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SCP-CN-2355
项目等级:Euclid
特殊收容措施:所有的SCP-CN-2355-α被收容于Site-CN-65的生物危害防治区域内,其收容室应完全密封,换气口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入口处设置过渡舱。任何人员进入SCP-CN-2355-α收容室前应正确穿戴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并在过渡舱内接受全身消毒。若SCP-CN-2355-α直接暴露于收容室外,视作一次收容失效发生,应立即封锁对应的区域;待重新收容对象后,须对区域内的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必要时允许直接处决收容失效的对象。在任何时候须确保SCP-CN-2355-α的个数大于0,必要时允许在D级人员身上接种SCP-CN-2355。
每天须至少清理一次SCP-CN-2355-α的收容室,因意外生成的SCP-CN-2355-β、脱落的SCP-CN-2355子实体等需要集中销毁。
同时,在Site-CN-65的冷冻保藏区内保藏有三份SCP-CN-2355的孢子悬液,每日须检查并登记其保藏情况。每十日至少更替一次悬液,新的孢子悬液采自SCP-CN-2355-α的收容室内,被更替的孢子悬液转移至生物危害物品处理处销毁。保藏的孢子悬液仅用于在特殊情况下生成新的SCP-CN-2355-α,禁止在其他任何情况下调用。
SCP-CN-2355收容小组认为GoI-1229“河畔家族”仍保持有若干SCP-CN-2355-α个体或SCP-CN-2355孢子,因此基金会特工或机动特遣队在对河畔家族进行追查时,应额外关注可能与SCP-CN-2355相关的个体或物品。
描述:SCP-CN-2355是一类大型异常真菌的统称,其具体分类尚不明确,暂时确定归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分子生物学比对显示其与口蘑科和蘑菇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其子实体肉质,菌盖内卷,菌柄中生,孢子印呈淡黄色,显微镜下为无色。SCP-CN-2355的菌柄为白色,菌盖表面为红色,有白色点状花纹,且菌盖上部存在一长约3cm的开口,开口深约1.6cm。
SCP-CN-2355营寄生,基本确定人类为其唯一宿主。被寄生的人类个体被编号为SCP-CN-2355-α。当人类个体的黏膜或开放性创口直接暴露在SCP-CN-2355的孢子中时,其将有一定可能感染SCP-CN-2355,一般而言,暴露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大。在所有未注射抗体的人群中,仅有一名人类个体在持续接触SCP-CN-2355的孢子2小时后未感染。在感染SCP-CN-2355后痊愈的人类个体的血液中可以提取到对SCP-CN-2355的抗体,注射抗体后的人类对SCP-CN-2355有一定的抗性。由于抗体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且再生速度缓慢,大量提取并使用抗体被认为不具备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痊愈约1年后,对象血液中抗体浓度将下降至0.05mg/L以下,此时对象将不再具备对SCP-CN-2355的抗性。
若SCP-CN-2355寄生成功,SCP-CN-2355的子实体将在对象的头部长出,且一般生成在对象的头顶部位,生成的子实体数目通常为3-5个,在记录中最多为12个。SCP-CN-2355的皮下部分与SCP-CN-2355-α的大脑皮层相连接,直接移除其子实体会导致皮下部分失活并释放大量的致幻成分,严重时会致使SCP-CN-2355-α死亡。SCP-CN-2355生命周期大致为6个月,自长出子实体起约6个月后,SCP-CN-2355-α头部的子实体将自行脱落失活。在所有子实体脱落后,该SCP-CN-2355-α将被认为已痊愈。
在SCP-CN-2355-α出现强烈的情绪时,一枚金属硬币(编号为SCP-CN-2355-β)将会从寄生在它身上的子实体开口处飞出,初速度约为10m/s。当该个体持续处于情绪强烈的状态时,SCP-CN-2355-β将会以一定的速率的持续生成。一般而言,处于负面的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等)时SCP-CN-2355-β的速率较处于正面的情绪(如喜悦、惊奇、感动等)时更快。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最快生成速率为每个子实体每分钟生成8枚SCP-CN-2355-β,据基金会逮捕的河畔家族成员供述,生成速率最快可达每分钟15枚。SCP-CN-2355-β生成时往往伴随有极少量的致幻性气体生成,对该气体的分析鉴定正在进行,目前可以确定该气体具有一定的成瘾性。
