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SCP-XXXX
项目等级:待定
特殊收容措施:在项目有效性得到确认前,暂无评估、制定与实施相关收容工作的计划。
描述:SCP-XXXX目前被假定为一起已结束的全球性异常事件,其存在基于疑似存在关联的两例超常事件与一件异常物品而被提出。因其有效性及异常性质定义存在争议,项目的编号、安全等级、特殊收容措施、描述等基本信息现均处于待定状态直至相关调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事件描述:莫纳克亚山天文台的加州理工学院次毫米天文台显示其于当地时间2022年3月29日20时许侦测到一则来源不明的无线电信号。信号源位于坐标16°44′N 169°31′W,距海平面约150千米高处。经确认,该则信息为一段摩尔斯电码,内容如下:
警报 决断高度
发生日期:2022/3/30
地点:夏威夷群岛大岛
后继措施:对外掩饰为气象卫星信号误认,已对涉事人员执行记忆清除。信号源所处及周边区域的监控将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
事件描述:时年78岁的Marfa Aitchison与18岁的Neil Lang在2022年3月30日凌晨时段分别于苏格兰设得兰主岛、印尼加里曼丹被报告失踪,两人同30岁的阿根廷公民Alison Collins在当日16时被发现陈尸于南非开普省桌山国家公园内一辆严重损坏的轿车附近。尸体状况简述如下:
姓名:Alison Collins
尸体位置:轿车以南24米处
状态:周身创伤性骨折,死因推测为高空坠落
死亡时间:14-16小时前姓名:Marfa Aitchison
尸体位置:引擎盖上
状态:周身创伤性骨折,皮肤大面积烧伤,头部多处致命性钝伤,于驾驶座、前风窗发现的血迹及脑组织与死者相吻合,死因推测为火灾、交通事故/坠落导致的撞击
死亡时间:10-16小时前姓名:Neil Lang
尸体位置:后座(胸部以上)、前排座位及轿车周边
状态:胸部以下躯体因近距离爆炸而损坏,皮肤大面积烧伤,死因推测为火灾、爆炸或高空坠落
死亡时间:10-16小时前根据当地司法机关及南非分部异常犯罪研究部门调查,三名受害者在事发前均不具备前往该地的动机,在失踪前无已知精神疾病史,彼此间亦未有任何交集。因缺乏目击记录,该起案件尚无任何值得关注的嫌疑人。对事故现场轿车相关信息的追查仍在进行。
发生日期:2022/3/30
地点:南非开普省
后继措施:对外掩饰为三起互不相干的意外事故,遗体在经检验确认无异常性后按照正常流程安葬。
项目描述:一台行车记录仪,由其记录的一段时长28时57分未经处理的无声影像呈现出大量与现实相悖的异常内容,尚未确认该异常物品及其内部内容是否涉及认知危害。
回收日期:2022/3/30
回收地点:南非开普省
目前状态:收容于Site-SA-01
记录文件 AO-SA-20220330/1289
<记录开始>
00:00:00 - 轿车在城市公路上行驶,行车记录仪显示录像开始时间为2022年3月30日17时28分42秒,录音选项默认关闭。根据街景可知其正处于南非豪登省约翰内斯堡的都会区,而驾驶者的移动路线表明其目的地应是希尔布罗区东部的某栋住宅。
00:32:18 - 穿过一处十字路口时,驾驶者与画面内行人因未知原因而瞬间丧失意识。几乎在同一时间轿车紧急制动,画面内其他交通工具(4辆机动车与2辆自行车)亦被观察到在驾驶者昏迷后自动执行类似操作。调查小组在查看事发当日约翰内斯堡各街道监控记录时并未发现任何可能的异常情形或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
00:32:19 - 画面内所有人造光源自动熄灭,此后30分钟内未观察到任何人类活动迹象。但期间多次有观察到鸟类及昆虫于周边环境内正常活动,由此推定该事件影响范围应限于人类及机械设施。
01:02:49 - 开始陆续有机动车自各个路口驶来。无法辨识车内人员状况,但相信同样处于无意识状态。(此后记录中出现的交通载具均至少载有1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人类,除特殊情况不再赘述)
01:18:24 - 远处一架空中客车A340朝奥利韦尔·坦博国际机场方向飞过,相信其为当天自彼得马里茨堡机场飞往该地的南非航空746号航班。机内状况不明,至少在出现期间未观察到任何异常。
01:22:40 - 画面内道路完全被各类陆路运输工具占据,绝大部分为以轿车为首的机动车,车辆间隙多由自行车、摩托等小型载具填充。值得注意的是,后期到达的多数载具的承载人数远超准载标准,小型载具所承载的可辨识人类多带有不同程度的外伤(集中于面部、四肢),但生命体征均较平稳,现阶段未观测到因该事故而死亡的人员。
