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同学们,打起精神来。下午一点半开始的课多少会让人感觉到疲倦,特别是历史课。请同学们保持安全距离,通过视频上课的同学不要将自己的虚拟形象投影在天花板上。谢谢合作。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了,在华夏地区早期人类社群中,活跃着大量的,身体素质异于常人的人类。他们中的一部分只是单纯的拥有过人的身体素质,一部分是现实扭曲者,一部分可能是奇术使用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部分人类承担着保护其部落免受异常生物威胁的任务。这部分人类通常也成为了部族的统治者。他们同时也会驯服一些相对温顺的异常生物用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现在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那个,一副骨头架子旁边两条龙的文物,被认为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写照。
更为耳熟能详的例子应该是姬轩辕,黄帝,华夏族的统治者,能够驯服一些异常生物作为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过在异常历史学中他的地位更加显赫。在他的带领下,对异常生物的战斗从那些身体素质异于常人的人类的单挑或小队合作,开始向普通人类亦能参与的成建制的对抗——主要是依托城池——转变。这一过程实际上花费了两千多年。他也是第一个构筑城墙用来抵御异常生物入侵的人类部族统治者。那座城市现在还在,在陕西神木,名字是石峁遗址。我的学长,现在也在基金会工作,参与了一部分的发掘工作。在城墙的外围,基金会的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具备生物特征的,但是密度和硬度远大于现存生物的钙质物。按照后面进行的复原,确定了那些生物的体积以及相貌可能……在我们的理解之外。
相关的材料已经上传到云端,大家可以看一下。复原图参考了部分现存生物,所以可能与那个东西的原型,有很大区别。那位同学,看起来你有一些疑惑。
S:您刚刚提到了,在城墙外围发现了大量的……姑且能被称为骨头的东西,难道在城墙之内没有发现吗?
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按照古籍记载,在石峁城建造完毕后曾多次遭到异常生物的袭击。但无论其体积抑或异常能力,均在城墙前停止,并表现出了犹豫。那时成建制的对抗异常生物也主要依靠城池。将异常生物吸引到城墙前,然后在其犹豫时将其捕获或杀死。
S:犹豫?
是的,犹豫,像是被什么东西所阻止了一样。异常生物会在城墙前停止,这是当时的一个重大发现,并作为一个重要的经验传承了两千多年,直到汉朝中期,中原地区的人们才大概理解其中关节。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将这一现象用于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舜帝时期,一个叫董父的人就为舜帝养龙,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有明文记载的,系统性的进行异常生物养殖的活动。在很多史料中,董父能够使龙,或者叫异常生物吧,飞到他的身边,然后董父会将这些异常生物养殖在井中。1
但在基金会的考古中发现,这一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狩猎行为。董父会以自己为诱饵,吸引异常生物,然后将异常生物引诱至城墙附近的井中。井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与城墙类似的作用。董父随后会挑选出那些温驯一些的个体留下进行繁殖,而暴躁的个体则被处死。这项工作在夏王朝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但随后慢慢恢复。对异常生物的养殖在周王朝达到了巅峰最为出名的故事就是周穆王乘龙车远游昆仑2。中华异学会的前身之一亦在那时被建立。
我们刚才说过,成建制的对抗异常生物的行为仍需要以城墙为依托,而对于野外活动的异常生物的清缴仍然以异能人士为主。中华异学会的前身也在这段时间展开了人工制造这些异能人士的研究。早期方法相当的简单粗暴:将来自异常生物的灵魂结晶3直接植入人体。由于周王朝覆灭,大量资料遗失,我们不知道这种方法有没有在后续得到改进。唯一能确认的是,这项实验仅有一个成功案例。至于那个成功案例在哪里,我们不知道。
当东方的人们以城墙为依托对抗异常生物时,西方人仍在以异能人士对抗或驯服异常生物。事实上,在一些地区,直到十二世纪,仍有类似现象存在。但早在公元前256年,罗马共和国就已经发现了对抗异常生物的一些方法。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巴格拉达斯战役中,一支败退的罗马残军遭到了腓尼基人驯养的异常生物的袭击。在绝境中,罗马人组成了直角阵型试图做最后的抵抗。当直角阵型完成的同时,异常动物们停止了攻击,随后“逃离”了这支罗马残军。这支残军于次年被接回国内,同时上报了所见之事。这一情报迅速传遍了整个罗马共和国。元老院组织了一支部队秘密北上前往北欧等异常生物活动频繁的地区,并确认了直角阵型以及直角状物体能够抑制异常生物的进攻欲望。这一情报也通过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在公元前150年前后传入中国。有观点认为,张骞之所以能够在异常生物活动较多的贝加尔湖畔坚持数年,除却降匈汉人的暗中保护外,其掌握的应对异常生物的知识应当起到了重大作用。
对于这一现象,一千多年之后,库萨的尼古拉在托马斯·阿奎那4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直角”的理论。他本人利用这一理论在海德堡森林中数次击退异常生物。将这个理论套用到石峁城的防御与侥幸逃脱的罗马士兵上,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两种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学者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异常生物在面对非自然的存在时,因为对这种存在的畏惧而失去了进攻欲望。
S:那么为什么汉朝的官方并没有大规模的采取类似的方法对抗异常生物?
