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兰简史 第二章:十二圣徒——萨马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十二个人

评分: +24+x

前言:

在萨马兰这片神的土地上,迄今为止产生过无数被纪念称道的殉道者、传道者、圣人、神启者甚至是神选者。在其至少8000年的历史中此类人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然而即便在这样一群人中还是会有一些显得特别突出,他们就是死后被追封的十二圣徒。从父神被世人认知到今日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唯有这12人得到了父神的首肯,得以跻身圣徒之列。本章将概括性的介绍这十二圣徒各自的名讳与生前事迹,以便读者对他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一圣徒:圣玛嘉维利

玛嘉维利又称“原初圣者玛嘉维利”、“启明者玛嘉维利”,其55岁之前一直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信徒,那个时代并不缺乏像他一样同时信奉多个神祇的人,但如同玛嘉维利一般数十年如一日不出任教职、不接受善款、不参选乡贤的人并不多见。他的前半生都只是默默地作为一个信徒为他所能见到的所有神祇不求回报地提供服务,并虔心为众生祈祷而已。

直到他55岁生日的夜晚,玛嘉维利在结束一天的劳动后照常前往附近所有的神殿去祭拜祷告,就在他对所有神都祷告完毕准备回家休息时,他听闻到了父神的呼唤,并自此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传播父神光辉的事业,为后来萨马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当那圣徒成了善行准备休息时,伟大的父便出现了。

“你早已见过我无数次而未曾目睹我的真容,今日我降临于此赐你荣耀。你当保持谦逊不求名利,你当磨炼智慧免受诱惑,你当怀有耐心不畏艰难险阻,你当常怀善意引人向善光耀我的名。我为汝之全父汝为吾之子,待到汝在人世的日子尽了,便可相逢于我永恒的国。”

——节选自《慈父圣言·玛嘉维利福音》


第二圣徒:圣皮特鲁恩

皮特鲁恩又称“筑城者皮特鲁恩”、“代祷者皮特鲁恩”、“圣王皮特鲁恩”,是记载中萨马兰真正的创立者,目前通常也认为他是萨马兰第一代教宗。
皮特鲁恩年轻时是一名放浪的富家子弟,他挥霍无度不知节制毫无信仰可言,直到他因酒后乱性得罪了一家名门望族被对方派人截杀并推入河中毁尸灭迹。皮特鲁恩靠着好运和尚算不错的体格暂时没有死透,并在下游被路过的父神修士救起医治死里逃生保住一命,此后他便皈依父神成为一名虔诚的信徒。

某日皮特鲁恩在主持完毕集体祷告后正准备休息,突然父神降临,并赐予他一条神谕。皮特鲁恩得神谕后随即开始集中自己所有的财产并召集父神的信徒,在长达一年的准备后他带领这些信徒前往当时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的伦威布尼并花费自己的余生建造了这座未来圣城的雏形。

圣徒接济了那饥苦的人,行了一日之善,父便带着光辉与安宁出现在他的眼前。

“我唯一的父啊,您大驾光临有何贵干?”圣徒跪拜着以颤抖的声音询问,他的眼泪在父的光辉下如水晶般璀璨夺目。“汝曾沾染邪淫心无慈悲,更无勤劳智慧,按常理汝当堕入永狱受尽惩罚。但我已见汝悔过之心,此刻赦免汝的罪释放汝的灵。我为汝之全父汝为吾之子,有三条真言汝需谨记。

第一不得与以吾之名义与他人争执,世间诸神皆为我之面容,徒争虚名于智慧无益;

第二不得征收钱财,吾之力存乎万物之间,不需凡间供奉,若虔诚之人自愿不必阻拦,若是无人供奉也并非罪过不可斥责其善心;

第三不得独断专行,凡有罪者终将由吾之忠仆审判,而凡事间罪名不可由一人断定。

谨记此三条真言速速离去,在凡间建造我的国度光辉我的名,不可使吾之子前往永恒之国前居于苦难之中。待到汝在人世的日子尽了,便可由我凡间的国升至永恒的国。”