02:32:18 - 前方车辆开始缓慢移动,车群逐渐形成四列并行的阵型,在此过程中不断有交通工具自两侧路口汇入。
02:52:33 - 轿车驶离十字路口,行驶过程中未见人造光源及运作状态的非交通载具设施。(此后记录中出现的人类聚居地均处于该状态,除特殊情况不再赘述)
03:28:17 - 轿车通过e-toll电子不停车收费站进入1号国道。自此车群行驶速度明显大幅度增快。轿车于国道行驶期间共3次放缓速度进入应急车道队列,随该分支进入邻近加油站以进行一系列疑似补充油料的行为,具体情形因低能见度而无法判断,调查显示1号国道沿途加油站当天耗油数据不存在异常。
10:25:52 - 轿车进入开普敦贝丁拉扎街,离开1号国道后车群汇集为一列,同时速度放缓至最初水平。
10:26:10 - 车群可能因堵塞而停滞。
12:32:18 - 停滞结束,轿车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12:34:25 - 可见城区内数条主干道被车群所占据,此外的道路已近乎清空。有4-6艘大型货轮与游轮驶近桌湾,一架波音757货机曾于左侧天空短暂出现。
12:45:21 - 远处车群抵达米切尔平原西南部的洛克兰社区会堂,并陆续驶入会堂前的地下隧道。该隧道所在地点本应是一座小型停车场,调查小组对会堂进行初步搜查后尚未找到任何表明隧道及其向连通的地下结构存在的证据。
12:56:08 - 轿车沿隧道深入地下。据入口处的自然光及车内灯光照射所提供的局部可见细节判断,该空间大致呈圆柱形,高3-5米,半径20-25米。地板与天花板铺有黄蓝色方格瓷砖,其表面的水渍表明其近期被清理过。调查小组已在当地瓷砖批发商寻获到基本相同的款式。
中央位置布设有一台与空间等高的柱形装置,半径2-2.5米,大致由三部分构成。基部状况不明,仅知外壳近似黄铜色。中段为一根盛满液体的透明容器,上下两端均具一道窄小的圆形金属阀门。顶层上半部瓶状,下半漏斗状,外壳呈浅白色塑料质地,通过阴影判断其内部存有少量积液,同时布满粗细不一的透明管道与鸟巢蕨状物体。该装置用途及运作原理皆不明,仅观察到中段液体遵循某种规律自清澈与浑浊两种状态间转换。
另一台已知装置充当空间的墙壁,呈环形,外壳白色瓷质,中部嵌有狭长玻璃窗,具体规模难以探明,但可确认内置有一处投放口、数条向深处延伸的橡胶传送带及若干车间构造的附属装置。其中多数用途不明,但仍有一定数量的装置可根据商标或机体构造溯源。可辨别物件包括注射式麻醉装置、呼吸防护设备、喷洗系统、中小型工业机械臂、液氮速冻机、水环式真空泵、质子直线加速器等。
14:38:16 - 轿车接近投放口。前方车辆内灯因左前门被拉开而启动。一支机械臂探入车内,解开正副驾驶位二人的安全带后将其依次取出并投入装置。
14:41:50 - 轿车于投放口处短暂停留后随车群自另一隧道返回地表。
14:55:32 - 轿车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15:23:14 - 城区道路接近完全清空,在桌湾近海观察到大量船只,其中多数已完成卸货。开普敦国际机场方向频繁有货机起飞驶往大西洋。
15:49:15 - 远处车群抵达开普敦港的集装箱码头,众多独立于车群的货车、无人运输车正在固定吊车的协助下运送与装卸集装箱。在车群聚集的一侧,约一百二十余个安装有机械臂的改装运输车正依次反复执行开启集装箱,引导人类自行离开集装箱并登车,将箱内尚在昏迷或无法行动的人类安置于车内的操作。
16:01:36 - 轿车进入集装箱码头,据对画面中出现人类的分析研究可知,多数人员的行为模式与对外界刺激反应表现出同接受静脉深度麻醉者恢复初期的趋同性,但前者尚具有一定行动能力。识别记录中人士的尝试正在进行,除三名超常事件20220330-SA09关联者外,目前已确定四名人士的身份(1瑞士、1越南、1汤加、1法国),只有来自法国的身份确认者正在亚南极的凯尔盖朗群岛执行考察工作,其余三名当事人均无近期离境记录,初步的访谈工作亦确认无人持有相关记忆。
16:14:28 - 轿车接近其中一台集装箱,Marfa Aitchison首次于记录中被目击,此时她瘫坐在该集装箱队列前侧,轿车停靠后由运输车运送登车。乘车者应有五人,但仅Marfa Aitchison一人拥有足够详细的画面记录以供辨识身份。
16:20:28 - 车群在离开码头后依道路分出多个旁支,各支车辆间速度各异,阵型因此相对分散。轿车进入27号省道,开始以较慢的速度(约60公里/小时)沿开普敦西部海岸线行驶。
17:12:19 - 行至格罗特湾处,轿车调转方向沿原路返程。部分车辆仍在前行。
17:50:44 - 自27号省道转入1号国道,轿车从下教堂街进入伍德斯托克,再经教堂街行驶至维多利亚街,最后抵达并停留于街道东南部的一家汽车戏院。此后陆续有承载着人类的交通载具来到场地内,约三分之二的车辆在停留数分钟后离开。
