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Area-CN-135考古部门主管Tessier博士
时间:2017-██-██
主题:与SCP-CN-1101可能存在关联的古籍
至:SCP-CN-1101研究团队
以下是考古部门回收的部分SCP-CN-1101相关古籍,其已按时间排序并翻译。完整的资料列表请参见附件。
卜骨残片#1953BJYXT⑨:2239 - #1953BJYXT⑨:2244卜辞节选:
丁巳,歲星贏東南,太歲迫熒惑,貞:視肉何降,有祟不? 卜(問)太甲、太乙、太戊、祖乙、祖辛、祖丁、巫咸、巫貞、巫彭,十示。
視肉既降,貞:降東方,三河有恐不?東夷有恐不?卜(問)咸等群巫,十示。
戊午,萊夷化獸,與徐夷交,亂於彭、諸。貞:可自平不?亂至奄、亳不? 卜(問)伊尹……太乙……
視肉又降人方、基方,蘇、唐來告。其邑有恐不?卜(後缺)
己未,有鬼車鳥自基方入於京。貞:王伐基方,往來無災? 卜(問)太乙、太戊……巫咸……十二示。
卜骨残片#1953BJYXT⑨:2239 - #1953BJYXT⑨:2244被回收于原中华异学会天字号府库,府库账簿显示其于1931年由时任天璇的傅斯年发现于安阳小屯村殷墟祭司坑。值得注意的是在骨片上检测到了高剂量的EVE辐射残留,表明其可能曾被用于进行某种奇术占卜进程。
青铜鼎#1962BJYXZ⑤:369-6铭文:
唯王廿三年九月,王大獵於成周郊,獲異物數頭,大著如豕彘,小者如盤盂,其韌如革,其柔如膠。王不知其何物,有辭求於眾師,膳夫克對曰:太歲經天,與歲星悖 ,其影所及,或生此物,故亦名太歲,是肉芝也。昔禹王曰: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殷人名之視肉,或曰服之長生,愚民爭相食,暴斃者眾,化獸者亦多,武丁世,東夷之亂自此始。
眾奮而欲毀之,克阻曰:太歲者,水不能溺亡,火不能盡焚,割則復生,分則各長,非凡力可銷。當卜以吉地,包以吉金,裹以灰泥,覆以玄木,掘地十丈至泉而埋之,可保數十代無虞。王命從之。
克今作寶宗彜,傳此法於後世,子孫當謹記。純祐眉壽,永命靈終,萬年無疆。克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青铜鼎#1962BJYXZ⑤:369-6被回收于原中华异学会张字号府库。府库账簿对其的记录为“小克鼎之六 光绪十六年 中华异学会摇光潘祖荫得之于扶风县法门寺任村,盖周孝王时宠臣膳夫克所铸,其铭有异,已奉天枢之命刻铭于素鼎以替之。”
帛书#1952HNCSM2②:67:
曰古大能伏羲,出自華胥,居於雷夏,闕淵漁漁,遇希氏女。夢夢昧昧,盲章閔閔,濛濛漫漫,風雨是閼。乃娶女希氏,號為媧皇,是生子四神,是襄天地,是格參化。
大能相鬥,四神隨父,六獸助母,茫茫蒼生,金石血肉,各擇其主,未有四時,不知其所歷,未有步裏,不知其所延。天崩地坼,玉宇將傾,伏羲乃逐女媧,遠至天外,或曰太歲之門,其亦不以身免。四神化星於天,六獸蟄伏於地,眾生稍安。
四神者,長曰青龍,二曰朱雀,三曰白虎,四曰玄武。千又有歲,日月俊生。九州不平,山陵備夨。四神乃作,至於載覆天動,扞蔽之以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木者,五行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祭三天,維思縛,奠四極。曰:非九天則大夨。帝俊乃為日月之行。
歷百千世,法兆為禹,以司土壤,晷天步數,乃上下騰傳。山陵不疏,乃命山川、四海之陽炁、陰炁以為其疏,以涉山陵、瀧汨、淊漫。未有日月,無名幹支,觀四神相代,乃步以為歲,是唯四時。
六獸之首曰共工。有夏末世,共工復起,與帝俊爭天地,俊攜羲和,步列十日,炙灼盈世,川澤是涸,工集太歲,相柳九嬰,腥穢蔽野,濁浪滔天。四時見擾,四靈無寧,四極闕思,百神風雨,萬民離散,水火並起,晨昏亂作,群芳齊綻,列星杳冥。帝乃起伏羲之臺,立軒轅之劍,乃逆日月,乃覆千山,神州陸沈,禹族無存。
有十巫者,曰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伏羲之眷裔也,皆服以金石,載以奇肱。高辛之時,有獸曰窫窳,率獸食人,黎民不安,十巫乃鑄神兵者曰貳負臣,以貳負臣殺窫窳,群獸之禍乃息。四巫巡行以安四極,六巫持不死藥以據窫窳之屍,數載,窫窳屍化人面馬足之獸而去,唯余一目,燦若珠焉。巫彭身化玄鳥,持之以降,簡狄服之,感而有孕,乃生契卨。
契傳十四世至湯,遇有夏傾覆事,唯群巫庇之而得免。十巫退隱,薦伊尹、仲虺以佐湯,伊尹者,巫貞所造之庖人也,仲虺者,龍裔也。伊、仲佐湯納群賢,聚人心,平九州,於是有商。
