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纪简史

评分: +46+x

“天有尽头吗?”

“你向天的远处看,你看不到的地方就是天的尽头。”

“地有尽头吗?”

“你向地的远处走,你走不到的地方就是地的尽头。”

“潮水有尽头吗?”

“等水波淹没这世上最后一块陆地,潮水就有了尽头。”

“生命有尽头吗?”

“当你感到自己衰朽无力,抬眼能看见提着镰刀的死神向你招手,你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文明有尽头吗?”

“就是此刻。



第一章:不息的雨

“…全球已被无法收容的异常所笼罩…帷幕的维持已经再无必要…鉴于当前形势…基金会的宗旨正式改变…生存、延续、保护…愿人类平安…”
————节选自《SCP基金会面向公众的首次宣讲》


雨是从三十年前开始下的,下了整整十年。

起初,没有人在意它。这只是一场略长的雨,这只是一处被冲毁的农田,这只是一所倒塌的水坝,这只是一座被淹没的城市,这只是一个被抹去的小小岛国。

但是当人类发现雨水下了三个月,不但没有停息反而愈加猛烈的时候,一切都无可挽回。

人们穷极了所有办法让雨停下来,但他们绝望的发现即使吹散了阴云,雨水还是从晴空中落下。

这些雨是从何方而来?无人知晓。顶尖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一个月后得出结论:雨水是凭空而来的。它从虚空中降下。密闭的乌云遮盖了全球的天空,滂沱的暴雨让每一条江河泛滥,海平面急剧上涨。

更为严峻的问题不仅因雨而来。两级的冰川陡然间加快了融化速度,仅仅大半年就融化小半。更多的水在海洋的深处涌出,尚能工作的观测仪器拍摄到每一条地缝都在疯狂地将海水喷涌而出。

急剧上升的海平面淹没了难以计数的陆地。人们从海滨撤离,从平原撤离,从丘陵撤离,高原地区成为了安全的避难所。

这一年被后人称为雨纪一年。这一编年称呼一直沿用了下去,即使到了十年之后的雨停之时。

雨纪二年伊始,SCP基金会在同样再无方法阻止降雨的情况下,选择了向公众公开异常和自身的存在。同样这么选择的还有近乎所有的异常组织。人们没怎么惊讶,整整一年的大雨已经让他们麻木了。

绝望,恐慌和混乱的情绪正在社会上蔓延。一些人类正拖家带口地远离海洋,但更多的人已经因来不及撤离而溺死在水里,成为漂浮的尸体。有人怀疑雨水会不会一直下到陆地被全部淹没——这极有可能,因为仅仅两年多海平面就上升了近百米。似乎无穷无尽的水正在将地球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基本崩坏的社会秩序直接导致了世界局势的骤然紧张。各国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化,平原地区的国家对高原国家虎视眈眈,更有一些大国直接强占他国领土来维系自身生存。而许多小国甚至来不及撤离就举国被淹没在水中。

美国首先挑起了战争。为了抢占墨西哥高原,它在雨纪三年初对墨西哥悍然宣战。这一事件引爆了全球局势。一个月之内,全球的战争号角响起。这次战争没有硝烟和火焰,因为这二者早就被雨水浇灭,有的只是沉默,暴力和疯狂。在战争中有的国家解体,改组,重建。人类迈入了最为黑暗的时代——到当时为止。

这次被后人们称为“第一次人类内战”的世界大战,持续了五年,并摧毁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第一次人类内战没有对错,没有正义,所有的国家都为了生存而战,都在和海平面赛跑。直到雨纪八年,战争结束,剩余的五股势力终于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它们分别是:占据墨西哥高原和整个科迪勒拉山系的阿美利加神圣国、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辐射云贵高原、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等地区的亚洲联盟、盘踞在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华沙公国、占据包括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非高原等地区在内的欧洲共同体、以及在乱局中崛起,世界舞台上的新兴势力,由SCP基金会、破碎之神教会、全球超自然联盟等异常组织共同形成的统合体,势力范围覆盖整个南极大陆的异常圆桌议会。

雨纪八年七月,五方势力在南极大陆正式签订和约,彼此承诺在二十年内不挑起新的战争。但是当时的五国局势仍然十分紧张,近乎所有民众都认为这次和约只是为了掀起更大的内战而养精蓄锐。

