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金会记录及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通知
本文档为SCP-CN-2233的第三迭代,最后编辑时间为2092/1/31。为了便于理解,本文档部分引用了高级研究员姜文翰的回忆录《我在SCP基金会工作经历之二三事》的内容。
——Maria Jones,RAISA主管
附录.CN-2233.7:
《第二次英仙座旋臂战役战况报告》
《第二次英仙座旋臂战役战况报告》节选:
第二次英仙座旋臂战役是人类文明通过“循此苦旅,直抵群星”计划向太空扩展后所遇到的第一次大型战役。这场战役持续了3年4个月的时间,始于2065年1月9日,终于2068年4月18日,其作战双方为地球文明和母行星为格利泽-3139b的文明。
在介绍这场战役之前,首先必须得介绍的是第一次英仙座旋臂战役,它发生在2059年10月17日,持续了短短3个月10天就结束了,作战双方是人类文明和某不知名的流浪文明。这场战役并不能称之为大型战役,因为人类文明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第一次英仙座旋臂战役就发生在人类文明首次探索英仙座旋臂之时,而早在AAPA计划实施后不久,人类文明就在与猎户座旋臂的一些文明进行交流时了解到英仙座旋臂是银河系中高等文明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且该处的文明普遍较为好战。为此,人类文明在对英仙座旋臂进行探索时集中了约90%的外太空战力,而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英仙座旋臂战役验证了那些文明的忠告,同时也验证了人类文明在英仙座旋臂集中大量战力的选择是极为正确的。该战役标记着人类在英仙座旋臂的探索将必然是血雨腥风的。
相比起第一次战役,人类在第二次战役中显得相当被动。是格利泽-3139b文明迈出了战争的第一步,当时人类文明的舰队仅仅是掠过了格利泽-3139星系并往其内部的五颗行星稍稍一瞥。但即便如此,位于格利泽-3139星系外围的敌方文明边防舰队还是主动朝我们发动了进攻,在此之前这场战役是没有任何征兆的。
……1
第二次英仙座旋臂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是第三小行星带战役。格利泽-3139星系一共有5颗行星2和3圈小行星带,后者分别位于b行星的内部,d、e两颗行星之间和f行星之外。在第三小行星带,格利泽-3139b文明集中了其最后的兵力与人类文明的舰队展开了决战。由于兵力方面的巨大优势,人类文明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且俘虏了大量的敌方文明个体。格利泽-3139b文明的个体长相奇特,它们直立行走,全身布满鳞片,下半身是两只巨大的脚蹼,上半身则呈现出鱿鱼的头部,其四周均布满了和普通青蛙眼睛大小相等的小眼睛。
在这次战役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格利泽-3139b文明个体所展现出的现实扭曲能力和奇术使用能力。它们拒绝了人类的一切通讯请求,并且对人类文明进行了猛烈的进攻。在战役初期,这种战术相当有效,它们迅速占据了上风。在2066年1月4日进行的格利泽-3139e战役中,双方文明在这颗冰冷的行星上短兵相接。本段开头所述的现实扭曲能力和奇术使用能力正是在此次战役中显现出来的。当时双方已经进入第一次战略相持阶段,但人类文明显然对敌方文明的这一能力准备不足。敌方文明在此次战役中大获全胜,并利用人类文明个体普遍没有现实扭曲能力和奇术使用能力的弱点派出大量精锐战斗力,它们使用现实扭曲能力通过强行登陆人类战舰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破坏,一度将人类文明逼入了绝境。其中在2066年3月19日进行的第二小行星带战役中,敌方文明个体第一次展现出了超形上学打击能力。3
2066年4月2日,O5议会进行了一次紧急投票,通过了将部分异常项目武器化的提案。该次投票是人类文明反败为胜的关键。基金会冒着收容失效的危险使用了大量的Keter级异常,甚至动用了反叙事压印对敌方文明的超形上学打击进行反制。4
……
在对格利泽-3139b文明的调查中,基金会发现该文明对于基因工程完全没有任何研究,且没有与任何异常发生过接触。总结起来,这是我们第一次与另外一个外星文明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战斗,而这第一次战斗中,对方就表现出了对于它们来说极为普遍的现实扭曲能力和奇术使用能力,这使得基金会上下的所有研究员都感到相当困惑。O5议会对此表达了强烈关切,并要求各大站点对此进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O5-8在某次会议上提到了于65年前被永久封存的SCP-CN-2233,并猜测格利泽-3139b文明的异常能力可能与SCP-CN-2233有关。根据O5-8透露出的消息,所谓SCP-CN-2233,便是一段异常的基因密码,将这段基因密码中的片段编码入普通人的基因中能够使其获得一项异常能力。本世纪初结束的“鲸歌”计划解开了这项困扰了基金会数十年的谜题,但它却被以太过危险为由被永久封存。对于如今有关格利泽-3139b文明的困惑,我想这是对于该课题的一个潜在探索方向。
……
SCP基金会中国分部 Area-CN-15高级研究员陆海
