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会成员避坑指南

评分: +144+x

By 肉桂色的铺子 | ███████ 2022.08.21


首先,恭喜你,既然你知道上基金会内部论坛找资料,并且能找到这个帖子,那么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指南阅读能力,能自己避开80%的坑了。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基金会的大多数人都有这个能力——说到底,大家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但我在基金会工作十来年,踩过的坑和见证周围人踩过的坑仍然不计其数,有些是趟进了剩下那20%,有些是犯蠢。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写一个帖子多少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至于是基金会或者你的财产损失,还是某个人“被”损失……你猜。

你觉得没有坑?好吧,那我从一个最傻的说起。

别不看文档的权限等级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就要笑了:这不是员工培训第一课就会讲的东西吗?真有人会这么蠢吗?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一辈子不会犯低级错误。但是其实吧,当你浏览的文档多了,你的大脑就会开始自动忽略它认为“冗余”的东西。比如说,你没参与的项目的特殊收容措施,再比如说权限验证警告。如果你是个新人,你可能还对此没有概念。但有很多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特别是那些2级、3级的员工,他们的权限已经支持他们浏览大部分文档,已经习惯性点掉了上千个验证警告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在某个瞌睡的下午,打开一个文档(有可能输入了错的编号),看也不看那一大段“若未经许可访问本文,你将被立刻定位,并从当前职位停职……”,就按下那个巨大的“继续访问”按钮。然后,嘣。

这时候就会有安保等级是1级的助理研究员或者实习特工问了:既然系统能检测访问者的权限等级,直接锁定文件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如果你这么想,你就要踩坑了。的确有不少文件会直接拒绝权限不够的访问,无法点击或打开,也不会显示警告消息或者访问入口。但对于上述这种多此一举而且容易让人倒霉的验证页面,员工们也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凿的结论。

有一种说法是那些文件本身收容了某种具有meta或者信息危害性质的项目,一种说法是仅锁定访问而不做验证和警告的步骤在技术上不够安全,也有人说那是技术没更新之前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是,那些页面本身就是内部安保部门加进去钓鱼的,旨在鞭策员工们每时每刻都仔细阅读每一句话,尤其是警告内容。毕竟,我得强调一下,这些介绍如何收容危险异常的文档,这些人命堆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重点。

好吧,你现在还觉得自己不会犯低级错误吗?让我们继续讲。

注意浏览的网络内容

那么现在你逐字逐句的看了十几个文档,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急需摸一个鱼,给你的脑子充电。先放心:只要没干扰到正常的工作进度,基金会就不反对摸鱼这种事情。员工需要适当地放松才能够保持高效而专注,更何况哪怕是看新闻网站或者闲聊论坛也有可能意外发现超自然世界的线索。有不少项目就是这么来的。

你知道我们有那种基金会派发的制式电脑,可以带出站点,可以毫无障碍地上几乎任何网站对吧?主要是发给外勤特工们的。当你在办公室外,尤其是自家,你就会变得更习惯用这些电脑上网,而你摸鱼的内容就会有点,让我这么说,放飞自我。别不信,你再上三个月班就信了。

你平时自己上网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仔细想想。你平时做些什么,就有可能无意间用基金会的电脑做些什么。

重点就是这里:在基金会电脑上,所有的下载文件都需要RAISA防火墙扫描之后才能打开,而可疑文件更需要做数据隔离之后传给站点的人员来查看。培训是讲过这个的。但在摸鱼摸到忘乎所以的状态下……好吧,人就会开始犯蠢,放松对下载内容的警惕性。

尤其是,我得指出,在很多案例中,这么说吧,色情内容。

是的。真的有人这么干过。

得时刻记住,这是基金会的电脑,而且你的每条浏览记录都被内安部盯着呢。所以如果RAISA防火墙在扫描你的下载文件,别那么急,别因为那是个你觉得无关紧要的网站就认为肯定没有信息安全、模因、相关组织钓鱼之类的,别在排除完风险前就打开下载内容。不然……运气好的情况下,会有人当场破门而入给你人事处罚。运气不好的情况下……这是发生过的,当事人已经从办公室消失了,老天保佑他。

