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 --sidebar-width-on-desktop: calc(var(--base-font-size) * (266 / 15)); --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56.25rem) { #content-wrap { display: flex; position: initial; flex-direction: row; flex-grow: 2; width: calc(100vw - (100vw - 100%)); max-width: inherit; height: auto; min-height: calc(100vh - 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10.125rem)); margin: 0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3.6rem) 0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3.6rem) * -1 / 2); } #main-content { position: initial; width: var(--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max-width: var(--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max-height: 100%; margin: 0 auto; padding: 2rem 1rem; } #page-content { max-width: min(90vw, var(--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 #side-bar { position: -webkit-sticky; position: sticky; top: 0; left: 0; grid-area: side-bar; width: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3.6rem) !important; min-width: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3.6rem) !important; max-height: 100vh; padding-right: 2.5rem; padding-left: 0.5rem; overflow-y: scroll; transition: translate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color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padding 300ms linear, margin 300ms linear; border: none; border-color: rgba(var(--swatch-tertiary-color, 170, 170, 170), 0.4);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idebar-bg-color, 255, 255, 255), 0); translate: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3.5rem) * -1 - 1rem); direction: rtl; scrollbar-width: thin; -ms-scroll-chaining: none; overscroll-behavior: contain; scrollbar-color: rgba(var(--swatch-primary-darker), 0.1) /* Thumb */ rgba(var(--swatch-tertiary-color), 0.05); /* Track */ } #side-bar::-webkit-scrollbar-track {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watch-secondary-color, 244, 244, 244), 0.8); } #side-bar::-webkit-scrollbar, #side-bar::-webkit-scrollbar-thumb, #side-bar::-webkit-scrollbar-corner { width: 0.5rem; border-right-width: calc(100vw + 100vh); border-right-style: inset; border-color: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idebar-bg-color, 255, 255, 255), 0); } #side-bar:is(:hover, :active, :focus-within) { margin-right: 2.25rem; padding-right: 0.25rem; overflow-x: hidden; overflow-y: auto; border-color: rgba(var(--swatch-primary-darker), 1);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idebar-bg-color, 255, 255, 255), 1); translate: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 scrollbar-color: rgba(170, 170, 170, 1) /* Thumb */ rgba(252, 252, 252, 1); /* Track */ scrollbar-color: rgb(var(--swatch-primary-darker, 170, 170, 170), 1) /* Thumb */ rgb(var(--swatch-menubg-color, 252, 252, 252), 1); /* Track */ } #main-content::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flex; position: fixed; top: 0; left: 1rem; align-items: 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width: 1rem; height: 100%; max-height: 100%; 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 url("https://scp-wiki.wdfiles.com/local--files/component%3Acollapsible-sidebar/sidebar-tab.svg"); background-attachment: fixed;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1rem; background-size: 1rem 12.875rem; pointer-events: none; } #side-bar:is(:hover, :active, :focus-within) + #main-content::after { left: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4.5rem) * -1); width: 0rem; 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0;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4.5rem) * -1); font-size: 0em; } #main-content::before { content: " ";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9; top: 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0); left: 0; width: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4.5rem); height: calc(100% - 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0.688rem) - 2.313rem); margin-bottom: calc(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2.313rem) * -1 - 2.313rem); transition: translate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0.5; background-color: rgb(var(--swatch-alternate-color, 0, 0, 0)); pointer-events: none; translate: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4.5rem) * -1 + 1rem); } #side-bar:is(:hover, :active, :focus-within) + #main-content::before { translate: 0; opacity: 0; } #side-bar .side-block { margin-top: 1em; padding-left: 0.25em; border-right-width: 0rem; border-left-width: 0rem; border-radius: 0; background-color: rgb(0, 0, 0, 0); direction: ltr; } #side-bar .scpnet-interwiki-wrapper { direction: ltr; } /* Print Friendly Formatting by Estrella */ body.print-body { --sidebar-width-on-desktop: 0; } body.print-body #main-content::before, body.print-body #main-content::after { display: none; } }
|
特殊收容措施:鉴于SCP-CN-1464的体积以及针对项目的收容措施可能导致的地面沉降后果,目前SCP-CN-1464被认为无法完全收容。
目前基金会已经使用护栏将SCP-CN-1464包围,禁止任何平民进入;SCP-CN-1464-1的工作问题将由基金会前台组织进行重新安排。上海市政府将对外宣称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正在进行大型重修建筑工程,以此对该异常进行掩盖。
目前针对SCP-CN-1464及SCP-CN-1464-1个体活动情况的调查以及可能存在的未发现异常性质的探究均由Site-CN-82-α进行。若SCP-CN-1464被证实对人类具有敌意或正在将某目前未知的异常现象作用于SCP-CN-1464-1个体,上述内容将被重新修订并由主管Diamond Apple制定进一步的收容措施。
描述:SCP-CN-1464是一个巨大的直壳鹦鹉螺1,其体长约为500米。项目的头部位于地下,外壳伸出地面并高出海平面492米,占地约14400平方米。目前SCP-CN-1464被认为处于休眠状态,暂时没有进一步的活动。
