结果,通过对特定案例的数据测定与分析,将分析结果运用到收容措施的制定当中。
(四)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站点数字化平台研究、课题跟踪阶段,在中国境内进行初步调研。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1月,初步研究数据分析与评估初步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8年11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工作。
第四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对CN-952-1案例深入研究并对第三阶段数据进行验证。
(五)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参数化设计理念与方法引入对极大规模Keter级异常项目的收容,能够进一步拓展此类项目特殊收容措施设计方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收集近年来关于超维度载具以及Keter级项目研究的论文、报告等,进行筛选、分类、研究,总结常见的参数化研究方法,综合成文献综述。
2.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各地基金会分部站点提供的数据,进行对项目个体产生规律以及个体行为的分析。
3.实地踏勘:选择特定的CN-952-1个体所在场地进行实地踏勘,并记录场地现状用于日后的设计研究。
4.实验场地设计:以上一阶段的理论研究为依据,通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对,在分析结果之指导下确立实验场地设计的方向,尝试使-1个体异常性质转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设备应用方面:本小组所应用的主要设备位于[数据删除],其中研究员Rat所在小组在地形分析、流体分析、日照分析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为项目个体的地理分布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小组在对实验场地规划设计的场地分析中应用ABDC技术对场地的自然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设计选址。以下部分研究图纸被放置于56号站点高价值储藏柜中:
- 坡度坡向分析
- 水文分析
- 剖面分析
- 生态敏感度分析
- 项目个体结构投影图
- 空间密度分区
- 建筑结构与类型分析
2.文献研究方面:在本课题研究阶段本研究小组共阅读了六十多份相关文献,并总结了理论方面,发现目前国内对于传送技术以及此类异常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较多问题: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主要为调查分析的方法众多,各自有优缺点,并无一公认的最优方法;对于收容所需设备的评价因人而异,无法建立一统一标准;应用方面,实际处理人员对技术的掌握度不够高,导致没有充分发挥理论在处理空间类异常中可以起到的作用。
3.数据分析方面:本研究结合前期统计数据成果,我们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以下表达式与任一电梯成为952-1个体之概率(记作y)与其距离952-1个体距离(记作x)之间大致存在关系的相似度最高:
$$ y=ae^{-x^2}$$
此结果对于所有CN-952-1均成立。其中a为一常数。经计算平均每约1.309312*105台电梯中有1台电梯将成为CN-952-1。
4.实验场地设计方面:本研究结合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对56号站点的超大型地下实验场地进行了场地设计,试图将ABDC技术及相关研究方法应用于实验场地的设计及项目的研究中。
其中小组发现:CN-952-1之异常性质可转移直至其分布情况被大致认为是符合以上数学表达式的。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CN-952-1个体的产生只与其地理位置有关,与其他状态无关。
四、讨论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本课题前期主要为数据收集和理论研究,后期结合实际案例,将理论技术应用到设计实验中,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是具有较大的科学性的。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课题对项目的研究结果均来自计算机以及ABDC技术的科学分析,具有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本课题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参数化实验场地设计理念与方法引入对大规模Keter级异常项目的收容,能够进一步拓展此类项目特殊收容措施设计方案。
4.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对其他技术的学习、评价和应用;对项目性质本身进行深入研究。
五、结论
本研究课题提出了目前特殊收容措施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小组选取了Site-CN-56地下超大型实验室作为研究场地,将前期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与实验场地的设计当中,解决了参数化场地设计、选址的科学性的问题,总体上基本实现了研究目标。
备注:
文档内容已更新。
项目等级已更改:Keter
页面版本: 13, 最后编辑于: 27 Aug 2019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