18:32:18 - 放映机启动,放映内容为一段医疗保险广告。此时在场载具数量尚不到总容量一半。
18:33:48 - 保险广告结束,开始放映预计近期于当地上映的数部电影预告片。
18:36:52 - 《65》预告片结束后出现短暂黑屏,随后开始放映一段于未知海域高空拍摄的无人机影像,画面中心一颗顶部设有圆形舷窗的苍青色烤漆质球体正沉入海面,球体与海面反射出正于不同高度围绕其盘旋的三架欧直AS365海豚直升机、五架霍克800型喷射商务机及八架巴西航空工业飞鸿100轻型喷气式飞机。影像放映4秒后被强制切换至《死间行动》预告片。
18:52:18 - 放映机关闭,数十秒后重启并开始放映一段时长的影像,内容概述如下:
影像由至少四个空中机位共同拍摄,地点位于开普敦西北方1100公里外的大西洋火山岛维玛岛及其周边海域(由此怀疑先前影像可能同属该地或二者出自同一影像)。
镜头自岛屿北部的戈斯威尔敦港口上空出发,跨越小镇所在平原直达毕马龙山脉中脊。海拔500米以上地带的植被与建筑已遭移除,其地表被一类具金属光泽的海蓝色乳胶质物体所覆盖。
视角切换至岛屿最高点伊丽莎白峰所在区域,可见临近峰顶处存在一个由五十余具人形实体组成的环形结构,该类实体规格近似成年人,质地光滑、黏软;面朝外,彼此双臂相扣,跪姿而立。表层为淡白色半透明胶质薄膜,内部为流态烟粉色液体,随流动而呈现淡灰或白色大理石状纹路;头部存在AB两种表现型,两类相间排布,头颈相接处均设有一道金属制阀门以隔绝下半部物质。A类为一颗半径25厘米的透明塑料质球体,内部充满大小与透明度不一的白色胶球,一枚红褐色正二十面体置于中部,大量同色颗粒沉积于各球体底部。B类为一块高50厘米的圆柱形透明玻璃质罩体,内置一座近似滴漏装置的物体,由不锈钢细管构成三角支架,支架底部、中端及近漏斗处分别嵌有一块绿色纤薄圆盘,色深与规格由上至下递增。漏斗为三支自支架顶端延展出的玻璃管交织而成的螺旋型结构,在其末端有一颗灰黑色圆珠正缓慢下滑。拍摄期间未观察到画面内人形实体存在显著生命特征,仅少数个体偶尔因未知原因而轻微颤动。
镜头拉远至环形结构全景,30秒后A类实体头部内胶球(可观察个体均自最小的球体开始)破裂,进而引发连锁爆炸,红褐色尘埃充满头部空间。随后底部阀门破损或自行开启,正二十面体及尘埃与液体接触并发生反应,液体开始剧烈沸腾并逐渐澄澈,此时观察到正二十面体(定义为主体A)悬浮于胸部位置,高速旋转将有色液体转化为无色以不断产生细小的暗红色正三角体(定义为子体A)。子体则围绕二十面体旋转,吸收无色液体以提升自身亮度直至变为鲜红,抵达临界的子体A会散发红色辉光并排出与吸收量等同的有色液体,完全排出后回归初始状态。
在所有A类实体被子体A完全覆盖后,B类实体头部的圆珠坠落,击碎下方的三块圆盘后通过自动开启的阀门进入液体中。B类实体内表部随即浮现出3-6枚大小不一的黑斑(定义为主体B),主体B几乎不随液体流动变化,而是进行性地向周边扩张,额外部分常具墨绿色模糊边缘。当面积或存在时间抵达某一极限后,额外部分将自内部裂解为数百个空洞构成的泡沫状结构(定义为子体B)并脱离主体B。子体B脱离后将随液体流动,同时将周期性将周边液体引流至空洞处用于产生与培养新的主体B。
子体A与主体B以稳定速率持续增殖,将头部容器挤压损坏后沿缝隙大量外泄,外界环境中的子体A自发簇集为似攀缘植物的三角柱群,主体B则转变为肺泡状并不断膨大。二者互相吸附缠绕,逐渐将人形实体碾碎或埋没,仅余存不断自断裂处溢出有色液体的残块。一个更大且稳固的新环形结构在近半小时后形成,两类物质自此停止扩张,仅见子体A仍然维持其发光特性。
发生降雨,持续时间与估计降水量与维塔岛山区近期降水记录吻合。
五十余个半径20厘米的乳白色圆锥体自新环形结构顶部冒出,伴生一对与环形结构材质一致的对趾足状结构。圆锥体分布位置基本同人形实体所在吻合。对趾足随子体A的辉光而间歇性表现出一定的感知力与行动能力,周边辉光强度较高时,其会抓握住所对应圆锥体侧部并竭力将其往上拉动。圆锥体的高度亦随该行为持续增长,在增至约十米时,圆锥体被替换为一类长度相近但更宽且两端略微凹陷的白色或淡灰色圆柱体,各部位间由一块弹性良好的金色胶质球体拼接黏合。一系列生长过程持续近1小时,直至第三十二节柱体产生。停止增长后,对趾足结构维持抓握姿势,连结处球体内部的金色物质开始迅速朝上涌动,圆柱凹陷部位被其蛀空成细小孔洞以作为通路,液体升至圆锥体底部后改为缓慢地自圆锥尖端处渗出,逐渐塑成由5-8根主干长30-40厘米、分枝繁多的枝状物组合成的树冠结构。
树冠分枝末端开裂,释放出大量细密丝质絮状物,整体呈蓝灰与黄褐相混合的杂色,局部因重合而深浅不一。絮状物表现出趋光性,朝太阳光照射方向持续晃动直至接受足够光照以进一步散裂出同色的聚伞花序状结构,该结构末端各具六枚六边形透明薄片,形成初期彼此间隔约5厘米。
