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SCP-CN-2327
项目等级:Yesod1
特殊收容措施:针对SCP-CN-2327的性质,临近项目坐标最近的Site-CN-39已设立一座空间站台,该空间站台主要由Walter-K13雷达、Parfroweigh-Ⅲ卫星接收器及实时监测据点O-CN-218组成,意在查询项目的内部动向同时保证SCP基金会中具备相关科技的站点拥有接触项目的权限。经批准,所有位于该站点的员工接触项目时可豁免必要的权限许可。
一台卫星设施已和Parfroweigh-Ⅲ卫星接收器产生链接,其作用除监测低流层范围内由项目产生的显现情况外,它还额外与Walter-K13雷达及实时监测据点构成一种收容系统——监测SCP-CN-2327周边是否具备常规飞行单位。一旦检测到相关情况,则据点员工需通过操纵仪器使项目的影像产生常态化帷幕立场,使其符合非基金会成员对于“海市蜃楼”现象的定义,从而避免扰动等级进一步扩大。

O-CN-218(局部)
描述:SCP-CN-2327是一座位于海拔高度3km~4km左右的浮空建筑,通过后期考察可证实其实际上的存在位置为K-MGI-219数据层处。其物理性质相对于现实层为虚影状态,然而根据发现记录_编号01所示,已确认任何存在于现实层的单位对其进行物理接触会导致接触单位直接进入至数据层。
作为主体设施,SCP-CN-2327的建筑单位内存在两个对应的对象构造,编号为SCP-CN-2327-A(存在其中的智能对象)与SCP-CN-2327-B(一台经调查确实存在建筑内部的仪器)。围绕这两者方面,项目作为一种实体外壳维持内部设施运行,存在性质及构造特征均和数据层有关。根据编队成立_编号03所示,该单位被证实有其它直接到达建筑内部的途径。
通过检测程序可知,大部分SCP-CN-2327-A实体除却数据层原生系、派生系及根据系的存在对象以外,偶有部分从内部衍生。据悉,这些实体已根据建筑性质,在内部建立一种倾向于现实层的团体经营机制,细致的观测表明,机制本质上是以身份为特色,对实体及任何外来对象定义/赋予不同应对措施的性质。不论何种状态,SCP-CN-2327-A均会自发地遵循由该机制成立的相关条例,并维系建筑单位,推测与SCP-CN-2327-B相关联。
SCP-CN-2327-B是一台仪器单位,位于该建筑内的主要设施中心,其外形的表现为一台大型、实质化、多部分组成的模块数据库,分布在数据库中心周边的管道类设施证实其本质上是以一种“宏脉化Macro-Contextsis”2的方式链接该建筑的相关模拟部门,并维护单位的正常运营。这使得仪器对于SCP-CN-2327拥有着核心级别的职能,且与SCP-CN-2327的起源、SCP-CN-2327-A的衍生表现及【数据删除】息息相关。目前尚未证实SCP-CN-2327-B的运行原理与执行版块以何种手段保持对内部的调度指挥与功能维系。

Parfroweigh-Ⅲ卫星接收器
调查表明,建筑本身所具备的相关性质涉及到数据层和现实层,其表现原理为:当现实层中与数据层相通的第三级别信息媒介3出现对数据的更改、保密、删除、遮蔽时,项目会以基金会目前为止未能探明的原理提取对象内包含的数据,之后上传至仪器本身并经由内处理器处置,后通过管道类设施发送至对应的模拟部门内。据悉,由智能对象组成的模拟部门会通过某种特别的方式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储存,并在经过一系列运行流程后将“触媒品”4上传至“流动节点”5,这些“触媒品”经确认会通过“流动节点”的筛选原理产生指定的导向过程,其结果为流向对应的单位。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SCP-CN-2327的实际异常效应为以数据层为基点,处理现实层中因相关原因导致传达进程被废除的信息项目,通过某种特殊的广域网络,将它们加工为“触媒品”后决定它们的流向,完成整体意义上的“云端化处理”6。
以下为经调查,确认存在于SCP-CN-2327内部形成的模拟部门:
部门名称 | 位置分布 | 部门职能 |
---|---|---|
核心部 | SCP-CN-2327-B | 维护并监测SCP-CN-2327-B的当前状态 |
