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谈 第二十期:牧久音
评分: +51+x

采访者:真理varitas096varitas096

受访人:牧久音maki_hisanemaki_hisane
人事链接

i-maki.png

好的,那么先来做个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我是maki_hisane,基金会摸鱼写手,已经好久没有产出了。我平时关注的主题主要是,人类学、语言学、宗教学、殖民主义。

关注主题里竟然没有虚拟vtuber吗。

虚拟管人我就写过一篇嘛。这个主题其实挺难写的,找不到特别适合的载体。

好的那么……虽然一般没有这个环节,但是和大家解释一下你选的这个代表颜色吧,我们两个的颜色组合太像玛格丽特披萨了(笑)

这是法蒂玛王朝的应援色(?)
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选了一个比较适合我兴趣分野的颜色。而且早期法蒂玛王朝也是那个时代宗教宽容的典范,虽然后期也和所有中世纪国家一样开始迫害异教徒。

也就是说灵感来源不是罗勒叶啊(笑)

那么,你接触到基金会的契机是什么呢。

那是初中时代了。我那时候还在高强度玩贴吧,彼时我经常流连于都市传说吧,看那里转载的各种都市传说。后来有人转帖了一大堆奇怪的文章,文体是奇怪的档案,内容是各种奇人异事。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看到了什么新时代的六朝志怪小说。
后来我才顺着回帖找到了这些故事的来源,SCP基金会。

初中时代就是说是十年前对吧,那个时候基金会也才刚刚诞生呢。

差不多吧,那个时候我印象里只有论坛,没有现在这个官网。也可能是我当时没找到。文档也都是前千那些文档。
应该刚引入国内没多长时间。

那么,开始写原创的契机又是什么呢?就我了解的,和大部分中分用户不一样,你是先有文学创作经验,后开始创作基金会作品的。

也谈不上文学创作经验吧,我现在也还是很不上道的推理小说写手。注册wiki我记得很早就注册了,但创作要到大概5年前了吧。那时候我刚到日本没多久,语言学校每天只有半天课,非常闲,多了很多和朋友闲扯的时间。
当时大家都在用贴吧嘛,我在侦探小说吧和推理小说吧也算是高度活跃分子。有时候有萌新问大家(只是举个例子):“《杀戮之病》这本书怎么样?”我们就会很无聊地去和人家说:“别看了,凶手是女管家。”当然了,凶手不是女管家,书里甚至都不存在一个女管家。
我有一天和朋友闲扯的时候就聊到:可以写一个SCP,这个异常的能力就是让人看任何推理小说都会觉得凶手是女管家。
然后我就这么写了一篇,并因此开始了在基金会的冒险。

补充一句。
我以此为契机开始持续性写作的一个动机是这样的:当时我加了基金会的群,希望获得一些写作指导。群友们没有因为我完全不得要领的临床腔或是其他萌新错误而轻视我,而是一起努力帮我逐句改成合格的样子。我挺怀念那个时候的,言尽于此。

那么,你的wikidotid和笔名又有什么含义呢?

我的wikidotid是我笔名牧久音的日语读音。这个名字不是我自己想的,而是我的老师、前辈、朋友和兄长陆秋槎给我起的。
意思说来复杂。久音(hisane)也可以读作“kuin”,和伟大的推理作家兄弟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谐音。而牧(maki)的汉字也可以写作“真姬”,也就是公主。女王(Queen)与公主(Maki),算是一种致敬。

原来不是西木野真姬的maki啊(惊)

其实是的,因为陆秋槎当时在沉迷LL。


好的那么从第一篇说起……文章当中是玩了很多推理小说的梗,那么选择这些小说时有什么标准或者偏好吗。

没有的,这篇的创作比较缺乏计划,觉得什么好玩就加进去什么。唯一值得一提的可能是《谋杀的魅影》和褚盟。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的前副主编褚盟是一个撒谎成性的骗子,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推理小说专业出版社,这样一位副主编可以说耽误了中国推理发展很多年。所以我在这里让他穿上了女管家的衣服,暗示……

但是在后来“女管家的最后一案”里面,你也成了女管家哦。

是哦,我迟迟没有写出惊世骇俗的巨作,也耽误了中国推理很多年(笑)

那么那个《末日的伊甸园与死去的神明》又是什么呢,完全虚构的作品吗?

