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访谈
首先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哦哦,所以名字来源其实是粤语发音吗!那么大概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契机了解到基金会?
第一次的话,大概在13还是14年的时候,看敖厂长的收容失效视频时候了解到基金会的。不过当时没有深入了解,只是看看就过了。
直到17年左右在某个贴吧里面看到有人贴出了《无人之世界》这篇后,就被吸引注了,开始看基金会原文,但也是仅限这篇和其他顺带看的几篇。再后来我在今日头条上也跟着潮流创作1999战记,用《1999巨大灾难降临人类》一书所提到的“光反面物”这个概念作为题材时,我就联想到无人之世界可以对付“从天而降的恐怖大王”,然后想到可以用基金会里面的收容物进一步搞附会,然后当时我就开始大量看基金会的文筛选合适条目,接着就顺势加入基金会了。
感觉自己刚入坑的时候和现在有什么变化吗?
更加鸽了()
有什么很喜欢的基金会作品/作者吗?什么分部都行。
喜欢的作品也是感觉放哪个上来都不好说。而喜欢的作者,有西蒙Simon Arran、花子Enflowerz、WAW Asriel。
平时除了scp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
没啥爱好了,除了furry外,平时只是打打游戏看看番剧这种零碎的活动
你的……人设?兽设?具体是个什么生物?
是 sergal 啦,这是一种由 mick 创造出来的幻想生物物种,甚至还有官网。虽然中文谐音是“鲨狗”,但其设计灵感来源并非鲨鱼跟狗狗。
说起来我小时候就挺喜欢恐龙,哪个男孩子不希望有个酷炫的超级无敌黑暗破坏大暴龙玩具呢.jpg 由于喜欢恐龙,进而对利爪和粗壮尾巴情有独钟,进而喜欢龙,然后自然地扩展到幻想生物上来。而以前接触的幻想生物形象,多是来源于《奥秘》这本杂志上提到的隐生动物(Cryptozoology)2。这杂志虽然号称是科普读物,但实际上充斥着各种奇幻都市传闻故事,配上(偶尔)超现实/大怪兽的封面封底和瑟吉尔风格的连环插画,让我在当时读得津津有味。
嘛,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杂志是我对都市传说和超自然题材的启蒙之书,特别是奇异现象传真那部分说得煞有其事。因而一旦读下去基金会的文,便也被基金会吸引了,激发了旧时的热情。
然后随便说几句吧!
我这人表达能力不那么好,但又很多想说的,如果搞成絮絮叨叨的车轱辘话时,还望多多见谅。
那么回到基金会,我看了一下scpper,你好像是一加入基金会就开始写原创了,这也是有之前就在创作的原因在吗?之后又是为什么会开始翻译?
是的,不过当时我是想一加入就把那篇战纪改写成基金会风格的,不过看到了指南里说应该慎重对待第一篇文后,想想就先放下了。然后也在评论区里发过别的点子,但又被fuban说想得有些乱,然后就决定先看看中分的人怎么写。过了一个多月后,感觉自己应该能行了,于是就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写了文。
说到翻译,我当时是觉得基金会的文不好翻,而图书馆不大受关注,里面的文也少,诗歌更不用说了。我当时就抱着一个想法,想将冷门的图书馆里的诗歌都翻译完,没人抢,也没人太在意翻译得诗不诗意,或许能凑够发作者页的要求。
好像听到了非常现实的发言……可以看到你也翻译了非常多的文章,除了找图书馆和诗歌之外还有什么翻译偏好吗,还是看到啥翻啥?
首先就是短文,然后是有眼缘的文,接着就是感兴趣的文。难说有什么偏好,大抵就是跟抽奖似的抽文翻译(
你好像做过不少的二次翻译?是因为经常看国际站的原因吗?
也不是很经常,就是心血来潮去其他站上逛逛后感觉也有有意思的文,但机翻不大看得懂,就希望有翻译。如果注意的话,就会看到我在翻译推荐区投下很多许愿币了,特别是日分那边的设定.jpg
基于这一心理,我就去int上逛逛,看看他们有没有翻译过来。然后在读int上的其他翻译时,也是有眼缘或感兴趣就顺带翻译过来了。
再补充一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如《初始之章》一文我投了许久的许愿币都没有翻译,只好自己翻译了。而自己翻译有个好处,就是能决定译文的形式。特别是看到有些文章玩了双关,而自己有个很好的想法后,就翻译那篇文了(不管文章质量如何)。个人也挺享受这些过程的:把双关很好地翻译出来,以及把一些专有词语翻译用自认为最贴切的措辞翻译出来。
为啥会选择把一些文章和诗歌翻译成古文?