各国仍然在备战,虽然全球人口急剧减少,但各方仍保持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并随着帷幕的掀开而各自发展了应用于战争的异常武器。在这一方面,异常圆桌议会凭借久远的研究历史而一骑绝尘,远远超过了其他四方。

世界在平静中度过了雨纪九年。



第二章:雄城复兴

“此乃奇迹之城,它的雄伟壮丽,它的巧夺天工,它的流光溢彩绝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
————大西洋大海啸事件幸存者


雨纪十年一月一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下了整整十年的大雨终于停了,虽然乌云仍然在人类头顶遮蔽着天空。

人们走上街头,欢庆大雨的结束,世界迎来了时长两天的新生。

一月三日,大西洋大海啸。数十米高的巨浪以大西洋中央为中心扑向四周的残存陆地。在海啸的源头,一座雄城正劈开海水从海里升起。一些远洋渔民有幸看到了它。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死于海啸,但仍然有些人活了下来,得以告知别人自己所看见的。这些渔民应该为此而自豪,因为他们将是未来数十年唯一窥见这座伟大城市的真容的人类。随后,整个大西洋就被骤兴的大雾笼罩起来。

伴随着海啸而来的是一次影响全球的异常效应。在大西洋大海啸之前,雨水除了无法被驱散之外并无其他异常性质。但随着这个异常效应,乌云逐渐凝实起来,卫星自太空中发射回的信号被阻隔。此外,传统的电磁波被潮湿空气中的异常水分子所阻挡而无法使用。这意味着人类引以为傲的现代科技—互联网再也无法使用。

此异常效应在军事方面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一切雷达、声纳都因此未知效应而报废,各式导弹亦因此而无法使用。人类的军队在一夜之间回到了1917年。

异常圆桌议会最先对这次异常效应做出了反应。原麦克斯韦宗的成员们齐心协力,在一个周内借助多个异常项目重建了南极大陆的因特网,随后到了其余各国协助重建。直到雨纪十年十月,全球的基本通讯被恢复了,但是军用雷达等产品仍然无法使用。

雨纪十一年二月,五国首脑在玻利维亚高原会晤,决定组建联合舰队展开对被迷雾笼罩的大西洋的探索——此时的他们尚未能真正确认那座雄城的存在。异常圆桌议会的领导人坚称异常效应的源头一定藏在大西洋。

同年八月,联合舰队正式进入大西洋,两天后失联,仅有属于异常圆桌议会的舰船能够断断续续借助异常项目传回一些讯息。但是到九月七日,联合舰队彻底失联,最后一条讯息见下:

“第三十八天。淡水资源基本耗尽,燃料不足,没有补给,舍弃五艘军舰以平分燃料。昨日损失军舰四艘,均被[数据模糊]击沉。除由SCP-914复制的SCP-500尚可使用外,其余项目全部陷入惰性状态。SCP-500尚余五粒。备战,亚特兰蒂斯寻求的不是共存,不是并立,而是[讯息结束]”

此后,联合舰队被判定为全部损失,大西洋里被确认有未知势力存在。结合之前的渔民言论,这股势力被正式命名为亚特兰蒂斯。由于联合舰队的覆没,亚特兰蒂斯被归类为高度敌对文明,无法进行沟通。

正当五国政府相互指责对方提供了错误的情报时,突如其来的战争迫使人类联合在一起。

雨纪十一年十一月七日,隶属于欧共体的东非高原遭到了来自亚特兰蒂斯的突然袭击。漆黑的战舰从迷雾中驶出,从其船头上射出的EVE能量束击穿了欧洲共同体的防御。欧共体的数千枚导弹倾泻在这些战舰上,但却无法起到伤害。

刚一接触陆地,战舰上就有生物走下。他们的身体构造很像人类,但全身覆盖有鱼鳞,每个个体都有细微的区别,但均体现出水生动物的特征。他们的武器是高度异常化的现代武器,大多具备现实扭曲能力。尚使用传统武器的欧共体七十万军队不是敌手。四天后,东非高原沦陷,一同被杀的还有欧共体近乎所有的领导人——当初他们正在乞力马扎罗山基地视察。