完全虚构的作品。我有个朋友,也是推理迷,当时是个后现代文学魔怔人,我就脑补了一下他会写出的推理小说。
也算是有一个人物原型吧,哈哈。

但是这个故事里面还是出现了死者。如果按照CN-895的设定,完全没有被害人和犯人的推理小说会被怎么扭曲呢?

《女管家的心事》都被扭曲成本格推理了,恐怕没有被害者和犯人的小说也会被这样扭曲吧。
当然也有可能,895作为一个本格推理过激派的造物,会干脆不承认某些日常之谜谱系内的小说是推理小说。

那么事后再来看,你怎么评价自己发布的第一篇文档以及自己的创作过程呢?

文档本身算不上一流作品,充满了inside joke。我敢说褚盟这个梗,所有关注中国推理小说发展的人都能get到,但在SCP圈就属于“你说这个谁懂啊”的范畴。
但创作过程本身还是很快乐,让我对整个基金会的创作文化印象非常好。有时候开始某件事的契机,可能还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和朋友之间闲扯的玩笑。

这点我倒是也深有同感呢。



为什么会想到口香糖呢?

因为在校区里踩到了口香糖,气死了。当时就有了这个恶毒的想法。
其实原本是想写成异常事物的,后来群友们劝我说,这个写成SCP也很好。我就这么做了。

明明是恶毒的想法,却设计成了有益健康的木糖醇口香糖?

卷袖俱乐部可不会承担让受刑人因糖尿病意外死亡的风险。

卷袖俱乐部,你好善良!

但是破伤风什么的可能他们没算计进去。

不止这一篇,你的文档创作整体上是很“古典”风的,这种风格或者说偏好是怎么产生的呢?

你是指?
不太使用代码或者特殊格式?

就我个人的理解,基金会的创作大体上是在往更复杂,更“后现代”的角度进化的。
或者说,你的文档创作很有系列一遗风,这种风格是怎么产生的呢?

最近我在玩《原神》,有个角色叫宵宫,喜欢喋喋不休地给人讲故事。如果问起她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她就会回答说:“我相信语言的力量。”这点我也一样,我相信语言的力量。
所以我也更倾向于依赖语言和故事,而不是某些“更复杂”的东西。当然,我其实不是系列1的死忠粉,我和很多中分成员一样,最喜欢波斯佬。他也同样是语言与故事的信徒,而不是文体与格式的奴隶。

这倒是确实,波斯佬是完全不用代码和迭代的。



这篇的题材是完全的推理小说创作理论,为什么会想到以这个题材创作文档呢?

因为这个理论本身就很SCP吧。
麻耶雄嵩有一本名作,叫做《麦卡托鲇如是说》。他在这个短篇集中讨论的话题就是,“如果纯数学入侵了自然数的世界会怎样?”后来前面提到过的陆秋槎老师写了一本《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也是讨论这个话题。
受此影响,我这篇的思路就是——“如果推理小说创作理论的东西入侵了现实世界会如何?”

那么,能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个“后期奎因问题”吗?

后期奎因问题是两个问题组成的。第一个是逻辑学问题,第二个是伦理学问题。
第一问题很简单,就是不存在完美的推理,也不存在绝对合理的“真解答”。因为在故事中,推理的大前提绝对不是稳固的——一切证据都可以是伪证,一切伪证都可以是嫁祸,一切嫁祸都可以是嫁祸的嫁祸。这个螺旋可以无限套娃。
第二问题比较中二,就是侦探介入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的道德困境。譬如凶手为了见到暗恋的名侦探而去杀人。这个与其解释理论,不如推荐作品。奎因的《十日惊奇》就是这个问题的原典,而Netflix出品的《美国囧案》第一季也非常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在推理小说当中不能保证条件的正确性,故而不能确保由条件推理出的结论的正确性是吧。

对的。
所以——引用冰川透的说法——真解答永远只能是“倒数第二重真相”。

那其实这个理论还挺基金会的……现实中不存在不断改变的条件,但是在异常存在的世界观当中,异常会改变条件,而由观察到的条件推理出的认识也永远是“倒数第二重真相”。

确实是这样,所以就很适合写成SCP。


这次很少见的用了多重迭代,写了个王道的龙与公主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确实太王道了,回过头来看都很难想象是我自己写的。

那么,878当中出现的这些意象,比如羊皮纸,幼女,黑猫,古神语等等,是怎么决定的呢?