因为翻译就是二次创作,难以避免扭曲。然后有一点就是,个人翻译诗歌时候总有种形式强迫症,要把诗句砌成工整的段落块,虽然自知刻意但还是忍不住这样,所以与其看起来这样有时候不如直接搞成工整的古文句式。最后一点是,有些文章我觉得用这些形式会更有意思或者更好表现,就用了。
比如《蛇说神幻经》,因为原作者阳阳SunnyClockwork的另一篇文章《蛇说》翻译成文言文,在这里就沿用文言文形式。又如《登仙》一文,是法分写的岿阳派,读完后感觉像是试图在营造一股东方小说的氛围,于是就翻译成了文言文。然后《初始之章》则是因为仙人掌用比较“诗意”的语言,写创世纪的情景,然后多数人眼里的文言文是一种提升逼格的工具,于是我就用了。诸如此类。
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很深的翻译文章?你觉得它写得好,或者你觉得自己翻译得好都行。
那么……有没有什么翻译得比较崩溃的文章?
挺难说的,因为难翻译的文不少,也难以从中挑出最崩溃的文()
没有最崩溃,只有更崩溃是吧……
以及真崩溃的文是坚持不到翻译完的()
除了翻译你还搬运和创作过不少版式和组件呀!是为啥会想到做这个嘞?
因为我一开始是异常项目记录专业户,往里面扔过不少条目。其中就有些为了搞事而自学的代码,姑且算是拿这个异常项目记录页面来练手练着完了()
然后就是学都学了,就想想用在哪里会有意思。而我也比较喜欢版式和组件给文章带来的视觉效果的提升。
ej,实话实说,你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数学真不会()
太搞了,为啥会想到写这个啊!不如说为什么图书馆连这种小广告都收啊!
因为我之前真的搜到了一堆wikidot上的开发票广告站,也感觉太搞了,就感觉总有一天得把这些写出来。至于选择香城作为地理对象,其实是因为我家乡那里有条街就是在卖各种捉码资料,原本还想就此写一个香城六合彩买必中的。
为啥是恶性裂痕啊,因为是广告吗?
因为我不想放仓鼠瘀血而其他地方又看起来不搭,就选择这个了。硬要说的话,就可以把这篇当做到处加塞的广告传单,恶意放在恶意裂痕里.jpg
仔细想想,好像不登录wikidot的话也会看到迷之小广告……这波属于是打配合了……
OB的广告弹窗还是随机的?这有多少个版本啊?
这个ob广告其实也是我之前往异常项目记录里投的小玩意儿,只不过因管理觉得有碍观瞻而被清理掉了。
基本上就是当时翻译了多少个带图片的 goi 就有多少个
当时是怎么想到把评分模块也作为文本演出的一部分的?
大概就是想着多整整活就想到了这个角落然后也搞上了。
那么对于这个整活最终精品了有什么感想吗?我怎么隐约感觉你的图书馆文精品都是些奇怪的东西……
其实挺意外的,因为我并不觉得那些写得好,就是玩玩而已,但不知为什么没有选中我觉得写的好的而是选择了那些()果然还是像很多人都在吐槽的那样,随便写写上高分,用心写的反而没那么多关注。
这……这又是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算是你在评论区说的某种发病吗?
是的,就单纯只是想写“快给我变”福瑞版而已。不过这篇的源头,是我以前构思鱼肉教经仪式化龙时,顺带发散到的。
看前面的部分,你是觉得单纯动物变人……不行?但是furry……行?
是哒,我是在想为什么神话故事里,动物老是要变成人,明明按设定来说兽形被更多凡人崇拜,况且那些上古神明也是人和兽的形态。然后就像梗那样,妲己从狐狸变成人,纣王:快变回去。
说是仪式,在这篇里做的事情也就是疯狂念“快给我变”吧!正经的仪式应该长啥样啊!
答案是transfur(雾)其实这篇里也不正经,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师傅要和小动物贴贴和给其“传授”啥啥的。
啊这……
中间为什么只有龙娘没有链接?以及这些链接里都是还保持了一定兽形的兽娘?