我是说,你在自己的设备上想看什么看什么,但工作电脑?最好在上面贴两个警告标语。

Keter级项目调任

好,现在你因为违反计算机使用条例被处分了,但人事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或者也可以是因为其他各式各样的原因,你被调到了Keter级项目去。

从公义的角度来说,工作总是得有人做的,不然谁来保护平民们和你的亲人与朋友呢?在读这篇指南的人之所以加入基金会,多少也是怀着高尚的初心。不过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说,我还是需要提醒你:Keter级项目未必会是你想的那样。先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区:Keter不一定代表危险。它更多来说意味着不可控,充满突发情况,大量的加班。

有一些项目的危险性很高,但收容它的工作也切切实实地干系着平民的安危。在这里面工作,你将枕戈待旦,走在滴血而惊险的前线,收获生命被拯救的瞬间。也有一些Keter则没有那么充满威胁性,但你仍然需要准备好24小时接到电话去处理层出不穷的新个体,哪怕要做的事情几乎千篇一律。有人热爱前者,如果去后者工作,必然会痛苦万分;反之亦然。如果你有的选,一定要弄清楚哪个项目是符合你期望的那种。

若要区分某个Keter级项目更像哪一种,我会建议你从以下信息入手:D级人员损耗率,研究人员流动率,工伤率,文档编辑次数。有些信息不会公开,但对身边的同事多观察、多打听,就多少可以了解到大概。我甚至建议你现在就着手开始研究站点里的Keter级项目,以免哪天被突然调任却来不及了解情况。

向伦理委举报

好的,假如你去了Keter级项目,但对某项收容措施的人权问题有些担忧,你想去伦理委员会举报。别急着按要求备齐材料就直接交上去了——一个巨大的坑还在前面。

正常来说,如果你向内部安保部门或者伦理委员会举报某个具体的人,那么在没有征得同意之前,你是匿名的,他们也有义务隐藏你的身份,并在调查过程中保护你不被怀疑。但,这里有一个反直觉的地方:如果你是在举报基金会的某项措施、实验等等存在伦理和人权问题,那么所有信息都是默认公开的。

基金会认为伦理问题,若无特殊情况,应该尽可能保障公开透明,因此也不会特意保护你的资料。但我们都明白,指出某项措施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会得罪一些特定的人。而这里就是坑的地方了:尽管一个正直而且考虑周到的仲裁员会在收到材料时询问你需不需要匿名,但他们没有这么问的义务。而出于各种诡异的原因,有的仲裁员什么都不会问,甚至会在你口头提出匿名的需求后,假装没有听到,故意不告诉你书面申请才能作数……

然后?你的大名就会明晃晃挂在案件卷宗中,随后卷宗按流程被发给该项措施的制定者,然后……我想我不必解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可能会有一段不好过的日子。你甚至会开始怀疑他俩是一伙的。

这种令人恶心的事情,尽管少见,但的确符合流程、可以操作,并且已经诱骗许多正直的同事踏入某些人专为排除异己而设下的陷阱里。有不少伦理委的成员在试图改变相关的举报政策,但迄今为止仍遭遇不少阻力。

在现状有所改变之前,请务必、务必在提交的举报材料中书面声明你要求匿名。

看病须知

那么现在你在Keter级项目工作了一阵子,又遭到了某个人的恶整,你开始失眠抑郁、头疼脑热……你决定去看病。先别急着去医院,这里也有一个坑。虽然踩了也不太可能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你的钱包会感谢你的。

一句话概括:先去你站点的医疗部门。

鉴于我们每天都要和蠕动自走烂糊面条和精神变态脑控怪打交道,我们身体出现的某些状况就有可能是异常导致的,或者可能本身就有异常性质。因此,基金会希望能避免平民社会接触潜在的异常,医疗部门也希望能拿到员工第一手的检查报告,方便研究、处理。他们希望能跟进所有人的身体状况。