花序展开过程中,圆柱体上端逐因顶部重量向内倾倒,致使各树冠交叠,末端薄片借此紧密贴合,组成弧线形盾状结构。该结构于将近形成时开始朝向天空频繁大幅度转动,完全成形后幅度逐渐减少并维持在岛屿以南区域,最终停留于西南1-5度20-25度仰角处。此后絮状物每5分钟为一周期由里至外依次闪烁,每完成一个周期,圆柱体宽度便缩小约10%,而一块悬挂于林冠下方的水珠状物体随之产生并增大。第三周期结束时,环形结构中部地表被破坏,一具人形实体(定义为C类实体)从地下爬出,该实体高约220厘米,表皮苍白,躯干修长而消瘦,患严重静脉曲张,缺少毛发与性征,此外的生理特征基本与人类一致。实体C出现后始终处于侧躺蜷缩状。
第九周期结束时,水珠同实体C接触,后者保持蜷缩姿态被拖入水珠内,可见其在缓慢上浮的过程中仍保持着平稳的呼吸而未出现溺水反应。第十周期结束,实体C在触及林冠瞬间遭未知力量摧毁,体液充斥水珠内部,而皮肤、肌肉、脏器与骨骼则快速沉积,后三者自底端排入地下,皮肤则悬停于表面,借撕裂引起的涡流旋转伸展并在极短时间内将水珠围裹(定义为主体C)。
一双与环形结构等宽的白色手臂(表面材质与主体C相一致,故定义为子体C)呈手背相对状自树冠层内伸出,两者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及下方表面相连。该对子体C在遭到盾状结构阻挡后,先向上推动约50米使其鼓胀变形为下窄上宽的半椭圆体,随后各自扣住结构顶部圆心周边的一侧,竭力将其往两边掰动,约一分钟后盾状结构自中央龟裂为十八等份朝外展开,子体C随之移动并以此撕裂手背接合处,新C子体三支为一组呈掌心朝内,五指合拢,手背微微弓起,彼此表面相连的形式自开裂处升起。C子体与展开的盾状结构齐高后新C子体自中部缝隙中冒出,将原先个体挤至外侧,反复循环至林冠上层被该姿态C子体的铺满,外观形似莲座。
一只与环形结构等宽的子体C呈手心朝上,五指摊开状自中部升起。升高约54米后改为握拳状,诸多规模姿态不一的字体C自其臂处顺势冒出,彼此交织相握组成一尊双臂朝锁定方向张开的半身人形。
20:19:42 - 放送中断,切换至另一段影像。二者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尚存争论。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身着正装,头戴鼻插管式全脸氧气面罩,怀抱一捆亚岛风铃木(Azorina vidalii)伫立于亚速尔群岛弗洛雷斯岛西南部海岸,镜头向其接近时可见其头部、喉部、手腕、手指关节布有新近造成的切割伤,均已接受缝合与包扎处理。在其所在海岸遍布坠毁的联合国涂装米-26直升机,残骸处可见明火但未发现任何乘客及机组人员。录像期间,古特雷斯始终瞪视远处海洋。
已知当天弗洛雷斯岛未发生任何航空事故,对古特雷斯的询问预计将在近期进行。
20:41:21 - 放送结束,切换至原先影像。
193枚导弹落向环形结构,包含35枚凝固汽油弹-B、39枚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弹、29枚白磷弹、23枚长剑-10A导弹、53枚AGM-114地狱火导弹与13枚M2芥子气弹。长剑-10A与地狱火导弹率先命中最高处的半身型子体C头部,第一轮爆炸将其上半部表层完全破坏,开始自内部释放大量人形实体(定义为D类实体)。D类实体外观除通过修长的尾部彼此相连外与人类完全一致。除少量在激活前就已损毁外,被释放的D类实体均表现出与人类相当的感知力及行为模式,多数个体在察觉到自身处境后陷入恐慌状态并表现出下列典型应对行为:哭泣、呕吐、失禁、注视导弹下落、互相拥抱、跪下作各类祈祷手势、抱住半身型子体C残余部分以作为掩体、无目的地奔跑、试图破坏并躲藏在莲座形子体C内部、试图驱逐躲藏于半身型莲座型子体C内的同类、拉扯同类尾部、啃咬吞食同类肢体、损坏自身眼部、损坏同类眼部、试图保护受伤害同类、试图阻止同类相残行为、独自从环形结构边缘跳下、遭同类推下或挤下边缘、怀抱体型较小的同类或与同类相拥自边缘跳下。
白磷弹与芥子气弹命中顶部,半身型子体C被彻底摧毁并引发大面积火灾,长时间燃烧产生的浓雾使得D类实体的具体情形难以观测,仅见大批疑似D类实体残骸的燃烧物自高处落下。凝固汽油弹命中环形结构,此次目标为其基部及周边地表,波及绝大部分于白磷弹命中前自顶部坠下且尚具生命迹象的D类实体。三处拍摄机位在爆炸中受损,两处停止运作,一处开始出现画面撕裂与短暂信号丢失。
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弹坠向莲座状C子体,但未观测到爆炸。透过烟雾隐约可见至少十余枚导弹已沉入主体C内部并随水流沉浮旋转。
画面维持在严重受损的环形结构全景,雨势在稍有缓和后加剧,自然形成的云雾将整座山脊与结构一并笼罩。顶部因白磷引起的火势随降温与雨淋减弱,于黄昏时段熄灭,可见顶部的子体C外表均被烧成焦黑,大量无法辨识的D类实体残骸堆积于此。莲座型子体C相对完好,半身型子体C仅存一块原为基部的略微突出莲座的筒状物。近地面火势则因主要由汽油引发而暂无明显变化。
