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那本书时,我感觉比平常更沮丧。我一定是去借了,不然我可能会错过它的。但话又说回来,我真的没想到她会像那样离开,尽管她可能是出于好意;说到底我也没抱多少希望,而且厌倦了写令人沮丧的诗。于是作为一名诗人,我发现当自己的语流过分沉浸在悲伤中时,我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寻求安慰。
哦,抱歉。你想多了解点关于这本书的事?
嗯,从外表上看它并没有那么特别。不过有些东西似乎很有趣。至少可以说,它——吸引了我。我以前大概是没见过它的。它只是搁在诗歌区一排书架的最顶层,自顾自躺在那儿的丧气样让我多少有点恼怒……束着褪色的皮革,缀着剥落的金叶子,它看着就像那种待在博物馆里比在图书馆里更自然的东西。
那是一本很好的书。短而甜,尽管很悲伤。我不太记得了——不是极简主义,也不是紫色的散文1,但不知何故,这种语气完全抓住了我的情绪,让我感觉好了些。故事情节与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惊人地、近乎荒谬地接近。紧张,无知,好奇,结束。
肯定有其他人也借了这本书,因为我总能在空白处发现笔记之类的东西。后来我才发现它们似乎都是彼此押韵的。有一句是这样:
我从未如此念你(I miss you more than ever)
当我仰望天空(When I look into the sky.)
大多句子是充满渴望的,另有一些则比较沮丧。就像这种:
我从未如此爱你(I love you more than ever)
而你为何路过我身边?(So why did you pass me by?)
这本书足够古老,以至里面还贴着一张小卡片,上面有几十年前借走它的人的名单。当我看到一位令我钦敬的诗人的名字时,我感到既惊讶又好奇,而后我想我找到了他写的两行诗:
我从未如此寻你(I seek you more than ever)
这就是我为何试着飞翔(That’s why I tried to fly.)
他跳楼自杀了。
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属于他,但这又有点奇怪,因为所有诗句都是用不同笔迹写的。不过我猜,很多不同的人都读过这本书,因为在靠近结尾处有一句写道:
我从未如此恨你(I hate you more than ever)
很高兴我已道别(I’m so glad I said goodbye.)
……还有一句相当令人不安:
我从未如此爱你(I love you more than ever)
所以我定要看着你死去(So I had to see you die.)
我记不清其他的了。就像我说过的,这本书很短。
我吗?是啊,我确实也加了我自己的诗句。它是这样的:
我从未如此想你(I miss you more than ever)
却仍捉摸不透缘由(And still can’t fathom why.)
从那以后,我什么都没能写出,但我感觉棒极了。我的思想几乎再也没有被消极的念头或是孤独感笼罩。当然,灵感来得有点慢,但此刻我偏爱虚无。在某种程度上,这让人感到安宁。
不,我说不清楚作者的名字。我模糊地记得是“I. L. Dean”2这种奇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