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批评2:异常艺术

元批评

来自Carlos R. Kalinin, 主站成员

2. 异常艺术

我们每个人都曾见过这样的现象。有位写手想出了一个关于某种异常艺术表达的点子。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慢慢添加上各种细节,然后就轮到真正完善核心概念的时候了。这段时间内,有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提了出来:Are We Cool Yet?

每次有人问这个问题,都会迎来一大波怒不可遏的回答。我的艺术类SCP会和AWCY有联系吗?或者不该和他们扯上关系?几乎每篇牵涉到和艺术有关题材的文档下面,我都会看到这样的反应。

这篇关于维基站的长篇大论不是针对AWCY?的特定问题。那要轮到以后又一场唇枪舌剑的讨论里了。相反,我希望指出我们对于描写艺术题材的总体态度。每位维基站上的写手都是一名艺术家,不管他们接不接受这个称号。但当描写艺术表现形式时,通常我们脑中浮现的景象似乎总是个装腔作势的嬉皮士,创作出某种向着观众射出鲨鱼或者别的什么玩意的魔法版尿浸基督1

它够酷了吗?或者不酷?这是个很有限制性的前提,并且完全是个错误的问题。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在这一题材上开阔一下眼界了。

艺术是什么? 在我们聊到异常艺术的特定性质之前,先设立一些关于艺术本身到底是什么的基本法则,会很有用处。

我不想拿着字典中的无数定义咬文嚼字,纠缠不休,所以我觉得我该先讲一下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对我来说,艺术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 它包括了艺术创作者自身的特征—每件艺术品中都有着创作者自我的一部分。这种影响不一定很明显,某些情况下,大部分观众甚至都看不出来。但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一个人会用某种风格来表达自我,做出独一无二的观察和叙述。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而以此类推,也没有两件艺术品会完全相似2。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创作了数千年的艺术,并且在接下来的数千年中也会继续创作,而点子永远不会枯竭。即使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时,两个人也可能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描述,从中可以得到无数相反的结论。
  • 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某种方式影响观众—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一件作品观众的话。很多作者表示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写作,而对我来说这很奇怪,因为他们总是在这样的发言之后把那些作品分享给别人。对我来说,分享个人的经历和观点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便是它存在的理由。因为对人性的理解各有深浅,当你写作时,你就是在对读者表达:“这里有些值得你在人生之路上停下脚步,好好考虑的东西;这里有最为重要的一切,这些是我想在你心中启发的东西。”
  • 它和一般的劝说手段不同—以上的描述,和巴士侧边贴着的竞选广告有什么不同呢?毕竟艺术也不例外,希望将观众引导到具有时代意义的某个特定思路上(虽然对我来说,这很容易让人分心)。但和广告宣传不同,艺术不一定非要将观众引导到某个方向上去。多数情况下,通常分享艺术家本人的经历,就已经足够了,而不限制思路的作品往往却是最能够撼动人心的。我第一个想到的例子是《西线无战事》。虽然原版小说和电影的目的都是表现现代战争的残酷,最终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到底痛不痛恨战争,和它对读者所造成的影响相比,已经是次要的。它不是一篇仔细为人分析战争利弊的论文:它让读者停下脚步,切身体验劫数难逃的主角们,被可怖的暴力与绝望所环绕的生涯。这就是艺术。
  • 它是一切需要创造性的事物—在所谓的“视觉”艺术和其它一切艺术之间,似乎有着很大的分歧。这类分歧的典型表现,就是不管是维基上还是别处的读者,一看到艺术家,就会想到画家的思考倾向。的确,维基上的作品也很容易把异常艺术全部塑造成绘画,雕像,壁画和其它第一眼就能被认定为“艺术”的玩意。但在我眼中, 一切能够让观众体验到相同的感受,并且重复某种经历的事物,都能够被称为艺术。写作,戏剧,音乐,口述故事,行为艺术,甚至是生活方式。这些全部是艺术创作的方式。

艺术的边界暧昧且游移不定,你一定会对上面的某些观点表示反对,然而你并没有错。但那些边界远比我们在这里所写的更为广阔,而这引申到了我的下一个观点。

异常艺术的潜能是无边无际的。 我一直认为这个网站上,奇幻和艺术的交汇十分引人入胜。在基金会的世界观中,无需应用现实世界的法则。它是我们共享的创意空间的一个标志。某种程度上,艺术本身也是对现实的发掘,给予观众们一个由他们所构建,自己却不曾体验过的私人领地。此状态下的现实和存在是一种强力互动的枢纽,而我们的站点让它变成可能。

想象一下,艺术家们在不被可能性限制的情况下,会创造出的事物。如果米开朗基罗不被西斯廷大教堂的空间和可达性束缚呢?一个基奥瓦族的巫医,如果除了仙人掌膏外,有着更强大的致幻手段,会给予人们什么样的心灵之旅?如果物理法则可有可无,法老们又会下令造出什么样的奇观?如果日本能剧的某一流派,超越了现实之中的服装和戏台带来的限制,会赋予观众怎样的体验?

