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间:21523年 停留星域:C-0015 记录者:O5-13>
前言:星域C-0015是基金会发现的第一个已消逝II型文明聚居地,考虑到这颗星球靠近黑洞而产生的时间扭曲效应,此次任务由O5-13独自完成。
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我降落在这颗星球上。我想我们可能是历史上最惨的O5议会了,要亲自去执行探索任务。
确认完一切数据均在合理范围内后,我打开了舱门。如我们所料,面前是看不到一点生命迹象的沙漠。荒芜感一下子击垮了我。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欺骗自己,觉得我们不过是出去旅游了一次,几天后就能回老家看望父母。直到那一刻,我才那么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已经不在地球上了。漫天的黄沙中不会出现人类的建筑,没有星星的夜晚也不会有人将失路的我领回家。我是旅人,不是归客。
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沙漠中行走。这里除了沙子空无一物,只是偶尔能看见一些硅基正多面体从黄沙中钻出。其实也只有硅基生命能在这里生存,探测器显示这里的日温超过100摄氏度,夜温则低于-30摄氏度,碳基生命无法存活。这里很静,没有风,可能这个季节正好处于低压区。但到处都是沙丘。应该是某些大型硅基生命体死亡后氧化分解的产物。
在控制着着陆舱走了五六个白昼后(着陆舱的维生系统和动力系统可以完成三个月左右的任务),我找到了一个通道口。其实很容易辨别出来,入口上方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的字迹已经很模糊了。通道很窄,只有着陆舱一半大小,我只好自己走进去。
通道似乎是用某种吸光材料做成的,探测服自带照明系统的有效范围只有身前2米左右。通道有的地方有少许塌陷,但对通行影响不大。能听到一些生物离开的声音,但幸好没有上前攻击的。走了36分钟以后,通道开始出现亮光了。我很庆幸,毕竟在未知的黑暗条件中行走半小时以上是很耗精力的。
出来以后是一段走廊,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但还是能感受到当初的宏伟。那种感觉和小时候我在国会大厦前的走廊中差不多。这块地方以前估计是作为城市之类的用途,因为旁边是一整块废墟。当时已经是傍晚了,夕阳将废墟的影子拉得很长,涂上了淡淡的金色,显得绝美无双。就像一座雕像,即使破败,仍是神明。一座神庙,即便荒芜,仍是祭坛。
我爬过一层层的废墟。这里的建筑大多是铁制品,有一些被锈蚀得特别严重的一碰就散架了。走了一段时间后我到了城市的中心,很惊讶地发现那里尚且存在着一栋建筑。钻过建筑的裂缝后我看到一个操作台,旁边的地板上散落着很多银灰色的小球,可能是它们的屏幕。我把操作台上唯一可以移动的拉杆往下扣动。
随着一声巨响,几个巨大的正八面体飞出废墟在空中缓慢地旋转。此时操作台旁的几个球状物也随之悬浮,同时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不断上升。我试着操作了几次,成功地将空气回复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范围。弄完这一切后我离开操作台,向着那些巨大的悬浮物走去。那些东西估计被埋在地下很久了,上面覆满硅晶藤蔓。
我借着这些藤蔓爬上八面体检索了一遍,然后在最后一个八面体的顶端看到了另一个SCP-CN-1223和一行刻痕。刻痕比起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文字要清楚的多,大概是在文明灭亡后刻上的。但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我将它拍下以供以后解析。我没有取走SCP-CN-1223,因为上面附着无数的硅基结晶——这块地方的大部分植物都源于此;在没有曾经文明的调控下,它们可能是维护这片脆弱生态系统的支柱。千万年后,这里一定会有新的文明诞生。也许单个文明会消亡,但文明的概念将在一代代流传中生生不息。
在将可收集的资源与信息均记录完毕后,我重新回了一趟操作台,将拉杆重新提起。这里的生物已经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随意改变反而会导致系统崩溃。回到通道中前,我回首望去,将目前的场景记入数据。
残阳如血。

██纪元第██时间维,对塔雅西语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拍摄内容被破译。
当我从流放中归来,我可以回乡了。
山河仍在,[字迹模糊]依旧,只是父母的[字迹模糊],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
我是旅人,不是归客。这里,已无故人。
[字迹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