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 --sidebar-width-on-desktop: calc((var(--base-font-size) * (14 / 15)) * 19); --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56.25rem) { #content-wrap { display: -webkit-box; 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moz-box; display: -ms-flexbox; display: flex; -webkit-box-orient: horizontal; -webkit-box-direction: normal; -webkit-flex-direction: row; -moz-box-orient: horizontal; -moz-box-direction: normal; -ms-flex-direction: row; flex-direction: row; width: -webkit-calc(100vw - (100vw - 100%)); width: -moz-calc(100vw - (100vw - 100%)); width: calc(100vw - (100vw - 100%)); min-height: -webkit-calc(100vh - -webkit-calc(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10.125rem))); min-height: -moz-calc(100vh - -moz-calc(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10.125rem))); min-height: calc(100vh - calc(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10.125rem))); -webkit-box-flex: 2; -webkit-flex-grow: 2; -moz-box-flex: 2; -ms-flex-positive: 2; flex-grow: 2; height: auto; position: initial; margin: 0 auto; max-width: inherit; margin-left: -11em; margin-left: -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5.5em) * -1 / 2 - 2rem); margin-left: -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5.5em) * -1 / 2 - 2rem); margin-left: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5.5em) * -1 / 2 - 2rem); } #main-content { position: initial; max-height: 100%; padding: 2rem 1rem; width: 45.75rem; width: var(--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max-width: 45.75rem; max-width: var(--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margin: 0 auto; } #page-content { max-width: min(90vw, 45.75rem); max-width: min(90vw, var(--body-width-on-desktop, 45.75rem)); } #side-bar {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14.6rem); -moz-transform: translateX(-14.6rem); -ms-transform: translateX(-14.6rem); -o-transform: translateX(-14.6rem); transform: translateX(-14.6rem);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moz-transform: translateX(-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ms-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o-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webkit-transition: background-color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padding 300ms linear, margin 300ms linear, -webkit-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background-color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padding 300ms linear, margin 300ms linear, -webkit-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ition: background-color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padding 300ms linear, margin 300ms linear, -o-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ition: 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color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padding 300ms linear, margin 300ms linear, -moz-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color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padding 300ms linear, margin 300ms linear; transition: 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color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padding 300ms linear, margin 300ms linear, -webkit-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order: none; border-color: rgba(var(--swatch-tertiary-color, 170, 170, 170), 0.4); width: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3.6rem) !important; min-width: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3.6rem) !important; grid-area: side-bar; padding-right: 2rem;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idebar-bg-color, 255, 255, 255), 0); top: 0; max-height: 100vh; position: -webkit-sticky; position: sticky; left: 0; padding-left: 0.5rem; direction: rtl; scrollbar-width: thin; -ms-scroll-chaining: none; overscroll-behavior: contain; overflow-y: scroll; scrollbar-color: rgba(170, 170, 170, 0) /* Thumb */ rgba(252, 252, 252, 0); /* Track */ scrollbar-color: rgba(var(--swatch-primary-darker, 170, 170, 170), 0.1) /* Thumb */ rgba(var(--swatch-tertiary-color, 252, 252, 252), 0.05); /* Track */ } #side-bar::-webkit-scrollbar-track {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watch-secondary-color, 244, 244, 244), 0.8); } #side-bar::-webkit-scrollbar, #side-bar::-webkit-scrollbar-thumb, #side-bar::-webkit-scrollbar-corner { width: 0.5rem; border-right-width: -webkit-calc(100vw + 100vh); border-right-width: calc(100vw + 100vh); border-right-style: inset; border-color: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idebar-bg-color, 255, 255, 255), 0); } #side-bar:hover, #side-bar:active { background-color: white;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idebar-bg-color, 255, 255, 255), 1); padding-right: 0.25rem; margin-right: 1.75rem;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0); -moz-transform: translateX(0); -ms-transform: translateX(0); -o-transform: translateX(0); transform: translateX(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 -moz-transform: translateX(-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 -ms-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 -o-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 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 overflow-y: auto; overflow-x: hidden; scrollbar-color: rgba(170, 170, 170, 1) /* Thumb */ rgba(252, 252, 252, 1); /* Track */ scrollbar-color: rgb(var(--swatch-primary-darker, 170, 170, 170), 1) /* Thumb */ rgb(var(--swatch-menubg-color, 252, 252, 252), 1); /* Track */ border-color: rgba(var(--swatch-primary-darker), 1); } #side-bar:focus-within { background-color: white; background-color: rgba(var(--sidebar-bg-color, 255, 255, 255), 1); padding-right: 0.25rem; margin-right: 1.75rem;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0); -moz-transform: translateX(0); -ms-transform: translateX(0); -o-transform: translateX(0); transform: translateX(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5rem))); -moz-transform: translateX(-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5rem))); -ms-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5rem))); -o-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5rem))); 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rem) -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0.5rem))); overflow-y: auto; overflow-x: hidden; scrollbar-color: rgba(170, 170, 170, 1) /* Thumb */ rgba(252, 252, 252, 1); /* Track */ scrollbar-color: rgb(var(--swatch-primary-darker, 170, 170, 170), 1) /* Thumb */ rgb(var(--swatch-menubg-color, 252, 252, 252), 1); /* Track */ border-color: rgba(var(--swatch-primary-darker), 1); } #main-content::after { content: " "; position: fixed; display: -webkit-box; 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moz-box; display: -ms-flexbox; display: flex; -webkit-box-align: center; -webkit-align-items: center; -moz-box-align: center; -ms-flex-align: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webkit-box-pack: center; -webkit-justify-content: center; -moz-box-pack: center; -ms-flex-pack: 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width: 1rem; height: 100%; max-height: 100%; top: 0; -webkit-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left: 1rem; background: url("https://scp-wiki.wdfiles.com/local--files/component%3Acollapsible-sidebar/sidebar-tab.sv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1rem; background-attachment: fixed; -webkit-background-size: 1rem 12.875rem; -moz-background-size: 1rem 12.875rem; -o-background-size: 1rem 12.875rem; background-size: 1rem 12.875rem; pointer-events: none; } #side-bar:hover+#main-content::after, #side-bar:active+#main-content::after { left: -17em; left: -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left: -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left: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17em;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webkit-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0; width: 0rem; font-size: 0em; } #side-bar:focus-within+#main-content::after { left: -17em; left: -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left: -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left: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17em;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left 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webkit-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left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background-position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0; width: 0rem; font-size: 0em; } #main-content::before { --not-ie: absolute; content: " "; background-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rgb(var(--swatch-alternate-color, 0, 0, 0)); position: fixed; position: var(--not-ie); top: 0; top: 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0); left: 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12.6rem); -moz-transform: translateX(-12.6rem); -ms-transform: translateX(-12.6rem); -o-transform: translateX(-12.6rem); transform: translateX(-12.6rem);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webkit-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moz-transform: translateX(-moz-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ms-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o-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transform: translateX(calc(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 -1 + 1rem)); width: 17em; width: var(--sidebar-width-on-desktop, 17em); height: -webkit-calc(100% - 3rem); height: -moz-calc(100% - 3rem); height: calc(100% - 3rem); height: -webkit-calc(100% - 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0.688rem) - 2.313rem); height: -moz-calc(100% - 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0.688rem) - 2.313rem); height: calc(100% - 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0.688rem) - 2.313rem); -webkit-transition: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webkit-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webkit-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ition: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ition: 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transition: 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webkit-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moz-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transform 300ms cubic-bezier(0.4, 0.0, 0.2, 1); opacity: 0.5; pointer-events: none; z-index: 9; margin-bottom: 0; margin-bottom: -webkit-calc(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2.313rem) * -1 - 2.313rem); margin-bottom: -moz-calc(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2.313rem) * -1 - 2.313rem); margin-bottom: calc(var(--final-header-height-on-desktop, -2.313rem) * -1 - 2.313rem); } #side-bar:hover+#main-content::before, #side-bar:active+#main-content::before {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0); -moz-transform: translateX(0); -ms-transform: translateX(0); -o-transform: translateX(0); transform: translateX(0); opacity: 0; } #side-bar:focus-within+#main-content::before {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0); -moz-transform: translateX(0); -ms-transform: translateX(0); -o-transform: translateX(0); transform: translateX(0); opacity: 0; } #side-bar .side-block { margin-top: 1em; padding-left: 0.25em; background-color: rgb(0, 0, 0, 0); -webkit-border-radius: 0; -moz-border-radius: 0; border-radius: 0; border-left-width: 0rem; border-right-width: 0rem; direction: ltr; } #side-bar .scpnet-interwiki-wrapper { direction: ltr; } @supports (-ms-ime-align: auto) { #side-bar { overflow-y: hidden; overflow-x: hidden;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90%) !important; -moz-transform: translateX(-90%) !important; -ms-transform: translateX(-90%) !important; -o-transform: translateX(-90%) !important; transform: translateX(-90%) !important; } #side-bar:hover, #side-bar:active { overflow-y: auto;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moz-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ms-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o-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margin-left: -0.5rem; } #side-bar:focus-within { overflow-y: auto;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moz-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ms-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o-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transform: translateX(0) !important; margin-left: -0.5rem; } #main-content::before { left: 1rem;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100%) !important; -moz-transform: translateX(-100%) !important; -ms-transform: translateX(-100%) !important; -o-transform: translateX(-100%) !important; transform: translateX(-100%) !important; } } /* Print Friendly Formatting by Estrella */ body.print-body { --sidebar-width-on-desktop: 0; } body.print-body #main-content::before, body.print-body #main-content::after { display: none; } }
特殊收容措施:鉴于SCP-CN-2209-B的广泛分布,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收容该项目。Area-CN-120拟在2035年前完成对所有SCP-CN-2209-B的回收和处理,并建立成熟的监测网络以实时监测SCP-CN-2209的状况。
根据不同状况,对于SCP-CN-2209-B的收容和无效化措施分为三类,详情见下。
(I)对于在SCP-CN-2209流域内收集到的SCP-CN-2209-B-01和SCP-CN-2209-B-02个体,除留下10%用于研究外,其余全部转移至集中处理点无效化。所有转移行动须在150分钟内完成。若发生超时,或在转运过程中在某一地点停留90分钟以上,则须在转移设备上启动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集中处理点亦已配备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并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启动:
- 收集到50例SCP-CN-2209-B-01
- 收集到1例SCP-CN-2209-B-02
- 未满足上述条件,但连续365日未启动设备,且此时处理点内有尚未无效化的SCP-CN-2209-B个体
转运后,可使用高度仿真的人造个体对被转运的SCP-CN-2209-B-01个体进行替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II)对于在SCP-CN-2209流域外收集到的SCP-CN-2209-B-01个体,除已请示并获得批准保留的个体之外,其余个体须在3个自然日内运输至由最近的站点设置的集中处理点无效化;对于在SCP-CN-2209流域外收集到的SCP-CN-2209-B-02个体,除已请示并获得批准保留的个体之外,其余个体须于发现地在150分钟内无效化。其余措施与(I)类一致。
(III)对于SCP-CN-2209-B-03个体,一经发现须于发现地立即无效化。由于其强大的现实扭曲能力,在未被无效化前,一切对其转运的行为都应被极力避免。
