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援助热线 -5552-
评分: +27+x

[start]

凌晨2:35 基金会接线中心

%E5%9F%BA%E9%87%91%E4%BC%9A%E6%8E%A5%E7%BA%BF%E4%B8%AD%E5%BF%83

选自《接线中心自救指南》"快速指导"一节


提醒


1. 提醒页面每40分钟弹出一次,请勿忽略或阻止。

2. 每次接线前请注意上线安全保险,并牢记求救准则,直到电话挂断。

3. 求救步骤注意:1按,2移,3锁

4. 夜班值守,杜绝疲劳,时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5. 辨识12种常见危害信息,慎防异常影响。

6. 电话接通后请勿立刻拿起。

7. 若察觉到不对劲或陷入绝境,请立刻咬紧舌头


"啊……唉"打着哈欠的接线员关闭了定时弹出的提醒窗口。

"真够烦的,模因探头都安装多久了,自救手册也不改改。模因防护的规定还搁上面列着,写这玩意儿的人是真能摆。"

Mo又灌了一口接线中心按车进货的速溶咖啡,这才勉强撬开自己沉得像隔壁收容单元门的眼皮,抓紧一切时间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自从热线建立以来,横着出去的接线员一点也不比救的人少,现在好歹有各种信息防护设备,以前连检查意识影响都要靠接线员手动填表。

那才是真的上班如上坟,如今数字化的接线中心仍旧保留着那个黑暗时代的影子,比如说纯机械式的安全保险。当然这是高情商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因为接线中心的过时设备一直没人收,干脆就用上了。

即使到了深夜,这里的电话仍然能响个不停。正应了那句话"你可能没碰到过超自然现象,但你一定骚扰过援助热线。"

"这工作真TM不是给人干的。"

Mo将接通的电话摁在桌上,恶狠狠的按着安全保险的操作面板,稳定了一下情绪才把它拿起来。

通话日志121 [存在(1)危害模因,已阻止]
接线员2551:Mo ***


<2:40>李先生:有人吗!有人吗?

<2:40>接线员2551:请说。

<2:40>李先生:有人……有人跳楼了!

<2:40>接线员2551:我可以为您转接警务台。

<2:40>李先生:别别别,不是,不是人。

<2:40>接线员2551:什么?请先记一下地址,先生。

<2:40>李先生:这里是方圆里小区,然后(已阻止)

<2:41>接线员2551:靠,模因探头动了。您现在可能很危险,立刻按我说的做。

<2:41>李先生:好,好的。

<2:41>接线员2551:现在不要关注外物,数自己的心跳,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

<2:42>李先生:在,在数了。

<2:42>接线员2551:不要过于紧张,这时候可以想点别的。

<2:44>李先生:那█████,██████

<2:44>接线员2551:声音?可以形容一下嘛?

<2:50>李先生:██████████

<2:50>接线员2551:尽量远离,救援马上就到。

<2:52>李先生:████,████████████

<2:52>接线员2551:我在,我一直在接听。

<2:57>李先生:██████

<3:00>接线员2551:声音越来越大了?(呼吸声微弱)

<3:01>李先生:████████?

<3:01>接线员2551:唔…….

<3:03>接线员2551:(手砸在桌子上的声音)

<3:05>接线员2551:(衣物摩擦声)

<3:05>李先生:……██

<3:10>接线员2551:(机械转动声)

<3:10>接线员2551:…………

<3:10>接线员2551:

<数据损坏>

[over]

(音频停止)

好了,就放到这里,这个太经典了,我们年年都讲。

又是一个关于自救指南的案例,谁能说明Mo遭遇了什么?

(一个人被点起)

模因啊,很保险的回答。但在实际工作的异常环境中,各种死法基本包括了你能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不是模因,更不是认知危害,异常防火墙也在正常运转。事实上这只是一段致死性催眠音频,催眠能力不错,但是致死速度慢且条件苛刻,所以一直没被发现, Mo先生很倒霉,他刚好满足条件。

所以各种模因防护的普及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异常防火墙支起了一张网,把大石块都挡在外面,但小石块畅通无阻,大量低危害异常仍然还在信息网络里到处乱窜,你很难预测自己明天会在电话里听到什么。

在异常信息吞吐量极大的接线中心,你们必须明白世界上能顺着网线过来找你的东西不只有被重点防范的模因危害。理解透这一点,才能从书本走向实际。

另外,在场的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很多异常都有能力让人生不如死。那么在"绝境下咬紧舌头"自然不难理解——作为给自己一个痛快的最后手段,显然Mo先生也这样觉得。

但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直到最后也没能通过"咬舌测试"发现自己正在梦里。

各位,这就是基金会接线中心。

(安静)

女士先生们。自救指南,尤其是快速版。永远只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没有时间向你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空缺不是为了让你做阅读理解的!在无法预测的异常面前,大部分人的随机应变毫无价值。

如果你没那个能力,那就老老实实照着自救指南上写的做,它考虑的东西一定比你多,我希望你们将来能以这个态度应对每一份指南:永远不要自做聪明,即使你确实很聪明。

说到这里,这似乎只是一个倒霉蛋阴沟里翻船的反面案例。

(停顿)

但是

有没有人发现Mo先生自救成功了?

(主讲人走向演示用的安全保险)

即使在发现不对劲时,他已经受到了深度影响,混乱的意识比精神病人好不了多少,但他仍然靠着肌肉记忆完成了求救操作,因此在他马上睡死的关头,安全保险正常触发,这一切都几乎在他脑子罢工的情况下进行。

这太正常了,因为在上百次的培训中他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在异常的影响下他一样可以将求救做的很好很正常,简直正常的可怕,所以他从异常手里活下来了。

这里大部分人的人生应该都没有太多重大变故,而异常突然入侵了这种平静的生活,一去不返。但此时此地,在异常的威胁面前,为了生存,我们能做到的最靠谱的事就是强撑着继续维持正常。

即使异常的世界已经展示在所有人面前,我们仍需要重新建起不完美的帷幕,就好像即使我们已经看到了门外糟糕的世界,但仍然需要体面的把门关上,去讨论今天到底吃什么。

于是我们有了接线中心,收集起大部分异常信息,捡起地上破碎的帷幕,遮挡尽可能多的雨水,削减异常在公众社会的关注度。我们不可能再将异常隔离出去,但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天天盯着这些碍眼的东西。

无论如何,帷幕已不再完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被迫的暴露到异常之中,要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自救。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以不变应万变。"

我用另一句话简单结个尾:

"在无法理解的危险面前,只有"正常"值得你我的依存。"

或者用更好理解的说法:如果人们天天都在谈论随时会毁灭世界的东西,那世界会疯掉的。

主讲人:Mo Lian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