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术符文学:初学者指南》
评分: +52+x

1 符文的先导概要

1.1 区分符文与法阵

在你尝试学习奇术符文之前,请先明白一件事:符文是独立于法阵的存在。

如果把法阵比喻为英语,各种结构是它的语法,组成的部分是它的单词,每个环节必须一丝不苟才能建立起一个繁复的法阵;那么符文便是汉语,你只需要将你的意思表达清楚,那么符文就可以生效。

但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法阵是可以被符文替代的,实际上如果一个法阵被成功构建,其稳定的结构足以维持数百年。符文更为概括笼统,持续时间也较法阵而言短,仅能维持10年左右的生效期。但法阵的运转的精密性也意味着脆弱,一条回路的破损就可能导致整个法阵的瘫痪——符文的优势就在于其的“表意”作用,只要符文没有被完全损坏,那么它就可以继续使用。

相对于法阵来讲,符文更加原始,但一位高深的符文学家在实际战斗中绝对不会比同样高深的法阵学家差。法阵学的顶点,是高效成阵与精准把控,而符文学则是各种符文的排列组合——是的,符文也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形成更为强效的组合符文。目前收容于Site-CN-07的SCP-CN-1157-2,它就是一个经典的组合符文,但关于组合,我们可以稍后再谈。

1.2 符文是什么,以及它如何生效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了,符文倾向于“表意”。事实上符文就是类似于象形文字一样的存在,它们是世界上各种造物的象征符号。这种象征符号是通用的,但符文会在因不同的绘制者而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绘制者所处于的文化背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象征所具有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让中国的奇术师绘制一个“鹿”的符文,那么它的奇术效果多半会是治愈,但如果是由凯尔特奇术师绘制“鹿”则很有可能是引导或者繁育。

单个符文的效果是难以被解读的,在它未被使用之前,除了绘制者,其他人很难从符文的构型上猜测出符文的用途——当然,如果是组合符文则相对来讲会更容易被理解。这种隐蔽性也是符文经常被提前绘制以广泛用于奇术对战的原因。

那么,这种奇术符文的运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另外两种种奇术理论——“EVE粒子普性论”与“EVE粒子逆熵自范论”,既:EVE粒子会在不经意间从生命体向外界溢散,并依附到自身属性相适应的事物上,且EVE粒子能够自发与周围的同种EVE粒子聚合形成能量场。而符文的作用,便是调动依附于其上的某一属性EVE粒子,并在触发后作为一种媒介快速从外界汲取相应的EVE粒子自主形成奇术模型。

而同一符文起到不同的作用则是由于该象征对外界环境的EVE粒子的吸引度不同。比如“火”的象征,如果绘制者的目的是“燃烧”,那么这个符文在绘制时就会被绘制者无意中调动的粒子赋予了最初的“燃烧”属性。且由于“火”象征符号与此种EVE粒子的契合度高,那么这一粒子就会被保留,并会将来在触发时作为引导外界粒子向此聚合的基础物。

那么不同文化背景的奇术师的符文效用不同又该怎么解释呢?

请把目光放回“EVE粒子普性论”的理论概述上:“生命体会不自主地向外溢散EVE粒子。”普通人也有调动EVE粒子的能力——只是单个人可以调动的极少,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奇术。但是即使如此,这些普通人无意间溢散出的EVE粒子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而这个能量场中的EVE粒子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来源的认知影响。因此,符文能够被赋予和调动的EVE粒子也会受到制约——这种制约是仅在绘制时才会发生,在触发时则不会被影响。

1.3 组合符文

符文.png

SCP-CN-1157-2 复原图

组合符文,意味着你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符文去达成一个繁复的功能效果。这里引用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SCP-CN-1157-2,它是来自于中国的女真族奇术师的组合符文。其具体功效是:利用契约对象的“念”,引导并稳固主体的精神。

要注意,组合符文并不是符文力量的简单堆叠,也不是每一种符文的力量都会被体现。类似于草药学的“主药”与“辅药”,组合符文中的符文也是有主次之分。这种主次关系的把握是较为困难的,甚至稍微有所变动,组合符文所产生的效果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为初学者的生命安全着想,本书对“组合符文”部分仅对读者进行告知,不提供任何其它讲解——在奇术领域,贸然跃进,可能代价就是生命。

2 象征的力量

2.1 象征在符文中的作用

如刚刚所说,象征是承载和引导EVE粒子的符文主体,是代替原有事物调动EVE粒子的存在。

还是刚刚那个例子,如果目的是绘制一个“燃烧”符文,绘制者首先就要将“燃烧”的属性通过EVE粒子附加到这个符文上——这种附加是一次性完成的,不会再有后续输入,所以符文的第一要务就是保留住这一附加属性。由于火这一事物本身就会吸引对应的EVE粒子,那么其象征也同样有着这一类EVE粒子的亲和力,一旦被赋予就不会轻易消散。