描述:SCP-CN-2209为一具有异常性质的巨型宇宙物质所引起的撞击事件(即SCP-CN-2209-A)的残骸,其位置位于30°55'40"N~31°32'58"N,119°52'32"E~120°36'10"E处,并形成了类似于原始湖盆的构造。目前,该构造上发育湖泊,面积约2427.8平方千米,称为“太湖”。据推测,SCP-CN-2209-A发生在约215Ma1前。
该项目可影响流域地区内不同形式的水,并伴随有休谟指数不同程度的上升。此处“水”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河流、地下水、冰晶、水蒸气、生物水等,“影响”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定向移动、三态变化、体积变化、[数据删除]等。影响结束后,被影响地区的休谟指数即会恢复至正常水平。通过研究,已基本确认这类影响是通过现实扭曲等方式实现的,其具体过程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该项目目前已知的影响如下。

500-2022年SCP-CN-2209流域内引起休谟指数波动超过10的II类SCP-CN-1492记录数量,其中1930年之后的数据可信度较高
- 造成了三叠纪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SCP-CN-2209-A系较大规模的撞击事件,其作用后立即在附近地区形成了温度超过1000℃的高温带,并产生冲击波,释放的大量尘埃散布全球,并影响了气候,最终造成了地史上一次重大的大灭绝事件。
2022年4月17日于浙江省海宁市███镇拍摄到的受SCP-CN-2209影响而形成的SCP-CN-1492,造成当地休谟指数上升至113
- 直接影响了钱塘江入海口的地貌塑造。钱塘江受该项目影响而多次摆动,并形成强大的涌潮。相应地,河流的地质作用形式也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地貌。钱塘江最近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摆动发生在2009年,钱塘江向北迁移了约[数据删除]km,使休谟指数上升至174,造成逾3万人死亡。事后,Area-CN-120在第一时间稳定了当地的现实,并对周边居民进行了记忆清除,使相关消息没有大规模传播。此次事件后,钱塘江直接注入东海,脱离了SCP-CN-2209流域,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入海口地貌。至此该项目对其不再发生影响。
- 导致了周边地区异常频繁的SCP-CN-1492事件。大量冰晶受该项目影响而形成异常集聚的冰晶云,使该地区出现II类SCP-CN-1492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自1923年稳定的观测站被建立之时起,截至2022年4月,SCP-CN-2209流域已观测到4466例引起休谟指数波动超过10的II类SCP-CN-1492。然而,自1956年这类记录达到峰值(115例)后,其数量开始呈下降态势,并于20世纪90年代起基本消失,仅有零星记录。2016年以后,随着相关爱好者团体的突然兴起,此类记录的数量有所上升,但仅有2020年超过20例。这也是在该地区少有较罕见的II类SCP-CN-1492照片记录的原因之一。有关此类SCP-CN-1492现象出现频率变化的原因尚不清楚。
- 使SCP-CN-2209流域地区散布着大量SCP-CN-2209-B个体。SCP-CN-2209-B是SCP-CN-2209-A所形成的撞击碎块,广泛分布于SCP-CN-2209各处,在流域内其他地区也偶有发现。现已有大量SCP-CN-2209-B-01个体散逸至全球各地。对于SCP-CN-2209-B个体,无论其位于流域内或流域外,均可使其周围特定范围内的休谟指数逐渐上升。当使用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或其他类似设备对个体周边的休谟指数进行平衡时,个体会立即丧失异常效应,这为SCP-CN-2209-B的收容和无效化创造了条件。
分类 | 岩石种类 | 岩石成分 | 作用范围 | 效应速率 | 描述 |
---|---|---|---|---|---|
SCP-CN-2209-B-01 | 石灰岩 | 方解石 | 5m*5m*5m | 1/Ma | 存在明显的溶蚀作用痕迹。形态各异,姿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俗称“太湖石”。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园林事业。占SCP-CN-2209-B总数的绝大部分。市场上出现的SCP-CN-2209-B均属此类。 |
SCP-CN-2209-B-02 | 花岗岩 | 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 | 30m*30m*30m | 6/a2 | 颜色较浅,发育有等状粒结构,似斑状结构普遍。产出很少,市面上无流通。由于外观与普通的花岗岩别无二致,目前只能依靠康德计数器测量休谟指数来鉴别。 |
SCP-CN-2209-B-03 | 无法辨认 | 长石,石英,阳起石,蓝闪石,柯石英,[数据删除] | 10km*10km*5km | 137/a | 具有部分超高压变质岩的特征。[数据删除]。目前仅发现4例。 |
下面的表格呈现了对引起SCP-CN-2209-A的天体的物质分析(1996年),预计在2004年前后将再次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目前暂未制定新的研究计划。尚不清楚目前宇宙空间中是否还存在此类天体。
对SCP-CN-2209-A相关异常天体的物质分析 | |||
---|---|---|---|
半长轴 | 3.5km±0.5km | 物质组成 | 橄榄石,辉长石,基性斜长石,[数据删除]等 |
密度 | 约3.4g/cm³ | 元素组成 | Si,O,K,Na,Ca,Mg,Fe,Ni,[数据删除]等 |
质地 | 石质 | 年龄 | >4300 Ma |
为更好地收容与研究SCP-CN-2209,Area-CN-120接手了有关SCP-CN-2209的相关研究项目,并负责监测流域内SCP-CN-2209-B个体的情况。目前,Area-CN-120已在周边各地市布置了康德计数器,实时监测流域内休谟指数的状况。
CN2209-2007K8事故记录
音频记录
前言:2007年5月30日,有无锡市民投诉,自来水管里流出的水散发出恶臭。对此,自来水公司表示由于连日高温,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导致水源恶化。然而,在Area-CN-120得到的当日自来水样本中,检测到了异常偏高的休谟指数。站点的丁██博士化装为当地媒体《██晚报》的记者对相关自来水厂的负责人陈██先生进行了访谈。
事故编号:CN2209-2007K8
事故时间:2007年5月30日
事故地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街道
访谈时间:2007年6月1日
受访者:无锡市████自来水厂有关负责人陈██
采访者:丁██博士
<记录开始>
丁博士:陈先生您好,关于近日发生的自来水污染事件,您能向我们透露一些信息吗?
陈先生:当然。我想关于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你们应该已经很清楚了。我想说说其他的一些事情。
丁博士:当然,请讲。
陈先生:大家都知道,这次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突然疯长的蓝藻引起的。在相关样本中,确实也检出了蓝藻污染的痕迹。事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员工,让他们向我报告水源受污染的情况。没想到他们都说没有看到蓝藻或是其他可能的污染物。
丁博士:请问对于此事您有进一步的调查吗?
陈先生:当然,发生这种怪事,我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水源地检查,但最后什么也没发现。
丁博士:但是自来水样本中确实存在被蓝藻污染的迹象。
陈先生:这就是最奇怪的点了。我当时还特意检查了取水的管道口,那里除了几块石头和湖底的泥沙外什么也没有。
丁博士:石头?那些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吗?
陈先生:没什么。在我们太湖这边,这种石头是很平常的。我们一般都叫它“太湖石”。
(几秒的沉默)
丁博士:好的。那么,您是说您没有发现任何水源地被污染的迹象,但是样本检测确实检出了污染,是这样吗?
陈先生:对。
<记录结束>
结语:陈先生所说的“太湖石”后被确认为17例SCP-CN-2209-B-01个体,其中4例存在于该水源地的时间不晚于侏罗纪。2007年5月30日,它们影响了湖流,向此地输送了大量蓝藻,造成自来水污染。偏高的休谟指数影响了陈先生和几位自来水厂员工,使他们误以为水源地并没有受到污染。
无锡市全城自来水污染事件引起全国关注,Area-CN-120已派遣人员向全社会传播本事故是由于高温使得蓝藻大量生长而导致的信息。引起本次事故的SCP-CN-2209-B个体均已被收容。Area-CN-120原主管因管理不力而被降为C级人员。
CN2209-2014M4事故记录
音频记录
前言:Area-CN-120监测到该街道的休谟指数出现快速上升的情况,在第一时间派遣了相关人员携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前往。
事故编号:CN2209-2014M4
事故时间:2014年6月21日
事故地点: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街道
访谈时间:2014年6月21日
受访者:当地一居民,身份已难以辨认
采访者:程██博士
<记录开始>
程博士:这里发生什么了?
居民:[无法辨识]
程博士:那个正在不断██的物体是什么?
(巨大的噪音,类似于低沉的号角声)
居民:[无法辨识]
程博士:[环境嘈杂,无法辨识]
(持续约17秒的杂音,伴随着尖啸声)
程博士:(因环境嘈杂,可辨识的话语时断时续)呃,我听不……看起来那边正在掉下去……南边是什么?
居民:[无法辨识]
程博士:请再说一遍?!