23:58:33 - 因镜头长时间静止,部分在场载具在此期间离场。
流入主体C的雨水被转化为一种泛虹色光泽的无色黏液,该类液体浮于主体C内液表面并不断积蓄,盈满莲座间隙后沿边缘间隙向外流淌,逐形成一道与地面相接的瀑布。与此同时D类实体残骸开始发出轻微抖动,抖动幅度视液体接近增大,促使1-6具子体D自残骸内部产生。子体D形态高度多样,一般为以D类实体的骨骼为主干、皮肤体毛构成以帆状居多的轻质结构、肌肉脏器与油脂混合物作固定部件与核心的中小型装置,总体上可分为几何体类、真菌植物类及动物类,所有已知的子体D均对上述液体表现出嗜好性,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快速运动乃至短距离滑翔以搜寻及摄取液体。
在经历形成初期的数次极端波动后,各类D类实体的分布及形态趋于稳定并根据海拔与液体流量分化出数种群落:
环形结构以西约500米一处凹地为分布最遥远且孤立的群落,仅有两类实体存在:一种由1-8节指骨构成的簇生直立禾本植物状实体与一种由脂肪块和毛细血管组成的海绵质毯状实体,二者交替散布于靠近液体的陡坡,资源匮乏时将陷入一种可逆的枯萎状态,直至再次获得足够液体。
环形结构基底外延区域实体数量较多但多样性低。由一组4-16节指骨构成的各形态禾本植物状实体占据主导,种群间除节数及排列方式外无明显差异。液体相对丰度的片区夹杂有成片的直立矮灌木或匍匐亚灌木状实体,该类实体一般由股骨等较粗长骨骼作主干,胫骨腓骨等细长骨骼作分枝,枝干顶部或连接处布有团状腺体不断分泌近似液体以诱捕几何及动物类实体。几何类实体呈散布于禾本群落间的孤立实体与同管从灌丛群落伴生的集群实体。前者多为球状,随风滚动并借此散布子体进行复制;后者则由若干三角体、立方体主体构成,在摄取到足够液体后自内部生产并释出大量细小的具螺旋桨或近似结构的子体,子体顺风散布至其他实体体表,通过底部尖锐的导管结构快速榨取宿主的营养物质以成长为新的主体。此外还偶见一类星形多边形实体,其具备介于二者间的复制机制。动物类实体多为更庞大的蠕虫状实体,除更大的体型外其还表现出一定的感知力,最常见的行为包括随液体丰度迁徙与被集群子体附着后立即断开相接触部分逃离。此外有两种仅具一次目击记录而分类存疑的实体:一种为混群于集群子体的疑似几何类孤立实体或动物类实体,最显著特征为其旋转方向始终与周边子体相反且持续抬升直至消失在画面中;另一种为于一只蠕虫状实体内部活动的动物类实体,已知外形为腹部具育儿袋结构的人体下半部,其可能始终生存于蠕虫实体体内并以富含液体的脂肪组织为食,一次自割行为将之意外暴露,该实体向前挣扎爬行无果后迅速被集群子体附着吸收。
子体D数量与多样性在环形结构基底内环区域达到顶峰。形态各异的8-15米高的乔木状实体围绕跌水潭密布,优势种群有五大类:倒置的肺部状实体、由直立灌木演变而来的骨骼主干乔木状实体、具修长颈部的卡通化人头状实体、风车外观的巨型几何类集群及于林冠层活跃的巨型几何类孤立实体。乔木极高的分布密度妨碍了林下灌木状群落的生长,取而代之的是极繁多的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及腐生植物状实体。较典型的实体包括:一类附在乔木枝干,朝上外耳状实体,3-5枚色彩各异的气球状发光子体不断自耳道部飘出;由舌部组成的蕨类状实体,附生于乔木枝干及主干凹陷处;呈被自树冠顶部垂下的细长腕臂绞杀姿态的人类状实体,自发地缓慢旋转,口腔内壁的蜂巢状结构不断排出橙黄色聚合果状子体;着生杜鹃状实体,完全不具备人体组织外观,枝叶结构间悬挂或覆盖有各式衣物与饰品;对半剖开的胃状实体,呈阶梯状排列于分枝空隙,中部储蓄有大量液体,水体内容纳有1-6具中小型哺乳动物尸体状实体,两者间联系不明。多数动物类实体因集中活动于弱光照的林部基层而甚少能被确切观察及描述,仅已知一种具22支腕足的肌肉组织状不定型实体于林冠层下部攀援,集群活动且可能表现出一定社会性。值得注意的是,林地及以上的区域吸引了维岛隼(Falco vemaensis)、孤仓鸮(Tyto remota)、维岛鹦嘴雀(Aenigmatostris sagittarius)等大规模当地陆鸟及海鸟停留与活动,部分肉食性或腐食性种类被观察到尝试采食子体D,子体D则完全忽略外来者的存在并任由其啄食,但液体的存在迫使摄食鸟类将其吐出或拒绝食用。
环形结构支柱区域基本可视作低地林区的延伸,但受限于地势,乔木状实体密度与规格相对较低。瀑布下落水流带存在独立的群落系统,一类形态高度趋异的翅果状实体沿水流旁侧升空,其所携带的芽状体随升高生长,抵达瀑布上端时释放花状结构并移向另一侧缓降,花状结构随降低解体,在落入跌水潭前释放1-5枚翅果状实体。潭内实体状况因观察时间短暂而所知甚少,仅知数块扁平的几何类实体漂浮于水面。