而在触发时,这一象征本就存在对于外界同属性EVE粒子的吸引力,又由于其内部本就拥有初始属性,从外界吸收EVE粒子的速度只会更快。

更重要的一点是,象征可以指导EVE粒子构成一个完整的奇术模型——这种单一的奇术模型多贴近于象征本体,起到的效果也相对原始,但这是目前为数不多已知的,可以完全自发地引导EVE粒子的能量场自主构成奇术模型的事物。这也是符文能够生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象征的起源

对于“象征”,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诞生的“象征”当然是不同的,但我们还是要讲一讲这些象征间的一些共通性。

东方的象征是从远古开始的“阴阳五行”衍生而来,而西方则是更近的中世纪“水火土气”,或者叫“冷湿热干”——由于罗马教廷数个世纪的统治,除了罗马帝国以及后来的拜占庭帝国遗留的传承外,西方的原始奇术传承近乎断绝。我们从不怀疑如尼符文能够被作为符文施展的事实,但历史断层足以彻底毁灭它曾经的地位。或许,如今还有少量的奇术师掌握着正确使用如尼符文的方法,但以其晦涩程度,在知晓使用方法的人如此之少的前提下,想要重现当年的辉煌着实不易。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符文来源,都是源自于“阴阳五行”或者“水火土气”(以下统称为“基元要素”)。但是只有基元要素远远无法满足人们使用符文的需求。例如象征“生命”的“水”和“木”,治疗伤口是“生命”,祛除疾病也是“生命”,二者要如何区分?符文的绘制要依据什么?模糊的使用标准大大提高了符文学习的门槛,而这就意味着符文将成为少数人才能制作的奢侈品——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的智慧超越了时空,东西方的奇术符文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方式:细化象征,既:将基元要素的衍生赋予到不同的符文象征中。东方,例如早期的华夏族人,直接利用了自己使用的表意文字作为载体,西方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符号用来使用。而这,就是象征的起源。

现在中国的奇术符文成为了“符箓”,西方的奇术符文则更贴近“符文”定义——不过虽说表现形式不同,但二者在原理上同根同源。

不过介于本文主要面向初学者的符文学学习,我们会将二者区别讲述。

3 东方符文浅谈

3.1 中国符文

作为东方符文学的始祖,以及中国对于东亚文化圈的影响,符箓是一个很难让我们避而不谈的话题。但符箓是一种组合符文,是不适合作为初学者的学习内容的,这里将仅做为科普介绍。

符箓,亦称“符字”、“墨箓”、“丹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巫觋,并于东汉时期成为完整的体系。

《后汉书·方术传》中曾记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方术则是当时对于奇术的称呼。

而在汉以后,符箓主要为道教所传承,并在传承中慢慢完善了符箓的书写方式,即:符头、符心、符胆、符腹、符脚五部分。当然,世俗界一般将“符心”传为“主事神佛”,原因将在下面揭晓。

多数情况下,符箓的绘制要伴随着念咒,这对赋予符箓以基础属性有很大帮助,对于入门尚浅的人来说,这会大大提升符箓的效用,也会加深自已对于“属性附加”这一过程的理解。因此,多数人哪怕成为大师,也会保留写符念咒的习惯——在情况并不紧急的前提下。

3.1.1 符箓的书写方法

前文提到,符箓是由符头、符心、符胆、符腹、符脚五部分组成。

符头,是符咒派别的区分象征,各拜其祖师有所不同,因此,符头的记号也有所不同。如许多符图上常见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师)的记号。

起初符头是仅作为一种标志物存在的,但由于使用的人数多,这种符头也慢慢有了“正名”的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符箓的强度。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不是必要的部分。

符心,又被称为“主事神佛”,但事实上,这与所谓“神佛”并无关系,而是一种象征。

比如“文曲星”司文,由其主事的符箓则与文相应。但事实上,这是将“文曲星”作为了“文”的象征,而“文”这一属性,则是对于“水-智慧”的二次衍生。“水”就是基元要素。

以上的话再次解释来说就是:“文曲星”是“文”的象征,又因为它是划分为“水”象征之下的,所以符心则会吸引“水”属性亲和的EVE粒子,其中以“文”属性的为主。

如果你只绘制一份符心,它在激活后会直接赋予使用者自身带有的效果。这种赋予可能会相当粗糙,于是,符胆便应运而生。

符胆,一张符能否恰如其分地发挥效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符胆在其中。写符时,一般将这种行为称为入符胆,即为符箓设置激活方式与生效方式,就像是把守符箓的门户。

比如常见会在此处绘制“火”象征,用火焚烧即生效,又或者是光照强度等等。

符腹,对于符的寿命很关键。如果符箓的某方面超出了临界值,符箓就会失去效力。而符腹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的。

符腹常见是会规定生效地点与时期,并加上“流逝”的反象征,或是“稳定”又或“长寿”的象征。前者的基元要素是“水”,后面两个一个是“土”一个是“木”。都是起到可以加长使用时间的作用。