——节选自《慈父圣言·皮特鲁恩福音》


第三圣徒:圣埃文

埃文又称“立法者埃文”、“裁决者埃文”,是萨马兰历史上第一部根据父神会经书编纂的通行法典的作者,其所著的《父神诫言》、《论虔诚》、《宽恕与审判》、《赎罪录》等时至今日依然是万神会议法阁进行立法流程以及裁判所进行裁决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埃文年出生在一个侍奉父神的祭司家庭中,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15岁便获衔成为正式父神会教士。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他作为传教士走遍萨马兰的每一寸土地并且九次出海布道,这些经历令他愈发感觉到萨马兰内部管理的松散与法制的脆弱,最终他在45岁时决定不再出海布道专心编修法典。

经过三年的编纂《圣父约法》得以面世,这本法典刚出现时遭到了不少传统父神会修士的质疑甚至是攻击,但埃文以杰出的口才和游历诸国沉淀的阅历令他在论战中无往不利,最终时任教宗查日兰摒弃争议同意试行该法典五年时间以观成效。在《圣父约法》试行五年后萨马兰的治安、经济、军事等等方面相较于以往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所有对埃文的质疑在此成效下都显得苍白无力。此后《圣父约法》便作为萨马兰的基本法典一直使用了七百年,而在此之后萨马兰的的每一部基本法典都可以看到《圣父约法》的影子。

《圣父约法》成为正式通行法典后埃文依然致力于游历宣讲传播法学理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于法律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创作了包括《论善恶》、《论虔诚》在内的诸多书籍,成为后世立法的重要参考。埃文最终于79岁时去世,在其死后萨马兰为其进行了为期十五日的斋戒以表哀悼与纪念。

“父曾告诫我们不可独断专行,然而何为善何为恶却未曾有明确的标准,于凡世间的罪恶定夺不可由一人乃是圣训,但仅由人数多寡断定亦不可取。若是仅凭声音大小便可决定善恶,那么魔鬼最会巧释文辞迷惑众生,魔鬼岂不是世间最大的善人?要令善恶有据可查,要令功过有文可依,要令善人得其光荣不被污蔑,要令恶人受罚认罪不可逃脱,如此方为凡世间最大的虔诚。”

——节选自《论善恶》引言部分


第四圣徒:圣路达伊尔

路达伊尔又称“布施者路达伊尔”、“拯救者路达伊尔”,是萨马兰历史上著名的富豪,其祖辈乃是恶名昭著的大海盗“海蛇”萨尔维。路达伊尔家族在其父辈时期皈依父神成为正式信徒,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路达伊尔成长为了一个极具特性的信徒。

路达伊尔25岁时正逢火神派拉瑞尔与水神米瑞缇库尔两大教会就桑司法诺地区归属问题大打出手,这场争端愈演愈烈直至惊动了两尊大神本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两尊大神各自施展神力宣示自己的威严,一时间以桑司法诺为核心覆盖了几乎整个南方大陆的气候产生了剧变,旱涝灾害如同相互角力般在整片大陆上交替肆虐开来,史称“七年大灾”。彼时萨马兰全境都处于灾害范围内,土地因严重的旱涝灾害难以播种连年欠收,饥荒带来的恐惧席卷了整个萨马兰。

彼时从北方大陆运送而来的粮食在运输成本与奸商坐地起价的双重影响下价格一路飙升,整个萨马兰都被饥荒的阴云所笼罩。在父神的国度陷入危机之时路达伊尔仗义疏财挺身而出,他历尽艰险找寻到祖父“海蛇”萨尔维遗留的巨额财富后又启用祖辈留下的劫掠海路躲避周边诸国的海禁前往北方大陆亲自购买运送粮食。依靠这些来之不易的食粮萨马兰成功挺过了“七年大灾”的摧残,路达伊尔也因此在死后被追封为圣徒。

“你们尽可取用,只是不得争抢,要让饥饿的人都获得食粮,让公平撑起灵魂。”