顶部区域情况近乎不明,有限的远距离观察显示该区域最初由林地覆盖,随后被一类具备智能与社会性的鳞翅目形动物类实体清理以用于修筑或培养一类建于莲座浅湖内的塔型结构,该结构由繁复错综的管道、泵、漏斗、中空同心圆、螺旋柱等部件拼接而成,材质呈光滑的淡紫、亮粉、淡黄、白色或无色,鳞翅目形实体成群从底部管道进入,或随意停留于某一地点与多名同伴交尾;或集于储存液体的容器吸食当中液体;或成对成群互相吸食彼此体内液体;或自较高的管道口以滑翔姿态冲出,环绕盾状结构上空滑翔数圈后着陆。
降雨停止,液体在极短时间内转变为半固体胶质并自八个方向开始由外环向盾状结构边缘卷缩,绝大部分子体D在此过程中被胶质捕获,随即因碾压而损毁。在将抵达边缘前粘质已卷缩部分突然上抛为约45度的圆弧体并陷入短暂停滞,期间猩红或暗红体液自不断卷缩处渗漏。此时可较清晰地观察到鳞翅目状实体的细节,可分为两大类:普遍的蝶状,躯干为两具共享同根脊椎的匍匐对称状人类骨骼,两端均因缺失腿骨而改用双臂支撑,翼部为数块细长骨骼及一张放大化的人类面部皮肤组成的三角滑翔翼结构,五官空隙由契合皮肤纹理的青绿色晶体填补,静止时呈收拢状;环绕莲座分布的蛾状,据信为先前的泵形装置,翼部为肌腱编制的斗篷状结构,躯干上部呈连带皮下组织的各色皮肤折成的重瓣花状物,一支与塔形结构容器相连的大血管充当花蕊部分,下部为扇形珊瑚状血管结构,尖端毛细血管状金色丝状物可大幅伸缩,凭此自发吸吮周边环境中的液体以输送至上部大血管。
卷缩部分松弛,子体D残骸群涌向莲座,顶部区域的子体D与建筑因冲击损毁残骸。残骸群的固体部分通过筒状物落入主体C,液体部分则随莲座间隙渗至树冠等下层结构。环形结构整体发生下述变化:原外层生成电路状纹路,纹路端点布设有圆形凹槽用以积蓄液态残骸,在累积一定量液体后原外层干裂脱落,随风散作暗色雀鸟状碎屑围绕岛屿海岸线飞行,雾面玻璃质地的鱼鳞形的新外层随之显现。内部材料崩解为矩形碎片,并随某类未知的线缆状阴影转动而不断翻涌灌向主体C。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弹随矩形碎片与固体残骸的增多开始陆续以一种异常缓慢的形式引爆,估测的爆炸所释放威力基本与现实符合,但似乎仅对主体C内部物质造成影响,具体表现为液体燃烧沸腾,涡流加剧并混有大量液态熔化金属,形态不定的灰黑色人形黏质偶于筒状物开口浮动。
第39导弹开始引爆,雀鸟状碎屑汇集于盾状结构上空,于爆炸完成瞬间一齐涌入筒状物,可见主体C快速冷却、膨胀、达至极限后爆裂。环形结构一时间被浓厚的白色蒸气笼罩,顶部雾气最快消散,一颗略大于开口的银色迪斯科球置于筒状物上方,始终保持均速自转。一束亮度逐渐衰减的光线自底部地洞处射向迪斯科球,经折射形成的点阵光环洒向盾状结构、树冠以及介于二者间的夹层空间,可见E类实体充斥其中。该圆柱空间高约2米,实际容积因E类实体造成的视觉干扰而不明,底部散落潮湿的矩形碎片、贝壳及沾满石油状物质的漂泊信天翁尸体。
E类实体形似人类,但可能不具备感知力或较高智能,所有已知实体均身披深蓝半透明雨衣,佩戴黑边护目镜,着常服、内衣、工作服或全裸,以不同朝向与姿态立于夹层空间,紧密排列而常进行细微变化以致无法估计其数目。近距离拍摄显示,E类实体瞳孔放大且对光线照射无任何反应,呼吸微弱乃至长时间中断,但多数个体嘴部于记录期间始终活动并伴随小幅度肢体动作,唇语分析确认多数内容具备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一名位于视野左侧靠前位置的E类实体(定义为E-Alison)样貌及服饰同8年前参加大学毕业典礼时的Alison Collins近乎一致(以在Alison住处寻得的纪念册及其生母提供的影像资料作为参考),因该实体始终面朝镜头,其唇语及动作得到完整记录。E-Alison之外至少尚有6名实体可供辨识(从左至右以此定义为E1-6),内容解读如下(以时间先后排列):
E-31:仔细想来,两次造访,好巧不巧都在下雨。
E-22:(回望)诶,我带回来的那碗汤呢?
E-43:(转身,先前内容无法辨识)怎么了
E-3:上午还下得挺大,现在又放晴了。
E-14:空调开关自动位,检查完毕
E-55:关你屁事。
E-66:哦天(掩面)。
E-3:(侧过头,话语无法辨识)
E-2:(双手比划作圆形或碗状)就红不拉几的那坨。
E-Alison7:(笑)这我可得想想(思索状)。
E-1:高度41000
E-2:什么就馊了,给藏哪了你说。
E-1:1,017英尺
E-5:没什么。
E-3:说到这个,有注意过雨后林荫道的气味吗?柏油与臭氧混合的感觉。
E-2:哦哟?(歪头)啃面包不让我配(加重音)那玩样儿还不如让我吃屎。
E-3:我?还挺喜欢,但绿化带修剪后的青草味可能更适合散步些。
E-2:那好吧,美美吃屎去了(摆手,转头)。
E-3:(侧过头,话语无法辨识)
E-5:累了,也许离开会好过点。
E-Alison:散场后叫上大伙喝几杯?
