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1兄亲启: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半甲子未见,甚是想念。自同治七年2一别,君吾二人各自寻救华兴会之法。吾一心变天下,到如今方觉其阙,其毒颇深。
自清人入关,汉室衰微,龙脉翻腾,明之气运鞑子得七八,剩余二三分汇朝鲜、日本、天竺。后汉满相融,龙脉渐稳,国运渐平。然清治国无道,西洋虎视,自道光东南之役3国运又有溃散之势,庚申之变4后更甚。其后,虽有曾李兴洋务,造炮舰,然甲午一役烟消云散。痛定思痛,方明其源不在器而在乎人。少荃5云:“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深以为然,而朝中衮衮诸公,皆唯唯诺诺,若木偶泥塑,毫无斗志。军中双枪盛行,将军骄纵,士卒惧死。民间百姓逆来顺受,死气沉沉。如此以往,国之将亡。
吾曾误入崇文院,更有幸入琅嬛福地。从中所得颇多,其中不乏推演法,欲卜天朝前途何在,茫茫然不得知,虽有天命为辅,亦不知人主何在,只应得苍生黎氓。吾叹而罔之,随卜随行,不知行之几何,尽得以入“火云洞”6中。
【内容缺失】
终得燧人火,盖燧皇所遗。《竹书》有载,录为零壹柒。燃希望,鼓士气,发毅力,或可置之死地而后生。吾欣喜若狂,自谓觅得一路,若吾四万万同胞齐心协力,不畏凶险,外夷虽有坚船利炮岂能抵哉!
【内容缺失】
虽击退岿阳贼子,然燧人火已不知所踪,恐为贼子所夺。吾根已损,时日不多,想一生坦荡磊落,不枉此生,唯不见家国复兴,痛兮悲兮!
望君寻回燧人火,燃上下斗志。吾天朝自黄帝始,四千余载,万不可没于吾辈之手。救国救民!救国救民!切记!切记!
吾此一别,君勿再念。思往昔,同僚之谊,甚好;天下太平,甚好;家乡梅干,甚好;家师啰嗦,甚好。
光绪二十四年7四月十五日
天玑██绝笔
怪
光绪二十五年8,拳匪9自山东平原反,贼首朱红灯10率贼众二百余袭杠子李庄,亦有四方拳匪千余助阵,平原知县蒋楷不敌。又领刁民二千余驻森罗殿,欲攻恩县城西刘王庄与庞庄教堂。
济南知府卢昌诒、管带亲军营补用知府袁世敦率兵平叛。拳匪者,乡野土民也,本当一触即溃。然首战即不利,官兵伤亡十数。贼首持红灯,凡灯所照,拳匪皆死命上前,不畏刀枪,故暂退。幸虽有异宝,其为流民,不敌天兵。十一月二十一日,俘贼首朱红灯;二十三日,俘贼首心诚和尚。事平。
然贼徒王立言携红灯率残卒遁去,恐复生变。
力
拳匪所持红灯,疑燧人火也。盖三代之前,五帝之先,往古之时,天柱折,地维绝,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天下苍生皆累倒悬之危,而天灾如斯,氓皆手足无措,闭目待死。
故有燧人氏,伐扶桑,掘曜石,点众生之火。后平不逊,避天难,力挽狂澜于即倒。立主星,晓天象之意;塑火纪,明四时之变。是故后人颂扬“惟火纪时,辰宿列张。惟火纪时,正道其昌。”苍生奋发,死地求生而不束手,绝境抗衡而不低眉,是其道也。
一说此火为往古圣人盘甲所遗,不表。
乱
拳匪多乡村愚民,不训王化,易于蛊惑,多刁民,混杂不堪。又有岿阳妖道散播符水,五花八门教习异术,虽不多,有奇效。分布极广,民间小儿歌谣曰“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今疑似获三皇之宝,教众悍不畏死,齐心协力。若有好事者振臂一呼,恐成大泽乡之事。
望速遣兵剿之,莫成长毛11之祸也。
神
拳匪之乱,一祸也;西洋东进,亦一祸也。拳匪之乱,自乡野中起,大抵小民受教民迫甚。涤生12曾言“遇有民教争斗,平民恒屈,教民恒胜。郁极必发,则聚众而群思一逞。”此言然哉。故拳民多憎洋教,洋人。若驱虎吞狼,岂不妙哉。
拳民曰“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又有燧人火,上下齐心,虽赴汤蹈火而不辞。洋人虽多快枪厉炮,若百千万人齐上,岂能敌哉?死伤虽有,皆愚民,无事。
然燧人火疑在岿阳施贼之手,作乱于粤闽之地。拳勇所持实异学焉?
——————— ☯ ———————
格异 · 治学 · 融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