归纳部 | 围绕在核心部周边存在的部门,内部中蕴含大量的网络中端处理器及区域划分 | 筛选由SCP-CN-2327-B捕捉到的相关信息,并在完成归纳后将处理品传输至对应部门 |
信息部 – 原阶 | 中层,横向A房 | 处理破碎片段、小段信息、小段信息媒介的部门 |
信息部 – 散阶 | 中层,横向B房 | 处理片段、信息、整理信息的部门 |
信息部 – 形阶 | 中层,横向D房 | 处理大型片段、信息包、完整信息媒介的部门 |
传输部 | 中层,由长柱与系列管道状建筑组成的设施结构 | 掌握着SCP-CN-2327整体的传输工程 |
塑造部 | 下层设施,外形为弧盘结构 | 经由处理后的信息产品均会被放送至该部门,通过确认“触媒品”的性质,为其制造文件包以确保“流动节点”根据筛选原理进行运输或储存进核心单位 |
授权部 | 中上层 | 处理SCP-CN-2327接触方面的授权,确立智能载体性质及入侵因素 |
授权部 – 处理 | 中上层,A区 | 处理入侵因素与具备智能,但非符合授权条例的载体性质 |
授权部 – 纳入 | 中上层,B区 | 处理确认授权、衍生后的SCP-CN-2327-A |
终端 | 上层,具备露天设施与非露天设施 | 将确定后的数据产品通过空间沟通输送至对应地区7 |
更多关于SCP-CN-2327的完整信息请浏览附录。
附录:发现记录_编号01
记录地点:Site-CN-39会议室
当前人物:2名Site-CN-75外派人员张、荣荣;3名Site-CN-91技术人员Eva、卓云、家然;研究员Linn、奇术-电子工程师Infas
概述: 连日以来,发生在深圳市区中位于上方的浮空建筑已引起当地据点O-CN-191的观测注意,观测期间亦检测到该浮空建筑中极不稳定的形态表现与空中单位对其视若无睹的特性。
Site-CN-75出自调查需求派遣飞行单位进行观测探寻,但经检测后被未知因素中断调查进程,中断前通过记录确认部分SCP-CN-2327内部的构造设施。
藉此,考虑到异常现象的地区临近Site-CN-39的因素,已于该地点展开项目会议。
<记录开始>
Infas:所以,根据会议主题,你们是如何通过接触了解到上方是个投影的?
在技术员卓云点头后,Eva打开了一份投影仪,电子通讯设备的显示面板随后被投放在会议室正前方的荧幕上
Eva:事先声明,起初发现这种异常现象的是Site-CN-75为代表的空中观测哨站,就是两名目前在这里的外派人员。
两名外派人员应声打了下招呼
Eva: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由我们所研发的飞行摄像器所采集到的样本信息。
Eva用电子遥控器打开文件夹,随后显示一个共有15:29放映片段的视频文件
视频文件当中显示从00:00开始,飞行摄像装置便驶离实验场地,在经过几分钟后便到达距离地面11km的上空区域,于04:57观察到SCP-CN-2327的存在,并稍作停留
张:我当时在和旁边这位测试一下飞行器,本来探索这栋通天建筑的事是由整座分部在搞的,我们又不负责,但好不凑巧的是这时候这玩意就愣是跳过来了,刚好我也想看看这东西如何,所以就用采集情报的名义让它进去了。
荣荣:这种测试外的东西还是少扯犊子了吧,当时俺个可不想因此事后报销飞行器的费用,还不是你说的钱不够干活来凑,如果整出点撒子玩意你负责兜底,他妈的说的可真是动听。
在06:01范围期间,有一辆客机从画面左处行驶,并在那之后穿过SCP-CN-2327的影像,只是之后SCP-CN-2327便处于不稳定的映射状态,疑似异常效应的影响。那之后,飞行器尝试接近这栋浮空建筑
此时画面显示飞行器已到达该栋建筑于云层高度之间的衔接处
Eva: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栋建筑中位于云层之间依稀可以看到柱类结构的实体似乎树立于对应坐标,但实际上对坐标的实体考证中我们未能发现建筑的指定位置,然而接下来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飞行器紧接着向下挪动视角,借助影像,可知建筑中柱类结构的实体单位链接位面为一具备蓝色性状、透明、且具备光学性的陆面地表。接下来的画面中,柱类结构的链接基础可确认为另一白色建筑,这与现实中考证到的指定位置环境状态相悖。
Infas:哦哦哦,所以你的意思是这栋浮空建筑的源头是与现实有着相位关系,但并非基准现实的其它空间,对吧?