事实上有。汉朝在城墙建设中开始大规模的使用四四方方的形状而非原有的弧形城墙。汉朝国境内的异常生物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压制,而作为主要威胁的匈奴方,汉朝并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究其原因的话,较为主要的一点是在去除异常生物的对垒中,汉军很难占到便宜。同时匈奴一方大规模驯养一种与现在的马的样貌相似的生物,作为其精锐骑兵的坐骑。战斗中,蒙蔽其双眼,故其能不畏矢石,也不畏惧带有直角概念的物体或阵型。这也意味着哪怕在骑兵对抗中汉朝骑兵仍然不占据优势。由于没有需求,汉朝在这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匈奴一方。
使得天平开始倾斜的关键人物是卫青,而使得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汉朝一方的则是他的外甥霍去病。请大家打起精神来,这个部分是在中国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先来说说卫青的贡献吧。公元前129年,匈奴以部分异常生物为先锋袭击了上谷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怀来一带,汉武帝命令卫青、公孙敖、公孙贺与李广分四路发动反击。卫青深知自己的骑兵质量并不如匈奴以异常生物为主力的部队,因此他没有选择正面硬拼,而是袭击了匈奴的小股部队,获取情报,然后长驱直入,奔袭匈奴的后勤中心。但他实际到达的不只是后勤中心,而是匈奴进行异常生物养殖的核心区域:龙城。
当然龙城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这个词在古籍上一般代表匈奴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或者异常生物的养殖地。这次闪击直接摧毁了匈奴部一个重要的异常生物繁育点。但对于汉朝而言,更重要的事是,卫青俘虏了一大批懂得异常生物繁育技术的匈奴人,并获得了一些异常生物的幼崽。卫青深知,对抗精锐骑兵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一支同样精锐的骑兵。他因此上书汉武帝,重启了异常生物繁育。这一举措,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后续一千多年后的世界局势,暂且按下不表。对于异常生物的解剖与攻击实验也让汉朝获得了详细的,对抗异常骑兵的方案。卫青花费数月时间进行演习,最终发现了可以利用直角阵型对抗异常生物,同时让自己的人马不会被异常骑兵冲散的方法。
那就是利用人数优势进行局部多打少,慢慢蚕食的方案。虽然几年后的霍去病不会完全同意这个方案,但在当时,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第二年就显现出了它的威力。公元前128年秋,卫青率领其训练的三万骑兵从雁门关出发袭击匈奴部,斩首数千。归来后,卫青继续对阵型进行改进,在公元前127年进行的,对河套地区的匈奴部的打击中,卫青率军借道高阙,在友军的配合下完成了对河套地区白羊王、楼烦王所部的围歼。此战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夺取了河套地区这一个极度有利于异常生物养殖的地区。至于同时俘获的异常生物,在如此重大的收获前,也只不过是随赠品。此战,卫青部没有出现损失5。
公元前126年,张骞归汉。张骞在贝加尔湖畔生存多年,对于异常生物的信息了如指掌,同时与西域诸国进行了沟通,获得了大量的情报。没有证据表明张骞是否与来自罗马帝国的人员进行了交流,但根据后续数次战争中汉朝军队,包括后来的东汉,的进攻路线看,张骞很有可能将贝加尔湖以北的异常生物的情报带给了汉武帝。当然这也让汉朝确认了匈奴并没有驯服贝加尔湖以北的异常生物的能力。得知了匈奴所掌握的异常生物的上限之后,卫青对自己所辖的部队的训练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但仍然没有摆脱处于守势时阵地战的模板。直到那传奇人物登场,让天平彻底倒向了汉朝。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汉朝杰出的军事家。
