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间》
这个房客租了间雪白的房间,白到无边无际。
他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开始在墙上勾勒出边框,随心地框中涂上红黄蓝。
当他回过神时,他已经是房间的一部分了。
(1872~1944)
2.《掘坟者》
“这里安息着……”艺术家停止他在墓碑上的笔尖。
他瞥见碑前跪着个古典美人。
挥舞着铲子,在她面前掘出一个六英尺深的虚空,一把将这令人窒息的美丽推下,继续写下——
“这里安息着艺术”
(1887~1968)
3.《异变》
现在的世界有些不同:烟斗不再是烟斗、蜡烛变成了蛇、人在空中行走。
但路上仍有一个戴礼帽的绅士在徘徊。
“管他呢。”
(1898~1967)
4.《幸存者》
硝烟消散了,幸存者走出来废墟。
他们黑色如铁铸一般,瘦骨嶙峋,不言,不笑。
虚空在到处渗透,每一个造物都在隐藏各自的空无。
(1901~1966)
5.《颜色》
渔夫坐在海边钓鱼,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
天边泛起晚霞,海水没入深邃。
天空的血红与大海的靛蓝交相辉映、掺杂,缓缓将他吞噬。
这时,他意识到,他是个画家。
(1903~1970)
6.《画家》
画家看着照片中的人物,逐渐变成色彩的怪物。
他本能地拾起画笔,为它们摹下肖像。
可是笔下出现的人物,总是他自己。
(1909~1992)
7.《畅销》
一位贫苦的诗人。
他挨家挨户地去推销他的诗集,但是无人愿意为此付费。
于是他把诗贴在了汤罐头上,此后,诗作总能销售一空。
(1928~1987)
8.《信息时代》
他坐在一堆电视和摄像头之间。
“真暖和。”他望着电视里显示的火焰自言自语。
“你说,是吧?”他又转头对另一个电视中的自己询问道。
(1932~2006)
9.《宣传》
一个改革家在街上散发自己制作的传单。
传单做得如此精美,以至于看到的人们都说:
“他就是个艺术家,懂什么政治。”
(1921~1986)
10.《坠落》
他从墙上跃入虚空,进入广袤无垠的蓝色。
下落在减缓,以至停止。
“令人安心……”
(1928~1962)
11.《堆叠》
一个建筑家,将一个又一个的房子累叠,最终形成了一个摩天大厦。
建筑家把它命名为“家,甜蜜的家”。
(1928~2005)
图书馆里的那个怪胎消失了。他一直以来都在整理什么“艺术史”,但是他写的根本不是传记,而是一些不知所云的话,真是“满纸荒唐言”。
我之后仔细读了读,还觉得有些意味。那些“传记”写的艺术家我姑且认识一些,事迹什么倒是很符合,只是掺杂了个人情感了。艺术家似乎都是这样的,隐晦或明显地传达个人情感。他们看起来疯狂,实则“一把辛酸泪”啊。
一些管理员主张把那些字纸扔掉,可我还是私自留了一些,暂且收录进《苍树与血》,希望后人能够理解这些文字。
——归档员 André Br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