其实这些链接都链接到有图片有设定的兽娘角色,没有龙娘自然是我没有找到有图片的角色()
这叫安利,意味深长地微笑.jpg
有一些甚至连到别人人事去了,而且仔细一看好多日分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jpg
是啊,日分人怎么有那么多福瑞,特别还是一个作者就有那么多福瑞oc呢.jpg
然后隔壁中文后室也被福瑞占领了
首先还是灵感来源,看评论区似乎是因为别人发的二次元表情包占太多缓存了产生的怨念?
是的,我以前的手机容量很小的,然后每次清理QQ图片缓存都有你.jpg.png.gif
以及严格来说是某部漫画的角色,那角色也不是猫。只是我从“发得图片太多结果等校园网加载完图片看只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表情包”联想到以前常说的“图大杀猫”,然后就,“每发一个大的表情包就有个猫猫死在你眼前,你没有立即加载出来的表情包是在慢慢杀死猫猫”。
所以结果就是这些发大图的人在基金会世界里会被死猫报复?
猫猫不会报复你,只是会在你身边惨死而已
感觉反而是收图的一方会变得更惨……发图的只是会看到死猫图片而已(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啊.jpg
因为收图的确实很惨啊,内存要被你挤爆啦!
总之是 sbQQ 的设计,图片居然存本地,居然看云记录还要开会员漫游()
但不管怎么说,你发图时考虑过群友的感受没有,不你没有,你只关心澳大利亚的袋鼠鸿儒阿根廷.jpg
文档虽然比较短,但是可以看到你在其中加入了各种不同的与死猫相关的场景,因此也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和对发大图的人的谴责!)。当时是怎么构思这些异常现象的?
因为我家里养了一只猫猫,然后猫猫比较活泼,它有把自己缠在一堆电脑线里;在走廊或楼梯里突然跳出又弄倒箱子水壶啥的;夜里跑到隔壁楼的瓦屋顶上,用反光的眼睛在窗台下看又喵喵叫;最搞的一次还是我妈半夜起来,看见不小心被关在客厅里的猫猫,顶着我妹妹用五块钱买的羽毛与彩灯头饰,一闪一闪地阴森森地在黑暗中轻轻跑来跑去,简直就是字面意思上的阴暗地奔跑。
可爱滴捏!
点子来源?
这……也是福瑞?
某种程度上是的,虽然这里更多的是象征。以前b站有投放奇怪广告,测测你内心动物或者你的abo专属味道啥的。然后我想到了 therianthrope,按维基上讲,这是指人类蜕变为野兽/兽人的能力或痛苦。然后野兽又经常作为野蛮和原始欲望的象征。所以在这里就变成了,人在异化中所残存的最基底的情感,爱。爱如野兽,原始而又野蛮,却被异化后的基金会视作反常和疯狂,人性被视为兽性。
然后又带点庄生晓梦迷蝴蝶的万物流化感觉,进入梦境的人展现出自己内心的野兽,用一种匿名过客的形象,伴随着现实流入来的疏离感与落寞感,穿行在非现实的街道上,直至相遇和相爱,与梦境本身建立起联系。此时,这片幻梦就从非场所转变为场所,原本消散在无限空阔世界的情感也逐渐随着酒气氤氲了起来。
被现实世界所遗忘之人,被他人记住,纵使是一种朦胧的印象。而野兽自幻梦中跃入现实,在见面之后就不再是匿名形象了,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现实的联系,世界也不在是那种非场所的“不可久居”感了,变得可爱了起来。
为什么会想到写酩酊街,因为酒吗?
不单只是因为酒,还因为它的理念非常贴合我所想写的。“酩酊・忘却・停滞”,失意的人通过醉酒试图忘记所有的不愉快,并希望时间停留在此时的欢愉之中。在这篇里,人们既被世界遗忘,也想要遗忘这个世界,于是便在酩酊之中模糊了虚实,进入了恍惚的梦境里,走入空阔的梦神境中的酩酊街倒影里。梦境酩酊街此时便是现实世界的映写,那永恒的空寂拉伸着情感的流动场阈,因永恒而显得停滞,因停滞而显得永恒,唯有恍惚中尚有存在的主体。此时他们在现实中的存在也停滞了下来。
但酩酊街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此处的人可以将人性从虚阔世界中寻回来,那停滞的情感也随着人的到来而继续运动。经由爱意,人们从空荡荡的梦境酩酊街,走入到热热闹闹的真实酩酊街中,由虚走向实,由梦走向醒。
这时候,那些相爱的人也不单只满足现状,驻足于酩酊街中那停滞的“美妙时刻”,便在爱的力量下在现实中开始寻找彼此。停滞变为行动,忘却变为铭记,酩酊变为明确,而酩酊街的居民,也祝福这些寻求到现实意义的人离开。毕竟,
来自酩酊街,满怀爱意
点子来源?呃……鬼压床?