SCP-CN-1464目前被公众认知为“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于2019/4/23,SCP-CN-1464替代了原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的位置,但项目似乎具有更改当前公众认知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在普通群众的视野以及未经抗逆模因处理过的摄像设备中,项目均显示出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的外貌,而非一只巨大的角状鹦鹉螺壳。SCP-CN-1464的底部有一约3米高的门状洞口,使得原本在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进行工作的普通群众(下称SCP-CN-1464-1)依旧能够正常的进入项目内部并“工作”。2对SCP-CN-1464-1个体的调查表明,他们目前均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性质,并且其在项目内部“工作”的记忆均已被扭曲为在原环球金融中心工作的记忆;此外,其在项目0内部的摄影或录像均显示为原环球金融中心内部摄影者进行拍摄时相同位置处的设施和建筑布局。
基金会已进行过数次与SCP-CN-1464建立交流的尝试,然而截止目前尚未收到过任何回应,因此关于SCP-CN-1464具有智能的猜想仍未得到证实。
SCP-CN-1464无法用任何已知方式进行破坏。
于2019/5/2,早晨7:15,Site-CN-82-α方面派遣了一架微型无人机进入SCP-CN-1464;该无人机配备有经抗逆模因化处理的高清摄像头。以下内容为无人机在SCP-CN-1464内部记录到的场景。
<记录开始>
<7:15>:无人机穿过项目的入口。
<7:18>:无人机跟随一个SCP-CN-1464-1个体(该个体下称“对象”)深入至SCP-CN-1766内部,随后附着在对象的头顶。30秒钟后,摄像头记录到了一篇较为开阔的地区,呈现出深灰色。该地区被认为是SCP-CN-1464的头顶。SCP-CN-1464的外壳内壁呈现出深紫色。SCP-CN-1464-1个体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放置在第一层。
<7:20>:记录到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贯穿项目内部。推测这是项目在呼吸。类似的声音每隔约25至30分钟产生一次。
<7:23>:记录到一根巨大的粉红色导管从SCP-CN-1464的头顶中央伸出,该导管直径约24米,径直通向项目外壳的顶部。与此同时还记录到项目的内壁上自行延伸出了9个深紫色的平台,共计将外壳的内部分成了10层。
<7:24>:所有SCP-CN-1464-1个体自发在导管周围聚集,并排成了一支长队。导管底端自动出现了一个开口,供SCP-CN-1464-1个体进入。
<7:39>:无人机附着的SCP-CN-1464-1个体进入软管。
<7:40>:无人机进入软管内部。软管的内壁呈现出深红色,有足够的空气流通。6个直径约为4米的巨型鹦鹉螺(Nautiloidea)利用体内的气室排气做功进行推进,并以固定的纵向轨道在导管中以约8米/秒的速度往复运动。这些鹦鹉螺共将在底部停留约15秒时间,随后SCP-CN-1464-1个体将爬上这些鹦鹉螺个体伸出的触角中,并随着鹦鹉螺登项目内部不同的阶层。推测它们担任了“电梯”的角色。每个鹦鹉螺最多能够承载8个SCP-CN-1464-1个体。对象登上其中一个鹦鹉螺。
<7:43>:无人机跟随对象进入项目的第二层。
<7:45>:在第二层记录到了一些疑似是项目自行制造的深灰色碗状容器。
<7:52>:对象领取到一个碗状容器。
<8:07>:对象离开第二层,登上鹦鹉螺。
<8:14>:对象跟随鹦鹉螺来到第四层。第四层仍有大量SCP-CN-1464-1排队,但是其人数只有SCP-CN-1464-1总数的约一半。推测第三层和第四层扮演相同的职能。
<8:19>:项目内壁出现了数个孔洞,自其中有污水流出。包括对象在内的SCP-CN-1464-1个体使用手中的碗状容器收集这些污水。目前这些污水的成分仍然未知。
<8 :24>:对象跟随其余SCP-CN-1464-1个体离开第四层,并登上鹦鹉螺。
<8:28>:对象登上第十层。
<8:30>:在第十层记录到了一个巨大的精密机械装置,目前尚不清楚该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该机械装置由数个SCP-CN-1464-1个体进行操作,其中一些SCP-CN-1464-1个体担任指挥角色。这是SCP-CN-1464-1个体在项目内部时进行的唯一互相交流。调查表明这些担任指挥角色SCP-CN-1464-1个体在此前通常在环球金融中心中担任较高层阶的职务。
<8:33>:对象来到机械装置前方,并且将碗内的污水倒入该机械装置的一个接收口。另外一边有一些SCP-CN-1464-1个体将一些腐烂的水生动物尸体和[数据删除]倒入另一个较大的接收口。处于机械两边的SCP-CN-1464-1转动机械装置两侧的转轴,使得机械装置进行运转。该机械装置进行运转时发出了类似吞咽声和咀嚼声的巨大声响。
<8:37>:上述的声响持续了4分钟后停止。从机械装置另一侧的出口处由另一些SCP-CN-1464-1个体使用一些较大的盆状容器盛接从出口处倾倒出的液体。在担任指挥角色的SCP-CN-1464-1的脚边放置了数十个类似的盆状容器。上述的进程每隔4分钟重复一次。
<8:38>:对象与一个担任指挥角色的SCP-CN-1464-1个体进行了一些交流,期间两人没有任何目光交流。
<8:40>:对象拾起了一个盆状容器,并开始盛接从出口处倾倒出的液体。这些液体相比起对象在第四层领取的液体更加澄清一些。
<8:43>:对象携带着盆状容器离开了机械装置,并且走向第十层的边缘,项目的内壁出现了一个缺口,直通向项目外部,且项目外壁上同时产生了一个平台,可供一人站立。对象手持容器站立在平台之上进行等候。
<8:45>:从项目内部产生一阵轰鸣声,持续了约5秒。随后从项目外壁生出了数个类似的平台,大致形成了楼梯状结构,可供对象登上项目顶端。
<8:47>:对象通过上述平台到达项目顶端。可以看到上述贯穿项目外壳内部的导管一直延伸到了项目的顶端。项目顶端处为一直径25米的大型孔洞。对象将盆内的液体从孔洞内倒入。