华沙公国迅速接管了处于无政府状态的阿尔卑斯山脉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但这并非事情的重点。来自亚特兰蒂斯的敌人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所幸他们在灭亡欧共体后暂时停下了脚步。

一个月后,雨纪十二年一月,人类高层再次齐聚南极大陆,异常圆桌议会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在帷幕揭露前,人类普通的的武器对亚特兰蒂斯人无效,如果想要击败他们,就必须使用异常化的武器。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欧共体的经验看,即使是核弹也是没有作用的。

这次会议被称为“南极联合会议”,它得名不仅仅是因为异常圆桌议会所提出的创造性的,在未来的几十年的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军事构想;更是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人类终于决定放下成见,共同抵御亚特兰蒂斯的进攻,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度。地球联邦,这个伟大的名字自这次会议而诞生。原本的四个国家被重命名为阿美利加大区,华沙大区,亚洲大区和南极大区。地球联邦的首府被确立在文森山上。

南极联合会议是雨纪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之一,它的召开不仅标志着地球联邦的成立,同时还为人类联合提供了蓝本和可能,给予了人类未来生机。正是因为地球联邦的成立,人类才能够统一调配资源,在和亚特兰蒂斯的战争中不落到绝对下风。

新生的地球联邦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备战。南极大区提供了帮助,从前隶属于破碎之神教会、全球超自然联盟等异常组织的人员开始指导制造,异常技术被大规模运用到军备中。到雨纪十二年末,全力开动的联邦机器已经建成了二十一个主力舰队。由于导弹等技术已经无法被应用到战争中,联邦决定让军舰全部回到巨舰重炮的时代。而事实证明这一抉择是正确的,在后期面对亚特兰蒂斯的战列舰时,普通的导弹根本不会有用处,唯有轰鸣的大炮才能撕开敌人的船身。



第三章:战火纷飞

“坚持住,士兵们!你们是联邦的希望,人类的希望!”
————摘自墨西哥高原保卫战中,一名军官的演讲


雨纪十三年,地球联邦第三舰队的一个巡洋舰中队正在原西非地区(现已被淹没)执行巡逻任务。在此地,他们遭遇到了亚特兰蒂斯人。地球联邦的重型巡洋舰“圆桌骑士”号开了第一炮,EVE粒子具像化后形成的炮弹成功伤害了亚特兰蒂斯的船只。亚特兰蒂斯人随后反击。大约两小时后,亚特兰蒂斯人丢下了正在沉没的两艘炮艇后逃离。这次被称为“西非遭遇战”的战斗规模并不大,但作为地球联邦的第一战,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亚特兰蒂斯人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方法得当,万事皆有可能。这同时也验证了地球联邦的战略正确性。

在西非遭遇战后,双方又爆发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互相试探了几次后,真正的战争来了。

雨纪十三年十月,亚特兰蒂斯海军一个整编舰队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发动了突然进攻。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地球联邦北美阵地的第一道防线,守卫此地的是地球联邦第四舰队。

在介绍这次重要战争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地球联邦第四舰队的指挥官:李尔将军。他来自阿美利加大区,在第一次人类内战中崭露头角,几经摸爬滚打成为了这支舰队的指挥官。他素来以铁血冷漠著称,也正因此联邦选择让他守卫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条至关重要的防线。

可惜的是,根据阿巴拉契亚会战的战况来看,李尔将军的铁血只会用在自己的同族身上。战争伊始,他便因为心中恐惧而把全部的战列舰用来拱卫自己的旗舰。大批的小型炮艇和轻型舰船被舍弃在外围。失去了战列舰重炮的保护,这些小船犹如待宰的羔羊。原本实力就占优的亚特兰蒂斯人迅速蚕食了这些小船,开始围攻李尔将军的旗舰。

此时第四舰队的实力已经大损,但还绝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可是李尔将军的一系列昏招彻底把第四舰队送上了绝路。他先是命令四艘战列舰先把敌人的包围圈轰出一个豁口,想要开着较为轻便的旗舰逃离。这是他第一个昏招:如果想要冲破亚特兰蒂斯的包围圈,此时的唯一办法是所有的战列舰一齐猛攻方有可能。