(此时响起了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似乎是爆炸的声音)
居民:[低沉的声音,持续约8秒]
(由远及近的水声)
<记录结束>
结语:在当地发现了████并移动至██。周边的███已经完全扭曲,在██的顶部发现了不断涌出的██。在██中心的河道里发现了1例受水流推动而缓缓前进的SCP-CN-2209-B-03个体。该个体被立即无效化并转运至Area-CN-120研究。在消息扩散之前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记忆清除,并迅速修复了被损毁的建筑。为进一步杜绝可能的隐患,Area-CN-120设法使戚墅堰区的行政区划于2015年撤销。将音频快放3倍后,辨识出该居民的最后一句话为“是太湖”。
CN2209-2022G1事故记录
音频记录
前言:2022年4月4日上午7时53分,濒临SCP-CN-2209的长兴县██镇██村突然出现集体溺亡事件。布置在当地的康德计数器显示,当地的休谟指数短暂地上升至115。Area-CN-120立即派遣相关人员前往。访谈双方均使用吴语交流,为行文方便,此处均转写为普通话。
事故编号:CN2209-2022G1
事故时间:2022年4月4日
事故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镇
访谈时间:2022年4月4日
受访者:当地村民沈██
采访者:冯██博士
<记录开始>
冯博士:沈阿姨您好,我听别人说,你们村上出了怪事?
沈阿姨:就是这么说啊!前面靠湖的几家人家,上午的时候有好几个人都沉到湖里去了!
冯博士:好端端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呢?
沈阿姨:不晓得。他们几个人平日里都很快活的,而且当时他们到湖里的时候,好像吓得要命!听村口的大爷说,他还听到他们在叫救命!他还说湖里不知怎地就打过来好多大浪,把他们都卷去了!
冯博士:大浪?
沈阿姨:对,就是那种,电视里面经常放的那种很高很高的浪,一下就把人都卷走那种!
冯博士:您说他们都被卷到湖里去了,湖里有什么东西吗?
沈阿姨:没有什么东西的。我都在这里活了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湖里有什么东西的,也从没见过湖里能起这样大的浪,能把人给卷走!
<记录结束>
结语:事后,在当地没有发现任何SCP-CN-2209-B个体。据推测,SCP-CN-2209通过影响湖浪,袭击了几位村民。Area-CN-120随即对该地村民进行了记忆清除,并封锁了消息。当地的休谟指数已自行恢复。
CN2209-██████事故记录
音频记录
前言:SCN-CN-2209流域内的██████████████████疑似遭遇异常,当地休谟指数急剧上升。Area-CN-120启动紧急响应并派遣了特别行动小组。同行的███研究员在例行记录时遇到了█████。
事故编号:CN2209-██████
事故时间:████年██月██日
事故地点:██████████████████
记录者:███研究员
<记录开始>
███研究员:我已经到了事故发生地,天啊,简直认不出这儿原本的——(被打断)
██████:[无法辨认的音节]
███研究员:你是谁?你刚才说什么?
██████:[无法辨认的音节,伴随着吟唱声]
(1分36秒音频内容已损坏)
███研究员:我想我得尽快离开这里。
██████:(极其扭曲的声音)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3。
<记录结束>
结语:据研究,SCP-CN-2209影响了当地所有的生物水,使它们在███中彻底████████████,█████已经完全转变为█████████并无法恢复至██████████。事故共造成57287人死亡,Area-CN-120于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并恢复了当地的休谟指数,这花费了很大的力气。
验证权限以查看附录
附录1:关于彻底消除SCP-CN-2209影响的尝试
1993年,Area-CN-120曾试图利用相关异常阻止SCP-CN-2209-A的发生,希望借此彻底消除SCP-CN-2209的一切影响,并已准备好相关记忆清除手段。此决定在站点内公布后,相关部门收到了来自B级人员沈██研究员的请求,希望站点能撤回此决定。原件如下。
关于撤回有关消除SCP-CN-2209行动决定的请求
尊敬的█主管:
我是Area-CN-120的沈██研究员,现郑重请求Area-CN-120决策部门撤回有关消除SCP-CN-2209的决定。
该项目,即太湖,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湖泊,其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其巨大的生态价值上,也表现为对本地区文化长久以来的塑造。可以说,这一区域内的所有人体内都流着太湖水。站在我本人的角度说来说,我来自苏州,是喝着太湖水长大的。在我的身边,还有千千万万像我一样喝着太湖水长大的人。如果太湖从没有存在过,那么早到古越族文化,晚到长三角现代文化,这些太湖水滋润的文化,都将不复存在。再也没有乌镇、西塘这些水乡小镇,再也没有儒雅婉转的吴侬软语,再也没有闲适自在的江南情调——这必将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历史的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
基金会的宗旨是“控制,收容,保护”。我们应该保护太湖,控制其异常,更好地研究它,而不是毁灭它。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太湖流域的人们的希望,也应该是所有人的希望。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太湖都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已经失去了一整个王朝的历史,我们不能再失去太湖了。
沈██
1993/7/24