于地球历2068年7月29日
附录.CN-2233.8:
对于上述课题的相关研究记录
我是在2068年8月19日赶到Area-184的。这是一处位于半人马座空域的研究性站点,距离地球1950光年,是在不久前为了研究SCP-CN-2233与格利泽-3139b文明的异常性质之间的关系而成立的;它的外部笼罩着一个完全透明的玻璃罩,以保证站点内部的氧气供应,这样的设计让我想起了笼罩在各艘战舰甲板上的玻璃罩,其本质上是一样的。参与这次任务时我还年轻,拥有着一个热血青年所具有的所有特质,我满心希望这次研究任务将会是我在中国分部立下的第一次大功,没准还能拿个基金会之星的奖章之类的。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Area-184的那一刻。当时我站在“岛风”号恒星级战舰5的甲板上向前望去,看着那座悬浮在宇宙中的站点在视野中越来越大,就像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样。
北京时间15:30,我们准时在Area-184的星舰港口降落了。我们几个研究人员排着队走下战舰,兴奋的东张西望,像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学生第一次集体外出春游一样兴奋。Area-184的研究员们站成两排,我们从他们中间走过,感觉像欢迎领导一样气派。我担任“岛风”号的随舰研究员已经七八年了,几乎自从我进入基金会开始,我就在这艘船上到处漂流了,下舰的次数屈指可数,我们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但最令我们兴奋的还是我们听说这一次研究将有一位元老级前辈的帮助。“岛风”号上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军官和士兵,年龄最大的也就是45岁的李想舰长了。我们一直渴望着能够见到一位60岁以上的元老级人物,并向他寻求经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次机会。
站在我们正前方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显然就是我们最期待的老前辈了。他是前Site-CN-06主管Zachary,也是七十多年前“鲸歌”计划的直接参与者。我对这一计划了解相当有限,因为参与过计划的研究员们基本上不是退休了就是牺牲了,只有Zachary一人一直活到了现在,到目前为止他已经104岁了。
Zachary是10年前因为癌症从Site-CN-06主管的位置上辞职的,此后一直在二线担任指导工作。他的身体条件本来已经不允许他再进行星际航行了,但听闻“鲸歌”计划将要重启后,他还是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来到Area-184亲自进行研究。我们恭恭敬敬地朝着Zachary敬了军礼,而Zachary只是呵呵一笑,抬手示意我们免礼。接着他简短地讲了几句,大意是本次研究相当之重要,如果我们这些年轻人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找他请教之类的。随着这段讲话结束,我们的研究工作也就算正式开始了。
选自《我在SCP基金会工作经历之二三事》第9章
姜文翰:这就是格利泽-3139b星人的样本吗?长得也太恶心了,简直就是个四不像。
Zachary:呵呵……到时候你们总归会碰到更恶心的。咱们先提取下DNA吧,这可不是什么小工程。要知道我们不清楚SCP-CN-2233是否在它们的DNA序列之中,也不清楚它们到底有几条染色体。这必然会是一次大工程。孩子们,最好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吧。
正如Zachary所说,这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相当于把70年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再次进行了一遍,只不过这次针对的对象是格利泽-3139b星人。
格利泽-3139b星人的染色体一共有28组,而且是四倍体;但所幸我们只需要对处于单倍体状态时的染色体进行测序。它们雌雄同体,因此与人类不同,该文明所有个体的染色体结构都相同。
尽管工程量巨大,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这次测序只需要进行一些不算复杂的计算,人工智能将会为我们完成绝大多数的染色体测序工作。这里就不必对于测序的工作进行赘叙了。我们在2068年10月20日完成了全部的测序工作,历时一共2个月1天,相比起七十年前快上了百倍。
然而随后的工作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得到的基因测序结果中的碱基对和SCP-CN-2233的基因密码一个一个地进行比较。我们需要面临的是2016段不同的基因密码,以及35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
选自《我在SCP基金会工作经历之二三事》第10章
Zachary:这样吧,我们分配一下任务。算上我的话,我们在场的研究员一共有30位,平均每个人大概要负责1.16亿个碱基对的检验。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们有谁会编程吗?