Eva:没错,不过请继续看下去。
在两名男人的讨论声中,画面继续接近目标,由此可勘测到环境状况——白色建筑的外观,驻有一SCP-CN-2327-A,此外通过建筑范围内一显示屏的状态,可确认柱类结构为传输装置的表现
Infas:这么说来,这栋浮空建筑应该是用了什么原理导致影像被投射至了现实,但是我唯一好奇的一点是这台仪器按道理来说如果是已经处于空间类异常的范围,那么它至今依旧能够进行完整操作的原因可能与这栋建筑有关吧。
荣荣:真有这么好的话就不至于在末尾直接断片了。
画面显示飞行器驶离建筑转而到达云层,并在随后的无意之间触碰至SCP-CN-2327,出乎意料的是,未发生碰撞反应,飞行器完整地进入至SCP-CN-2327的内部并以穿越物理形式的方式到达一处具备未知装置的空间,并在此停驻
Eva:这就是第二个异常之处,一般情况下如该形象是完全的影像,那么当操作员因故未能进行干涉时,仪器理论上应当会出现高空失衡后要么操作员令其调整飞行状态,要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失足坠毁,而绝非像现在这样进入到这栋建筑的内部空间后产生碰撞。
荣荣:幸亏当时囊个破滴不是很大,不然的话这视频起码也得少个几分钟。
Eva:是的,后期在操作员调整状态后飞行仪器继续对整栋建筑的内部展开调查的时候才因未知原因而导致信号失效被截断,但在此期间取得到的情报也足够我们为这栋建筑立一份异常档案了。
荣荣:就可惜我得找人报销下仪器的损失了。
画面最后显示了SCP-CN-2327的内部情况,在操纵飞行器的同时几名实体表现出了不解的情绪,藉此初步了解到相关情况,而画面最后,一名未知的黑色实体以快速的方式接近飞行器本身,随后中断记录,结束视频
Infas:哦,所以你们来到这里就是想和我们探讨收容措施?可是这栋建筑的性质如果真的按照实际情况的话一般站点只能做到追踪措施吧,难不成……?
Eva:是的,在经过我们再三确认后,我们认为你们的站点是最适合收容这栋建筑的站点,这不仅仅是因为你们的地理位置最接近发现地点,更重要的是,你们掌握的科技可能会让你们应对这个异常的时候得心应手。
Infas:……在那之前你们真的确认这个异常的性质是数据层那里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何……?
Linn:额,那个,Infas,实际上91号部门早在半年前就有过对这方面的跟踪记录了,至于为什么我们没有透露的话……
此时,两名其它的技术人员开始递交一份文件报告
卓云:因为那时我们就根据Linn的研究分析,确认了它是属于介于数据层中临近现实的那部分区域,如果贸然地在未能确定其建筑性质的情况下通过麦宗网络进行收容追踪,那么这势必会惊动数据层内部的外涉机构部门。
Eva:而这也有可能导致它们内部中存在的智能对象调整对策方案,说不定亦会以更加隐秘且难以察觉到的方式维护那不为人知的核心机器。
卓云:所以思来想去,我们觉得像你们这类和麦宗有过交涉的站点是最适合将这栋仅存于数据层的建筑,进行收容的站点。
Infas此时翻阅由技术人员提供的档案
Infas:这就是你们选址39号站点的理由?