“大人啊,您漂洋过海前往未知之地,面对利欲熏心的野蛮人获取食物。其中艰险难以想象,我们一无所有该如何感谢您才能令自己感到心安呢。”

“当然无需感谢我,一切皆是父的旨意,他以慈爱的心接纳了我,赦免了我父辈的罪行也免了我的罪,我所行之善尚不及父为我做的亿万之一。

无需羞愧,无需犹豫,你们面前的食粮乃是父慈爱的奖励,是虔诚良善之人的回报。我能作为父的使者完成此事已是莫大荣幸,救活自己便是你们可行的善救赎我的灵。”

——节选自《慈父圣言·路达伊尔福音》


第五圣徒:圣洛罗娜

洛罗娜又称“皈依者洛罗娜”、“忏悔者洛罗娜”,她原是静语之森中生活的米索科安部族的祭司。米索科安部族信奉代表森林意志与自然力量的“蛮神”乌祖祖卡,作为部族中离神最近的人洛罗娜自然也是最为强大的猎手。

在萨马兰扩张领土改造耕地期间米索科安部族不可避免的与萨马兰发生了武力冲突,借助乌祖祖卡的神力以及娴熟的伏击技巧米索科安部族给萨马兰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习惯了正面战场作战的萨马兰神卫无法适应在环境错综复杂的森林中客场作战,数月的作战后其战损已然高到了无法接受的水平且并未取得多少可定居的土地。

就在米索科安部族连战连捷致使萨马兰人节节败退时父神出现了,他饱含愤怒携带诸天之上的雷霆与烈焰降临在洛罗娜面前。面对父神的神力“蛮神”乌祖祖卡毫无招架之力甚至不敢现身,洛罗娜立刻认识到谁才是真正主宰一切的真神并对自己以往的罪恶与冒犯进行了忏悔。

父神宽广的胸怀容纳了这个曾经的无礼之徒并接受其作为自己新生的信徒,在此之后洛罗娜便全心全意追随父神为父神而战立下赫赫战功并在其去世后获封圣徒。

待夜幕降临时,那邪恶的异教徒便又准备在邪神庇护下行凶作乱,妄想无人可以惩治自己。

就在此时,伟大的父带着盛怒降临,他周身缠绕闪电与烈火,眼中的神光令人畏惧将黑夜照亮宛若白昼,开口之声宛若雷霆震撼山岳,手中利剑光芒夺目轻挥便可撕裂天地。

“你为何要迫害我的子!”父愤怒的质问响彻云霄,闪电与烈火随他的愤怒舞动瞬间便将负隅顽抗的异教徒化为灰烬。

洛罗娜急忙念诵起咒语呼唤邪神,妄图以此令父退却,可那邪神瞥见父的光芒与威严深感畏惧,它如阴沟中的老鼠般逃窜了,抛下它那邪恶的信徒不闻不问。

“你为何要迫害我的子!”父的质问再次响起,身边的闪电烈火已然漫天飞舞昭示他的圣怒。

“全知全能的真神啊,我已然知错。我被那邪恶的存在蒙蔽一生,因此痛下杀手残害您的信徒,用我的愚蠢与残忍令他们失去生命。我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只求您赐我智慧与仁爱让我为您的信徒服务战斗,如此以求您减轻我应得的惩罚。”洛罗娜眼含热泪下跪忏悔,在父神的光芒下对自己的罪过供认不讳。

“我原谅你的愚蠢与不幸,但不可再犯,今后你便要诚心悔过将功赎罪,若如此我便饶恕你的罪释放你的灵。但若是你假意悔过欺骗于我,那永狱便等着你,要让你受尽折磨。”父说完升入天空离去了,已然拯救了自己灵魂的圣徒也谨记教诲起身赎罪。