该请求没有受到重视,相关行动即将开展。1993年10月17日,一场特大暴雨在Area-CN-120地面设施降下,引起内涝,导致逾150件仪器不同程度受损。同时,设施内的休谟指数在20分钟内上升至158,直到站点决策部门决定暂时延缓相关计划。目前,该计划已被无限期搁置。
1996年,SCP-CN-2209成为中国的重点治理湖泊。Area-CN-120借此机会向相关部门渗透,并在流域内安装康德计数器监测装置。由于大量的精力并未放在生态治理上,直至CN2209-2007K8事故发生时,该项目的水质并未得到任何改善。事故发生后,考虑到不断增大的舆论压力和初具规模的监测网络的建成,在站点主管的指示下,相关人员开始将工作重心暂时转移至生态治理,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与此同时,监测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附录2:关于地史上其他可能的异常宇宙物质撞击事件的研究
笔记
SCP-CN-2209-A是一次规模巨大的撞击事件,其导致了三叠纪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然而,地史上已知的全球性大灭绝事件共有9次,分别发生在[数据删除]、南华纪、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第四纪(18██年和19██年),除了最近的2次是由于[数据删除]的异常效应之外,其余7次均有可能是异常宇宙物质撞击导致的。
高级研究员 李██
1995/3/15
1995年,基金会组织在全球的力量对几次大灭绝进行了细致的地质考察,时任Area-CN-120高级研究员的李██主持了相关考察。相关内容见下表。
项目名称 | 考察地点 | 结果描述 |
---|---|---|
[数据删除] | [数据删除] | [数据删除]。相关人员已被执行A级记忆清除,42933例异常个体已被处决或无效化。 |
南华纪大灭绝 | [数据删除] | 此次事件被认为可能是异常宇宙物质撞击所引起。由于地质界对此次事件尚不知晓,相关信息被严格保密。撞击地点附近发现了少量异常物质碎块,均已被收容。据推测大量碎块在漫长的外力作用下已以多种形式搬运至广大地区,但尚未发现大范围休谟指数异常现象。 |
奥陶纪大灭绝 | 阿雷尼格,威尔士 | 奥陶系地层中发现冰川作用痕迹。没有发现异常物质。 |
泥盆纪大灭绝 | 德文郡,英格兰 | 发现含有新矿物的两组岩石产出,年龄相差10Ma4。该地区的休谟指数正常。 |
二叠纪大灭绝 | 彼尔姆,俄罗斯 | 部分地层的休谟指数超过125,均已使用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处理异常的休谟指数。发现了规模空前巨大的[数据删除]群,其异常效应导致了地史上规模最大的大灭绝事件。4082例异常个体均已被无效化。 |
三叠纪大灭绝 | 江苏,中国 | 相关撞击事件即SCP-CN-2209-A。 |
白垩纪大灭绝 | 尤卡坦,墨西哥 | 发现了大量柯石英矿物。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物质,但部分地区的休谟指数异常偏高。尚不确定该现象是否与当地玛雅文化遗迹的异常力量相关。 |
尽管发现了若干异常现象,但相关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多次异常宇宙物质撞击事件的存在。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封存,暂不给予新的SCP编号。
附录3:有关SCP-CN-2209新的异常性质的发现
1999年,在高级研究员李██的提议下,更大规模的相关地质考察在多个潜在的异常地点开展。然而CN2209-1999Y1事故的发生让基金会决定停止相关活动,并通过了“震泽”协议。该协议规定,为防止引起更大的扰动,协议生效后,所有与SCP-CN-2209有关的地质考察活动应当立即停止,相关档案须被封存,仅限拥有4级以上权限的人员查看,权限不足的有关人员将被执行A级记忆清除。有关CN2209-1999Y1事故的详细内容参见下方的事故记录。
CN2209-1999Y1事故记录
音频记录
前言:1999年11月28日起,基金会组织机动特遣队对SCP-CN-2209部分潜在的异常地点进行深入的探索,以进一步确认其异常性质。探索队由MTF-壬寅-04“芦苇青”的四名队员组成,配备便携式康德计数器和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在高级研究员李██的强烈要求下,他也被纳入了探索队。以下是本次任务的音频抄录。
事故编号:CN2209-1999Y1
事故时间:1999/12/4
事故地点:███████████N,███████████E,海拔███m
任务人员:壬寅-04-α(领队),壬寅-04-β,壬寅-04-γ,壬寅-04-δ,高级研究员李██
<记录开始>
壬寅-04-α:壬寅-04全体,与李██研究员,确认。我们已经接近了目标,在李██研究员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先前往在我们正前方距离我们约500米的三叠系地层出露处。指挥部。
指挥部:确认。任务继续。若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通报。
壬寅-04-α:收到。
壬寅-04-γ:哈哈,在这种地方,走路怪费劲儿的。
研究员李██:毕竟这是水底。好歹湖水很浅,要是在那种一片漆黑的深海里的话,还更加烦人呢。
壬寅-04-β:我们又不是没去过那种该死的鬼地方。
研究员李██:为基金会前仆后继嘛……前面好像有东西。
(约14秒的沉默,伴随着滑动水流的声音)
指挥部:小心为妙。监测到你们前方地区的休谟指数偏高。
壬寅-04-α:似乎是几个SCP-CN-2209-B-01个体,确认,一共有4例。
壬寅-04-δ:康德计数器显示休谟指数升到105了。
壬寅-04-α:我们已经接近了这4例个体。康德计数器的示数稳定在了109左右,这算不上一个太大的数吧,我猜。
指挥部:收到。现在我们已经派人带着回收设备前往你们的位置,等你们结束考察之后就对这些个体进行回收。你们不必改变原有的考察计划。
壬寅-04-γ:兄弟们,我们快到了。设备应该都还正常吧?
