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1427
Ryugyong_Hotel_._August_27._2011_.Cropped.jpg

位於朝鮮平壤,SCP-1427收容設施的外部視點

項目編號:SCP-1427

項目等級:Keter

特殊收容措施:SCP-1427被收容於由基金會與朝鮮人民軍(下稱"KPA")合作組建的柳京收容行動中心(Ryugyong Containment Operations Center,下稱"RCOC")中。基於項目帶來的效應,基金會人員禁止進入朝鮮,SCP-1427周遭130公里內的禁區裡,或嘗試直接接觸項目本身。基金會人員將對朝鮮的現場人員進行遙控支援。在任何情況下,基金會人員應嘗試阻止KPA的收容人員對RCOC的使命或其祖國政府的制度的不正信念。

由於於專制下順從的人格特質擁有免疫項目發送的信號的特性,分派到當地視察的基金會人員必須滿足以下的心理測試標準:

  • 標準米爾格倫服從測試1: >71
  • IPIP 開放性測試2: <39
  • RWA 專制服從測試: >17
  • RWA 慣常測試(RWA Conventionality Panel): >31

現時,只有三個國家政府的統治下的人民狀況適合於收容SCP-1427:土庫曼斯坦共和國,緬甸聯邦共和國以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下稱"朝鮮")。於三個合適的收容區中,其政治問題使北韓政府適合於長期收容項目。因此,處於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的基金會分支機構不應採取趨向顛覆朝鮮,推行民主化,或准許心理不合適的外國人入境並進入柳京建築周遭600米的紅區(red zone)的行動。於陷入民主化,社會動盪或核戰爭的情況下,基金會駐外專員應嘗試將項目轉移至指定的次要收容站點。

在沒有次要收容站點運作的情況下,主收容站點及其附近的環境將以非核火力進行熱消毒(thermally sterilized),無須考慮平民傷亡。以現時可行的科技,對平壤及周遭地區進行熱消毒仍有91%的機率造成收容失效。預計災難性的收容失效將導致一次EK級事件發生,使所有人類意識於約215天內被抹消。

描述:SCP-1427是一座無特徵,14m x 2m x 2m的鈹銅碑。儘管最初被回收時它處於惰性狀態,但項目現時每7納秒(ns)製造一道電磁脈衝。擾亂或干擾脈衝能減弱,但不能消除項目的主要效應。 裝置的電磁效應推測為裝置主要功能的載波或副效應。

它會隨機選擇20736(12^4)個最靠近的人類,包括免疫其效應的人作目標,不過它會忽略已受到脈衝效應影響的人。這設備似乎並沒有最大有效射程:有幾次,設備展現出從地球電離層偏轉信號達至超視距廣播的能力。項目探測人類意識的方法,以及引發效應的相關機制,至今仍然未知。

接收到信號後,目標會永久性經歷強烈的暗示,嚴重的意志缺失,以及短期記憶的喪失。這些效應是項目主要效應,即大幅削弱前額葉的SQ2信號帶來的次要效應。根據從SCP-███回收得來的信息,基金會研究員現時推測SQ2信號的衰弱將導致目標的主觀意識被大幅削弱,甚至完全被摧毀。 於專制下順從的人格特質似乎是免疫播送效應的條件之一;據此,自項目被激活以來,收容協議已要求將其放置於處於極權政府統治下的高人口密度地區。

SCP-1427最初於1938年一月被意大利特種部隊回收於阿爾及利亞東南部的熙篤會3修道院。 當時的實驗室筆記提及到它的碳化銠外殼上刻有已知但難以辨認的閃族文字浮雕。其外殼估計於1944年,項目被轉移至萊比錫之前被意大利研究員摧毀或遺失。在1938至1944年期間,德國及意大利政府試圖激活項目,但皆沒有成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項目被東德接管。東德政府並沒留下針對項目的行動記錄。

於1947年,東德政府將SCP-1427移交到蘇聯的控制下,將其轉移至蘇聯境內的車里雅賓斯克州 奧焦爾斯克,克什特姆4。於1957年九月,蘇聯研究員成功激活SCP-1427。儘管項目瞬間影響了週圍的人類目標,當時的蘇聯政府阻止了EK級人類意識終結的發生。在對受影響範圍進行核清洗後,蘇聯政府透過駐外專員聯繫上基金會,將項目轉移至基金會轄下,位於烏克蘭切爾諾貝爾西南的Site 67。從首次被收容起,項目只被轉移過一次:在1986年,由於預計蘇聯政府將陷入不穩定狀態,項目被轉移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此後不久,基金會開始建造柳京收容設施5,自1988年建成至今,項目一直存放於此。

附錄: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