符脚,作为结束全符而存在。通常情况下是作为修饰象征而存在,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此处不做赘述。

3.2 日本符文

日本可以称之为被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自唐以来,符箓传入日本并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中一些便在演化中出现,成为了日本的特色。

3.2.1 御守

御守,用来祈愿幸福,避除厄运。一般是写着神明名字的小木片、或者各种以纸、木、布或金属写就的保护符。这里可以参考中国符箓的“符心”,只不过由于其外套的丝制品又或者其它载体上被附加了“柔和”象征,因此作用过程非常温和。

3.2.2 阴阳符

阴阳符,阴阳师们使用的一种组合符文,脱胎于中国的符箓,但与日本古代奇术:阴阳术,相结合,演化出了其它用法。但由于阴阳师传承断绝已久,且目前资料缺少,为了避免出现学术错误,暂不书写。

4 西方符文浅谈

4.1 如尼符文(卢恩文字)

如果要谈西方古代奇术符文学史,如尼符文是不可避免的话题。现代广为人知的“如尼占卜”——将刻上了卢恩字母的石头、木片、金属、玻璃等物件,全部掷出之后挑出几个并解释,或者将全部的卢恩字母放在一个袋子中,一边默想问题,一边抓出一个卢恩字母来作为回答——看似是遵从古法。但事实上这就是招摇撞骗,溯其本源,并没有明确的材料记载古日耳曼人使用如尼占卜。

公元一世纪的《日耳曼尼亚志》中记载了古日耳曼人用刻有“特殊符号”的木籖占卜,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符号就是如尼。不少材料记载古北欧地区经常出现的木籖占卜,但同样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在占卜中使用如尼符文。

而经由奇术溯源委员会考证,如尼在古时是作为一种“附魔”与存在的符文体系,而且其象征相对原始,达成复杂效果的难度很大。通常被刻在刀、剑等兵器,或者是船支、锅炉等工具上。

比方说:如果你想让一把刀附带有”锋利”的属性,你就需要在上面纹刻“ᚢ”的符文,它的基元要素是野牛,在这里是代表它的“力量”和“锋利的角”的象征意义。

由于北欧古日耳曼人对于自然本源的认识比较浅薄,他们对基元要素的使用更贴近于原始,比如:牛、野牛、礼物、河流、雷神之锤等等,而非形而上的概念,对于各种象征的细分也不到位,正是这种原始的使用方法促使了如尼符文的灭绝——当然,罗马教廷对于其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4.2 罗马教廷与卡巴拉

自基督教诞生以来,名为“犹太秘仪”或者“神秘学”的奇术学伴随着罗马帝国而肆意生长,袭卷欧洲大陆。它凭借帝国的能量与细致的体系,完全将古日耳曼人根植于“如尼符文”的符文奇术挤压到近乎失去生存空间,以至于事到如今,如尼符文的真正用法已然失传。

不过犹太秘仪对于符文的开发并不到位,他们对于“象征”的使用多数还停留在物质层面——比如将圣杯“水”的象征——将实物作为载体而非利用符号。因此,我们暂时可以认定为,符文学在罗马帝国时期近乎没有发展。

但也是这一时期的沉寂,换来了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奇术符文学的爆发,西方诞生了一种连世俗界都开始使用的符文——炼金符号。

4.3 炼金符号

这里所说的炼金符号不是广义上的炼金符号。广义上的炼金符号最早诞生于公元前的希腊,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炼金领域。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新一代炼金术士对希腊的古代炼金符号进行了优化,而成为了西方近代奇术符文学的四大基元要素:水、火、土、气,或者叫:冷、热、湿、干,还有其若干衍生。

这便是近代西方符文学的鼻祖。

5 遗失的文明

虽然作为入门级的科普类读物,我们不应该在此向诸位初学者讲述过于高深的知识,但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还是决定将这部分写出来,这样也才能让诸位知道符文传承的意义所在。

就用古埃及为例。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中国的表义文字是作为象征载体的最好手段,而通过我们的奇术溯源委员会考证,埃及金字塔中每一个象形文字都是一个独立符文,也就是说,只要埃及文明存在,那么基于埃及文明的EVE能量场就能为这些符文提供其应有的效果。

但由于古埃及的覆灭,这些符文的应有的能力已然伴随着最后的埃及王朝消散到历史的洪流中。与如尼不同的是,如尼符文的含义晦涩,但由于其原始性,灭绝后被复原的概率也更高。但埃及象形文字是发达完善的文字符号体系,单单是表义解读就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衍生象征”和“基元要素”的溯源。

符文师不单是要学习符文绘制,更要了解自己使用符文体系依托的文明,了解符文下的象征,了解基元要素背后的意义。

6 结语

本指南到此就已经结束了,衷心希望每一位符文学的初学者都可以从中获益。而符文学的考证与探索也将持续进行。

愿您已经通过本指南对于符文学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选择好了自已符文学的道路,能一直走下去。

祝您学有所成。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