四艘战列舰迅速被击沉了,虎视眈眈的亚特兰蒂斯人已经开始对剩余的舰船发动攻击。我们的李尔将军见到此景惊慌失措,出了他第二个昏招:他想要再舍弃两艘战列舰,以此为诱饵勾引亚特兰蒂斯人转移注意力,使自己可以借机逃脱。他可怜的脑子里并没有想过,是自己的旗舰带着的几十艘巨舰目标更大,还是区区两艘战列舰目标更大。

再次失败的李尔将军出了最后一个昏招:打白旗。看到白旗的亚特兰蒂斯人停止了进攻,但第四舰队本方的舰船却是大乱,相互碰撞挤压,几艘重型巡洋舰直接因为慌乱而开了炮。在乱局中,李尔将军带着旗舰仓皇逃离。留下了一个被全歼的第四舰队,顺便把阿巴拉契亚防线拱手相送。

阿巴拉契亚会战的大败是地球联邦一系列溃败的开始,被冠以“懦夫”头衔的李尔将军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但早已无济于事了。西非遭遇战所带动的积极情绪迅速消沉了,整整一个舰队的轻易灭亡给了人类士气沉重打击。也正因为士气的低落,地球联邦在雨纪十四年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争夺战和阿尔卑斯阻击战中均表现极差,丢失了整个西欧地区。阿尔卑斯阻击战甚至可以被钉在耻辱柱上——地球联邦第三、第八、第十一舰队在得知亚特兰蒂斯将要攻打阿尔卑斯山后,主动出港阻击。结果被不到己方十分之一的兵力打得连连败退。地球联邦的海军领导人直接为此掀了桌子,破口大骂这次战役的指挥官是白痴。

相对欧洲战场和美洲战场而言,旧印度洋战场的表现就要好上不少。雨纪十四年十二月,亚特兰蒂斯对旧印度洋水域发动袭击,在此地驻守的地球联邦十七舰队与其鏖战十日后击退敌军。这次旧印度洋战役为人类憋屈的雨纪十四年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

时间来到雨纪十五年,连续的失败让地球联邦内部产生了矛盾,矛盾被不断激化而最终导致了分裂。一部分人丧失了抵抗意志,非洲,欧洲和大部分美洲地区的丢失似乎预示着人类将要灭亡。投降派在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宣布独立,随后向东攻打地球联邦地区。亚特兰蒂斯人也对其提供了帮助。

不过,投降派的实力仍然太过弱小,仅仅半年时间,叛党被肃清。失望的亚特兰蒂斯人转而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进攻。他们发动了威德尔海战役。

作为地球联邦的老巢,南极大陆并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留守的两支主力舰队立刻迎头顶上,双方在威德尔海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最终,亚特兰蒂斯人在扔下七十艘沉船后逃之夭夭,地球联邦损失了五十多艘战舰。

失败的威德尔海战役让原本高傲的亚特兰蒂斯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整整一年,他们偃旗息鼓,龟缩在大西洋和占领地区里闷头建设。地球联邦也抓住了这一喘息机会,加足马力建造新的主力舰队。雨纪十六年末,又有七支主力舰队下水。为了区别于原先的地球联邦第一舰队至二十一舰队,此次下水的七支舰队被称为新地球联邦第一舰队至第七舰队。这七支舰队由于在和平时期建造,装配更为精确,火力更为强劲,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

短暂的和平很快结束了,雨纪十七年二月,亚特兰蒂斯发动了自战争开始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落基山脉会战。他们派遣了近乎所有的主力舰队,誓要攻下落基山脉,这条地球联邦在北美最为重要的阵地。一旦落基山脉失陷,亚特兰蒂斯将会打开通往太平洋的大门。

遗憾的是,尽管地球联邦投入了十四支舰队,历时七个月作战,竭尽了全力。最终还是防守失败,几乎丢掉了整个北美洲。与落基山脉会战同时进行的是第一次厄瓜多尔会战。地球联邦十八舰队被亚特兰蒂斯全歼,南方的亚特兰蒂斯人与北方的亚特兰蒂斯人汇合,共同围困住了已成孤岛的墨西哥高原。