帛书#1952HNCSM2②:67于1952年被发现于一春秋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中。与其一同发现的包括大量异常器物,多与GOI-004“破碎之神教会”相关。对墓葬内骨骸的的分析结果显示有约78%的墓主生前曾经受过机械化改造,多见于四肢远端,亦有部分墓主除颅骨与部分脊椎骨外完全以人造物替换。
根据基金会潜伏在蛇之手内特工提供的情报,蛇之手的公开资料表明,被放逐者图书馆中亦收藏有与之内容相似的帛书,并具有奇术仪式等功能。然而,对帛书#1952HNCSM2②:67的进一步测试表明,其内容和图案不具备任何异常属性。基金会平行时间部对图书馆帛书的文字内容分析表明,其来源于一与当前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的平行宇宙。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第七》隋代手抄本节选:
昔者,吳王闔廬始得子胥之時,甘心以賢之,以為上客,曰:“聖人前知乎千歲,後睹萬世。深問其國,世何昧昧,得無衰極?子其精焉,寡人垂意,聽子之言。”
子胥唯唯,不對。
王曰:“子其明之。”
子胥曰:“對而不明,恐獲其咎。”
王曰:“願一言之,以試直士。夫仁者樂,知者好。誠。秉禮者探幽索隱。明告寡人。”
子胥曰:“難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亡。臣始入邦,伏見衰亡之證,當霸吳厄會之際,然自古無長生之君,王百年之後,後王復空,或不免淪於楚、越之囚。”
王曰:“何以言之?”
子胥曰:“王觀楚之故事乎?楚王聽佞諂之言,食太歲之肉,半化禽獸,坐而待死。奸佞之臣,不久秉政,其後必將失道。仰觀天象,安危之兆,各有明紀。虹蜺牽牛,其異織女,黃氣在上,青黑於下。太歲八會,壬子數九。死由無氣,如法而止。得太歲之氣,則危矣。楚靈王太子坐太歲而死,感其氣而化異物,一旬數變,成駭物也,其名曰梼杌,禍亂三世,舉國莫之能制,南至百濮,東至彭蠡,千裏無雞鳴。楚昭王立,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幹將,歐冶子、幹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觀其華捽如芙蓉始出,其釽燦如列星之行,其光煥如日月麗天,其刃如礪南斗,其文若披群星。晉、鄭聞而求之,不得,乃與梼杌並興師圍楚之城,晉師在北,鄭師在西,梼杌之群獸居東南。其圍三年不解,倉谷粟索,庫無兵革,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破之。於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感,流血千裏,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梼杌之毛盡褪。楚王於是大悅,復引工布麾之,蠱雕折角,夔牛遠遁,群獸哀鳴,屍骨彌野,余者自散,江水為之赤。再引龍淵擲之,穿梼杌之顱,楚之難遂平。今歐冶已逝,幹將已亡,強楚在側,孰人能制?且吳越為鄰,同俗並土,西州大江,東絕大海,兩邦同城,相亞門戶,互為仇讎,憂在於斯,必將為咎。越有神佑,難與為鄰。為今之計,當與楚修好,先收越地,待楚王自矜而失德,寶劍自去,乃可伐之。唯平越破楚,可保吳地久長。願王定之,毋洩臣言。”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第七》隋代手抄本被回收于原中华异学会黎字号府库。府库账簿显示,此抄本为当前已知最为完整,最接近东汉《越绝书》原貌的版本,公众所见的常规《越绝书》版本为数度传抄中由异学会太史删改后的结果。
石碑#1964SNHZM2③:25铭文:
天星隱諸懺,鼗鼓起髣髴。
朽壤積層痂,鹿台奄一寤。
玉衣泣熾脂,帝幟頹粉蠹。
雲淖弄龍屍,無垠結黑墓。
血腥昆侖北,相柳橫九土。
長蛆自蛇盤,穢風釀枯霧。
高歌語漸疏,狂哮悲如怒。
鉛華泉已涸,孰人洗我骨。
形軀半腐臠,青貍啖啞兔。
石碑#1964SNHZM2③:25于1964年出土于汉中市东郊一晚唐时期的陵墓中。根据陪葬品及墓穴构造推测墓主为同一时期某名门贵族中的高层人物,疑似担任某种异常宗教的祭司一职,对墓主尸体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其似乎经受过某种后天性血肉塑型(Lihakut'ak)仪式。
《邵氏闻见录》卷十稿本节选:
元豐六年二月丁未,西賊數十萬眾犯蘭州,梁乙埋禦龍蛇之屬扣東西二關堡,兩關士卒不能拒,旦暮而下,遂圍其城。知州李浩閉城拒守,鈐轄王文郁請擊之。
浩曰:“城中騎不滿六百,士卒不滿五千,安可戰?”