古神的设定倒是没怎么想,就是堆砌了一些很有异界感和远古感的元素。猫是因为和古神的反差比较大。幼女很简单,这样才好让读者共情,谁不疼爱幼女呢。

很危险的发言啊,fbi警告(笑)

那故事里面出现的这些名字又是怎么起的?

乱起的(。)
我非常不擅长想名字,即使是认真小说的时候也会乱起名。

咒语也是乱编的?

咒语的灵感是梦野久作的《脑髓地狱》。

为了包括我在内没有看过《脑髓地狱》的读者,能解释一下这段咒语的含义吗?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和coc有关系,但是梦野久作的话,是和洛氏差不多同时期的小说家了。

其实没什么含义,就是原作关于“胎儿之梦”的内容就和说胡话一样。我就模仿了一下那种说胡话的语感和一些意象。
有一个很著名的神话学理论嘛,人类的共通信仰来自于人还是鱼时的记忆。
胎儿之梦大概就是这种东西。

细说一下?

细说其实是乱编的,只是有灵感来源的的乱编。

改编不是乱编.jpg

这篇故事里的角色在后来你写的《女管家的最后一案》里又出场了 那就放到一起说吧。
为什么会想要写《最后一案》?

因为愚人节征文,临时想了点段子,拼凑出了这么一篇。
没什么深意,就是为了搞笑。

但是恕我直言,你只是想写那句“不要男妈妈”对吧。

啊确实。
诶嘿


为什么想到要“挑战烂点子”的呢?

写作要有课题意识,不然就会很漫无目的。“挑战烂点子”是我给自己的一个课题,接下来我们还会谈到一篇这样的作品,这个话题留到那个时候再聊。
具体到673本身,我是在烂点子列表里选了一个“绝对不要写”的来挑战。奇怪的胜负欲。
“你说绝对不要写?嘿!我还偏要写!”

那么实际写出来的结果……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说是战胜了这个“绝对不要写”呢。

完 全 胜 利

那么对这种胜利,有什么心得或者经验吗?

没什么经验,我还不到有资格教别人的程度。只能说,想写的题材就去写,不要畏惧失败。写出失败作又不会有任何实质性损失,反而会得到宝贵的经验,不要怕。



那么,下一个来个劲爆一点的。
为什么想到选择这么猎奇的题材呢

哈哈。这个倒是很简单,一方面是猎奇漫画家和食人魔的奇妙友谊很有趣,另一方面是想要试试写一些黑色幽默的东西。
怎么不过激地写出过激的东西,这是我当时想挑战的“课题”。

那么从结论来说……至少大家都还是接受了这么过激的题材了对吧。

嗯,姑且算是成功了……吧。

所以文档里面出场的这些漫画和书店都是真实存在的对吧。

对的。
上野这个商店街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有很多亚文化相关商店,非常邪典。

那么也是在商店街买到这本漫画的?

对的,在商店街的一家书店买到的。那家店卖很多这类邪典漫画和同人志,我当时还顺便买了一本麻原彰晃落网那天某新闻杂志紧急出版的特刊。

那么文档中提到的这个漫画家和食人犯的友情也是真实的?