姜文翰:编程?我倒是会一些,不过这……和我们这个工作有什么关系吗?
Zachary:我先说下我的想法吧:现在35亿个碱基对的相关数据全部都储存在主机的存储器当中,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一个简单的检索程序,将这35亿个碱基对设置为样本,然后使用检测程序将特定的片段从样本之中检索出来。
姜文翰:那就我来吧。
Zachary:先别急着动手。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在战役中得到的情报:所有的敌方个体都展现出了现实扭曲能力,但是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个体之间是有区别的。尤其是超形上学打击能力,只有极少量的个体拥有这一能力。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个体有什么公共的能力,这是可以直接在模板测序之中检测出来的。这确实很麻烦,我们编程完成以后把这2016段密码先代上去吧。
Zachary不愧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据说他当时参与“鲸歌”计划时负责的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分。相比起我们这些年轻而没有经验的研究者,他面对如此之大的工作量却能做到面不改色,并且有条不紊地迅速制定了效率最高的方案。我在感到钦佩之余也不由得感到些许惭愧:我们居然需要一位104岁的老人来担任我们的领导者。
选自《我在SCP基金会工作经历之二三事》第10章
姜文翰:先报告一下成果吧。所有的格利泽-3139b文明个体均拥有一项现实扭曲能力,对应的SCP-CN-2233密码段编号是381号。具体来说说,第381段密码普遍存在于这些家伙的27号染色体之中。
Zachary:不错……这应该算是我们这次任务的一大突破了。
姜文翰:多亏了前辈您的领导能力。
Zachary:客套话就不必说了。接下来你们看一下这份文件,里面记录了所有被俘虏的格利泽-3139b文明个体被发现所具有的现实扭曲能力。至于文件上对于每个个体的编号的话,就对应着个体所在收容舱的编号。
列文6:(接过文件)我来看一眼吧。确实……所有的个体都具有唯一一个相同的异常能力:尽管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呼吸,但它们能够在真空中短暂行进。这一异常能力对于它们的太空作战是较为有利的。
Zachary: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第381段密码所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异常性质了。说来也是惭愧,考虑到SCP-CN-2233本身具有的高风险性,我们当时在完成“鲸歌”计划之后就将其相关的文件,包括那张密码列表,全部都封存起来了。所以说我们直到现在也对SCP-CN-2233的密码段所代表的异常性质了解甚少,算上今天这个,我们一共也仅仅知道了58段密码所代表的异常性质。
列文:今天过后就多上不少了。
我们在一天之内便破解完了几乎所有被收容的格利泽-3139b文明个体所具有的SCP-CN-2233密码段,所剩下来的只剩下最后一个收容舱。这个收容舱中的个体是唯一一个被我们捕捉到的具有超形上学打击能力的个体。
事实上在我们与格利泽-3139b文明交战之前,我们从未想过一个普通的碳基生命体会拥有超形上学打击的能力。至高神性当然都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测量他们的DNA序列显然是不现实的。
超形上学打击能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随时随地都能够发动,它和普通的绿型现实扭曲者的奇术能力不同,后者至少需要使用者在观察到敌人之后才能使用,而前者只需要使用者坐在原地,随后直接进行叙事抹杀就行了,其致死性和伤害范围都是普通现实扭曲能力所无法具备的。即便基金会已经拥有了一系列反超形上学打击的异常项目,但是超形上学打击——无论是1999年的那场世纪大战还是2066年的第二次英仙座旋臂战役——都能够对我们的军队进行巨大的打击。事实上在此之前我并不相信超形上学打击能力是被包含在SCP-CN-2233的基因密码中的。如果这样的能力也能通过DNA编码表现出来的话,那么人类将会拥有只通过一次小小的基因工程手术就能让人拥有如此可怕的能力的手段。
选自《我在SCP基金会工作经历之二三事》第10章
列文:有结果了!