<8:48>:项目内部自孔洞下方约7米处伸出了一个大型口器,该口器表现为一个扩大数倍的螳螂的口器。项目通过该口器饮用了上述的液体。
<8:52>:对象通过平台重新回到了项目内部的第十层。另外一个SCP-CN-1464-1个体手持盆状容器走出项目,推测是完成了对象此前完成的程序。
(在此后的3小时24分钟内,对象和另外四个SCP-CN-1464-1个体轮流完成了17次与上述8:40至8:52所记录的完全相同的程序。期间对象与其余SCP-CN-1464-1个体没有任何语言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于10:37,对象曾进行过一次进行排泄的申请。得到进行管理的SCP-CN-1464-1个体的允许后,对象进入导管,并等候其中一个鹦鹉螺升至第十层。对象登上鹦鹉螺,并且进行了就地排泄。该鹦鹉螺食用了对象的全部排泄物。)
<12:16>:项目内部发出了了持续30秒的巨大轰鸣声和吮吸声。所有SCP-CN-1464-1个体均自发在导管周围排队等候。
<12:23>:位于导管底端的六个巨型鹦鹉螺开始进行自发驱动,并率先在第二层停止,并将位于第二层的SCP-CN-1464-1个体运输至第一层。3随后鹦鹉螺上升至第三层,并将第三层的SCP-CN-1464-1个体先后运输至底层。此后的过程类似,直至鹦鹉螺将第十层的所有SCP-CN-1464-1个体运送至底层为止,整个过程持续了28分钟。
<12:52>:对象离开项目,并享用午餐。
<13:45>:所有SCP-CN-1464-1个体重新自发来到项目底部集合,随后排队进入项目内部。
<13:53>:对象登上鹦鹉螺至第十层。此后对象和另外四个SCP-CN-1464-1个体开始重复进行上述8:40至8:52所执行的程序。
<13:54>:为了观察其他阶层的情况,无人机离开对象,并通过导管飞行至第九层。
<13:57>:在第九层记录到了一个巨大的化粪池,在化粪池内记录到了大量的排泄物,墨绿色的不明液体以及腐烂尸体,此外还包括大量的鱼类,虾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尸体中还包含一个巨人观化的高度腐烂人尸,三只猫尸,一只狗尸。此外在化粪池中还记录到了一些生锈的电器类产品。四个SCP-CN-1464-1个体正在向化粪池中投入[数据删除]。
<14:00>:化粪池开始自行向导管方向移动。六个鹦鹉螺自发推进至第九层,并且对化粪池中的内容物进行了食用。这是第一次观察到这些鹦鹉螺离开导管。在一个鹦鹉螺食用巨人观化的人尸时,后者发生了[数据删除]。SCP-CN-1464-1个体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14:09>:无人机离开第九层,通过导管前往第八层。第八层没有任何SCP-CN-1464-1个体存在,也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异常现象。在第八层的底面上有数十个倾倒的盆状容器,并洒有一些成分未知的浑浊土黄色液体。无人机在第八层停留了30分钟后离开。
<14:40>:无人机通过导管到达第七层。有三个鹦鹉螺被放置在第七层的地面上,有数十个SCP-CN-1464-1个体正在使用自来水对鹦鹉螺进行清洗。目前尚不清楚这些SCP-CN-1464-1个体是从何渠道在项目内获取自来水的。
<15:05>:无人机通过导管来到第六层。第六层和第五层之间通过一个斜向上的台阶互相联通,这两层的SCP-CN-1464-1个体可以通过台阶在两层之间互相移动。这两层的SCP-CN-1464-1个体数量极多,其中一部分正在使用一些简易工具对项目的内壁进行填补,并使用类似喷雾剂的药剂向其内壁喷洒不明液体,在这一期间,项目的内壁持续传出吮吸声和咔嗒声;另外一部分SCP-CN-1464-1个体则没有进行任何活动,而是或站或坐,推测正在休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层休息的SCP-CN-1464-1个体是流动的,时常会有新的SCP-CN-1464-1个体来到第五和第六层休息,也时常会有正在休息的SCP-CN-1464-1个体离开,并通过鹦鹉螺前往其余的阶层。
<15:16>:一只巨大的螳螂口器从项目内部伸出。SCP-CN-1464-1个体使用其手中的简易工具和喷雾剂对该口器进行了清洗。
<15:34>:无人机通过导管来到第四层,第四层仍有部分SCP-CN-1464-1个体在使用碗状容器收集污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记录到的污水的颜色相比起上午加深,为墨绿色。无人机在第四层稍作停留后前往第三层,并记录到了相似的情景。
<15:52>:无人机通过导管来到第二层。第二层仍有SCP-CN-1464-1个体在领取碗状容器。
<15:59>:无人机通过导管来到第一层。该层仅有两个SCP-CN-1464-1个体在导管周围进行守卫。
<16:25>:项目内部发出贯穿整个外壳内部的轰鸣声和吮吸声。SCP-CN-1464-1个体通过鹦鹉螺陆续到达第一层,随后站在导管周围等候。
<16:54>:导管收回至项目的头颅内部。SCP-CN-1464-1个体找到各自的公文包后陆续离开项目。
<记录结束>
后记:推测SCP-CN-1464-1个体帮助SCP-CN-1464执行代谢功能。在项目内部时,SCP-CN-1464-1个体均呈现出了目光呆滞,瞳孔无聚焦状态,动作机械,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无互相交流的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均在其离开SCP-CN-1464后消失。
于2021/10/19,记录到上海市的另外两大地标:东方明珠电视塔和上海中心均被具有相似性质的SCP-CN-1464替代。原东方明珠电视塔和上海中心员工均被转化为SCP-CN-1464-1。针对目前的收容措施的修订计划仍在商议中。
« SCP-CN-1463 | SCP-CN-1464 | SCP-CN-1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