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中国分部重大科研项目开题报告
评分: +17+x

Site-CN-14 3级研究员 Kirkegaard Wittgenstein

尊敬的各位中国分部站点及区域主管,上午好,

由包括我在内的部分Site-CN-14成员申报的课题《平行现实的概念及其应用研究》,经中国分部研究决定,列为20██年重点课题(批准号cnb854████)。依程序,今天由各站点及区域主管联席召开开题论证会,对项目具体计划进行落实后,正式展开研究。下面,我代表Site-CN-14本体论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主管斧正、审议。

研究背景

对本体论的研究,于追寻异常的来源,明确异常的划分,对异常更有效的收容,都有重大意义。在模因、逆模因、超形而上、自然科学等领域,基金会都倾注了大量心力。

目前,异常数量飞速上升,基金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承受着日益增长的人力、物力负担。然而,迄今为止,基金会对异常的收容仍然几乎是“一对一”定制的,这常造成高于预期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基金会也在去年的工作简报中提出,应当尽快建立一个普适性更高的收容范式。

对此的研究,此前并非不存在。相反,在过去五年中,就有12个相关课题立项启动。然而,这些项目现已全部宣告终止。其中更有7个课题的负责人宣称“建立普适的收容范式是不可能的”,这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士气造成了巨大打击。目前,基金会上下对高普适性收容范式的研究多持悲观态度。

然而,在回顾基金会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并且用实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验证。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此理论在建立高普适性收容范式上非常有希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高效、迅速、便捷的新收容体系,是新理论相关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的研究取向。

由Site-CN-14本体论课题组牵头申报的《平行现实的概念及其应用研究》,经中国分部批准,列为20██年重点课题(批准号cnb854████)。课题主持人Kirkegaard Wittgenstein。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对现实的研究,在基金会内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了。初期的研究与现今的研究脱节较大,在此不作赘述。当代现实研究有两大转折点,一是Robert Scranton博士对于现实稳定技术的研究,一是基金会与Veleafer议会取得接触后发展出的演绎理论。前者在理论上目前还有很多模糊之处,但在应用上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后者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自洽的理论体系,但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原因,目前其在应用上的成果还较少。

本课题采取的理论框架是在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目前,此框架提出了三点假设:

  • 假设1:现象与本体(或概念)实质上是统一的;
  • 假设2:异常很有可能来源于其他现实具备,但本现实原本不具备的本体(或概念);
  • 假设3:很可能存在一包含所有概念,即涵盖一切现实之本体的实体,暂定名为“原典“。

在此前的实证研究中,除假设3外,课题组已经取得了初步证据,特别是假设2,这也是在异常收容中最具应用价值的部分。

在小范围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实现了暂时的异常无效化,同时,也做到了对异常原理的完整解析和利用。这意味着,在已知世界内实现异常的长时间、大范围、高效率的收容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各种条件上,本研究也有良好的环境支持。Site-CN-14是位于中国领海内的高危异常收容站点,具有隐蔽性好、安全措施完善的特征。同时,Site-CN-14也拥有充足的实验场地和基本自给自足的设备制造与维护体系,这给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同时,作为顺应基金会需求的重点项目,我们也得到了来自基金会的资金、技术与人才支持。另外,本计划的负责人,Dr. Kirkegaard Wittgenstein在多个站点都开展过研究工作,且在超形而上学领域中有深入研究。其他项目组成员亦是自己领域中的专家,他们的人事档案已经上传,供各位主管查阅。可以说,现在开展研究,条件是完全充足的。

课题概念界定

  1. 平行现实:指除本现实外,所有存在的,或以本现实的视角来看,曾经存在过,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现实。
  2. 概念:对于先验、经验及超验实体本质的抽象描述,可能无法以人类已知语言进行描写。
  3. 外概念:在本现实形成时不属于本现实,但属于某现实的概念集的概念。
  4. 原概念:最初组成本现实的概念。
  5. 原典:一切概念的集合,目前尚未充分证实其存在。
  6. 概念的应用研究:指将抽象的概念投入实际应用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理论研究

  1. 如何从异常中解析外概念
  2. 如何通过外概念观测平行现实
  3. 概念的结合、解析及存在状态与机制
  4. 平行现实与本现实的联系
  5. “原典”的存在性及性质

相关设备开发

  1. 在现有的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基础上,研制能够将概念从实体中剥离,并尽力以经验方式描述的装置。
  2. 研制能够通过特定介质,对平行现实进行观测与影响,进而参与本现实异常收容的装置。
  3. 研制用于应对现实替代事件的保险装置。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本研究主要采取实验法,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具体如下:

  1. 借助已有的现实分析技术,对本现实的概念进行分类、归纳。
  2. 进一步回顾现有的超形而上学研究,寻找可能存在的本体论共性。
  3. 在现实稳定锚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并最终制造出功能更完善的概念提取与分析装置。
  4. 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探索以模因、现实稳定技术干涉平行现实的途径。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整理现有资料,进行立项工作。
  2. 收集、整理过往的文献资料。
  3. 进行装置研发的初步研讨。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 利用现有设备,包括现实稳定锚(已改装)、时间槽对异常进行观测与分析。
  2. 在对现有的现实干涉技术的基础上,完成对各种设备的原理分析工作,进行精简,并以之进行符合需求的设备开发。
  3. 通过异常,对平行现实进行观测。
  4.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概念为手段,设计异常收容的新范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 为新开发的设备进行技术文件的编纂。
  2. 总结新的异常收容范式,并进行试点推广。
  3. 完成子课题与总课题研究报告。
  4. 成果提交验收。

预计申请经费(单位:元)

  1. 资料费:[已编辑]
  2. 调研差旅费:[已编辑]
  3. 会议费用:[权限不足]
  4. 设备研发物料费用:[权限不足]
  5. D级人员折价:█,███,███
  6. 外来人员生活费用:[已编辑]
  7. 设备维护费用:[已编辑]
  8. 共计:[权限不足]

主要人员组成

  • Kirkegaard Wittgenstein 3级 语言学、模因学与超形而上学研究员
  • Fenrir Flamel 4级 生物学与医学研究员,Site-CN-14站点副主管
  • Freedom Koo 情报专员,前空间异常负责人
  • Gunnarr Ch'in 3级 语言学研究员
  • Fuban 4级 电脑技术与模因学研究员
  • Cyanist 4级 生物学、医学研究员,Site-CN-14站点主管
  • 言讫 3级 模因学与超形而上学研究员
  • Alpaca 3级 模因学研究员
  • Eloise 3级 模因学与逆模因学研究员

特殊需求

为方便研究工作的展开、资料的收集与项目、人员的管理,3级研究员Kirkegaard Wittgenstein申请提为4级权限。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请各位主管审议。

20██年██月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