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下列文件具有认知危害及模因污染
未接种模因疫苗“青丝”者禁止阅读
项目编号:SCP-CN-3578
项目等级:Safe

SCP-CN-3578,拍摄图片受其异常特性影响
特殊收容措施:SCP-CN-3578收容于Site-CN-22的标准收容柜中,收容柜内壁需衬有铅板与吸波织物层,以隔绝潜在的异常能量逸散及外部观测。其镜面须由蚀刻时间停滞奇术回路的铅锑合金罩严密遮蔽,罩边缘需每日进行完整性检查及奇术回路能量水平校准,禁止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于非实验区域揭开罩体。
实验或维护期间,操作人员需佩戴标准制式视觉过滤眼镜,并保持背对镜面。禁止任何直接目视镜面行为,包括通过潜望装置或折射设备进行间接观测。实验结束后,须在安保人员监督下,由两名装备齐全的D级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恢复遮蔽状态。
鉴于SCP-CN-3578的异常特性,所有涉及SCP-CN-3578的实验记录、监控录像及图像资料,必须存储于Site-CN-22的量子-奇术阵列复合服务器(代号“长庚”)中。禁止在其余站点的常规数据库或物理介质中存储、传输SCP-CN-3578相关数据。接触过SCP-CN-3578原始或衍生数据的人员,需接种模因疫苗(代号“青丝”),并接受为期一周的强制性心理状态监测,出现持续性忧郁症状者须立即接受心理干预治疗。
描述:SCP-CN-3578是一枚以未知工艺铸造的青铜镜,直径约18.5cm,厚度约0.8cm。项目镜背装饰有繁复的云气纹与高度抽象化的星象图案,其铸造工艺及纹饰风格与任何历史时期的中国青铜镜均存在显著差异,无法确定其确切年代与来源。镜体保存状态良好,无明显锈蚀或破损,但受项目异常特性影响,无法确认其具体铸造年份。
材料学分析确认,SCP-CN-3578主体材质确认为玻青铜1制成,但其表现出多处与标准玻青铜物理性质不符之处,且无现实稳定功能。光谱与微结构扫描显示其内部存在一个高度复杂、多层嵌套的奇术蚀刻阵列,该阵列被认为反转了玻青铜的物理性质,其能量来源推测为暗物质能或某种未知维度的能量虹吸,但其具体运作原理及其具体目的尚未完全阐明。
任何被SCP-CN-3578镜面反射的生物、物体及空间区域,均会经历显著且无可逆转的熵增现象,在镜面正前方1m范围内,效应最为剧烈,覆盖物可有效隔绝此效应。实验发现,SCP-CN-3578的熵增速率与照射距离成反比,与照射面积和时长成正比,其作用机制被推断为通过增加目标区域微观粒子的无序性,从而加速区域熵增过程。
此外,任何被SCP-CN-3578镜面直接或间接(如通过摄影图像)照射到的智慧生物个体,无论是否处于异常效应范围内,均会立即且持续地体验到强烈且难以驱散的悲伤、忧郁情绪,情绪强度与个体目睹镜面(或其反射影像)的清晰度、时长以及个体自身的情绪敏感性呈正相关。移除视觉接触后,情绪效应会逐渐减弱,但仍会残留长期的、低水平的忧郁心境,常规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效果有限,“青丝”模因疫苗可在认知层面有效阻断该效应。
当SCP-CN-3578的外形、异常特性或相关事件被记录时,信息记录载体本身也将受到其异常特性影响,表现为载体材料的异常快速老化、图片的异常失真及信息损失等现象。同时,观看这些记录载体的个体同样会体验到强度减弱但仍显著的忧郁情绪,此现象可通过接种模因疫苗而避免。
相关实验显示,记录SCP-CN-3578后,基金会数据库维护成本较以往上升约54%,且线下服务器老化速度显著加快。鉴于此,基金会于Site-CN-22建立量子-奇术阵列复合服务器“长庚”2,专用于收容此类具有信息层面危害的异常项目数据。
SCP-CN-3578最早发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县。当地居民在修建房屋时发现SCP-CN-3578所在遗迹,在造成█名居民过度衰老后,当地基金会外勤特工在当地医疗异常事件报告中识别出其潜在异常性质,将其信息上报至Site-CN-22。MTF-甲辰-24“譬如朝露”队员在对遗迹施加大型时间停滞奇术后,成功将SCP-CN-3578收容。受异常特性影响居民在紧急救助后得到恢复,其均被植入“吸入古墓中不明有毒气体导致急性昏迷及暂时性代谢紊乱”的虚假记忆。
后续勘探表明,SCP-CN-3578出土于一处中华异学会地方设施遗址。受项目异常特性影响,其具体修建年代已无法考证。目前古迹中所有可移动文献及物品均已被转移,原始遗址在无害化处理后移交当地考古部门接管。
经高精度非光学中子深度成像技术扫描,于SCP-CN-3578镜体内部玻青铜晶格层面发现以下文本: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经基金会书法分析专家及古文献部门联合鉴定,该文本的笔法特征、间架结构与《上阳台帖》6中文字呈现高度一致性。刻痕深度、形态及与周围镜体材料的融合度表明,该文本系与镜体同步铸造形成,其工艺复杂度与推定年代存在显著技术代差。当前主流观点认为该文本系李白真迹,但仍无法完全排除为极高超技艺者临摹的可能性,相关研究及交叉验证工作仍在进行,其与李白所作《秋浦歌》(其十五)的关联同样为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