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瞳鱼生态报告
评分: +17+x

弗拉格-珀尔高原东南方,诺波吞海,水深20米处,“雨燕”号探索潜艇-

暗蓝色的舰体无声的在水中穿行,除了尾部引擎喷水声和主动声呐的探测声外,一切都显得寂静无声。

忽然,负责探测的月兰报告:“声呐有反应!前方发现大型生物!”

舰桥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本来不至于如此,但是自从在纳粹基地(自由鱼2)事件中碰见了巨型自由鱼后,所有人对于大型生物这个词都有点神经过敏……特别是可怜的HD博士……

“移动速度呢?”牛奶把零食袋子放到一边,把最后一口薯片吞下,问道。

“微速移动……或者与当前海流的速度一致。”月兰紧紧的盯着声呐屏幕,上面显示为目标的物体正以十分缓慢的移动在移动。

“3级战斗准备,”牛奶盯着显示舰艇前部影像的主屏幕,“打开探照灯。”

“雨燕”号前部和侧面的几具大功率探照灯依次开启,全部转向声呐标出的目标位置。

灯光首先照到的就是……血……红色的血液正在海流的作用下不断飘荡,潜艇继续前进,探照灯投出的光柱终于照射在目标上,突然而至的强光让聚集在目标周围的小型生物瞬时作鸟兽散,露出了目标的样子,足有“雨燕”号一半大的厚重身躯,流线形的身体,嘴部微微张开的缝隙里露出排列整齐的尖利牙齿,即使不用see博士的专业知识,众人都能看出它顶级掠食者的身份,或者说……它生前确实是……

现在,它只不过是一具失去生命的躯壳,在海流的推动下无助而又缓慢的翻转着,庞大的身体上到处是撕咬的痕迹,肚子更是被直接破开,露出被吃掉了大半的内脏,血水还在从破开的腹部里源源不断的流出,把周围的海水染成血红色,在探照灯的照射下,肚子上的巨大创口更显得触目惊心。

显然,这只看外形就是顶级掠食者的生物在生前遭受了堪称惨烈的攻击,攻击者对它全身上下都进行了攻击,然后破开它的肚皮,扯碎了它的内脏,这最终要了它的命。

“……”

舰桥上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说话。


习性:在浩瀚的诺波吞海中,诞生了各种身形庞大的顶级掠食者,这些恐怖的生物在海中横行无忌,所到之处鱼群和各种生物往往都被一扫而空,除了一些小型生物和植物外,只留下让人不寒而栗的空旷海域,和大批的生物残骸。

但是,即便强如它们,也是有天敌的,那就是红瞳鱼。红瞳鱼的名字由来就是其红色的眼睛,在黑暗的环境下,眼部会发出红色的光芒。

红瞳鱼没有特定的栖息地,它们习惯于成群结队的在海中四处游荡,从不睡眠,无时无刻都在寻找着新的猎物。大部分红瞳鱼群在白天会在水深20-100米处活动,夜晚则会深入到150-300米的深海处游荡。

捕食:红瞳鱼的体型在诺波吞海的生物体系中并不算大,一般成年体最大的也就10-15米长,青年期的体型更是只有5-10米,红瞳鱼体型细长,其表皮十分坚韧厚重,在头部前部还有鳞片保护,肌肉都集中在尾巴和鱼鳍和嘴部附近,这让它们能迅速的追踪猎物,阻止其逃脱。其嘴部大概占了身体的10%,嘴里遍布着两层钢针一般长而尖细的牙齿,这允许红瞳鱼咬住猎物后,可以深深把牙齿插入其中,并通过发达的嘴部肌肉进行可怕的撕扯,受害者往往一次就会被连皮带肉咬下一大块来。

实际上,和其凶悍的外表和攻击力不符的是,红瞳鱼的胃部十分娇贵,无法消化太过坚韧的食物,所以当一条红瞳鱼从猎物上连皮带肉咬下一大块肉之后,往往会吐掉,然后继续攻击。它们的肠胃往往只能消化一些柔软的食物,诸如内脏之类的,所以那些能被它们的巨嘴整个一口吞掉的鱼类反而是它们不能消化的食物。