点子来源于我自身生活经历。我家卧室里的腻子偶尔会突然剥落,发出琐碎的刷刷声音,就像是蟑螂在地胶垫的边缘阴暗地爬行一样;特别是夜间周围很安静,自己又在聚精会神做什么的时候,总会吓人一跳。然后夜里关灯玩手机,将屏幕熄灭时的视觉残留也挺容易吓着自己,特别是闭眼后睁眼时各种类似青光眼的长条斑痕,以及密集的黑点黑团和扩散的光圈,加上飞蚊症特效,简直就像是周围有鬼怪贴贴一样。至于红色胶装物质,也有残留在我指甲里过,不过那是连疤痕带血肉,自己忍不住抓但又没有注意到的结果【】
这些小事件总会导致胡思乱想。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早上刚睡醒恍惚拿着咖啡走路时,忽然看见墙纸上有个破洞,然后莫名其妙地停下脚步,盯着破洞胡思乱想。然后手贱地抠了抠,又突然想到洞口那边有别的世界,自己会从破洞掉进去啥的5。
生活中就是充满了各种莫名其妙的联想与突如其来的不安,然后自己吓着自己。
你也写了很多超短篇SCP了,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吗?写留白和写谜题的时候有什么侧重点上的不同?
其实没有什么心得,写超短篇文只是因为我写不了大长篇而已,但如何用最短的篇幅表述完一件事情却是难事,这时候就用到了留白。留白是通过语境省略未尽事宜,而谜题则是故意把事情藏入屈折的文字迷宫之中。当然具体情况还是取决于作者主观想法,就如我自己的文章有不少并非奔着谜语文写的,但事后抽离作者视角时看起来像是谜语文,就权当它是谜语文了,就像是 SCP-CN-1550 那篇。
虽然说是留白,但你自己有构思过这个项目到底是什么吗?抠墙壁?
其实没有构思过项目具体是什么,只是一种氛围,正如前面所说的莫名其妙的联想与不安。对于紧绷神经的基金会员工来说,这是异常的先兆,还是仅仅为工作疲劳了?他们不知道,也不敢确定,事情就是这么诡异地发生了。
不过要说的话,这篇也可以看作是我之前自删的一篇文的前奏(原文见此)。那篇自删文也是科幻月的铺垫,大致是写:
星空墙纸上破了一个洞,露出了其所掩盖的世界,人们好奇地抠了抠。而薄薄星空背后的粘稠与冰冷的黑暗实底,从昴宿星云开始,它们腐蚀着现实并渗了进来。
为什么会想到写铃者诗章?你觉得铃者诗章整体上是一种什么样的设定/氛围?
因为感觉鸽词Lyrics Linn的铃者诗章相关文写得太好了,就想也就此写一点东西,顺带回收利用一下以前搁置的诗稿。个人感觉铃者诗章就是那种文明创立之初欣欣向荣的感觉,虽然设定里是废土,但文明正在复兴;虽然还很稚嫩,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文明的朝气。当然,还有特别明显的异世界奇幻色彩,那种朴素风气的奇幻文明,这是幻想的美妙。
为什么选取摇铃者作为叙述者,并且让铃铛的声音贯穿整首诗?
正如上面所说的,这篇文章是回收自鸽了的旧诗稿。评论区里说得倒不错,这篇的原稿就是从诗经体诗歌改写成白话文的,所以才会有浓浓的文言文翻译腔和民歌风。
原来的稿子的主角是打更人,拿着锣来给部族报时和催促工作,催促秋祭的每一步骤,他的锣声贯穿了整个祭典的全流程,既是催促奋发,也是宣告意志,既是传报好事,也是惊醒迷茫。他的行程就是文明兴起的象征。
然后移植到基金会里,就用了更贴近设定名称的物品——铃铛,作为对象了。然后铃铛的叮当拟声词又可以谐音为“定当”,在文章里既可以作为铃铛的拟声词又可以作为大家的回应,这里就更有昂扬向上的意念了。像是最后一段重复的诗句,其实前一句是主角的声音,后一句则是大家的和歌。
叮当叮当,我们能做到吗,定当定当!
为什么是“秋之章”,因为收获吗?
是的,就是收获。在秋日祭典里大家能聚在一起,能一同庆贺丰收,告诉列祖列宗大家都过得好好的,真是一番热闹而欢乐的场景,从中流溢出集体对未来的幸福期望。
既然说是组诗,那么这一篇文章其实是很多首小诗的组合?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形式?