初步认定SCP-CN-2355-β不具备异常性质,尺寸、图样、组分等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硬币基本相同,但质量较之减小了约1.6%,减小的质量一般表现为表面的坑洞与划痕。经过多次实验,现市场上流通的检验机器绝大部分无法辨别出SCP-CN-2355-β,这意味着回收销毁流通的SCP-CN-2355-β极为困难。在通报中国政府后,基金会决定停止此项工作。据供述,河畔家族已使用和售卖了至少4.5亿枚SCP-CN-2355-β。
2021年1月17日,MTF-壬午-02“销烟”突袭了河畔家族位于江西省南部山区的一处窝点,在该窝点并未发现制毒设施,但发现了6名SCP-CN-2355-α。据描述,发现时每位SCP-CN-2355-α均被固定在一个高约2m的铁制框架上,框架上固定SCP-CN-2355-α的部分可绕横轴旋转。在现场发现大量沾有血迹的美工刀刀片,数根轻微变形的钢制水管,三块一段钉有多枚钉子的长木板,五根已严重损坏的鞭子,而在该窝点的另一个房间内有一个高约1.2m,直径约1m的圆柱状容器,其中装有浓度约为30%的氯化钠溶液,发现时该溶液正在被加热。同时,在窝点附近一处空地被发现掩埋了13具尸体,相关的河畔家族成员承认这些尸体均曾为SCP-CN-2355-α。此次行动中共计回收了20.6万枚SCP-CN-2355-β。
此次行动后,所有参与行动的特遣队队员均休假一周并强制接受心理辅导。在休假期间有一名特遣队队员被发现感染SCP-CN-2355,在隔离收容6个月后已归队报道。
行动中发现的6名SCP-CN-2355-α普遍失去了全部牙齿、所有手指和脚趾、两个眼球、舌头与声带,四肢肌肉与神经基本坏死,全身多处骨折,体表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已愈合或正在愈合的开放性损伤伤口,且它们的皮肤均曾有过轻微的烫伤。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个体被发现时伤口并未出现严重感染。此外,进一步检测表明,它们同时对多种管制精神药物成瘾,大脑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判断,所有个体均已不具备生存能力,在道德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已进行人道主义处理。已对发现的所有SCP-CN-2355-α进行DNA比对,其中16人已确认身份,均为近几年报备的失踪人员。另外,其中有一人在基金会记录中曾为河畔家族成员。
附录:事故记录-2355-1
事故记录-2355-1
时间:2022年10月21日
地点:Site-CN-65生物危害防治区域SCP-CN-2355-α收容室、B2102室
经过:2022年10月21日上午9时38分,前SCP-CN-2355收容小组组长李时易携带电击枪和一桶汽油进入SCP-CN-2355-α收容室内。他击晕收容室内的SCP-CN-2355-α后在现场及SCP-CN-2355-α身上倾倒大量汽油,点燃后离开收容室。
当天10时02分,趁着安保人员前往扑灭火灾,李时易进入B2102室,此前B2102室已被下令封锁,相关信息被列为机密。10时13分,李时易离开。10时15分,B2101室起火。
当天10时25分,李时易前往冷冻保藏区要求调用保藏的SCP-CN-2355孢子悬液,遭到拒绝后离开。随后回到他的寝室。
当天11时42分,生物危害防治区域内的火情全部扑灭。但收容的SCP-CN-2355-α全部死亡,且在其上寄生SCP-CN-2355均失活。在B2102室发现有3具严重烧伤的尸体,尸检结果表明这些尸体生前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虐待,同时发现了SCP-CN-2355子实体的痕迹。在火灾现场回收了大量SCP-CN-2355-β,其中部分已熔化。
当天17时31分,李时易被发现在自己的寝室内自杀身亡。检查遗物时,在他的个人电脑内发现一个命名为“证据”的文件夹,文件夹中有16个视频,视频内容指向收容部门主管刘月林、安保部门主管王明、副主管赖禹等人互相勾结,利用职权之便,违规制造SCP-CN-2355-α牟利。同时发现一个命名为“遗书”的DOCX文档,内容为空。
相关涉事人员现已被停职,具体情况仍待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