是真实的。
根本敬本身也是很怪的一个漫画家嘛。他结婚以后搬家到了一个公寓楼里,隔壁就是臭名昭著的佐川一政。两个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佐川杀人是之前的事了。1981年犯案,和根本敬认识则是90年代的事了。

好像是说佐川明明杀了人,但是因为家里有钱,逃避审判回了国是吧。

对的,反正用一系列很复杂的操作,最后逍遥法外了。


这个也是……用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文档啊。
“你是个什么垃圾”

对,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个我创作谈里说得很清楚了。
"我和朋友六壁坂老师在某个群吹水,讨论日剧《轮到你了》的剧情时,六老师大概是对上海的垃圾处理新政有感而发,吐槽道:“以后中国山下小姐(剧中一位会翻其他住户垃圾的角色)的必杀台词就是:你是什么垃圾?血肉可燃,内脏湿垃圾,骨头不可燃,大脑有害,我给你分类一下”。我看到这句话,脑洞大开,赶紧和他要了授权,跑来基金会写出了这篇作品。不过距离我的上一篇作品也有几个月了,各个方面都难免有些生疏,这一篇恐怕也很难谈得上有多成功吧。"
注:六壁坂是大陆版JOJO系列的官方翻译。

感觉你挺喜欢这么干的?比如“不要男妈妈”啦,“你是什么垃圾”啦 还有智鸟通用语里面那句……

流行语是会遭遇语义磨损的,和成语是一个道理。司空见惯和司空没啥关系,毛遂自荐和毛遂没啥关系。将流行语放在一个语境中,重新让人审视它原本的意义,这是我的一点小乐趣。类似于杜尚的《泉》,让人重新从形式的角度观看一个小便池。


我知道你是不信教的回民,但是为什么会想到直接以伊斯兰教的教义为题材创作文档呢,这类题材的作品在整个基金会都很少见。

可能因为成长环境,伊斯兰文化一直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是否信教,《古兰经》与圣训对我而言也都是亲切的名著。不过这篇的核心其实很浅薄,只是想说“伊斯兰并非天生邪恶”而已。
和雷德利·斯科特在911之后拍了《天国王朝》一样,只是想要替伊斯兰传达一些正面的信息。

嗯,1520是被扭曲了的伊斯兰教,然后1520-1……独一不可描述,是安拉对吧。

嗯。这里用了一个苏菲主义的解读。伊本·阿拉比认为真主创造人类是为了以人类为镜,观照自身。苏菲主义有一句箴言叫做“我即是真主、我即是真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我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完全的异端了:我们是主的彰显,我们败坏了,那主的荣光也就被我们败坏了。

那么,教义上的具体设定是一方面,这篇文档中出现的故事文字风格也很穆斯林,这是怎么做到的?

临摹的呀。有点自卖自夸,但我还挺擅长临摹的。

临摹的对象是什么呢。

主要是《古筛勒苏菲论集》和《四类英才》。
但当然整体模仿的是迈克·雷斯尼克的《基里尼亚加》,一本非洲基库尤文化背景的小说。

《基里尼亚加》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未来的非洲,一个基库尤老顽固带着一群追随者,去宇宙中的乌托邦试验地试图建立一个复古的基库尤部落乌托邦。讲述他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如何守护这个过时的世界。算是一个可怜可恨的反英雄角色。



那么下一篇,SCP-CN-1074
这次也是玩一句话梗对吧,“无内鬼,来点xx”。

对。这篇是我挑战烂点子的集大成(?)

无内鬼,来点烂梗(笑)

就是要直球挑战网络烂梗,看到都想吐的那种。我要从这个烂梗中发掘出一个值得讲的故事。
当然,直接写烂梗风险有点大,所以我选择了玩梗大手子反大麻玩家作为载体。

某种意义上比802还要猎奇的文档啊。

某种意义上说,的确如此。




是2k参赛文档呢,灵感来源好像是月之美兔?

这个其实创作比较不顺,是我想好了要参加2000大赛,在大赛上获得CN-2434这个编号,才开始构思的。
既然选了这个编号,那肯定是要写一个管人题材嘛。我和推理圈的好兄弟们仔细讨论了三四个小时,最后敲定了这个主题——面具下不确定的自我。

不过我是对虚拟管人没什么了解,对月之美兔的认识仅限于那个鬼畜头套……能先介绍一下吗?

月之美兔是Anycolor旗下虚拟主播计划Nijisanji的初代成员。最开始Nijisanji是请来一批人来为他们的面部捕捉APP做宣传,结果APP没能通过苹果商店审查,负责宣传的月之美兔倒是火了。关于月之美兔确实说来话长,简单来说,她是一个革命性的人物,以一己之力让Nijisanji成长为了如今的庞然大物。
推荐听一下她的新专辑,《月の兎はヴァーチュアルの夢をみる》,网易云上可以找到。
不如我贴一下以前在月之美兔首支单曲下面写的恶心小作文吧,这样比较方便(?)