这篇文章参加了“罪”征文竞赛,为什么会选择在竞赛中写诗?
因为有存稿,存稿是诗歌嘛。这篇文也是改写自以前写的一首诗的底稿,依着《草原啊草原》的旋律写蒙古西征,以及莫斯科公国反杀金帐汗国和俄罗斯侵略扩张的故事,所以开篇看起来也有民歌史诗的意味。
自由的旋风,吹遍草原每一个角落
英俊的少年,骑着骏马如雄鹰飞过
嘿呀,你们为了什么而急匆匆呢
哈哈,我们要向那些不敬者开战
来吧,让所有人挽起弓儿拉起弦
去吧,就共同汇聚在北庭的圣山
璀璨的星空,是先辈们的英灵
夜间的火把,照亮勇士的眼睛
谁敢独自狩猎群狼,谁又是最勇猛的王
整装待发的狄瓦男儿,挥起长鞭指远方
这篇文章的“罪”表现在哪里?
前面部分是吊民伐罪。各个势力打着旗号侵略与反侵略,思想与宗教与民族的交伐。狄瓦族侵袭世界,亚恩反抗并覆灭了狄瓦汗国;亚恩又如狄瓦族一样侵袭世界,然后轮到其他人反抗亚恩。
后面部分是常态审判庭。帷幕组织打着旗号,对那些被认为是异常、知晓或怀有异常的人下手。那些被基金会关押的异常有罪吗?不完全见得,更多时候还是他们是异常,存在本身即被基金会断为“有罪”。历史依旧相似,然而那段涉及异常的历史也如同有罪一般,被帷幕组织们,从公众中抹除。
说句题外话,在我眼里,异常与常态的区隔是认知上的区隔,是基金会人为分开两种公理系统。基金会所保护的便是“常态”,认为“异常”与之互斥。但恰如魔法世界一样,魔法的存在便是那个世界的公理,异常也有可能是常态体系不够完善的“乌云”。基金会一边研究它们,一边拒绝接受它们,乃至人为划分两套体系。
当然,从创作角度来讲,基金会之所以这么划分,更多的是剧情需要。设定总归还是要为故事服务的,某些世界观下基金会也接纳了异常的存在。
这似乎又是一篇组诗(你在评论区也说是不同地区的歌谣),可以看出每一小篇的叙述者和歌颂对象也不一样。那么你是怎么将它们串到一起构建一个故事的?又为什么会选择在每一小篇采用同样的开头句?
这篇文章有两个串联起来的要素,一个便是明线上的风儿,歌谣的载体。另一个则是暗线的诗歌传唱者,每一首诗歌都由不同身份的叙述者传唱。
组诗呈一种递接顺序,在前半部分里,上组诗的叙述对象就变成了下组诗的叙述者,狄瓦族 — 侵略对象 》 被侵略对象中的反抗者亚恩 — 侵略对象 》 被侵略对象中的反抗军 。然而时间和事情发展本身是连续的,但如今被帷幕组织切割,整首组诗也被分成两部分。
随着历史被切断掩埋、世界的另一部分被藏入帷幕之下,我与他者、常态与“异常”、过去与现在,这些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东西被人为切割成一块块尖锐的碎片。从切口出流溢出的,是曾经歌者的血与泪。那些歌者便是 Nobody。
Nobody 有两种常用意思,一个是字面意思上的没有人,另一个则是无名小卒。但无论 Nobody 是超自然战争中的英雄、异常接触者、亦或是仅仅处于那段时间或者位置的千千万万普通人,随着历史被切断掩埋、世界的另一部分被藏入帷幕之下,他们的存在痕迹便也随之被抹去被遗忘,“没有他们这些人”。这也切合 Nobody 设定之中,无人注意的存在。如果注意到的话,文章最后还有个浅色的链接,Remember us,而这一句话也是 SCP-2000 头图的话。
组诗的后半部分便是前部分人,便是这些 Nobody 所汇聚成的歌声,是对切割本身的哀询:
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又有什么大罪
难道我们注定要被无穷无尽的灾祸切碎
为什么要清洗掉曾施加在我们身上的苦难回忆
为什么要将我们的呼喊全部抛入虚无之内
但是,
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会哭泣
没有人看着窗外的冻雨,洗去旧的痕迹
没有人依然唱着曾传遍天涯海角的歌谣
也随那无心的风儿,吹过历史每一寸沉默的土地
之所以用风作为明线的串联,是因为风这个字在中文里也指代民歌。而作为意象,风具有时强时弱、时断时续的特征。又及,相比于日月来说,还更凸出流布扩散和传递的特征;相比于流水,则更凸出飘忽不定的特征。这诗歌恰如风儿绵延在广阔时空之中那样,绵延在众生的时空性精神世界之中。它是风中的低语,是精神的回响;是散乱的残歌,是 Nobody 的返照。
另外,风儿本身是自由而无心的,或者说盲目而无端的,但它传递着每个人的歌声,歌声着世界各地的喜怒哀乐,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等事物的希求,因而风便有了心。每一首诗的开头用同样的句式,就体现了这种传递,但蕴含了各自的情感7。
可一旦歌声消散于风中,那么原本被赋予各种意义的风儿也回归于无心。唯有 Nobody 依旧在传唱无人知晓的歌谣。这也是上面所说的,活人入棺般的结局。
可恶,自己的语言能力都不能清晰地鉴赏自己的诗歌。
为什么诗集被图书馆管理员删除了?看评论区提到似乎有上层叙事原因?你是如何把上层叙事的一些不可抗力和文中设定结合的?