Zachary:有结果了?是什么?
姜文翰: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超形上学打击能力居然真的能够通过基因被编码出来!前辈你看,这就是第2016段!这个表格的最后一段密码!
Zachary:最后一段吗……
我看着须发皆白的Zachary微微颤抖的身躯,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情绪出现这样的波动。他重复着“最后一段吗”这句话,双手紧紧攥着那份表格。他背对着我们,我们看不清他的表情,也不愿意去看到。
直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Zachary心中到底是怎么看待“鲸歌”计划的。他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个计划上投入了整整8年的生命,然而他们的成果却没有为基金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生存发挥任何作用,而是以“风险太大”为由被O5议会永久封存。现在“鲸歌”计划重启,曾经的成员们却只有Zachary一人成功见证了这一切。
过了好久,Zachary才转过头,他的神情已经恢复了往常的平静,随后长叹一口气,对我们说出了下面这段话。
选自《我在SCP基金会工作经历之二三事》第10章
Zachary: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吗?SCP-CN-2233揭示了我们曾经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件事情:我们原本以为它只是一件可怕的武器,仅仅是在人类文明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才能被拿出来让全人类异常化的压箱底武器。但是……你有想过吗?SCP-CN-2233为什么非得一定是这样的一件武器?我们在一个外星文明身上同样发现了SCP-CN-2233的痕迹,而且最致命的是,这个外星文明没有学会基因工程,这意味着它们没有改造过自己的基因,它们的异常性质是自带的。
姜文翰:这……等等,你是说?!
Zachary:看来你也想到了。在我看来,SCP-CN-2233在外星文明中出现是一件相当不正常的事情。我们和这个文明的唯一共同点就是我们都是碳基生物,它们有112条染色体而我们只有46条,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在它们身上找到了一点我们的特征——严格来说只能是我们中的一小部分——那就是现实扭曲的能力,而这是通过DNA编码呈现的。我现在在想,我们碰到的只是英仙座旋臂的一个普通文明,万一它们不是个例呢?万一SCP-CN-2233也在英仙座旋臂的其他文明,甚至是在全宇宙中的文明也存在呢?
列文:天哪。那我们所说的常态……
Zachary:是的。基金会成立的几百年来所守护的常态,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研究成果被上报至了O5议会。过了几天,O5议会将在英仙座旋臂探索的所有恒星际战舰全部召回至本部。随后,他们重新规划了我们的探索行动,将所有的舰队分成了三批,第一批数量最少,探索目标是银河系内;第二批和第三批数量相当,探索目标为银河系外,分别往仙女座星系7和三角座星系8方向行进。掌握了时空跃迁技术的人类文明可以轻松地前往百万光年以外的空间并在那里建立站点,然后再直接回到位于半人马座α星系的基金会总部。尽管如此,基金会内部还是对O5议会的这一行为感到大为不解,人类文明已经在英仙座旋臂打赢了两场战役,按照常理应该稳扎稳打,继续探索英仙座旋臂才对。现在就派遣大量的舰队直接离开银河系——虽然此前有过先例,但仅仅是小规模的异常调查——未免显得操之过急。只有我们这些参与了重启“鲸歌”计划的成员才知道O5议会这么做的原因。
我想O5议会肯定也想到了这一层,他们和Zachary想到了一起。他们一定是对基金会历来的使命感到了迷茫,他们急切地想要去证明重启后的“鲸歌”计划所得到的成果仅仅是一个巧合。这太可怕了——基金会在地球上奋斗了两百多年,所守护的常态却仅仅是一个笑话。基金会两百余年的努力将被全盘否定。当O5-1站在台上故作镇静地说出新的探索计划时,我并没有像身边的人群一样骚动起来,相反我的体内流淌着血液变得冰冷彻骨。我想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鲸歌”计划的成员相信这不是巧合。基金会的宗旨将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内被逐渐颠覆,而我们这些参与重启“鲸歌”计划的研究员,便是守护常态的高楼脚下崩塌的第一座地基。