但我们也知道,医疗部门的资源是有限的,很多人兼具研究员的工作,在某些方面的经验和能为你投入的时间或许还不如三甲医院的专家。如果你的身体问题和异常没有一点关系,那在站点看病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基金会的确有医保报销政策,不过细则里提到“该次治疗必须经过医疗部门批准转诊”。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甚至压根没注意,然后准备报销的时候才发现一分钱也拿不到。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医疗部门挂号后,你可以申请“对本次状况进行转诊”——他们就会做一系列专门的检查,或许还会联系你所在项目的主管(一般来说会为你说好话),确认你的状况有没有可能导致异常暴露在平民面前。如果答案为否(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你就能拿到一张转诊单,允许你报销后续去平民医院的费用。

哦对,说到报销,千万别忘了写发票抬头和税号,具体填什么问你站点的人事。公司名称要写全,是“石菖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别写成“石菖蒲公司”或者“石菖蒲基金会”。填错就没钱拿了(别指望能吵得赢财务那帮人)。更别填个“SCP基金会”上去,你会有大麻烦的。

如果你已经在走这个流程之前去过平民的医院,看过同一个毛病……那就等着自掏腰包吧。财务部门查得到病历。现在你明白了,实际上基金会就是希望你最好所有毛病都能在医疗部门解决,又没法强制。明面上的福利还是要有,但是加了这么一条……这样你就是“自愿”地尽可能在基金会看病了。

可能会有人问了:假如我在家里突然心梗了,我是找人送我去站点还是直接叫救护车?

我的建议是:别为了能报销就耽误救治时间。当然,这种情况,你也能在事后要求医疗部门补开转诊单……手续非常麻烦,但命是第一位的。

身份掩盖措施

那么现在,假如你因为在Keter项目遭遇意外,或者因为某个人的恶整,或者因为心梗,而不幸不治。还记得入职的时候可以选择让基金会怎么处理自己的身后事吧?我也知道很多人听过这样的传奇,已故的同事的父母收到骨灰,被告知他们的孩子是光荣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或者缉毒警察……你可能已经选择了由基金会发布掩盖故事,但如果是希望让父母骄傲,那么你的在天之灵很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坑了。

在十几年前,基金会还没有如今这么大规模的时候,几乎每位牺牲的同僚都会得到诸如维和部队成员之类的掩盖身份。但现在我们已经没法给联合国、或者其他组织,再加上一个已经远超它们原本的正常死亡人数的名单,平民社会会对这样的数据提出疑问和不满的。光荣的名额有限,而且只留给那些最英勇的人。而如果你只是不小心点开了模因抹杀触媒而稀里糊涂地死掉……你的家人只会得到诸如你出车祸或者走夜路掉河里的消息。

会不会忽然有些失望了?会不会忽然陷入深刻的自我怀疑中?或许过去的你一直是身边人口中的天之骄子,一路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来到这里,又怀揣着无人能及的远大理想,却发现自己身藏暗处,面对着无人能倾诉的恐惧、无时无刻的道德抉择和苦无进展的研究,每个人却只是让你习惯……你时刻面对着找不出谜底的东西,它们或许永远找不出谜底。你发现宇宙还有太多你不懂的了。而不知何时,你就会莫名其妙地死掉。很可能谁也查不出你的死因,所有你爱的人都不知道你为何而死。你的未来,你的见地,你的自我,都无人能知道了;在大众还有机会读到它前,你的图书馆便焚毁了。了无意义。

欢迎来到基金会——这也正是我和许多人刚来到这里时,让我们夜不能寐的迷思。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这篇指南:你绝对不想死得毫不值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拼命,为意义。也有我们怀念的前辈,在身后留下一个光荣的掩盖故事;他们大多成绩突出,绩效总是靠前,而且愿意参与高危项目,随叫随到。他们在身前便让作为同事的我们仰视和尊敬,而在身后,他们的亲人、朋友乃至校友也能为他们骄傲,墓前总是放满鲜花。在名为无意义的机器碾过其他尘埃时,他们却能一直存在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他们作为榜样和目标,这样我们在疲惫地入眠时还能感受到些许慰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知道是基金会的诱饵却还心甘情愿。

今天的贴子先写到这里,后面会持续更新其他我想到或者见到的坑(记得按左上角收藏本帖!喜欢的话请多多投喂花生!)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