——节选自《圣战录·解放静语之森》


第六圣徒:圣黎萨麦恩

黎萨麦恩又称“苦修者黎萨麦恩”、“纯洁者黎萨麦恩”,是萨马兰苦修教士这一群体的代表人物。黎萨麦恩原是一名家底殷实养尊处优的出版商,在其22岁时因梦中受父神感召捐献了全部家产投入父神门下成为苦修教士。

因为他自小接受的教育与优越出身带来的非凡见识令他很快在修道院中晋升为藏经修士,这份职责令他能够最大程度接受最为精妙高深的知识发挥其才能,同时也为其带来了难以察觉的危险。

某日黎萨麦恩正在整理一批新收录的机密典籍,突然听闻身后有异响传出,转身看时只见一名美貌非凡体态妖娆的女子不知何时进入了藏书室。黎萨麦恩当即感觉自己被这名女子牢牢抓住了心脏,他的眼睛无法从她身上离开,他的双手无法控制地想要去抚摸这位佳人。当然这位女子并不是人类,其形象乃是魅魔所化,那非凡到几乎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也是源于其血脉中的魔力。

就在黎萨麦恩即将屈从于诱惑时他对父神的虔诚唤醒了他,在这难得的几秒中立刻明白自己作为凡人难以长时间抵抗这邪魔的诱惑,而新到的典籍又十分重要不能为了不被觊觎将其付之一炬。关键时刻黎萨麦恩从壁炉中抽出烧的通红的火钳将自己直接阉割,这样坚决的举动令魅魔都为之震惊。随后听到黎萨麦恩痛苦嚎叫的圣武士赶来将恶魔消灭,这些侍奉于父神的勇士皆被黎萨麦恩的勇气与奉献所震撼。

此后黎萨麦恩依然作为藏经修士为父神服务一生,他对多位著名传教士布道进行整理注解,并且对农业等领域知识书籍的保护补全也作出极大贡献,其一生坚持清贫苦修的理念从未改变,在其去世后被正式封为圣徒。

“悲苦之人啊,你为何不肯放下重担直面你的内心呢,那天赋的权利和应有的奖励都被你放弃,令你的人生如同折磨。为何不敢直视我,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享受人生的美妙。”妖魔施展她的魔力,巧饰言辞诱惑父的子民。

“我愿放弃享乐,为您服务,我的父啊,诚心赞美您的伟大。”圣徒脑中回响着当初自己许下的誓言,摆脱了妖魔的诱惑,父的光辉令他聪慧清醒。

“你这妖魔!你怎敢在此放肆,在此诱人堕落!全知的父注视着我令我不再受制于你,你好大的胆子敢在这里诡辩,敢在这里行你那龌龊之事侮辱他的名!”清醒的圣徒怒斥妖魔的不端行径,他的虔诚与愤怒令那妖魔愈发慌张,只得更加无耻地用她的魔力试图摧毁圣徒的意志。

“我全能的父啊,为了你我愿舍弃一切肉体的享受,只为能接近您至高的智慧。请您看着吧,您卑微的子将永远保持对您的忠诚与纯洁!”圣徒说着将火钳从炉火中抽出对准自己的下体,伴随股间的青烟升起纯洁的灵魂占据了主导,令妖魔魂不附体战战兢兢。

——节选自《苦修之道·黎萨麦恩苦行》


第七圣徒:圣努埃多斯

努埃多斯又称“惩罚者努埃多斯”、“行刑人努埃多斯”,是整个萨马兰刑事司法体系最重要的奠基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一名侍奉父神的圣武士发现路边有一被父母遗弃的婴儿,他心生怜悯将其带回军营之中并为其取名为努埃多斯,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这一平凡的善行而成为萨马兰最著名的圣武士之一。

在神卫营中长大的努埃多斯自幼便接受了战斗训练,这使得他拥有远超绝大多数同龄人的强悍体格和战斗技巧,并且年纪尚小就参与治安管理和刑事案件调查的经验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基础。

彼时的萨马兰尚未建立专门的裁判所,所有的治安问题以及违法犯罪行为惩处皆由神卫兼职。成人后的努埃多斯凭借其优秀的作战能力以及过人的机敏谨慎成为了专职法务的圣武士,在他持续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凭借自身傲人的功绩不断晋升并渐渐在整个萨马兰的司法体系中都有了相当的话语权。