请务必。

有些灵魂注定是不属于大地的,一整个辽阔的地球对她而言都太过于狭小了。于是她扬升,闪着夺目的光,在星云与星云之间飞行,使得这颗无趣的星球也焕发了光彩。
见识过色彩的人绝无法忍受一个黑白的世界,正如我甚至无法设想一个没有月之美兔的世界。
横冲直撞的勇气、奇想天外的智慧、无法预知的混沌,再加上亿点点可爱,这就是我喜欢月之美兔的全部理由。

“将我囚禁在黑暗中吧
我是一颗独自闪耀的石头
我不会破碎、不会化为灰烬
并拒绝服从自然的法则”

(最后一首诗是我从韩国电视剧《梨泰院Class》里抄来的。)

很好,我完全理解了.jpg


不过2434更多是一种文体练习,正如刚才所说,我对临摹文体有点自信。

那么说回2434……2434其实就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老牌虚拟管人对吧

对的,我朋友当时建议我:“你写个中世纪的管人怎么样?”
然后当时看了很多伴名练和柴田胜家的小说,这两位是我本世代最喜欢的科幻作家。如果也读过这两位的小说,就会发现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篇基本上是柴田胜家的写法+伴名练的故事。

实际上不止中世纪了对吧……最早出场已经是和耶稣同一时代了。
如此说来,耶稣就是最早的管人粉?

应该不止了。不过最早那个大概率是穆斯林伪造的啊,文风和圣训一模一样。
实际上是不是真的那么早就登场了,谁知道呢。也许最早的管人粉是SCP-1000也未可知。

然后后面还出现了希腊历史著作,中世纪伊斯兰著作,甚至还有因纽特传说
模仿这么多种不同文风很开心对吧

那超开心的。
本来还打算模仿更多,但是毕竟故事就这么点破事,翻过来调过去地玩弄文体未免无聊。

那么,为什么会引用宫泽贤治的诗呢?

我特别喜欢宫泽贤治啊。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首《春与修罗·序》特别符合我想表达的主题。
名为我的存在是有机交流电灯的一盏青色照明
光芒常在 那电灯却消失了

完美预言虚拟vtuber的诗歌

的确是这样。

那么,你对虚拟vtuber的热爱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很早以前就关注了绊爱和月之美兔,但一直没有太沉迷。到了瘟疫时代,闷在家里太无聊了,有时候心情很糟,也不想做任何动脑子的事情,就看看直播吧。

然后就沉迷厄介不可自拔?

后来无意中看到了月之美兔和樋口枫的百合剪辑大全……
我看完无意中点开的第一个合集,就开始找所有联动剪辑和总结文章,不眠不休看了三天。
后来又顺着这两个人的……友情,接触了更多她们的同事。隔着一张屏幕,认识了很多很酷很有趣的人。
这就是我牺牲的经过。

说起来2434里面,几乎近代以后所有2434的扮演者都以面纱被揭开了告终了。
这是你的个人爱好对吧。

中之人本来就藏不住。Nijisanji选的中之人,被人特定出来一看,全都是俊男靓女。估计人家也早就料定了当代网友的无聊程度,选人的时候也算上了颜值。

南无三,无法贯彻虚拟管人价值的末法之世!

当然,我个人是不太在乎是不是俊男靓女了。虚拟管人对我而言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用一张虚拟的皮将每个人都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接下来就是灵魂之间的较量。长得好看有什么用,大家都是纸片人,谁更有趣谁才是赢家。




《未曾料想的审判》是19年夏季征文的参赛作品,这次是模仿一代美籍华人呢。
为什么会想以这个视角讲一个中国鬼故事?

我喜欢异乡人视角。
异乡人的视角注定是有局限、有偏见、有错漏的。
对一位从小移民的美籍华人来说,中国的故乡同时也是一方异乡,和他接受的教育和文化截然不同。
所以异乡人是天生的不可靠叙述者。可以给故事增加很多晦暗未明的神秘气氛。

比如我当时就在想,表哥和姑父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个在异乡人视角下是很好解读的,uncle和cousin,但是用汉语来描述,就变得很复杂了。

是的。

所以他俩到底是什么关系?