家然:没错,既然这座站点是最接近它们的一种方式,那么很显然在不过度干涉数据层的前提下,通过和你们达成交涉是最合适的。
Infas:能和我解释下吗,Linn?这些建立计划到底是……?
Linn:……我,其实这是他们觉得以39站目前为止的特性,管理这种需要靠收容建立体系的异常难度有点大,外加上咱们站点不偏不倚就有意识传输的黑科技,所以剩下的为了避免麻烦我和他们讨论一下后特别整理了这个方案。
Infas:……那么由折叠技术在虚拟沙盒当中事先构建O-CN-218样貌的折叠机器、要求借一些占地面积构筑卫星联络实验室、两个分部站点依次提供人力资源和建哨支持,这对39站真的好吗?
Eva:不,相反为了确保那个异常投影的稳定,这反而是必要的,你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意识传输的科技作为支持,这样子我们才能为接下来建立MTF做好确切的打算。
Infas:啊这……唉,不知道银冰回来后会作何感想。
Eva:这倒不必担心,银冰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他对于实体拥有直接干涉的能力,而且Linn在那之前便已经和他进行实时联络了,所以这次,他回来的时候应该会顺路看看那个地方吧。
Infas:这真的没问题吗?Linn,虽然我本身对于那栋建筑是有兴趣,可是一会是这个75站提供人力资源,一会又是91站把现成建筑打包送过去,这种大张旗鼓确定……?
Linn:没什么,问题吧,有问题到时候再来说吧。
Eva:那请问阁下还有什么异议吗?
Infas望向在场的众人,思前想后决定结束这场会议
Infas:我已经没有异议了,这不代表以后没有哦,但你们做这件事之前我会做好详细的考量。
<记录结束>
总结:此次谈话已通过交涉向Site-CN-39的管理员确立对于周边空余面积进行建立O-CN-218的流程,以下为执行过程:
- 由Site-CN-91提供装载相关建筑设施的虚拟沙盒;
- 到达地点后展开包装并正式建立据点;
- 建立据点后,由Site-CN-75的相关人员进行驻扎;
- 划分某一地方提供意识传输的技术支持建立向数据层进行非入侵干涉的程序。
此外,额外确认SCP-CN-2327的性质为基于数据层内,以坐标K-MGI-219为基准所建立的通联建筑,初步推测该建筑为数据层内以常规方式进入项目内部的途径。另一方面,如完成建立,则启动对SCP-CN-2327位于现实层的影像建立的收容措施8,并通过Site-CN-39中擅长电子干涉技术的特点降低项目的扰动等级。
外派人员,银冰,将在完成外派工作后额外通过数据层近距离观察项目,并探索内部结构。
附录:调查记录_编号02
收件人: | 研究员Linn |
---|---|
发件人: | 银冰 |
致电 Linn
在我顺路回来买下艾里特刨冰的时候,接到了这次有关会议的消息,虽然对于我的未能到来感到遗憾,但在享用完后,我还是决定去数据层寻找下这栋建筑基层的踪迹。
你也许并不知道我在进入那座地方后遇到了什么,只是这场渗透行动中的遭遇,我很难形容。起初,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分析,我搞到了其中的拟态身份并以在职员工的名义进入其中,但成功地混进电梯来到顶层后,有一种不详的直觉萦绕在我身旁。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从我进入开始,就一直有一位很特别的黑衣男子在背地里跟踪着我。他虽然有着与这栋大楼的员工有着格格不入的外表,但我能感觉到,他看透了我是谁,并且似乎随时都准备着蓄势待发。出自对于这种状况的恐惧,我误打误撞地进入到了一座有人,像是办公室的房间。
正当我顾不得这么多去伪装成员工的时候,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而我感到很意外——是“薄绿事务所”的侦探。没有留给我思考的时间,他将我抓到了一个地方,在那之后,我看到了一座大屏幕里,浮现出来,不,是由许多0和1的数字组成的人脸。
然后,他向我阐明了这栋建筑的一切。
与其说这是一座为守护机器而存在的东西,倒不如说,它本身就是“活着”的宏观智能。但维持这份“活着”的缘由,却是一个个外表奇异,却又如出一辙的智能体们,这些智能体有很多是从数据层中不算详尽的地点中姗姗而来,偶尔有少部分是生来就在这里的,可惜我只能简单地概述这一切,如果你们后面能够通过意识传输来到这个地方,你们也许就能理解我话语中的含义。