E-1:室外灯就绪
E-6:谢谢(抿嘴),谢谢大家。
E-1:指引开关开启
E-2:呃啊啊啊啊(大叫着转过头,瞪眼怒视)别装怪了我这么一大碗呢在哪快说(拍手)有多贵啊你知不知道你要是敢动一下把它倒了的念想我跟你拼命。
E-5:我觉得我没做错什么,你也没有,但既然你不想见到我,那我也就不会再去见你。
E-1:火警测试,无异常
E-3:啊,对,柠檬切片的瞬间,细微香气会从表皮小孔里散出来。
E-2:(更大幅度的瞪眼)什么!我可不是开玩笑哦(面无表情竖起左手食指)再给你一次澄清机会。
E-6:我(抽噎)抱歉(深呼吸)。首先,我想感谢始终支持我的团队与粉丝,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
E-Alison:再之后?(摇头)你知道,我不太擅长对付一些,一些,嗯,目前离我太远的一些的事情。(低头不语)
E-6:我也很荣幸同这么多优秀的同辈们一齐提名,大家都非常优秀,都值得共享这份荣誉。
E-1:燃油泵,电子液压泵(因遮挡无法辨识)
E-2:你大爷的,那是我才买的诶(握拳)一碗贵把我底裤扒光的红彤彤的难得够酸的开胃好东西。
E-3:那把西瓜对半切开的第一刀如何?
E-Alison:(抬头)你呢,有何打算?
E-6:我(轻咳),我还想感谢我的家人亲友。
E-1:隔离活板,开启;APU引气,开启;发动机引气,开启
E-3:快到底或者一半的时候我会拿手慢慢掰开。
E-2:(双手前伸作爪状挥动)给我的宝贝陪葬吧你这贱人(向前扑去作抓挠状,不停大笑)。
E-4:我们开始旅行,再次旅行,在一起。
E-5:什么意思?(停顿后摇头)不要。
E-1:(因遮挡无法辨识)N2 27%
E-3:(点头)很清脆,是,这种破坏某物的体验对描写行刑一节很有帮助。(微笑)
E-5:那就等着吧,等一个星期,一个月,如果你还情愿记得,一整年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E-4:我们是什么?
E-3:(侧耳倾听)
E-6:在很小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电视上的大明星,各行各业的,我就装模作样地告诉我爸妈和闺蜜,总有一天我也会站在这里,迎接属于自己的聚光灯和掌声(流泪)。
E-5:你一定会后悔,我们都会后悔。
E-2:(站回原处)哼,就料你没这胆。
E-1:发电机连接,APU关闭。滑行灯开启。
E-4:蚂蚁,蜜蜂(叹气,沉默)
E-5:你只是需要我当一个可以随便拿来当笑柄的东西。(流泪,紧咬嘴唇)乐意这样的好朋友你还有的是,不是吗。
E-Alison:回去吗,挺好。多久?
E-5:我不认为你还有重新了解我的机会。
E-2:道歉太晚,(摆手)永别。(笑着转过头)
E-Alison:那我们应该也快到了,到时候给你发信息。(笑)
E-3:(环顾后笑)我也是,还是勺子好些,趁他们不注意我就连籽一起吃了。(继续倾听)
E-6:如今我真正做到了,这离不开你们的尊重与鼓励。
E-1:襟翼15度,放出
E-5: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好吗,你醉了。
E-6:再一次感谢大家,感谢爱我与我所珍视的一切,谢谢。(鞠躬后转身)
E-5:你在跟你朋友打赌闹事,我听得到他们在笑,你一晚上都在说些不着边际的屁话。
E-1:617,125度,收到
E-Alison:对,还真够远的不是?
E-5:(下嘴唇因破皮流血)当然,生日快乐。
E-4:错误的数字(敲打额头)
E-1:抬轮速度
E-4:我们是人类,我的儿子
E-1:正上升率,收轮
E-6:(欢呼,作拥抱状)
E-5:(颤抖着冷笑)祝你永世不得超生。
E-Alison:(点头)你也是。(转头,因遮挡无法辨识)
E-5:(嘶吼状)祝你们全都不得好死。
夹层亮度降至极低,仅可依靠尚存的微光及自然光辨识环形结构及E类实体的轮廓,多数实体的嘴部及肢体仍在活动,但具体内容已无法辨识。地面光源消失,迪斯科球自发颤动,据阴影及后续记录确认有某物存在于球体内部,其不断晃动捶打以试图凿破外壳。振幅逐渐加剧,直至左下部开裂,带有红褐色丝状杂质的浅色黏液从中流出,坠入地洞。
地面光源持续增强,数分钟后恢复至原有水平,一台与空间等高的类水轮机装置正于夹层内运作,金属质黄铜色中轴与筒状物相接,透明扇叶沿迪斯科球所折射的光点轨迹转动,空间外环顶部设有8处喷水口,淡蓝液体不断冲刷中间内壁,流入底部排水槽。
迪斯科球下半部与地洞裂纹均随涡轮运转扩大,外表锈蚀磨损严重的苍青色球体(无法确认是否与前文属同一物)突出地面,舷窗处开启状态,光源自其中发出。迪斯科球同时破碎,长约25厘米的第7周哺乳类胚胎状实体呈倒立姿势爬出,一根从内伸出的脐带将其同迪斯科球连接,该实体借助脐带以近似洞降的方式接近舷窗并进入球舱,距脐带伸缩判断其在进入后仍下降了一定距离。