表哥他父亲的妹妹的丈夫。
太乱了,别问了(喂)

表哥父亲的妹妹的丈夫是我父亲的姐姐的丈夫。
所以那不是表哥是堂哥啊喂。

哦,对哦。你说得对。
我是璃月人,中国文化还不是很熟悉。

你看这就是异乡人视角的好处了:一个美籍华人忘记了表哥和堂哥的区别,是很合理的.jpg

是的,非常方便。
直接甩锅给角色。

那么,为什么选择观谬维基呢?

因为这几乎是唯一适合的地方了吧?
观谬里面河马的几篇作品本身也和这篇一样,有一些剧情逆转的成分,比如《周日晚餐》。我也想模仿一下来着。

老实说这篇故事我觉得非常故事会。

可能一加上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就有内味儿了。




这篇又是一篇jump scare呢,为了用那一句话吓人铺垫了这么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篇确实灵感来源于那段奥义书。
首先,他带语言超越。一旦语言摆脱死亡,便成为火。火超越死亡后,燃烧。

——《大森林奥义书·第三梵书》

奥义书?

印度教的经典。

jump scare是因为我当时只会写推理,还没掌握怎么写一篇完整的科幻小说,所以这种最后甩一个大梗的手法是我当时唯一会写的东西。

其实这么想,推理小说就是这样的文体对吧,不管埋下多少悬念和伏笔,都要在最后一口气爽快地揭开。

是的,推理小说的乐趣就在于最后的部分呀。

整体上来说,我还是想从语言学视角写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复兴。
灵感来源是维基百科的“南非语”条目。这个条目明明在讲南非语的历史,却能顺着南非语的诞生和发展,把南非白人这个民族的历程全部讲了一遍。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语言史就是民族史。

而且不光是本民族语,就像故事里的智鸟,用人类发明的通用语交流构造共同的智鸟认同,然后又用人类的语言创造文化。
反过来讲,即使人类灭亡了,人类的语言也被智鸟继承下来了。

是,就像近代西班牙语伟大的文学家大都不是西班牙人,而是那些被他们强制洗掉了文化和语言的人的后代。

但是拉丁美洲的文化认同里面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又是不可抹灭的一部分……语言就是这么有趣的东西呢。




为什么会起“朝颜”这个名字?和源氏物语有关吗?

其实只是因为朝颜两个字很好听(真的)。

那么为什么会想到“报刊”这种形式呢?

我初心想构建一个大家都能来参与的设定。
那么肯定要有统一格式,统一调性,但是尽量少的限制了。思前想后,报刊这种形式最合适了。

当然,在图书馆收录报刊也是很合理的对吧。

对呀。

好的,那么一篇篇来……萨尔贝卢人里面出现的三篇寓言,原型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个故事是我写这三个故事的起因,来自于一位少年的死和一场狂欢节似的哭丧。
第二个故事来自某些现实中发生过无数次的事。
第三个故事来自一位少年的死和杀死他的审判者们,不知怎么,当过了很多年,人们重新谈论这件事时,当时那些义愤填膺的审判者们似乎一夜之间都不见了。

很好,我完全理解了。

萨尔贝卢人的设定还挺有趣的,和仿生人共生的人类,是从群星中获得的灵感吗?

其实是《地平线》。《地平线》中人类倒退回了中世纪,不过那个世界的机器人都是野兽。我就想,也许可以存在这样一个世界——人类倒退回远古,而那些机器人也没有成为威胁,而是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不过说起来,故事里的“我”二十岁离开家乡,过了二十年异星生活,为什么就变成老太婆了呢?