努埃多斯一生中破获的案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范克雷圣器走私案”,这起几乎涉及到全世界所有教派的圣器走私案造成的间接影响非常之大,甚至差点引发一场涉及三位神祇的战争。努埃多斯也正是在这起大案后才正式成为萨马兰司法圣武士的总指挥。

努埃多斯一手创立了现今裁判所的雏形,并且十分具有前瞻性地为裁判所建立了独立于神卫队之外的护法军,相传他还是首位审讯牧师的导师。最终努埃多斯在夜间批改案卷时离世,据目击者称在其遗体被发现时遗体上有不可思议的柔和神光。时任教宗亲自为其封棺下葬,并在葬礼上获封圣徒。

圣徒看着被押解的人,心中并未生出一丝怜悯,这些罪人所作之恶无法饶恕,不论有多么悲惨的身世都于审判无济。

“大人啊,饶恕我们吧,我们为正义的复仇而来,父赐予我们保护自己的权利。您不能粗暴地惩罚我们,让所有背负深仇大恨之人不得安宁痛哭寒心。”

“住口!你这无耻之徒,你怎敢提及父的威名!父赐予他的子保护自己的权利,可并未放任你们滥杀无辜。这些死者中只有一人与你们的仇恨有干系,那些既未参与也不知情之人同样被你们这些恶贼所害,你还胆敢在此狡辩以父的名号掩盖你的恶行。”圣徒的愤怒无法抑制,令周围的其他神卫也感到不平。

“休要认为只有父的永狱会惩罚你,在人世间所犯下的罪恶也要在人世间偿还,我作为父的执法者不会让任何卑劣之人逃脱在人间应受的惩罚。将这帮恶贼打入水牢,永远剥夺他们见到阳光的权力。”

——节选自《警世圣言·努埃多斯戒言》


第八圣徒:圣茹安格特

茹安格特又称“牺牲者茹安格特”、“显圣者茹安格特”,是萨马兰历史上最著名的将领之一。茹安格特作为指挥官能力十分出众,其麾下神卫在整个萨马兰都享有极高声誉。

在奇迹时代结束后萨马兰依靠父神信仰带来的强大内部凝聚力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在这个信仰迷失的时代中仍保持着往日的荣光。这一切都令萨马兰人感到无比自豪,以至于他们在地缘政治层面时常被迫接受明显的敌意与攻击。

然而在“复兴者”军团降临时这一切还是超出了萨马兰人的预料,这支军团的成员从来不属于这个地方,他们的动机与理念也无法令任何人理解。而最可怕的是这些无情的战士与周边所有具有敌意的政体都不相同,他们似乎是一种自然灾害,奇迹时代结束所导致的社会混乱生产崩溃等等问题对他们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目的明确手段残忍,毫无犹豫地直奔父神的子民而来。

在复兴者强悍的攻势下萨马兰内部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恐慌,不少人产生了接受“复兴者”军团的条件交出圣器“圣父誓剑”换取投降活命机会的想法。此种情况下茹安格特毫无畏惧临危受命,他率军出其不意一反常态主动出击,在作战初期沉重打击了“复兴者”军团的先头部队。

但面对巨大的兵力差距即便是茹安格特这样优秀的指挥官也无力扭转战局,很快神卫们便被逼到了绝境。茹安格特在众人的绝望中发出最后的呐喊,他重整仅剩的部队向着“复兴者”发动了有去无回的进攻。在战斗中茹安格特身受重创,但他依然靠着无法被摧毁的意志坚持杀敌绝不后退。最终敌人的长矛贯穿了他的心脏,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茹安格特高呼父神永恒,并用手中之剑斩杀了对手。