文郁曰:“賊眾我寡,正當折其鋒,以安眾心,然後可守,此張遼所以全合淝也。況李太尉武庫尚在,啟之擊賊,莫能當也。”
走馬承受閻仁武曰:“今李太尉遠在涇原,秘庫無印,誰能啟之?吾輩奉詔,令守不令戰,必欲啟關,當奏劾。”
文郁曰:“今披城而出,以一當千,勢有萬死,豈畏劾哉!況守則無必固之勢,戰則有可乘之機。”堅請不已,浩弗許。
是夜,有緇衣蓑笠老叟入見文郁,屏左右而納之,竟文潞公也。文郁愕然拜倒,文潞公曰:“吾特為破賊而來。”遂攜文郁徑至衙中,剝李浩職,屬之文郁。時潞公以太師掌樞密事,先行而後奏,舉城莫敢不從。
公持號炮如天花乍現,數刻間,有死士百余集廷下,皆著緇衣,飾以寒梅,蓋異會徒眾也。文郁亦自軍中募得勇銳之士六百余。潞公乃以異會印綬開府下四庫,秘者授徒眾,簡者授健卒。
王文郁親率死士七百余夜縋而下,其器多為《武經》所不載,持以突之。赤焰彌野,夜如白晝。賊眾驚潰,爭相渡河,踐斃、溺死者甚眾,王師追斬數十裏,蘭州得全。時人以文郁比尉遲敬德雲。或雲,是夜有金甲騰空,坊間之言,不足訓爾。
丙辰,詔以洛苑使、熙河蘭會鈐轄王文郁為西上合門使、知蘭州,代李浩,彰其破賊之功也。
越明年,西賊梁後點集十二監司人馬親征,眾號八十萬,陰雲蔽日,煙塵障天,數百裏不絕。時李憲在蘭州,以機巧之械禦之,憲自號李衛公之後,其守禦之器,或衛公所傳也。賊圍城旬日,屍骨相枕,高疊及城,猶不能下,糧盡乃退。點城下屍骸,多至五萬余眾,而精怪之屬竟居十之二三,余在京師尚聞之駭然,況西軍將士乎?
《邵氏闻见录》南宋手稿本被回收于原中华异学会虞字号府库,推测为邵伯温本人的手稿,内有其子邵博的批注。府库账簿对其的记录为“异学会太史曰:其文有异,涉吾会天枢潞公,故于绍兴九年建州刊刻时削去,稿本亦藏诸秘阁。”
书札#1909IMHSCT①:28-7内容:
媧皇會 鵸鵌 大夏太後 梁 親啟:
覽劄如唔。今吾兒趙頊已逝,王介甫亦卒,司馬君實迂拙愚忠,文寬夫衰朽昏聵,李、王、石、宋眾閹豎見逐,掌兩府、臺鑒者,皆吾教之人,哀家得專國政。西向鋒鏑盡銷,異學新黨渙散,西京九老不存,暗香之眾安在?此大舉之機也,大龍之日近矣。
今以米脂、義合、浮圖、葭蘆、吳堡、安疆六寨歸彼,名為偃兵,實則六寨悉為太歲之牢也。卿可擇三五親信分至諸寨,取以集興慶。以此並賀蘭聖物,擇吉時,引大河之水,集萬靈之血,獻乾順之體,祭吾皇並十二太歲於靈州,可至相柳重生矣。屆時,哀家亦將以萬牲之血祭十二歲神於澶、孟,以吾孫趙煦之血肉喚九嬰之靈,召龍馬之屬。
吾輩當架相柳而禦九嬰,起共工之靈,揚江河之水,卷九州之土,獻億兆之血,啟太歲之門,裂銅牢之隙,吾皇重臨必矣。
媧皇再臨之日,諸神皆為彘胙!
媧皇會 狍鸮 宋太皇太後 高
书札#1909IMHSCT①:28-7被发现于黑水城佛塔秘藏的西夏罗太后铜匣内。该铜匣于1909年由基金会前台组织俄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科兹洛夫上校发现。1950年,其被约瑟夫·斯大林作为国礼之一赠还中国。1976年唐山地震后,多年来未发现开启方法的铜匣自行开启,导致13名参与震后整理工作的中央礼品文物展览陈列处工作人员遭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损害,鉴于铜匣内容物的异常效应,国务院礼宾司将之移交基金会收容。匣内有书札、木牍共计31份,经检测,均为宋夏历任太后往来密信,内容大量涉及极端宗教崇拜、活祭、对神性实体的召唤等。部分信息带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危害或模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