一种自嘲吧,我经常遇到四五十岁还很健康的中年人,说自己已经老到不行了。
事实上现在我们这样二十多岁的小屁孩,也经常动不动自称自己是“老年人”。

好像……是的呢。

然后是阿黑赖哈里发国.
这篇故事的灵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篇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和黄子豪Zihao HuangZihao Huang对线。
一种友好的政治讨论。
我当时认为他对色情文化的看法倾向于某种回归前现代的思想,于是就写了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为了消除性别歧视而回归前现代的反乌托邦。
这可能也是我所有作品中唯一一篇只为了某个人而写的。
事后他点了个down,我气到他了,我胜利了(什么小学生)

所以这个反乌托邦的唯一存在价值就是和生殖器过不去啊喂!
对现在的人类还为时过早了.jpg

其实法国出身的阿尔及利亚哈里发麦尔彦,就是在暗讽通晓法语的子ao。希望他看到这篇访谈以后不要对我进行真人快打。

那你应该感谢wikidot功能太简陋,不能特别提醒某人,否则我必在此处@Zihao HuangZihao Huang

害怕.jpg

然后是无定形的玫瑰……代笔人杀了专栏作家,然后他妹妹又是被诗人杀死的?
这个世界观的文学家都这么武德充沛的吗?

古代文人都是硬核狠人啊。这叫回归传统。

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文学的批判是吧(笑)

笔和剑应该是用来做同一件事的。
也就是吉哈德(。)

那么接下来是最新的这篇海弥村……
为什么会想写耶和华见证人vs异常邪教?

只是挑了个教义里有出国传教传统的宗教。

然后还是个半截邪教。

对的,比较有所对照。
然后这篇其实在讲,中国很多事物的结局。
他们拥有旅行的神力,却直到灭亡都未曾真正离开过海弥村。
日行千里的神力在他们眼中不是一种探索的天赋,而是一种观照自身的修炼。


其他


基金会的这些作者里面,你最喜欢哪几位作者?
不限定分部

最喜欢的毫无疑问是波斯佬。中分的话,那就是衮纳尔HueyacuetzpaliHueyacuetzpali了。

只要你喜欢波斯佬,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我喜欢这种人文学科占比比较大的作品。
就好像……我要说个爆炸发言了。
比起《荒野之息》我更喜欢《原神》。

唔姆,感觉能理解呢。

就是因为后者是建立在丰富的人文学科背景上的。世界观设定参考了很多诺斯替主义思想和著作,各国的政治文化也体现了制作组对不同文明的高度理解。

很有趣的视角呢。

波斯佬也是这样,作品的根基一定是有据可查的,一定建立在扎实的人文学科知识上。

我作为翻译,对这个“有据可查”深有体会。

那么,能给读者们推荐些文学作品吗。
因为是你,那么就加条限制吧:不许推荐推理小说。

最近看科幻比较多,推荐点科幻吧。
我最近特别喜欢伴名练和柴田胜家的小说。柴田胜家目前只有《检疫官》和《云南省夙族VR技术使用案例》曾经刊登在《科幻世界·译文版》上。柴田胜家可能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科幻作家了,他是人类学家出身,以前研究日本的妈祖信仰,科幻设定也充满了这种田野调查的趣味。
伴名练的两部短篇集《少女禁区》和《平滑的世界及其敌人》没有正式引进,但是都有电子版可以找到。我个人特别推荐《平滑的世界及其敌人》。
另外当然是人文科幻之神,厄休拉·勒古恩。她的短篇集质量特别高,但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只出版了一部晚期作品《变幻的位面》。非常有趣,但不是她最好的小说。她科幻长篇比较闷,我不贸然推荐,但可以看看《地海传奇》系列,人类学与奇幻的碰撞。
哦对了,最近在波兰文化部的推动下,大陆重新引进了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几本小说。《索拉里斯星》这种世界名著级别的科幻就不用我多说了,《机器人大师》和《完美的真空》也强烈推荐。剩下几本引进的我还没读,就不提了。
最后提一句《基里尼亚加》,前面采访也提到过这本书。这是我读过最多遍的科幻小说,殖民主义和人类学的主题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第三篇《因为我已触碰过天空》,猛男落泪之杰作。

一到推荐的环节话就有点收不住,虽然还有一万本想推荐的,但还是停在这里吧。

很好很好。
那么最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最后我想说,请支持月之美兔的首张专辑《月の兎はヴァーチュアルの夢をみる》(https://music.163.com/#/album?id=130746293&userid=54986720)。

谢谢大家。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