他们原本以为不出一个月,墨西哥高原的守军就会自己投降。但是出乎亚特兰蒂斯人意料的是,驻军坚守阵地,整整六个月边打边退,把亚特兰蒂斯主力全部拖在了此地。

驻守在这里的是新第一舰队与新第七舰队,以及十几万的陆军。亚特兰蒂斯人登陆后就遭到了他们的顽强抵抗。守军用一切可以找到的东西—居民楼、学校、汽车…当作掩体,从每个夹缝里收割侵略者的生命。

新第一舰队和新第七舰队的将士们,为了能够向联邦传递消息,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发起了三百多次冲锋,十七次成功突围,为联邦总部送去了宝贵的情报。在突围战争中,新第一舰队总司令,陈伟将军身先士卒,结果不幸殉国。

外界的民众们很快知道了墨西哥驻军的气魄,他们被深深打动了。“到墨西哥去!”成千上万的群众走上街头游行,要求地球联邦前去救援墨西哥高原。地球联邦很快做出了反应,整整五个舰队扑向了围困墨西哥高原的亚特兰蒂斯人。“到墨西哥去!”士兵们怒吼着,把炮口对准挡路的一切敌人,许多亚特兰蒂斯军舰还未等反应就被联邦军舰击沉,被现实扭曲为一堆破铜烂铁。

除了这五支舰队,地球联邦高层还派出了第二舰队和新第二舰队,经西伯利亚地区绕到了北极圈。趁亚特兰蒂斯的全部主力都被拖住,一举从北极冲入大西洋!这场战役被称为“北极奔袭战”,两支舰队在北方占领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一度甚至靠近了亚特兰蒂斯城!士气高昂的人类军队高呼着凯歌,即便是复兴的异族也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最终,他们占领了半个大西洋。

亚特兰蒂斯人沉不住气了,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和自己告急的大后方迫使他们妥协。他们邀请地球联邦派出使者,在玻利维亚高原进行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和约的条件被确定了下来:地球联邦归还占领的亚特兰蒂斯大西洋领土,亚特兰蒂斯则归还厄瓜多尔高原和落基山脉,并解除对墨西哥高原的围困。双方当场交换了签字,这份和约被称为《玻利维亚和约》。

《玻利维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整整八年的大战暂时告一段落,双方都有了时间料理彼此的内部事务。这是地球联邦的重大胜利,这一充满着朝气而积极乐观的国度,似乎在未来享有无限可能。



第四章:和平幕后

“当前,联邦内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希望在座各位记住,唯有统一的联邦,才能捍卫我们的种族…”
————摘自地球联邦第九次常委会议中,轮值联邦主席O5-1的发言


现在,可以让我们把脚步放缓了。从雨纪十九年到雨纪二十四年的这不到六年的时间,地球联邦和亚特兰蒂斯之间处于难得的和平期。《玻利维亚和约》的签订,为双方带来了喘息的机会。在民间,各类经济重新发展起来,娱乐活动也恢复了许多。人类重建城市的能力是惊人的,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楼大厦重新拔地而起。许多新的城市被建立,青藏高原和西伯利亚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

在商业方面,人类和亚特兰蒂斯甚至进行了有限的合作。几家人类公司和亚特兰蒂斯政府签订了采购合同,使用一些贵金属从亚特兰蒂斯人手中买得精妙绝伦的工艺品,并转手在联邦内卖得天价。

在社会生活方面,到了和平年代后期,两族之间偶有通婚的情况存在。结婚者多是在这几年里成长起来,未曾参军的年轻人,身上还没有背负太多的仇恨。亚特兰蒂斯人的一些风俗也不断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一些特色小吃传入了地球联邦。总之,在民间的两国关系较为融洽,正在逐渐实现关系正常化。

但是在地球联邦外患解除的同时,原本被掩盖住的联邦内忧开始显现出来。联邦的内部产生了分歧。这次的分歧不同于雨纪十五年的那次分裂,当年的分裂是因为亚特兰蒂斯施加的外部压力过大,导致部分人类失去抵抗心理。但如今的分歧则是联邦四个大区之间的矛盾。