壬寅-04-δ:在的,我亲爱的γ,除了我的大脑感到稍微有点困之外。
壬寅-04-γ::那么我敢断定你的大脑从来就没有正常过。前面就是了,我们准备一下,把东西都拿出来吧。
(约1分37秒的沉默,伴随着水流声和沉闷的撞击声,推测为将相关设备放置在湖床上的声音)
研究员李██:小心不要碰坏了这个。
壬寅-04-δ:这个我自然知道,研究员李██。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壬寅-04-α:开始检测下方地层的相关数据。我和β负责警戒,γ、δ和研究员李██负责仪器操作。
指挥部:收到。
(省略18分36秒)
壬寅-04-γ:对样本03的检测已经完成。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研究员李██:把相邻两组岩层也检测一下吧,这样对比起来更加明显一点。
(强烈的水流声出现,随后一直持续)
壬寅-04-δ:哦哦哦,这是怎么回事?
壬寅-04-β:我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你看到了吗?
壬寅-04-α:没有。(停顿约6秒)呼叫指挥部,请求提供我们所在区域当前状况的更多资料!
壬寅-04-δ:注意!康德计数器的示数在上升!现在已经到了140了!
指挥部:壬寅-04全体与研究员李██注意。已经收到你们的请求,现在正在调出数据,预计——(被打断)
壬寅-04-β:嘿!李██!你在干什么?
研究员李██:仪器!仪器被冲走了!
(在水下艰难前进的声音)
指挥部:研究员李██请注意,在未经指示的情况下,切勿擅自行动。
壬寅-04-β:喂!你听到了没有!现在情况紧急——
壬寅-04-γ:算了,别管那个疯子!当初就不应该让他加入探索队的。
壬寅-04-α:壬寅-04全体注意!进入警戒状态!
指挥部:壬寅-04全体请注意,探测到你们所在地区的休谟指数正在快速上升,现在立即终止任务,尝试启动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
(操作仪器的声音)
壬寅-04-δ:一台已经被冲到较远的地方了,我这里只抢救回了另一台备用的。希望它还有用。
壬寅-04-α:一台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已经启动。(停顿约3秒)研究员李██,收到请回答。
指挥部:研究员李██的情况如何?
壬寅-04-α:不清楚。我看不到他。我感到水里的泥沙变多了,视野开始不清晰了。研究员李██,收到请回答。
壬寅-04-δ:休谟指数已经慢慢在降下去了,各位挺住!
指挥部:探测到一股强大的水流突然出现在你们所在的位置。现在休谟指数正在缓缓下降,目前的读数是136。请继续留意观察,如果没有发现其他异常现象,待休谟指数恢复正常后,可以继续任务。MTF-壬寅-05已经来到你们上方的湖面,他们会负责寻找研究员李██。
壬寅-04-α:壬寅-04收到。
壬寅-04-β: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壬寅-04-γ:我再也不想待在这个地方了。求求你吧,让一切快点正常。回去我还要继续看上次那本有关SCP-████的搞笑书呢。
(更强烈的水流声,信号中断)
<记录结束>
结语:据推测,过于频繁的考察活动对该区域原有的地质过程造成了扰动,并导致了一次SCP-CN-2209湖水大规模异常进动事件。MTF-壬寅-04启动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后,在短时间内有稳定现实的趋向,但同时又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扰动,致使████████。这次事件的影响范围仅限湖底,位于湖面上的MTF-壬寅-05没有受到异常影响,也没有发现5名任务人员。5名任务人员均已被认定为损失。事故地点的休谟指数随后自行恢复。
2001年,随着“震泽”协议的生效,相关档案被封存,关于此类异常的一系列地质考察活动告一段落。目前暂无重启相关考察活动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震泽”协议生效后,在Area-CN-120的3号员工休息室内发现了如下字条:
2013年9月17日,Area-CN-120内的休谟指数突然急剧升高至160。Area-CN-120启动了紧急响应,并迅速采取行动。在本次事故中,SCP-CN-2209的一些新的性质被观察到。详情见事故记录1F/CN2209-2013T2。
1F/CN2209-2013T2事故记录
影音记录
前言:2013年9月17日,毫无征兆地,Area-CN-120的休谟指数突然急剧升高。被认定为已损失的高级研究员李██突然出现在站点内。据称,早在2011年,就已经有员工在部分事故地点看到了高级研究员李██,但在当时相关事件被认定为伪,未得到重视。研究员████ Schmidt是驻Area-CN-120的外籍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实扭曲。他在本次事故中遭遇了高级研究员李██。此前,二者并不相识。
事故编号:1F/CN2209-2013T2
事故时间:2013/9/17
事故地点:Area-CN-120
<记录开始>
(警报声,之后一直持续)
监控画面为一条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个T形岔路口。研究员Schmidt出现在画面下方,约7秒后高级研究员李██出现在同一位置。
研究员Schmidt:怎么回事?