不得不说这相当的讽刺。SCP-CN-2233可能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异常项目,而我们这些“鲸歌”计划的研究员们可能也都能有幸在基金会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曾经梦想着这一切,然而最终我们的梦想成真,我们的信仰却崩塌了。
选自《我在SCP基金会工作经历之二三事》第10章
附录.CN-2233.9:
探索报告
《针对银河系内文明的探索调查结果报告》
基金会对于银河系内文明的探索是较为顺利的,但结果并非我们的理想情况。
第一舰队始终贯彻了出征时定下的第一条准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第一舰队探索银河系内文明的过程中,我们一共与549个文明发生了接触,其中118个文明尚不具有星际航行的能力。剩余的431个文明中,我们与其中83个文明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完成了建交,有105个文明拒绝了我们的通讯请求,而另外243个文明则与我们的舰队发生了战争。在这243场战役中,基金会成功地战胜了229个对手,但是被另外14个实力较强的文明打败。
……
接下来详细说一下这243场战役。我们第一舰队于2068年成立时共下辖798艘恒星级战舰,1088448名将士;截至2091年任务完成未知,我们又补充了302艘战舰,313502名将士。在这23年的探索过程中,第一舰队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损失了共495艘战舰,576696名将士。在我们的损失中,超过99%是在战争中折损的。
在我们所经历的243场战役中,我们在其中约40%的战役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剩下60%的对手均具有一定实力。在其中的35场战役中,我们不得不采取了武器化部分异常的手段以取得胜利;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所输掉的14场战役均包含在上述所说的35场战役之中。我将在这最为激烈的35场战役中选取5场经典的胜利场次和5场典型的失败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
经过我们的探索,我们得出的最主要结论便是:银河系内存在数量繁多的拥有星际航行能力的文明,但其中大部分都不对陌生文明抱有善意,甚至有一些文明(不在少数)在没有任何谈判基础的情况下选择了直接开战。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点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我们一共与银河系内的42个文明在战争中经历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事件。我方的将士们均亲眼看到了敌方文明的几乎每一个个体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现实扭曲能力和异常打击能力;我方随舰研究员前后共收集了285个来自不同文明的样本,并对其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所有的样本中都出现了SCP-CN-2233基因密码片段。具体的研究报告已放在了附件中。
因此,我们在本次探索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为:SCP-CN-2233基因密码普遍存在于银河系的各文明之中,目前尚未发现除去人类文明以外的第二个先天不具备异常现实扭曲能力或奇术能力的外星文明。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尽管我们的探索是粗略的,但至少在银河系内,我们很有可能是先天条件最差的文明,而且银河系中大部分的文明都是具有敌意的。
我们暂且还不知道另外两支舰队的情况如何,但我希望他们给出的报告是令人乐观的。
第一舰队旗舰“蓝水”号随舰研究员,兼第二次鲸歌计划参与者刘斌
2091年5月25日
附件:[已阅,并删除]
《针对银河系外文明的探索调查结果报告》
考虑到第二,第三舰队的探索情况相似,且两舰队规模相当,探索时间相当,因此经过我们的联合商议,决定共同发布这份研究报告。
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均下辖有恒星级战舰1288艘,其中第二舰队共有官兵1490308名,第三舰队共有官兵1494145名。第二舰队负责的探索方向是仙女座星系方向的系外文明,第三舰队则是三角座星系方向的系外文明。两支舰队在各自的方向上都通过时空跃迁成功探索了约300万光年的距离,在这两个方向上两舰队均发现了上千个系外文明。
在这上千个系外文明中,只有238个文明尚未拥有星际航行的能力。在面对其余的文明时,两支舰队均感受到了其强烈的好战性和发展程度极高的特点。