生理上的结构决定了想要吃到大量的柔软的内脏或类似的食物,就必须去攻击大型的掠食生物,特别是巨型章鱼和乌贼这种全身柔软的生物是红瞳鱼的最爱,这些生物一经发现往往会遭到红瞳鱼群的优先攻击。而被咬下的内脏或者腕足上的牙齿之类坚硬物体无法被红瞳鱼的肠胃消化,会直接在消化后被排出体外。

一支红瞳鱼群的数量一般在50-100条,其中大约3分之2是雄性,在鱼群之中,雌性的红瞳鱼不负责任何捕猎工作,无论青年期还是壮年期的雌性只有一个工作:保护幼崽——除非直接对它们发动攻击或者攻击幼崽或者太过接近,不然那些雌性红瞳鱼可以说是毫无攻击性的。

最值得注意的,是红瞳鱼在进行捕猎时表现出极高的协同战术,在生长中的幼年体就开始被训练组成队列来培养团队意识。

在遭遇到猎物后,首先脱离鱼群发动攻击的是青年期的雄性红瞳鱼,尚未发育完全的它们体型较小但是行动灵活,头部也没有鳞片保护,它们的责任是脱住猎物防止其逃脱,这些青年鱼的嘴部牙齿同样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它们的攻击的位置往往是猎物的鱼鳍,尾巴等较为脆弱,同时负担行动功能的部位。在咬住目标后,红瞳鱼就会开始用发达的嘴部肌肉来进行猛烈的来回摆动,以加大撕扯的力度。咬下一口的红瞳鱼会吐掉肉,然后继续发动进攻。

等猎物遭到青年红瞳鱼的攻击丧失了逃跑的能力后,壮年的雄性红瞳鱼才会开始攻击,一般来说壮年红瞳鱼会采用“环绕战术”,这些经验丰富的红瞳鱼会以3-6条为一组排出漂亮整齐的横队,排出数个横队包围猎物,派出的横队数目则取决于猎物的体型,一些体型巨大到长达百米的庞然大物,往往会引来数个红瞳鱼群的集中攻击,这些横队会猎物为中心进行环绕游动,在黑暗的环境下,猎物会发现周围都是一对对红色的眼睛在环绕着它,趁着猎物被同伴吸引的时机,忽然攻击其柔软的侧面或者是下腹部,在猎物反击时会躲开或者用头部覆盖有鳞片的位置进行抵挡,然后重新加入环绕之中,等猎物试图攻击时,又会有其他组的红瞳鱼发动攻击,周而复始,直到猎物的薄弱部位被破开,流血或者内脏被扯碎致死为止。

在壮年红瞳鱼攻击时,青年红瞳鱼会在猎物外围形成一个松散的包围网,阻止其忽然逃脱。

除了“环绕战术”之外,在对付巨型章鱼,乌贼之类没有明显弱点的猎物时,青年和壮年红瞳鱼则会采用一拥而上的“集中攻击战术”,不停攻击其多条腕足中的1-2条的根部,被攻击的巨型章鱼则会壁虎断尾,丢下被攻击的腕足,趁机逃生。这种战术不会杀死猎物,但是鱼群可以得到被抛弃的腕足作为食物。

其他的战术还有“拉扯战术”,这种战术一般用在身形特别长的猎物,诸如环带鱼身上,壮年红瞳鱼会猛攻其身体中间段,而青年红瞳鱼则会咬住猎物的头尾将其前后扯开。这种战术也会用在巨型双头鳗鱼这种特别凶猛的猎物上,但是负责攻击的会换成青年红瞳鱼,由战斗力更强的壮年红瞳鱼来牵制和拉扯猎物的两个头。