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的第二阶段,17岁的霍去病单独率领800异常骑兵发动奔袭作战,直击匈奴军后方俘虏了很多匈奴贵族。这一战让汉朝确定了异常骑兵的真正使用方式。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单独率领一万人出陇西发动闪击战,六天转战千里,途中分割包围并迫降了上万匈奴人。随后霍去病从中挑选了部分人马继续作战6,最终剿灭了河西地区的匈奴人马。更为重要的是,祁连山北麓是匈奴的一个重要的异常生物养殖地点,对此地的夺取使得汉朝拥有了大规模养殖异常生物的能力。而投降的匈奴人为汉朝提供了至关重要训练人员,使得汉朝可以进一步扩大异常生物部队的规模。
此外,在河西之战中,李广所部4000人被匈奴左贤王部四万大军包围,李广部以弓弩发射使用了铍青铜箭头的箭矢迎战,坚持到了援军的到来,这也证明了铍青铜武器已经可以对当时的异常生物进行杀伤。这一发现使得后续的各个朝代均未停止对于能够杀伤异常生物的武器进行研究。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部出定襄,霍去病部出代郡,直击匈奴部主力。其中卫青部与伊稚斜单于主力遭遇。卫青以武刚车连结为阵型,随后派出五千骑兵与匈奴主力正面冲撞。当天晚些时候,卫青见战斗僵持太久,以异常生物之能力吹起风沙遮盖战场,然后挥军包围并冲散匈奴军的阵型。
而霍去病部追的更远一些,在匈奴降卒的指引下击溃匈奴左贤王部,然后一路追击到贝加尔湖。当他们尝试继续向北攻击时,他们遭遇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异常生物。那个生物在异常研究界的名字叫做змей Горыныч,中文名是戈曼尼奇,那是一个百米长,拥有三个头颅的,长相类似西方龙的生物。霍去病认识到自己的兵力完全无法对抗这个异常生物。所以他按照经验摆出了直角阵型,然后开始撤退。这个举动反而激怒了戈曼尼奇,戈曼尼奇飞了起来,起飞时的巨大能量点燃了一篇丛林,然后祂带着火焰与风暴扑向霍去病的大军。危急时刻,军中的匈奴降将提出将阵型变为圆形阵。虽然不知道其用意,但是霍去病照做了。在阵型完成改变之后,戈曼尼奇悬停在了空中,观察了一会,就离开了。霍去病也得以带着自己的人马返回国内。
对于此事件学界没有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接受度比较高的说法是,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直角让作为屹立在异常生物的顶点的戈曼尼奇感到了威胁,而阵型改变为圆形之后,对于这种异常生物而言,威胁消失了,恰好戈曼尼奇并不在狩猎状态,因此霍去病可以成功撤离。说真的,这个解释蛮神棍的,但也是目前为止最靠谱的。由于戈曼尼奇在公元10年被斯拉夫英雄多布雷尼亚·尼基季奇杀死,该问题无从查证。
随着霍去病于公元前117年去世,汉朝对于匈奴的打击陷入停滞,但异常生物的养殖与研究仍然在进行。这些研究的结果在东汉时期对匈奴的彻底打击中显现了出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一千多年的世界局势,甚至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都与这事有联系。但那些就是后面的单元的内容了。
下节课我们会学习在新莽王朝到唐朝,异常生物的研究与利用对中国和世界造成的影响。下节课在周五上午,内容也会比较多,希望大家做好准备。然后,周五第二组的同学到教室上课,第一组的同学通过在线视频课上课。本节课的录像会在今晚上传至云端,如果有笔记没记全的可以观看录像补全笔记。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我的Office Hour来找我,或者给我发邮件,在群里直接找我都可以。
另外,下周会有一个小测,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好的,谢谢各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