在茹安格特命陨的瞬间天空都为之色变,云层裂开降下雷霆与火焰,父神的神侍在雷电与烈火中降临战场。“复兴者”面对威武强大的神侍乱了阵脚,最终被神侍杀得大败溃不成军。在威胁解除后,神侍托捧着茹安格特的遗体一路飞回伦威布尼,在众人的注视中神侍将他放置于主圣堂父神像之前方才回归天空,茹安格特也就此成为毫无争议的圣徒。

第九圣徒:圣路弗里克

路弗里克又称“奉献者路弗里克”、“圣愚之路弗里克”,其存在本身就是萨马兰文化自我奉献与虔诚精神的体现。

路弗里克原为一名家产颇丰的庄园主,他为人乐善好施热情好客,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羡慕他这样天生幸福的人。然而有一天路弗里克突然得到了父神的启示,他当即决定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将自己的房屋土地钱财牲畜全部献予父神。

尽管他的朋友一再劝阻他的妻儿一再挽留,他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清贫之路。失去家产后的他妻离子散风光不在,昔日对他尊敬有加的朋友们都主动远离了这个已经疯了的昔日财主。尽管如此路弗里克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丝毫不感到后悔,他一年四季都蓬头垢面,赤脚行走;即使在严冬时节仍身着破衣烂衫。就靠着这样一路乞讨的方式他走遍了整片大陆几乎所有的土地。这样贫穷又痛苦的旅途令他几次险些丧命。当感到自己的苦旅结束时,他凭着本能在一棵树下休息。当他入睡时,父神的光再次照进他的心中,他立刻醒来并挖掘身下的土地,不顾指甲破碎剥落,双手血肉模糊。终于当黎明到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之时,他挖到了自己梦中的宝物:一套失传已久的秘藏经文经他之手重见天日。

路弗里克将这套经文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他一路护送这套经文回到伦威布尼,最终将这套经文交予神卫。随后他力竭而死,倒在了大圣堂之前。教宗听闻此事后翻阅经文,惊喜地发现这正是传说中的圣人埃姆格里恩客死异乡时留下的遗作,随后他亲自为路弗里克整理仪容,起棺下葬,并将其封为圣徒。

第十圣徒:圣泽马特

泽马特又称“博爱者泽马特”、“归一者泽马特”,是萨马兰历代教宗中仅有的可以与皮特鲁恩齐名的一位。其一生功业众多政绩斐然,在他的领导下萨马兰在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层面均取得了极为喜人的突破,正因此泽马特才被誉为是全能之王。

除政治方面的贡献外泽马特在学术方面也有所建树,其撰写的各类书籍总计有58部,涵盖了包括哲学、法学、建筑学、医学、农业在内的诸多领域,其中许多时至今日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而泽马特最为显著的功绩还是开放萨马兰供其他教会进驻,并将其作为萨马兰的一部分很好的吸收融入。其在世时为协调诸多进驻教派的权利及矛盾制定了诸多准则,其中部分时至今日依然沿用。可以说正是他一手奠定了诸神合一归于父神的局面,为萨马兰注入了长久的新鲜生命力,彻底改变了萨马兰的格局。在其去世时父神于伦威布尼显圣,数百里外的行人都能清晰地看见父神化身迎接泽马特升入长空的景象,伦威布尼城内更是在父神光芒普照时出现了盲人复明、病者痊愈等等神迹,泽马特也毫无疑问地被封为圣徒。

第十一圣徒:圣博奎尼

博奎尼又称“除奸者博奎尼”、“讨逆者博奎尼”,是萨马兰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显圣者,在萨马兰的历史及文化语言中有不可替代的沉重分量。

博奎尼接手教宗之位时萨马兰正处于“双相之争”的余波之中,这场涉及迦娜莎与马克托拉斯这两大教会的政治斗争,在最激烈的时候甚至演化为武力冲突,若非父神会及时出兵调解,萨马兰必将陷于内战的泥潭。然而即便表面上斗争已经结束,但两方斗争造成的不良影响依然没有消除,教会之间的明争暗斗造成的权力混乱各自割据的局面仍然威胁着萨马兰。