每当我想到和异常艺术品有关的点子,我都会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个艺术家到底有着何等宏大的梦想,必须要超越现实的严格限制?那位艺术家又该怎么样把自己作品的全貌,充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到底要给我们展示什么样的存在,为何要让宇宙在他们的艺术面前低头而非屈从其他的艺术?

想想你看到过的,使你大吃一惊的艺术品。它们完全改变了你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让你重新检验自己眼中的世界,在你夜夜不眠时,缭绕在你脑海中。想想能够远远超越那种经历的事物,那无人触及的,一切思绪与情感的最前沿,而我们只要借助我们的幻想就能抵达。

听起来过于宏大?或许吧。不是每件物品都是人类成就的顶点。但异常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可能性大得惊人。

不是所有艺术家都是讨人厌的装逼狂。说实在的,大部分艺术家都不是那样。对于艺术本身的广泛定义表明,某种程度上,大多数人都能被称为艺术家。即使在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之中,大部分人群也分散在不同的流派,国家,语言区中,并且有着不同的目的,经验,以及你能够想到的所有其它特点。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艺术家。

所以当某人的新作里充满了穿着唇环的雅皮士,眼中的艺术只是一堆毫无目的,被胡乱堆砌起来的图片,当你看着它时除了“你没法逼我做这做那”之外感觉不到别的意义,我不得不想,或许我们太专注于这个社区里的极少数派了。的确有些脑残会用异常艺术来一通胡搞,或者创作出意义不明的玩意。

人就是人,会以各种新方式创造出一堆垃圾——亦或是专门为了惹恼他人。而如果你的文档就是为了展示此类人群的话,那你的确可以写关于他们的故事。但通常,这样的文档能够达到的最终目的只是一句“天啊,这种人可真烦,对吧?”的感叹。怎么说呢,我也同意。但我早就知道了。

促进这种描写的主要因素之一,来自对“现代艺术”(此处指一切在近代创作,并且被展览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这通常为大多数人默认的定义)总是毫无意义并且一团乱的刻板印象。此种理解艺术的方式,和某些人对艺术创作的看法,很容易就发展到对创作此类作品的人群身上——一群在某个时髦的大城市里闲逛的神烦人渣。再强调一次,如果我们要拓宽自己对艺术的定义,就不该把自己限制在这个狭窄的比喻里。

不要惧怕描写有着深意的艺术。有好几次,我读到的故事里,作者竭尽全力把里面的艺术描述成蠢笨并且毫无意义的存在。我已经指出了我眼中这类故事的问题,但有时,当我批评这些故事里出现的艺术创作时,作者会这么反驳:“好吧,但是这里面的艺术本来就不合逻辑。”或者“它的中心思想就应该是很傻逼幼稚的。”

我一直怀疑“好吧创作它的艺术家本来就没什么可表达的”是不愿正视一件异常艺术品的核心概念和明显含义的借口。作者将自身从故事中抽离是个很久远,很久远的传统,所以我没法责怪诉诸于这种手段的人。

关于这点,我有两个期望。我希望作者们能够花更多时间,描写他们笔下的异常艺术品背后的动机。什么驱使那些艺术家超越现实?为什么他们必须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他们真正希望得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问题让我对艺术着迷,而作为艺术形式的文档中所出现的艺术品,也是同理。

我也希望作者多给予他们作品中的艺术家一些目的。我知道写作时,人更容易滑到幽默或者逗逼的风格上。而如果它出错或者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为了留点脸面,也更容易用“哦,我其实没想表达什么”,“我就是写着玩儿的”,“或者“它本来就毫无意义”之类的接口搪塞过去。

人很难抵抗用这些理由来自我保护的冲动,但我希望更多人能够抑制住这种冲动。如果你故事中的角色要表达一些重要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你也在通过这些角色表达自我),那么就让它变得独一无二。好好完善它。让我能够相信,有人仅仅只是因为他们的艺术理想,从零开始,变成了一名自学成才的魔法师。他们或许无法成功,但我尊敬有理想的人。诚意是很重要的。

这不代表只有严肃古板3的作品才符合维基的风格。但我觉得在提到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时,我们已经有过太多无足轻重的谈话了。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为了打动人心,而不是捣乱,创作艺术的人们。

这个社区对它如何从数个网络年前,4chan上的根源发展至今,有着一定程度的自豪感。这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这里的写手们也贡献出了几乎与所有文学流派沾边的故事,而陈词滥调和写作媒介的限制无法阻碍我们超越各种创造力的极限。当我们写作时,当我们检阅未完的草稿,写下批评时,我觉得如果我们以同样包容的眼光看待艺术本身,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益处。

切记,你也是一名艺术家。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