除此之外,红瞳鱼群还被发现对一些特定的猎物使用过各种不同的对应战术,比较有特点的是“冲击战术”,在对付诸如巨型厚骨鱼时,红瞳鱼的牙齿无法撕开猎物的表皮,壮年红瞳鱼会从猎物的两侧同时进行冲刺撞击,用坚硬带鳞片的头部进行钝器式的打击来破坏猎物的内脏来杀死猎物,但是这种战术很少见,因为通常来说红瞳鱼无法咬开的猎物,那么即使被杀死,红瞳鱼也吃不了……

繁殖:雌性红瞳鱼的卵囊实际上是在其背部上部,而雄性红瞳鱼其嘴部最尖利的两颗牙齿是中空的,只有在繁殖期,在体内的精子会通过专门的管道直接注入到牙齿内,这种精子一年只会产生一次,繁殖过程很简单,雄性在雌性的背部咬上一口,牙齿尖端刺破雌性背部的皮肤,把精子直接注入卵巢之中。

但是繁殖之前的择偶环节非常复杂,雌性和雄性会双双在水中一起游动,并互相配合着做出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求偶动作,雄性必须全神贯注的配合雌性做出规定的各种动作,有时候雌性还会做出各种即兴的动作,雄性也必须一一应对,如果超过3次雄性动作没到位,就会被雌性所抛弃,即便完成了求偶动作,在最终环节上,如果雄性的牙齿没能咬开雌性背部的皮肤,也会被视为失败,而且一旦这一环节失败,精子也已经放出,所以失败的雄性必须要等到第二年才能再次求偶了。

食用和捕猎方法:这种鱼体内的多节骨头为其加强了抗打击性,同时数量庞大的骨头也会在被猎物咬住时增加其生存几率,但是同时也毁掉了其食用价值,没人爱吃骨头多到爆的肉。一般用渔网就可以捕获,但是这往往会导致整个鱼群的群起攻之,所以这种鱼的经济价值不高。另外根据see博士的报告指出,红瞳鱼群是诺波吞海内的生态系统调解的重要一环,因此不建议大规模捕捞此种鱼类。

大红瞳:这种生物的产生是十分偶然的: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的落单的红瞳鱼,这可能是因为它在战斗中晕厥而被洋流冲走,或者迷路而掉队,这些落单的红瞳鱼往往活不长,它们的消化系统无法靠吃小鱼为生,只能吞吃一些小型章鱼之类的艰难为生,因此往往会饿死。或者它会找到一条猎物,或者说是落单的它被曾经视作猎物的大型掠食者找上,并被吃掉。

但是在极小的几率下,一条红瞳鱼有可能击败了一只大型掠食者而存活下来,并靠着它的内脏存活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它的肠胃系统会迅速的改变以适应新的状况,让它得以吞吃其他小鱼为生,并会使得它的体型变得细长,身体长度也暴涨,最小的都会长到30米长,最大的据称会达到50米,嘴里钢针形的牙齿也会慢慢变为剃刀形,放弃了撕扯的功能,转变为方便切碎食物的剃刀形。

这种被称为“大红瞳”的生物已经完全变成了它之前的猎物的样子,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剃刀状的牙齿可以撕碎猎物,改变过的肠胃可以消化任何坚韧的肉质,细长的体型让它的速度变得甚至比很多掠食者更快加,而且同样变长的鱼鳍也让它变得更为灵活,被拉长的尾部里的肌肉群更为发达,甚至可以用尾巴打出的拍击可以打晕一些最为强韧的猎物。同时它还获得了远比突变之前强得多自愈能力和寿命,这种生物活得越长,就会越加狡猾,越加残忍,越加耐心,甚至越加记仇……一条大红瞳的耐心足够让它追踪猎物长达48小时,在这之后它可能放弃追踪,但是在下次遭遇时它时它会用更大的热情来撕碎被它盯上过的猎物。

据说一条活了长达30年的大红瞳曾经在海中同时抵挡住了两个红瞳鱼群的围攻,并成功杀伤了半数的围攻者后以高速扬长而去。

好在幸运的是大红瞳……非常稀少,而且它们也无法通过繁殖来增加数量,这种红瞳鱼的突变体可以说难得一见,如果你不幸遭遇到了它,记得离它越远越好。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