关于他们为何要让这栋建筑的影像呈现在现实层,其实这只是一种意外,这个意外他们也搞不懂是怎样造成的,但他们将这当成了顺其自然的一个机会——接触现实层,并了解已知之上的全貌。对于尝试收容这栋建筑的我们,他们反而并不在乎,倒不如说在分部开始观察他们半年的时候,他们内部就已经在筹备怎样进行“外在接触”,就和第五类接触一样,只是因为受限于现实层中一种知名的“黑暗森林”法则,所以在基金会观察它的时候,他们也同样地谨慎对待任何和基金会有关的东西。
他们自称这座建筑的成立是进行着一种名叫“云端”的职能,意思就是收集包括现实层在内的其它拥有电子基础的现实中那些因故受到删改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加工成按照他们的术语名叫“触媒品”的东西。在我几乎要认为这便是他们的全部时,他们却指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种加工技术也会被他们应用至人脑当中,只是为了提取那些会被“遗忘”的记忆,看起来他们对这些被以任何手段抹消的信息这么着迷,只是为了以某种途径了解现实。
但当我提起“帷幕协议”的时候,他们却几乎对此鲜有耳闻,并且在我向他们科普以前甚至还以为是现实层中哪个政府建立的权政主义。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对“帷幕协议”本身持有一种特别的中立态度,这种中立态度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置之不理的障碍。通过我的质询,他们却反而借此推导出了“麦宗”的存在并对祂保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
最后,提到那名黑衣男子的时候,我只记得它说这是它的一种保护机制——让那些“触媒品”不会因意外泄露的方式。但其中它的话语里好像还掩埋了什么讯息,就像是比较特意的,安藏在无敌意态度下的隔阂,所以我嘱咐一句,如果你们真的打算想建立意识传输让那些人到达这里的话,请务必做好一定的准备。
顺带一提,它说它已经做好和SCP基金会人员的对接准备了,但我们还不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请务必小心。
附录:执行流程_编号03
任务编队:MTF-RA9-04 (“维修工洛克”)
编队站点:Site-CN-39
编队安排介绍:在经过会议后,该编队于20██.8.29成立,编队拥有12名可以进行数据层接触的特殊人员以及6名具备特色的奇术人员。这些成员均安排驻扎在O-CN-218设施内并通过Site-CN-39本身具备的传输科技提供日常所需资源,同时响应站点的安排,设施配备意识传输装置向编队提供进入项目的途径,以执行相关任务。
成立背景:位于数据层中一座建筑单位(编号CF-S019)经勘察为链接SCP-CN-2327的实际建筑,而通过相关勘察后,可知大部分SCP-CN-2327-A对于基金会本身的态度。
该数据层中,一种特别的现象使得SCP-CN-2327会频繁进行对智能对象的筛选工作,然而,K-MGI-219被证实其智能对象的衍生条件为【数据删除】,致使内部时而因特殊原因导致部分“触媒品”泄露。此外,部分位于项目出没范围内的智能对象会更容易以未授权的形式进入内部,这些入侵内部的智能对象一旦未能经过适配处理,则极易导致情报泄露至现实层中涉及网络交际的舆论平台,致使扰动等级不可控。
考虑到上述因素,MTF-RA9-04被批准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能不仅用于监督SCP-CN-2327的内部情况,额外在必要的时候遵循智能实体的相关需求参与处理工作的辅助与支援。同时,如有特殊需求,则可依此向实体索要“触媒品”作为筹码交换,以此用于研究。
编队职能:
- 维护SCP-CN-2327内部(次要);
- 辅助并支援SCP-CN-2327的筛选工作与处理工作;
- 协助SCP-CN-2327的内部维护工作;
- 报告属于现实层的智能对象入侵,联系相关小组控制舆论;
- 维持帷幕协议,并护送“触媒品”直至抵达Site-CN-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