华沙大区和阿美利加大区在雨纪开始前曾经水火不容,但随着第一次人类内战的爆发和阿美利加大区的政权更迭,仇恨已经渐渐淡化,利益指向逐渐一致,形成了牢固的同盟关系。

相比之下,亚盟大区和华沙大区的关系就有些微妙了。在第一次人类内战期间,华沙公国曾试图抢占帕米尔高原,并以此为跳板进攻青藏高原。这一进攻被当时的亚洲联盟化解,两国间原本友好的关系却因此被刻上深深一刀,再也难以弥合。而亚盟大区和阿美利加大区之间的关系就不消说了,从雨纪之前就一直是剑拔弩张的状态,直到亚特兰蒂斯横空出世,面对灭族的危险双方才勉强答应结成同盟。

南极大区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作为一个原本建国历史不到二十年,且前身组织无比杂乱的国家,它的统治原本应该是不稳固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南极大陆的稳定程度冠绝全球,这主要得益于南极大区内部严苛的制度和利用异常项目监控国民言行的行为。但是在南极大区的稳定之下是处处裂痕,各个前身组织凭借着统治层的威望才勉强弥合在一起:原破碎之神教会虽然三教归一,但内部对于教义的不同解读仍然存在;原欲肉教和原破碎之神教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冷淡;原绿麻雀基金会和原SCP基金会之间更是每次见面都几乎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南极大区并不和哪个大区组成同盟,因其首要任务是消除内部矛盾。

这些问题都随着和平的到来而暴露。雨纪二十二年,地球联邦成立的第十年,五年一度的联邦全体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被公认为地球联邦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会议一开始,四个大区的领导人坐在会场中心,南极大区的领导人作为轮值联邦主席而坐的更加靠前。他们往方则分别是本国的普通代表们。会场的中心还有一把空椅子,这是为了表达对灭亡的欧洲共同体的尊敬而定下的规矩。

在会议之初,普通代表例行起来发言。轮到一名亚盟大区的代表时,他站起来激烈地抨击了华沙大区在阿尔卑斯阻击战中懦弱的表现——其实这是纯粹的翻旧账,近八年前的战争被用作了如今的批驳论据。随着他的言辞越来越猛烈,甚至说出了类似“通敌”的话语之后,一干华沙大区代表愤怒了。他们中数人起身和亚盟大区的代表进行辩论,更有甚者挽起了袖子。火药味渐渐传遍了会场。

南极大区的领导人有心阻止这场闹剧,便以轮值联邦主席的身份要求代表们安静,不得扰乱会场秩序。但是已经红了眼的几位代表并不听他的要求,无奈之下,他们以扰乱会场秩序为理由被带出了会场。

会议正常进行着,就好像什么都从未发生,但是气氛已经冷淡了许多。各大区的代表们都提出了几点对联邦发展的提议,包括要建设更多的工厂以减少失业率,可以适度开展和亚特兰蒂斯的贸易等等。就当会议接近尾声,各个代表都在展望下一次全体代表大会的时候,阿美利加大区的领导人和华沙大区的领导人耳语了几句。这本是无伤大雅的,可他忘记了自己没摘麦克风。于是,他所说的话传遍了全场。

“依我看,这会已经可以结束了,没有必要再继续了。毕竟,不会有下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了,不是吗?

全场哗然。两位领导人迅速离场,大失风度。南极大区和亚盟大区的领导人大眼瞪小眼,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这句耳语就仿佛是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全人类的舆论。一家家报社,一家家媒体,都在猜测阿美利加大区领导人的真实意图,甚至亚特兰蒂斯内部都有所传闻。一时间社会上众说纷纭,阴谋论,口误论层出不穷。不过,阿美利加大区和华沙大区的两位领导人一直吊着他们的胃口,直到两年后,谜底才揭晓。

雨纪二十四年一月七日,阿美利加神圣国领导人和华沙公国领导人发布联合署名公告,宣布从地球联邦中独立。双方随即签订了《阿美利加-华沙永久协约》,承诺双方为永不互相背叛的友好盟友,他国对任何一方的进攻都等于对另一方宣战。因此,这两个国家被称为“协约阵营”。