在好战性方面,尽管两支舰队都对其所发现的外星文明表达出了最大程度的善意和建交的渴望,但最终仅仅一共只有340个文明与地球文明完成了建交,其中仙女座星系方向192个,三角座星系方向148个。在与距地球3.6万光年的系外文明“Wasp-948b文明”交流的过程中,该文明的首领9告诉我们说,人类文明在外交层面上获得的成就是闻所未闻的,对方文明仅仅与包括人类文明在内的12个文明完成了建交,而且其所知的相当一部分文明是独立且互相敌视的,它们并不具备“建交”这一概念。
……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于2083年8月18日在距离地球12万光年的一颗不知名红巨星处遇见的高等文明。该文明是主动袭击路过此处的第二舰队的,在此之前第二舰队方面认为此处没有生命迹象而打算直接通过时空跃迁通往250光年外的下一颗恒星。本次作战是第二舰队所遭遇到的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最终第二舰队以194艘战舰和数以万计的官兵伤亡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
除此之外,人类文明还遭遇到了数量不小的高科技文明,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距离地球39万光年的一个流浪文明。该文明并没有行星,只有一支规模巨大的舰队和一颗被戴森球10所包围的恒星。该恒星通过戴森球进行驱动,紧跟舰队快速滑行。流浪文明的主要能源来源便是这颗位于主序星阶段的亮蓝色恒星。经交涉,该文明与人类文明顺利建交。据了解,该文明能够以90%以上的效率利用恒星能,而亮蓝色恒星是释放能量本领最强大的恒星种类,该文明的实力可见一斑;但这个文明只是一个个例,两支舰队均遇到过使用戴森球将恒星包围的文明,这些文明大多是流浪文明,更有甚者通过戴森球包围了两颗恒星以提供能量。但这些实力强大的文明不一定友好,在基金会发现的18个戴森球文明之中,有7个文明与人类文明的舰队发生了战争,而人类文明只通过利用大量高危异常的方法赢下了其中一个。对于人类文明的舰队来说,每遇到一次这类文明,舰队都必须返回距离最近的站点等待一次战舰补充,因为在一次类似的战争后,所剩下人类战舰通常已经不具备组成一支舰队并继续航行的能力了。
……
综合考虑第二,第三舰队所经历的数千场战役,包括双方甚至是多方参战的战役在内,人类舰队一共直接接触到11了1330个文明。这些文明无一例外,全部都表现出了奇术使用能力和现实扭曲能力;其中自然不乏人类第一次直接接触的文明——格利泽-3139b文明个体所具有的超形上学打击能力;通过对这些文明个体样本的测序,同样在其基因中发现了SCP-CN-2233的基因密码片段。
……
同时通过两舰队所接触到的建交文明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SCP-CN-2233普遍存在于系外的文明之中,并且提供了其个体的现实扭曲能力和奇术能力。
……
在人员统计中,尽管第二,第三舰队各自有793艘战舰和742艘战舰返回,但是在两支舰队所有返回的战舰中,一共只有13艘战舰是两支舰队出征时所下辖的初始战舰,其余的2563艘战舰全部宣告损失。
第二舰队总司令欧阳子奇
第三舰队总司令Richard Batti
2092年1月6日
附件:[已阅,并删除]
结论已经很清晰了。
根据基金会舰队这24年来的探索结果,我们一共在以基金会为中心,方圆300万光年的区域内确认了了数千个分布均匀的文明,在它们的DNA片段中均发现了SCP-CN-2233的存在,即其具有现实扭曲能力和奇术能力。97年前,第一次“鲸歌”计划的研究员们通过大数据思维完成了破译SCP-CN-2233基因密码的关键一步。现在,我想我们应用同样的思维,可以确定SCP-CN-2233所编码的异常能力存在于这个范围内的至少绝大多数文明之中。如果这个结果还不足以推广至这个宇宙的话,那么可以从上面的报告中看出,在与一些我们已经建交的高科技文明的交流中,它们早已在全宇宙范围内做了和我们一样的事情,并且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考虑到第二海托世教会曾表示SCP-CN-2233是创世的钥匙,这个结论实际上很合理。
现在我们必须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便仅仅是绝大多数文明中都存在SCP-CN-2233,我们也不能将我们曾经在地球上熟悉的一切称之为常态了,至少在宇宙这个宏观角度上,对常态的定义必须改变。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是孤独的,是先天不足的。
我想我们O5必须得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情况了。
O5-1
本迭代已经阅读完毕。点此进入下一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