脐带停止延伸,一具身着舱外宇航服、同舱内红色安全绳连接的实体(无法确认面罩下状况,款式设计上其形似EMU宇航服与海鹰宇航服的结合体,但亦具备独立于二者的特征)紧握脐带向上爬行,第一段爬行速度较快,但与中途疑似力竭放缓速度,导致实体顺沾满液体的脐带向下滑动,第二次段姿势改为四肢并贴式,更缓慢但也更为稳定。进入夹层中心轴后实体再无法被观察到,安全绳的变化显示其仍保持原定速度上升,最终抵达迪斯科球处。
脐带与安全绳交织缠绕。
自下方迸发的强烈冲击将拍摄机位摧毁。
26:35:12 - 开始片尾滚动字幕,字幕内容由世界语与一类带破译的环形符号混合写就,从可辨识部分来看似乎为某种事故报告。
26:35:37 - 震动,天空被某种较近发生的爆炸短暂照亮。
26:39:12 - 片尾播放4分钟后轿车离场,离场时放映还在继续,是否仍有载人设施在场则不明。
26:47:20 - 轿车沿维多利亚街向西驶离伍德斯托克,转入斯特兰德街一路朝桌山方向行进,沿途有亮光自建筑物内发出,发光源推测为各类显示屏。
26:59:09 - 抵达与布里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大规模人群于此聚集,大部分聚集人员行动能力已完全恢复,可自行对外界作出正确反应,但未观察到任何语言交流或情感表达。人员或站立仰视天空,或相互搀扶向前行走,仅零星的载人小型轿车夹杂其中。轿车稍作停留,推测除Marfa Aitchison外的人员均于此时下车加入人群。*
27:08:23 - 轿车向前缓慢行驶,逐渐被人群包围。人群沿贝丁拉扎街向西南行进,止步仰天的人员越来越多。
27:15:28 - 发生降雨,但现实中开普敦该时段乃未侦测到任何降水发生。
27:17:30 - 降雨加剧,逐演变为暴雨。
27:20:04 - 人群于贝丁拉扎街中段停滞,天空开始频繁闪光,不确认是否为雷暴。
27:28:11 - 正前方高空出现光点,一巨型椭圆状物体正朝人群方向高速移动,人车均未对此作出任何反应。
27:30:51 - 空中物体加速逼近,与此同时各方天空陆续出现同类物体,运动轨迹均朝向人群。
27:33:08 - 最初的椭圆体距人群前端约800米,估计长度达15米,宽8米,具有类似胸鳍、背鳍及尾的结构。具体结构因表面剧烈燃烧而无法探明。在距人群上空约50米时突然向左偏转,掠过人群侧面撞上信号山山腰,瞬间解体并引发山火。该次撞击虽造成大范围爆炸,但并未波及任何建筑及人员,火势也似乎仅限于其残骸部分。现实中当天实存在周边地区的野火报告,但该季开普敦地区自然原因导致的野火本就频繁,故是否与该事件相关尚待调查。
27:33:21 - 部分人员开始调转方向行走,脱离人群。
27:35:45 - 一三角形物体自后方掠过人群向正南方移动时一块结构脱落,导致前方空旷路段发生一起次生撞击,但明火很快熄灭,人群重新开始移动。该三角形物体随后于银流瀑布区域解体,野火就此蔓延至桌山地带。更多人员(包括数辆车辆)随之脱离人群。
27:38:50 - 光点规模已与中小型流星雨相近,此后撞击事件频发故除特殊情况外不再赘述。
27:39:43 - 轿车经过先前次生撞击发生地,该结构为一柔软的透明条状物,其中一端较细,其内部包裹有多件具白边的透明物体,未能观察到其样貌细节。数名人员在轿车经过前将其扛起一同行进,在行程中若有人脱离则会由邻近人员进行补充。
28:02:14 - Neil Lang由一名身份未确认的欧美裔青年男性扶持着折返至轿车前,在帮助Lang登车后该男子向反方向走去,据信不久后便脱离人群。
28:16:27 - 轿车自费尔堡进入桌山,人群规模已缩减至200人左右,交通工具仅余该轿车。撞击事件频率同样大幅度下降,现时仅一卵圆形物体可见。Alison Collins在进入桌山不久后被观察到,她正只身于队列左侧最前端行走。山区内大片凡波斯(开普敦地区所特有的一类硬叶灌木丛,属于地中海森林、疏林和灌丛生态群系)在燃烧,此时的野火基本上以该类灌木带为主,多数残骸已燃尽而未遗留任何痕迹。
28:30:27 - 最后一次可观察的撞击事件于人群行至伍德斯托克洞穴路段时发生,除Alison与肩负条状物的九人(其中一名由Alison接替)外所有车外人员均陆续离队。
28:48:12 - 人群抵达道路尽头,条状物被投入尽头旁的海神花灌丛中,Alison外的九人离开。在物体表面与植被接触后,其开始燃烧,渗漏出流动性强且同样可燃的无色液体。内部的白色轮廓物质形似各类日常用品,已知形态包含书籍、记事簿、螺丝、毛毯、项链等,在与外界接触后物质将生成根状网络与成群的茎块迅速扩张,但伴生的火势一般会随液体流动蔓延加剧以将其烧毁。
28:55:49 - 条状物燃尽,无任何残留物。Alison面朝东南方的山崖走去。轿车调转车头,行往同一位置。
28:57:02 - 一架具体型号未辨识的小型私人飞机自开普敦大学方向驶来,机内情况不明,在接近轿车时其左侧防撞灯亮起,连续闪动三次。远处城市聚居区的灯光陆续亮起。
28:57:42 - Alison与轿车冲向山崖。
<记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