仅剩两个大区的地球联邦实质上与解体没有区别,于是一月二十四日,亚洲联盟领导人发布公告,宣布从联邦中独立。同日,地球联邦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轮值联邦主席O5-1宣布地球联邦解体。地球联邦成立总共十二年,最终被迫以仓促的方式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地球联邦的解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在这个时代,人类精神昂扬向上,积极健康,充斥着对未来的乐观心理。尽管在和亚特兰蒂斯的战争中不占上风,但至少平分秋色。在此之后,人类再也没能取得过地球联邦时期的大好局势。

亚洲联盟迅速与异常圆桌议会结成了同盟,以抵抗协约阵营的施压,这一组盟友称为“同盟阵营”。内战的预感在每个人心间萦绕。



第五章:辉煌日落

“可悲的是…如果联邦尚在,我们的命运或许尚有转机…但是如今,一切早已注定…”
————摘自第三次南极会战后,亚洲联盟领导人与其第一夫人的谈话


雨纪二十四年十二月,第二次人类内战开始。

协约阵营率先挑起了战争,他们对天山山脉发动了猛烈地进攻。协约阵营不堪示弱,在防御的同时攻打安第斯山脉南部要塞。但双方都没有在对彼此领土的重点进攻上占到便宜,于是索性发动了全面战争。雨纪二十五年四月,整个人类领地浓烟滚滚,满目残骸,刚被重建的城市再次化为了废墟。

忙着打内战的双方并没有注意到亚特兰蒂斯的行动。长久的和平麻痹了他们的敏感程度。事实上,亚特兰蒂斯高层从未真心希望过和平,他们想要的是一统世界,只是因为地球联邦在北极奔袭战和墨西哥高原保卫战中的强势才同意和平。在这一原因的推动下,雨纪二十五年七月,亚特兰蒂斯军队开赴守军空虚的乌拉尔山,《玻利维亚和约》被彻底撕毁。

乌拉尔山防线四天就被攻破,亚特兰蒂斯人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在两个月内攻下了整个西伯利亚,宣告了华沙公国的灭亡。其速度之快可比当年灭亡欧共体。这一事件被称为“西伯利亚事变”。

西伯利亚事变让人类中的有识之士们猛地清醒过来,他们开始集体上书请愿,要求停止内战,防御外敌。这一被称为“倒戈运动”的活动在阿美利加神圣国爆发的范围最大,数十万人涌上街头抗议,要求政府调转枪口攻打亚特兰蒂斯,但被军队镇压。最终,当时狂热的阿美利加领导人德纳唐·普特朗固执地决定先打完内战,再处理外敌。

亚特兰蒂斯没有在意倒戈运动,他们又向美洲冲去,第二次厄瓜多尔会战爆发。同样空虚的防守给了亚特兰蒂斯人可乘之机,时隔八年,厄瓜多尔高原又一次悲剧地陷落。这次仅仅用了八天。

攻下厄瓜多尔高原的亚特兰蒂斯人并没有闲着,他们挥师北上,再次进攻墨西哥高原。曾经的折戟之地没能第二次创造奇迹,墨西哥高原十天就被攻下。

墨西哥高原的陷落给了人类军队士气以沉重打击,战略也逐渐从地球联邦时代的积极攻击战略变为消极防御战略。

另一边,第二次人类内战也接近了尾声。由于华沙公国的覆灭而实力大减,事实上只剩一个阿美利加神圣国的协约阵营不敌联合阵营,双方在玻利维亚高原西侧海域举行决战。阿美利加神圣国大败,残部被全部肃清,失去反抗之力,于一年后正式灭亡。

雨纪二十七年,亚特兰蒂斯发动美洲大会战。数百万海军倾巢而出,向整个残存的科迪勒拉防线发动了进攻。异常圆桌议会和亚洲联盟调遣了其近乎所有的军队阻击,数百个曾经的高危异常被应用到战争中。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挡住亚特兰蒂斯人的攻击。美洲大会战持续了整整七个月,最终以美洲大陆全部沦陷而告终。

欣喜若狂的亚特兰蒂斯人借着这股冲劲,挥师南下来到了除了墨西哥高原外的第二个饮恨之地:南极大陆。威德尔海战役的惨败还历历在目,为了洗刷他们心中的耻辱,亚特兰蒂斯人发动了三次南极会战。

