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883
评分: +21+x

项目编号:SCP-CN-883

项目等级:Euclid

特殊收容措施:由于SCP-CN-883-1的异常效应,SCP-CN-883已在理论上完成自我收容,无需额外的收容措施。

所有SCP-CN-883-2的实例应被分别保存于一半径为5m的特殊球形收容间内。收容间的内壁上应确保无大于74nm的缝隙,以避免SCP-CN-883-1的异常效应对墙体结构的损坏。收容间的内壁应遍布苔藓,以防止SCP-CN-883-1在内壁上的扩散。每四日需检查收容间的内壁上的苔藓生长状况是否良好。每十二日需将共计14升的水均匀洒在苔藓上。

工作人员不可在接受消毒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入SCP-CN-883-2的收容间。此外,

禁止携带任何工业标准件进入SCP-CN-883-2的收容间 禁止携带任何物品进入SCP-CN-883-2的收容间 禁止携带任何物品或穿着任何衣物进入SCP-CN-883-2收容间。

新产生的SCP-CN-883-2的实例应在测试结束后被焚烧。

描述:SCP-CN-883曾是一颗距太阳系2543光年的类地行星,直径为17425km,围绕一G类主序星旋转。其天文坐标记录在于1948年5月12日于西藏高原出土的一张未知材料的纸张上。由于该纸张的材料中带有微量的C14,推定其应写于BC3214年至BC3218年之间。基金会随后根据该天文坐标,参考B1950.0纪元,在天文望远镜中观测到了行星。

于1990年发射的哈勃望远镜所拍摄的图像表明SCP-CN-883具有大气层,并由其大气层中较多的水蒸气判断其上有丰富的水体。此外,对大气层的光谱分析推测SCP-CN-883表面有植物。由于天文望远镜所观测的景象应为该行星2543年之前的场景,基金会认定该星球如今有极大可能适合人类的移居,或有初等智慧文明存在于其上。

介于此,基金会于1994年11月3号派遣了一艘根据SCP████的技术生产的异常超光速飞行器,搭载四名先遣队员与两架无人机以探索SCP-CN-883的表面。于1997年5月13日3时07分,飞行器到达SCP-CN-883,并使用无人机对星球表面进行了共计72小时45分钟的探索。

在探索结束后,先遣队于1997年5月16日3时20分开始返回地球,并于1999年2月27日上午7时13分进入地球大气层。在着陆阶段,减速伞的展开发生故障,导致飞行器以████km/h的速度坠入西藏高原的████处,四名机组人员死亡,一架无人机损毁,另一架失踪。

基金会人员随后迅速前往坠落地点并回收了飞行器,以避免当地政府和民众接触其残骸。在后续对飞行器残骸的调查中,发现SCP-CN-883-1已完全覆盖在飞行器残骸的表面上,并已经渗透入其内部仪器中,从而导致绝大多数的探索日志损毁。

一些探索日志与摄得图像已通过读取飞行器上未因SCP-CN-883-1或坠落而损毁的存储器得到。相关内容请查阅下方附件。部分日志经过加密,基金会正致力于破解其密钥。

附录883-exp-1:基金会先遣小队天宫-1于SCP-CN-883表面登陆,并记录了登陆与初步探索的状况。

附录883-exp-4:基金会先遣小队天宫-1派遣了一架搭载了摄像头的无人机探索了着陆点附近的区域。

附录883-exp-5:机巧-1的报告

附录883-exp-6:无人机于SCP-CN-883所摄得的一系列图像。

在与飞行器残骸接触与调查的过程中,另有13件物品受到SCP-CN-883-1的感染。同时,确认SCP-CN-883-1已向周边区域扩散。由于西藏高原的冻土环境,SCP-CN-883-1的扩散受到了严重的抑制,仅扩散了23米。受影响的土壤被当场焚烧,物品则被带回基金会收容。

SCP-CN-883-1是SCP-CN-883上广泛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由于其不具有细胞结构,平均直径为83纳米,生物学上应分类为病毒。尚不清楚SCP-CN-883-1的给养方法为何,但其无需处于有机环境中即可繁殖与成长。SCP-CN-883-1会覆盖在物体的表面上,迅速复制并扩散至物体内部的复杂结构上。受SCP-CN-883-1覆盖的物体称为SCP-CN-883-2。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的免疫机制可有效抑制SCP-CN-883-1的主要效应与自我复制,因此其一般无法在生物上表现其异常效应。对此的唯一例外为免疫系统具有缺陷的生物,如感染了hiv的患者。相关的实验日志见于883-test.2。

SCP-CN-883-1的主要异常效应表现为,当两个覆盖有SCP-CN-883-1的表面接触时,两表面的形位公差会逐渐增大。物体表面凹陷处的分子或原子会被SCP-CN-883-1转移到其凸起处,导致物体表面崎岖不平。显微镜观测显示,该效应会导致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破裂,并在极短时间内令分子或原子在其新的位置上与周边的分子或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

在74.3%的情况下,SCP-CN-883-1的主要异常效应会在一小时内导致接触面分离或者互相挤压导致破坏,接触面上多见大量乳头状或球状凸起。若接触时间足够长,亦可见笋尖状或柱状凸起。该效应只会在两表面分离时才会停止。在实验观察中,因该效应导致的形变最多增加到了408514.8毫米,随后其中一个实验对象因无法承受自身的力矩导致两实验对象分离。该效应不会导致物体的质量有任何变化,在分离后物体表面的变形亦不会回复。

该效应对于建筑物尤其具有破坏性。在一次因███特工的疏忽导致的收容失效中,SCP-CN-883-1迅速地在Site-CN-██的无菌实验楼内扩散,导致其钢结构彼此之间的挤压破坏,于2001年4月8日摧毁了该栋大楼,造成了████名基金会人员的死亡与██起收容失效。

此外,由于SCP-CN-883-1会渗透入物体的内部,其异常效应会在极短暂的时间里令高精度仪器失效或产生巨大误差。见实验日志883-test.2。

由于地球表面复杂的微生物环境,SCP-CN-883-1无法有效地在其上扩散。然而,在无菌环境下,scp-1可以在██小时内扩散████████公里。

SCP-CN-883-1的次级异常效应表现为,蕨及苔藓门的植物可在覆盖有SCP-CN-883-1的无机物表面存活,只需适当供给水分及光照即可保证其长期生存。3

更新于2001年5月13日:已破解剩余的日志与文件。相关内容请查阅下方附件。

附录883-exp-37:本文档仅由两种符号组成。推测是某种形式的二进制代码。于2001年5月13日被破解。推测为天宫-1在探索SCP-CN-883表面时读取了某一终端得到的。

经推测,此二进制代码是某种与CCE码原理相同的编码形式。翻译后的版本请查阅下方附件。

附录883-tran-1:于2001年6月18日被翻译,为附录883-exp-37的翻译版本。

附录883-exp-43:一份未知来源的纸张,其上写有某种与汉字相仿的未知文字。当阅读该纸张时,即便无法理解单个文字,仍可理解文档的含义。拍摄所得的图像并无该效应,其下附有翻译版本。

由于SCP-CN-883表面大气层的存在及适宜的昼夜温差,已证实其适合地球化改造。由于SCP-CN-883-1的次级异常效应,导致苔藓及蕨门植物极易在SCP-CN-883-1表面生长。预期将于2024年完成20%的苔藓及蕨门植物覆盖率,以改造SCP-CN-883的大气环境。

附录883-2-16:一份来自天宫-1小队中未知成员的个人日志,创建与编辑时间已不可考。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