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1200

评分: +222+x

项目编号:SCP-CN-1200

项目等级:Euclid

特殊收容措施:由于SCP-CN-1200类异常的原理大多已被解明,一般的建议措施是在采集相关数据后将其无效化或失信化。若无效化失败或数据异常,则将该地点暂时保护、阻止公众进入,并交予SCP-CN-1200研究团队处理。

若基金会人员遭遇了疑似SCP-CN-1200现象,需根据《SCP-CN-1200界定标准》(可在数据库下载)以界定其是否属于SCP-CN-1200。若认定是此类异常,则可以向项目组申请一份《SCP-CN-1200应对标准》,按照指示采集异常相关的各类数据发送给项目组。此后等待项目组回应,以确认下一步行动是无效化所遭遇的异常,还是将其暂时收容,留待专员处理。

SCP-CN-1200项目组需分析收到的数据,并确认其是否确实系SCP-CN-1200现象、数据是否与理论值偏差过大,或者无效化工作是否可能存在危险。若三者皆否,则可远程指示一般的基金会人员处理异常。否则,需遣机动特遣队-甲子-13(“负屃”)前往处理。若无效化或失信化失败,则将其收容并按照标准流程掩盖。

以不同形式发生的SCP-CN-1200有不同应对方式,概括如下。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考《SCP-CN-1200应对标准》。

  • 对于自然发生的SCP-CN-1200现象:可以通过破坏当地的天然共振结构来消除区域内发生的共振响应。对建筑而言,常见的手段包括对房屋的重装修,以及对建筑结构的大幅改变;对自然或野外区域也可参考此方式,改变植被或水流。此外,应对地下进行发掘,以修改或破坏可能的地下结构,或者将地下θ粒子场较强的区域或结构充分暴露,待其缓慢散去。
  • 对于单个人类出现的SCP-CN-1200现象:首要任务是收集异常有关的信息,次要任务是以可被接受的方式告知此人异常不存在,或者以“巧合”“幻想”等解释异常。若异常的程度到了难以被失信化处置的地步,可施行一定等级的记忆删除。小范围的(即当事人亲戚朋友范围内)的信息流传是可被接受的,因为这不会引起公众的怀疑。若信息流传范围较大(即,转发量超过500),则需信息部门按标准流程对其进行辟谣、删除或进一步处理。
  • 对于多个人类共同出现且表现类似的SCP-CN-1200现象:此种情形一般有较高研究价值,首要考虑是环境因素。此时可参考“自然发生的SCP-CN-1200现象”,对此地的地下结构以及人文、历史背景进行调查,但若没有得到4级人员的许可,勿破坏共振结构。由于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个体遭遇的SCP-CN-1200程度不会太强,一般的失信化教育基本可以应对此种情形。若出现大范围、强感应的SCP-CN-1200现象(例如,SCP-CN-278-EX的程度),则需要专案讨论处置方式,此不进行赘述。

有关于SCP-CN-1200-1的收容措施,请参见“抚弦”计划文档。

ghost1.jpg

超常地点15/4/11发生的SCP-CN-1200效应,红圈内为前屋主的影像。

描述:SCP-CN-1200文档由多份现已解明的SCP项目合并而来,指代一种会导致过往的事件被回放的现象,在历史研究中也被称作“余音”效应。现已证实,SCP-CN-1200的本质是人类个体或者某些结构在较强的θ粒子场中发生的共振响应,此会导致θ粒子场中储存的过往信息被读取或回放。SCP-CN-1200的具体表现各有分别,视乎发生共振的对象与共振的强烈程度。

研究证实,共振的几率与强度几乎与θ粒子场的广度无关,很大比例由θ场强和对象的响应度决定,可被近似为以下等式:$R=c\theta\epsilon=c\cdot(\Sigma^n_{i=1}a_i\theta_i)\cdot \epsilon$。其中,R为共振概率,等于两者频率相同时,每单位时间发生一定强度以上之共振的概率。c为常数,θ为θ粒子场强,其等于每一分量的场强乘以权重之和。换句话说,对于同样强度的θ粒子场和同一个对象而言,其携带数百万人的信息还是一人的信息几乎不影响它引发共振的概率。

θ粒子场的强度可能会随着时间推进、信息充塞而下降,导致引发共振的几率逐渐降低至趋近零。然而,由于其无法达到0,理论认为被储存的信息始终不会丢失。

ϵ 为响应度,为事物的属性之一。对于人类而言,对象的响应度因人而异,可以从几乎从无SCP-CN-1200经历到在几乎所有地点感应到过往事物不等。响应度在短期内可能受到环境或者情绪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曾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个体的响应度短时间增加至原来的五倍。

理论假定,天然的SCP-CN-1200现象可以完全独立于智慧生物的参与而产生;然而,人类的参与可以使得能被人类感官所理解的部分得到增强。这使得SCP-CN-1200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图像、声音、情绪等。其他智慧生命是否有SCP-CN-1200现象尚且未知。

已被解明的内容归档如下。这些文件均包含了SCP-CN-1200现象的典型示例,以及基金会的研究过程。

该部分内容已被解明为物体在强粒子场中的SCP-CN-1200共振现象。这一般要求当地的地质结构、物品摆放、周围环境构成了天然的奇术共振结构,共振响应度达到阈值,并具有合适的共振频率时。此时SCP-CN-1200方可被触发,一般表现为某些画面、声音的不断回放,但当强度较高、复现信息较多时,也可产生具有一定智能与主观能动性的聚合实体。

典型的自然产生的SCP-CN-1200现象示例如下:

编号 描述 原因 应对
超常地点EL-89/08/12 该无人居住的公寓会在夜晚不断传出人声。最常发出声音的区域是客厅与餐厅,录音经分析为三口之家的交谈声。其次是主卧,录音经分析为重物落地的声音。 调查后,认为公寓中先前居住的一家三口被谋杀为主要原因;住宅的位置、家具排布等形成的天然奇术共振频率为次要原因。由于凶手手法残忍,受害者自身携带的θ粒子被意外大量激发、潴留于住宅中,使得其家庭生活与被谋杀时的零星片段不断回放。 通过对住宅进行彻底清洁与重装修,其自身的奇术共振能力被破坏,天然共振现象不再出现。然而,在此居住的人类受试者仍会发生SCP-CN-1200响应。
超常事件EE-92/02/07 约17时,北京故宫博物院神武门附近的围墙上出现了宫女列队行走的影像,引起游客骚动。影像没有实体,也不具备交互性。 故宫围墙中的四氧化三铁与周围物件的排列意外形成了天然的奇术共振与增幅装置,在雷雨天气下达到共鸣阈值,因此在故宫自身的强θ粒子场中发生了SCP-CN-1200效应。 围墙已经过特殊材料粉刷以破坏共振能力,且大部分网络上流传的此事的图像记录已被删除。掩盖故事已经发布。
超常地点EL-87/09/01 位于██市郊的该超常地点据信为抗日时期的主要战场之一,周边民众报告称该地在夜晚常传来枪炮声,远处可见火光,但接近则消失不见。 对人类受试者的场景模拟和分析显示,战争中参与者的强烈情绪波动会导致θ粒子的大量产生和聚合。这使得较强的θ粒子场产生,且较易产生SCP-CN-1200共振。 地点掩埋的物品被清理,以破坏天然的共振能力。掩盖故事已发布。
SCP-CN-538-EX 每年特定日期的午夜1点,将有一支明代装束的骑兵部队从██村郊外出发,沿主干道行进约1.2km,至██村止。其成员会威胁并攻击接近者,有能力根据战术需要进行阵列、包抄、闪躲、冲刺等,具有一定智能。 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区域在明末清初时期曾经为居住有大量人口的城市,故而形成了较强的θ粒子场。通过逐步干扰地点的天然结构,异常个体的智能程度也逐渐下降。故此,认为个体不具备实际上的自主意识,它们的行为如此是由于SCP-CN-1200现象而装载并复现了大量骑兵战术的信息。 对奇术共振结构的干扰达到一定程度后,项目被无效化。
accelerator.jpg

θ粒子奇术共振导管的装配细节。

这些事例的存在使得人造奇术共振装置成为可能。通过分析天然产生的θ共振中,物品排布、环境因素与共振能力的联系,基金会发展出了余音增幅器,只需要附近有人类(称为起振提供者)便可运行,可以有效增强一定区域内的SCP-CN-1200效应。装置在1989年又改进成为可以增加θ场强度的奇术共振导管,被大量应用于抚弦计划。拥有相应权限的人员可以查看抚弦计划相关文档。

首先,允许我用比喻性的语言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

万物从未真正死去,它们的记忆总是在某处沉眠,等待着嗡嗡作响的那一天。

这嗡嗡作响,就是“余音”现象。这沉眠之处,就是θ粒子。它类似大自然的纸笔,但胜过纸笔。我们的理论认为,一切信息都会被粒子忠实地记录。大量的研究报告都显示,信息的复现与否并不取决于它是否得到人为记载。无论是被铭记的、记载的,还是早已遗忘的、销毁的,θ粒子都会将其长久地储存。

——周天旭,早期SCP-CN-1200研究成果发布会


附录
SCP-CN-1200早期研究成果答疑会


前言:项目领导人周天旭博士于98/01/13召开了一次SCP-CN-1200早期研究成果发布与答疑会,进一步说明了SCP-CN-1200的应用潜力,部分内容被抄录如下。

(研究员)您为何认为“余音”现象具有如此大的应用潜力?我们也可以用多样化的媒体来记载某一事物。

周天旭:但一切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信息载体都会有所失真。《诸葛亮集》用文字记下了木牛流马的构造,但学者们绞尽脑汁也无法将其复原。无论精确到何种地步,缺陷都可能存在。

(研究员)尽管不够精确,我们的数据库也足够胜任日常工作了。

周天旭:在更广的尺度上未必如此。万一某种灾变使得基金会的许多东西失传——这很有可能发生,而后人凭借文档能复现出多少技术细节呢?更何况连语言都可能变得无法破译。但θ粒子则不然,稍等。

周天旭博士出示了SCP-CN-538-EX的视频记录。

周天旭:我们有一则案例,是它如何精确地以原始形式复现了明代一支骑兵所受的战术训练。我们的收容措施,它的制造过程、执行过程、修订过程,这木牛流马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次装配,都可以凭θ粒子原封不动地全部存下。

(研究员)谢谢您的解答。

(O5-12)也即是说,假如人类灭绝,一个后来者文明仍然有可能利用“余音”现象,在先前的遗迹上复现出人类文明的细节?

周天旭:不错。θ粒子中的信息理论上永远不会丢失。它重现于世的概率会越来越小以至于无限接近零,但不是零。天荒地老,星系凋亡,信息一直都在。

(O5-12)这一概率不会降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周天旭:如果后来者能提供足够的粒子响应度——这是一个乘法关系——复现概率依然十分可观。换句话说,如果它们有足够的技术和意愿的话。

(O5-12)您认为可能且可行的复现技术有哪些?

周天旭:我们这一代人不会知道了。说不定它们会梦到人类——如果它们也做梦的话。


附录
抚弦计划





根据监督者议会指示

以下文件为4/1200级机密,仅供“抚弦”计划相关人员存取。未经授权的访问将被RAISA记录并处以三级或以上纪律处分。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