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是任职于基金会前台公司的前研究员███女士,26岁,单身,因事故暂时离职基金会内工作,夜间被他人使用塑料绳勒死于自家门外电表箱前。
死者的基金会身份辨识卡和基金会移动设备与值钱物品一同丢失,因此猜测此案件可能与敌对组织有关,基金会已介入调查。但案件内细节表明,至少在作案手法上本案不涉及异常物品。目前也有推测认为身份识别卡可能被凶手误带走。
死者住所门外电表箱门打开,死者附近有修理工具。其所居住的公寓楼近期在夜间多次断电,且仅有该栋大楼有此情况。此楼监控在当天出现问题,无法使用。在检查中,我们发现监控设备有规律地失效,失效时多伴随有住户的重要物品失窃案件,犯人至今未找到。
死者居住的街区近日发生两起针对单身年轻女性的夜间居民楼内袭击案件,犯人已被警察方面控制。其夜间潜入目标所在楼内蹲守,试图使用绳索等工具勒死目标。两起案件均未成功,无人死亡。死者死亡次日犯人在案发现场附近被抓捕,其声称自己与本案无关。
案发现场无打斗痕迹,因案发当日刚进行过清洁工作,现场整洁无灰尘。塑料绳套在死者脖子上,有其造成的明显致死性勒痕,绳上残留有棉质纤维。
死者房门打开,屋内有翻找过的痕迹。除首饰和现金外,其基金会移动设备(外观为一普通手机)和平板电脑均被带走,但因未知原因无法定位。死者的基金会身份识别卡至今未被发现。
屋外有保安与死者邻居的脚印残留。屋内有保安的脚印残留,但无指纹。电表箱门和修理工具上仅有死者指纹。
嫌疑人A:A是死者的邻居,女,25岁,附近诊所的医生。当日停电后出门与死者进行过短暂交谈。其声称死者说有过多次修理经验,于是自己回到屋中,吃下安眠药后熟睡。A最早发现死者尸体。其余住户反映A与死者近期发生过纠纷。保安(嫌疑犯B)称曾见到A的旅行箱上绑有一圈与凶器塑料绳极像的塑料绳。A称该旅行箱早已失窃。无不在场证明。
嫌疑人B:B是该公寓的保安,男,42岁,初中学历,身体状况良好。案发当日晚被目击到与他人一同在附近大排档饮酒,但并未过多饮酒,且在案发前匆匆离开。死者家中发现有B的脚印。B持有一栋大楼的万能钥匙,但警察介入后并未发现此钥匙,其声称钥匙早已丢失。在楼外的公共垃圾桶中发现了此钥匙。B负责公寓大楼的监控,可能对监控系统做出过什么改动。B平日极少与他人交流,沉默寡言,不好相处,当日有亲戚到访才私自离职外出饮酒。无不在场证明。
嫌疑人C:嫌疑人C是公寓物业在近期雇佣的清洁工,男,31岁,外来务工人员,身体状况良好,但先天聋哑。C每天定时前往公寓楼进行清洁工作。案发当日C在傍晚才到达,开始进行清洁工作,凌晨4点才步行返回家中。住户普遍认为其工作努力,朴实热心,常帮助住户进行杂务工作。其称当天上午有发烧迹象,曾前往A的诊所检查,并购买了感冒药,随后返回家中休息,退烧后认为身体无事后决定返回案发现场工作。其工作时未发现尸体。无不在场证明。
嫌疑人D:D是近期伤人案件的犯人,男,34岁,无业游民,当地的混混之一,有吸毒和酗酒习惯,欠下诸多债务。案发当日有目击者称见到其在现场附近出现。D被抓捕时随身携带有工业用绳索。其声称当日只是在散步。公寓楼对面监控显示D在保安不在时进入了公寓楼,次日上午才离开。
有线人表示混沌分裂者参与了此案件,但不能确定其在案件当中起到了何种作用。
需尽快找到死者的基金会移动设备和身份识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