因为一开始是打算投图书馆的,只不过后来又说竞赛不允许图书馆文参赛。我当时就觉得有些可惜,这篇文章最好的归宿应该是图书馆,但图书馆有规定不能收录。
然后这样就有些讽刺效果,号称收录全体宇宙书籍的图书馆,号称被放逐者的图书馆,甚至容不下小小的无名氏们的哀歌。唯有飘渺的风儿,依旧无心地将他们的存在留忆和传递,不知去向何方。
从上叙传递到下叙的情感,恰好与下叙的情景相融。
你似乎写了不少“活人入棺”故事系列的内容,为什么会选择写它?这个设定鼓励开放式解读,你对它的解读是什么样的?
因为没有设定,感觉哪篇沾边就姑且算上了。说对这个主题理解的话,其实也都是凭感觉的,在思考文章延伸时,发散思维中搭上这四个字的话,那就是了。而我这几篇放入中心页的文章,大多是处于这么个感受:辗转系缚。也就是说,能动者不能动,虽尚有自由意识,虽然能奋力挣扎,但仍无奈地意识到自己被其他事物所牵引。
这就像是“活人入棺”字面意思那样,活人被抛入棺中,仅能在方寸之间活动,所有努力都只能触碰到冰冷的实底,慢慢于其中窒息,既是被世界所扼杀,也是被自己所绞杀。一切都走到了尽头,所馀者,或是穷途之哭,或是深邃迷茫,或是虚妄神秘,亦或者是死亡,等等。
为什么会在最后放上一张塔罗牌的“愚者”?在你的文章/设定中,“愚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毕竟主角就是“愚者”了嘛,一往无前,纵使前途无路。至于其形象,简言之,他是命运的奴隶,但清醒地知晓自己和世界的愚蠢。他死在“现实”里,活在文字的延续中。
这篇文章,灵感主要来源于 King Crimson 的歌曲《Epitaph》。虽然歌曲是暗喻腓特烈二世,但那些意象也足以令人浮想联翩了。在听完后就顺着那种奇妙感觉,便写下愚者这一角色。而本篇的愚者之旅,其实也是我喜欢创作的母题之一:
不着此岸,空望彼岸。
人被困在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困在被近乎无限拉伸的时空之间。人回绝了起点的“毁灭之城”,期冀并向终点的“山巅之城”前进。但如果途中停止前行,那么过往很可能会追上脚步,并将当前的一切事物拉回同化入“记忆”之中。毕竟,
过去从未消亡,它甚至从未过去。
此时,人们既然拒绝了起点,而终点又远在天边,那就不得不彷徨在路途中,困在这临时的寓所,忍受随着时空拉伸而带来的焦虑与惶惑,或逃形于生死。
而在这篇文章里,愚者其实是大智若愚,他看透了世界的一切,看见了万事万物的结局:路的尽头没有什么山巅之城,窄门里只立着十字架,那便是死亡的符号。
他越是前进,越是发现世界正如他所预见那样,逐渐加速毁灭。他该怎么办呢?他太愚笨了,想不出解决的办法,而无力改变时间走向那通往灭绝的必然之道。过往业已埋入虚无主义中,又不愿借死亡解脱,因而愚者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时空一如闹剧,存续其间的众人都如弄臣(fools)一般。无论是操弄者还是被操控者,无论是知晓真相者还是不知者还是欺瞒者抑或是佯装不知者,都陷入其中。而看见一切的愚者,因智慧而惶恐,但又抱有些希望,希望又如此渺茫,因而倍感困惑。“困惑”一词贯穿了整个愚人之旅,一如《Epitaph》所唱的那样,“困惑啊将成为我的墓志铭”。他的存在已于现实的棺材之中迷失,他的理念却在诗歌所展现的可能世界中继续前行。
另外,这篇还有点meta要素,坐在深红王座位上的黄衣弄臣操弄着所有叙事世界,一如作者们随意玩弄剧情人物一样,一如现实玩弄人生一样。本文的愚者最后的诗句,其实是在将自己的“灵”传达给读者。只要读者能有些感受,便相当于自己能跳出这首自生而成的诗的形式束缚。
你平时……呃……是不是喜欢……打很多标签……?
