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宇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I卷
作文(60分)
无言,可以是帷幕时期保持缄默、不被打扰的一种状态;无言,也可以是让人沉默不语的一系列禁律术式。马卡达(MC&D)公司创始人马歇尔先生曾说过:“在揭开神秘面纱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对曾经的无言进行追寻与回应。”
对此,你对当前时代下普遍的“无言”现象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被沉默的羔羊
无言是一种选择,而“被动的缄默”,绝对是历史上最龌龊、最伟大的工业发明。
两年前,一位网络作家qntm发布了一本名为《这里没有逆模因部》的网络小说,这本惊悚幻想小说以五年前曝光的SCP基金会为蓝本,构想了一个虚构的“逆模因部”,专门处置会让人遗忘的超自然项目,并最终在遗忘末日中拯救人类的故事。
朝鲜事件带来震惊与全球动荡趋于平息,民众们也正从“奇幻与怪诞真的存在”的震惊中缓过神来,创作相关作品成为了人们在文化上适应新世界的一种方法。但这本网络小说为人熟知并非依靠它的精湛的文笔,而是因为它的突然消失。
2019年秋季的某个时候,这本网络小说连带其作者刹那间从互联网上消失了。没有电子版留存、没有纸质版记录、什么都不剩。当时是有网友率先在网上发帖询问电子版资源,结果引起了这本书曾经读者的奇怪:自己记忆中明明有这么一本书存在,为何难寻踪迹?
如此“曼德拉效应”的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们通过自己的记忆甚至拼凑出了几乎完整的小说全本,但网络上依旧没有任何一丝记录,这曾一度引起了众多猜测。
但事实却显而易见,作者qntm和他的作品很可能无意触碰了某种被称之为“常态”的壁垒,而被迫“无言”,成为沉默的羔羊的一员。
正如知名反收容运动运动家L.S曾言:“当常态本身开始猎杀那些生活在其下方阴影中的人时,试图治愈这种毒时,常态本身也成为了毒。”在当下的时代,这种制造“无言”,猎杀“异常”的现象却依旧屡见不鲜。
譬如,罗斯威尔飞碟事件,彼时的联盟宁愿将受伤的外星来客当场击毙并附带采用威胁手段胁迫当时参与搜寻的军官保持缄默,又譬如葡萄牙北肉屋丑闻,SCP基金会强迫平民进行实验,并且为了保持缄默竟然将相关数据删减一空,连参与实验的平民也永远沓无音讯。
而《这里没有逆模因部》小说与作者人间蒸发的缘由估计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触碰了掌握强权力量的组织所设立的壁垒,所以被迫因此“缄默”,变为沉默的羔羊。
被强迫的“无言”,是一种控制,是一种企图控制世界的强权行为。
他们被剥夺话语权,甚至再度在社会上生活的权利。曝光后依旧如此,那我们试想在曝光之前呢?这些被迫沉默的羔羊是不是数量更为尤甚呢?那强迫“无言”的行为是否更加肆无忌惮呢?
安德森机器人公司总裁安德森先生这样曾这样总结,在曝光的时代,所有的幻想与传说变成现实,但是世界的总体政治格局却不会发生太大改变,因为对超常进行管控的需求依旧存在,旧常态也势必将存在一段时间。
的确如此,“无言”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过去如此,现在亦是如此。哈佛大学客座教授Clef博士有一句话说得好:“曝光后,我们需要的不是D.C al Fine的高谈阔论,也不需要狗屁O5的深谋远虑,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基于新秩序的自由,而非被控制与缄默。”
即便“无言”仍然是目前的主流,暂时没有人敢于直接指出,挑战支配者的权威,即便沉默的羔羊并不是少数,每个人都或许是下一个。
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追寻与回应”,总有一天,“无言”的罗网将被撕碎,沉默的羔羊将被释放,我如此坚信着。
总评:
39分
本篇作文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明显的立论论点,文章对《这里没有逆模因部》的叙述部分占比过大,有些喧宾夺主。
2.立意倾向过于激进,选用论证材料时需加以注意,尽量不要选择语言不得体的,同时存在一定跑题问题,后面更像是对帷幕的一种发泄,对观点的论证不够深刻。
另,试卷讲评完后请到办公室来一趟,我需要和你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