博奎尼一生都在为巩固泽马特为萨马兰争取的团结格局而努力。即便是以传教士的标准,他也算得上是勤作不休,更不用说以教宗的标准来看待了。他一生游走于各个教会之间,以灵活的政治与交际手段以消除“双相之争”的后续影响,另一方面他主持水利发展农业兴修工坊以改善民生,现在普遍认为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和他的早逝脱不开关系。

博奎尼年仅42岁便离开了人世,时至今日在所有因非事故及意外死亡的教宗中他也是最为年轻的一位。在其去世后大主教之一的霍姆斯凭借武力威胁栽赃陷害等手段,成功令自己最有力的对手大主教拉德若锒铛入狱。霍姆斯自己则通过培养已久的私军与党羽毫无意外地成功被选定为下一任教宗。

就在霍姆斯即将正式加冕时,博奎尼显圣。他的灵魂闪烁神光声若雷震,在伦威布尼数十万信徒以及全萨马兰高层神职人员面前怒斥了霍姆斯,霍姆斯本想狡辩,却被博奎尼抢先一步当众拆穿了其诬陷同僚、暗中篡权的阴谋。群情激奋的神卫当场将霍姆斯逮捕并逼迫裁判所现场为其定罪,最终在众人的一致意见中,霍姆斯及其亲信被以渎神罪当场处死。而拉德若则得以洗脱罪名接过教宗权柄,在对自己的继任者完成劝解叮嘱后,博奎尼的灵魂方才在父神的光芒照耀下升入永恒之国,也正因此博奎尼毫无争议地被追封为圣徒。

第十二圣徒:圣潘德约格

潘德约格又称“征服者潘德约格”、“领航者潘德约格”,是萨马兰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与传教士。

在萨马兰历史上杰出的圣武士与传教士都不少见,但如同潘德约格一般,既能以铁臂利剑惩奸除恶又能以学识见闻光辉信仰的人并不常有。潘德约格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神卫家庭,其父为同时侍奉战神马克托拉斯与生命之神迦娜莎的圣武士,其母为父神会授衔的宣讲士,并与尤克罗斯教会关系密切。在这样的家庭中,年幼的潘德约格不仅从父亲手中习得了一身好武艺,也继承了母亲的胸襟与口才。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家庭环境令他在不同的教会都有了关系亲密的友人,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他未来的事业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助力。

在通过战斗试炼成为正式的神卫后,潘德约格又花了两年的时间于行伍之中研习经文通过了传教院的考核成为正式传教士,此时的潘德约格年仅25岁。在随后的20年中潘德约格凭借指挥才能与辩论口才在神卫与传教士两大体系内都节节攀升,以至于部分教士认为这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而对其进行弹劾,不过这一弹劾最终被教宗叫停。

在其45岁时潘德约格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他联名数位高阶神卫与传教士向教宗请愿远征阿尔戈岛。在此之前萨马兰曾三次尝试征服阿尔戈岛,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收兵撤退,阿尔戈岛也就此成了萨马兰的一块心病。

在巨大的争议中教宗再三思量批准了这一大胆的军事行动,最终一支包括600艘各式大型舰船与70万神卫的远征军开赴阿尔戈岛,在潘德约格的率领下向敌人倾斜父神的怒火。在经历三年的持续作战后,潘德约格完全征服了阿尔戈岛的每一片土地,这个超级大岛正式归属于萨马兰的版图之中。在此之后潘德约格一直留在阿尔戈岛,主持建设生产以及原住民的教化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这片曾经被父神会的人蔑称为“无信者避难所”的土地成为了萨马兰传教士最常造访的海上补给站。某日宣讲结束后,潘德约格在众人的掌声中下台休息,直到宣讲会结束时在场的信徒才发现他已带着微笑离世,享年68岁。他的死讯传至伦威布尼时教宗即刻启程前往阿尔戈岛,并亲自将其葬于阿尔戈岛大圣堂中,潘德约格也毫无意外地获封圣徒。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