是哒,我就喜欢将许多分散的要素串联为一个整体,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整体。像是《万劫历数》系列里就卷入并整合了很多设定。这种爱好的一个表现,就是打很多标签了。
琅嬛福地藏书阁实际上是可以放非古体诗的?你对这个书架的设定是什么?
评论区似乎说是竞赛参赛文但后来移除标签了……是什么情况?
这篇文参加了2020画廊大赛,是看到图片才有的点子吗,还是之前就有点子,正好看到了符合的图片?
是之前有的点子。
这篇文和CN-622的关系是?是在之前看CN-622的时候就产生了点子吗?
主要是很久以前想要写一篇桃花源相关的项目,但是看到了SCP-CN-622,感觉和自己打算写的雾中鬼市多少有些撞了,再写下去不过是它的翻版,肯定会拿出来比较的。
然后想到,既然写出来是翻版,那么在世界观内,如果出现两篇内容差不多的文章,下叙会怎么想呢?当然还是撞车了,上叙是点子的撞车,那么下叙就是研究重复了。对于下叙来说应该很常见,毕竟搞保密以及奇妙的基金会管理体系,也很容易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没有想过别人是否已经立项研究,研究自然也撞车了。
关于揭榜挑战:有特意参加某个挑战吗,还是正好就凑上了某个挑战?
某种程度上是有意的,就是那种,某些挑战适合我之前的想法,可以因着这些顺势写出并完善仅停留在点子程度的文。
为什么会想到从“重复研究”的角度写一篇EX?不过实际上并没有完全重复?
毕竟,仅仅是研究撞车也不够意思。这时候就添加些佐料。然后就写成了项目其实是移动的逆模因迷雾,吞噬了一座又一座城市。腐蚀性的雾气与巨大蜘蛛怪兽,在将城市消化。陷入其中的人无法逃出,总会在边缘时倒下。
由于逆模因性质,负责人一开始以为是海市蜃楼,但感觉有些不对劲,并尝试继续研究下去,所以MTF携带了记忆增强剂。但基金会审查员看了两篇项目人为都差不多,下意识以为研究撞车了,然后就武断地终止其中研究结果最少的项目,也就是这篇文章。
很难说这是基金会惯性思维的结果,亦或是逆模因制造的心灵迷雾,现在人们都把这个当做是错误的产物,基金会把自己引入歧途了。
看评论区,这篇文的灵感来源似乎是其他人的一个帖子?
是的,对方在提出点子后我就想到了可以用这个作为收尾,但对方着实太鸽了,所以我就单独拿出这思路来写了这篇文章。虽然最后对方不鸽了(
然后有个小细节,编号中的 127 暗示的是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也算是在暗示是对方那篇文章的延伸。虽说如此,我并不在页面里留下链接,只是为了能让读者有更多思考的可能。
这篇又为何是EX,是不要追究的意思吗?
这其实和上篇想法差不多,因为种种原因一些项目被重复研究。这篇里就是因为原项目密级高而导致普通的研究员不知晓,在遇到原项目的一个遗址后,便就着遗址所残存的异常表现而进行研究。
直到又因为某些原因,知情者知道了他们的研究,他们本就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目前的异常现象也可能是其先前的行为造成的,所以没必要让人继续研究了(并不一定是不能追究,更多的是没必要浪费时间精力),就下令停止了。而其他人若想要知道,则因保密需要,需要申请才能查看。
恰如无字碑树立在异常中央那样,树立者告诉人们,到这里就该结束了。无字碑既是逆模因效应,也是树立者的沉默。
灵感来源?写这篇文和5k竞赛有关?