研究员李██:大惊小怪的警报罢了。
站点广播:全体职员注意:站点内出现休谟指数异常。请立即前往最近的员工休息室避难。重复。站点内出现休谟指数异常。请立即前往最近的员工休息室避难。
注:Site-CN-97的所有员工休息室均有避灾功能。
研究员Schmidt:肯定又和上次一样,是SCP-CN-2209!我们快去休息室避一避吧!
两人开始向走廊尽头奔跑。约8秒后,走廊尽头的T形岔路口出现了显著的现实扭曲,研究员Schmidt停下。此时高级研究员李██尚在研究员Schmidt身后约15米处。
研究员Schmidt: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我们从那边走。
研究员Schmidt开始往回跑,此时高级研究员李██也已来到岔路口。研究员Schmidt回头望向岔路,并注意到此时现实扭曲的程度有所下降。
研究员Schmidt:(持续思考状约3秒)这边已经走不通了。我们从后面绕过去。
研究员Schmidt引导高级研究员李██与之一同跑向摄像头的方向。
研究员李██:你是?
研究员Schmidt:我是现实扭曲现象的研究者。现在我要到最近的康德计数器去。这是我的义务。
研究员李██:你似乎不用关心这个。站点里会有人监测的。
研究员Schmidt没有回答。监控表明,二人离开了先前的走廊,抵达了一个门厅,门厅内堆放着纸箱、路障等杂物,一台康德计数器放置在一侧。研究员Schmidt开始快速地操作仪器。
研究员Schmidt:(望向计数器示数)我明白了。现在我们立刻从后方绕路前往员工休息室。你先去吧。我来关闭仪器。
研究员李██:为什么非要绕远路呢?这边明明能走。
高级研究员李██径直走向员工休息室的方向。研究员Schmidt在等待了约10秒后,再次读取了康德计数器的示数,随即立刻跟上高级研究员李██,并将其拉向相反的方向。监控表明他并没有关闭康德计数器。
研究员李██:喂!
研究员Schmidt:都说了这条路已经不能走了。走远路更安全一些。
研究员李██:你这个碍手碍脚的家伙,给我——(被打断)
研究员Schmidt突然拾起一旁堆放的路障,将其砸向高级研究员李██的头部并命中。高级研究员李██向后踉跄数步后,将████████扔向研究员Schmidt。两人周边的场景开始崩坏,监控黑屏。
<记录结束>
结语:Area-CN-120启动了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成功地将站点的休谟指数恢复至正常值。事后,在画面中的T形岔路口与员工休息室之间的走廊中检测到了受SCP-CN-2209异常效应影响的水蒸气。在该走廊中还发现了一小滩具有异常效应的、正在挥发中的水,推测为高级研究员李██所留。研究员Schmidt和高级研究员李██均已失去踪迹。
研究员Schmidt开启的康德计数器的历史数据显示,在计数器刚开启时,测得的休谟指数显著低于站点内其他计数器测得的休谟指数。待高级研究员李██走开时,其示数又开始快速升高,逐渐与站点内其他计数器测得的休谟指数持平并与之同步缓慢上升。据此,推测高级研究员李██受异常影响而成为现实扭曲者,研究员Schmidt通过对T形岔路口的现实扭曲程度的目视观察,极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在后续行动中验证了其猜想,同时极力将高级研究员李██引向人员稀少的地带。在察觉到对方可能已经有所怀疑之时,研究员Schmidt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并成功拖延了高级研究员李██,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故损失。鉴于其勇敢的行为,基金会决定授予研究员Schmidt“基金会英雄”荣誉称号。Area-CN-120业已撤销了李██的高级研究员职位。
尽管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本次事故是对SCP-CN-2209性质认识的一个令人不安的进展:SCP-CN-2209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般生命体转化为现实扭曲者。Area-CN-120已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档案已被列为机密,若需查看,请确保你拥有4级以上权限并联系Area-CN-120主管。
经研究决定,启用人为活动目录Factitious Events Catalogue对人为利用SCP-CN-2209造成影响的事件进行编号。CN2209-2013T2事故是已确认的第1例这类事件,被编号为1F。截至2022年4月,人为活动目录中已收录5例此类事件。
在2021年的一次F类事故后,Area-CN-120收到了A级人员郑██博士的请求重启上述地质考察计划的提案。随后在其日记内发现了以下文段:
你他妈的到底有完没完啊
我真他妈的受够了这些。搞这么多次F类事故,每次都要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下去!看着我们折腾来折腾去的,很有意思是吧?!那个姓李的家伙,我可记住你了!既然你要这样搞我们,那么我就来满足一下你的愿望吧!今天下午我就会把重启对重点异常地区地质考察计划的提案递交上去!
该提案引起了决策部门激烈的争论,最终投票结果为5-8,提案未通过,“震泽”协议得到维持。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也是苏州人。
我也是喝太湖水长大的。
我会继续干下去。
« SCP-CN-2208 | SCP-CN-2209 | SCP-CN-2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