第一次南极会战,异常圆桌议会的军队成功挡下了敌人的进攻。几十万军民涌上街头庆祝,原异常组织AWCY的画师们创作了数张大型立体全景画来歌颂会战的胜利。很快,不甘心的亚特兰蒂斯人发动了第二次会战,仍然以失败告终。人类已经自信满满,认为亚特兰蒂斯人对南极的进攻必将再次失败。

但是异常圆桌议会高层的高层们并没有像平民那么乐观,他们很清楚,经过两次南极会战和美洲大会战的损失,异常圆桌议会已经是强弩之末,绝对挡不下亚特兰蒂斯人的第三次进攻。

大敌当前,异常圆桌议会高层分裂。一部分人逃到了青藏高原,和亚洲联盟一道建设防御体系,将此作为最后的根据地。剩下的人决定坚守南极大陆,抵抗亚特兰蒂斯。

第三次南极会战开始后,已有死志的议会残众拼尽全力抵抗,一米一米地抢夺阵地。尽管所有人都奋不顾身,有当年墨西哥高原保卫战的精神,但,终究是实力大损,再不如前了,亚特兰蒂斯最终攻克了文森山。但尽管如此,他们也在第三次南极会战上花了四个月时间。南极大陆被攻下后,亚特兰蒂斯人宣泄着他们在此地四次战争三次失败的愤怒。男人被直接杀死,堆成人头塔;普通女人被奸淫后杀死,美丽一些的则被当作军妓;小孩子被聚成一堆,一个个的恐吓着杀死。雨纪二十八年的南极大陆,充斥着惨叫和哀嚎,成为了人间地狱。

南极大屠杀震惊了亚洲联盟,其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被斩灭。雨纪二十九年,亚洲联盟的四个主力舰队在太平洋和亚特兰蒂斯主力正面遭遇,太平洋大海战拉开帷幕。

这场战役被公认为人类军队最后的回光返照,将士们轰击着所有能看见的敌军舰船,有的直接跳帮作战,砍下亚特兰蒂斯军旗后悲愤地怒吼—那是亲人在南极被屠杀的异常圆桌议会残众。四支舰队在海上击沉了四百多艘敌军舰船,取得了大胜。

亚特兰蒂斯人在西方踩到了硬钉子,被杀的大败亏输。于是他们转而向东,发动了中亚会战。漫山遍野的亚特兰蒂斯人向着中亚防线发起冲锋。这一次人类没能延续好运,留守在中亚的士兵被全歼。而随后的帕米尔高原保卫战一样以人类的失败而告终。

雨纪三十年,亚洲联盟作为人类最后的国度,聚集了所有力量,在孟加拉湾和亚特兰蒂斯展开了一场大会战。但早就萎靡不振的士气使得人类难以再次取得如太平洋大海战般的胜利。孟加拉湾会战,亚洲联盟主力被全歼,只剩下留守在青藏高原的老弱残兵。自此,败局已定。

雨纪三十一年,亚特兰蒂斯人第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向着亚洲联盟首府—珠穆朗玛自治领前进。人类已经阻止不了像样的抵抗。但是曾经的地球联邦二十一舰队,如今的亚洲联盟第一舰队尚在海外游荡。他们化整为零,在亚特兰蒂斯人后方展开了游击战,切断敌军补给线,偷袭敌军运兵船,成功消耗了一部分敌人的有生力量。

但,这毕竟只是一支舰队。青藏高原上,异族人还在前进。所过之处,处处为焦土。

雨纪三十二年一月一日,被围困七十六天的珠穆朗玛自由领陷落,残存士兵全部自杀殉国。人类这一曾经无比辉煌的文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日落。

在外游击的亚洲联盟第一舰队同样遭到了围剿,于一月四日全军覆没,只有旗舰“联邦号”逃出重围,但失去动力,只能随浪漂流。经过数十天的伤病减员,船上活着的船员仅剩两人。截至本文完结前,两人已全部决定自杀殉国。

至此,人类消亡。

[全文结束]



“您写完了吗?”

“我又添了几笔结尾。”

“希望未来的后人,能看见我们的痕迹,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来过世间。”

“不…乔尼…看见这些的…已经不可能是后人了…”

“……”

“……”

“您准备好了吗,舰长?”

一声枪响。

然后又一声枪响。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