灵感来源恰如谜底所说的那样,就是读着读着文章,忽然想到基金会里有那么多黑条和数据隐蔽和自创名词,对于世界观内的员工来说,是不是很常见乃至熟视无睹。
而熟视无睹对于基金会来说,是一个可怕的词语,就像前面那样,基金会很可能会栽在惯性思维上。直到有一天,基金会人员突然觉得那些被隐蔽掉的数据,其实不一定存在,那些曾在自己身边指挥的黑条博士,也不一定真有这号人,甚至都怀疑起O5-黑条了。
而糟糕的是,这篇文章也可能受到了异常的影响。比如文章里说不能有黑条但还是有了,比如历史记录里最初的那条,就说原档案因异常原因被锁定和重新编号。
另外,MTF的名称来自李贺的诗,“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原本是“完整”的基金会,原本是某种“秘密/神秘”的对象,就此开裂。
为什么是Binah分级?
正如评论所说的,Binah 意思是“理解”,在卡巴拉体系里有“至高之母”的别名,赋予所有事物的形体。在我的文中代表不去了解和解释异常就不怎么触发异常18,越是深究异常效应就越多越麻烦,甚至陷入疑神疑鬼和杞人忧天中。而异常本身就有精神影响的可能,会令对象去思考项目自身。
说白了就是,“知识是致命的毒饵,好奇与思考引发灾祸”这种套路。
在评论区有人说读完文章得出了和你的谜底不一样的结论……对于这点,以及作者应不应该下场解解密,你怎么看?你对“谜语文”又持怎样一种态度呢?
我很认同花子说的“混沌多解性”这个概念,认为最好的谜语文便是5k那种,抱着很大热情的读者从不同方向猜测讨论“为什么”,而作者不出面点破这个麦格芬,维持这种氛围。此时的谜语文,某种程度上算是可持续的“互动文”了。
可惜的是我根本做不到这样,总是看到读者解不出来或者走歪或者认为粗浅的猜测是谜底时,下场回答。特别是像这篇,这篇最初并非要设计成谜语文,自认为写得比较明显,所以对解读不一致而有些躁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文章质量了。道哥说过,一个谜语文就算解不出来也很带感时就是好的谜语文。我也很同意这句话,从读者角度来讲,就是要吃这种感觉,而要是自己能想出一种解释的话就更有感觉了。从作者角度来讲,作者写谜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构思之精巧吧。既然要展示的话,设置太高难度或者不设谜底,感觉像是在玩弄读者的感情。
噬菌体的访谈
好的感谢前面演播厅的报道,现在我们的镜头来到了我们的分会场。
现场的ej、ej和ej同志可谓热闹非凡啊,那么话不多说,赶紧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
这一篇就比较重量级,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你为什么会想到写出这么一篇导论来呢?
首先来个免责声明:这篇指导中会有不少地方存在问题,毕竟我不是专业的,在某些概念的理解和阐释中甚至可能会有基础性问题。不过个人认为出错并非大问题,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推送题材扩展方向。
个人认为,创作者其实可以不需要深入了解某些概念,就像不需要深入研究哲学那样。把这些概念当题材来创作,就算歪到气死攻于该领域的人也不打紧,只要让大部分读者相信你比实际要懂得多就行。毕竟基金会是文学交流网站,而非哲学神学科学交流网站,创作优先,做到能让大部分读者“暂停怀疑”就好。
暂停怀疑是个文学性质的问题。读者评判一个文章的逻辑时,自然要用自身的经验。然后有人说基金会有自身的逻辑,那么这个逻辑就是基于基金会的设定了。设定作用是提供一个思维模式,好比魔幻世界观下的世界,没有人会怀疑为什么石头能变成鸟,但在科学世界观下就十分突兀了。
这是一个接受过程,现实逻辑 - 基本世界观逻辑 - 扩展设定逻辑。对于多数人来说,你无法一步就跳到后面,比如说收容物全是乐于助人的魔女;也难以让人彻底抛弃现实逻辑,比如搞科研可以忽视产业链。只是能随着文章的积累而构建另一套世界观,将细节藏入设定的帷幕后,能让读者逐渐接受这个思维模式,而不多加怀疑。
简言之,让读者接受某样事物在特定语境下“理应如此”。就像是基金会能杀作者,是建立在基金会有黑科技这个几乎能称得上是公理的设定之上。在这个语境里,基金会能做得到,于是便做得到,读者不用思考为什么能做得到。
然后有些新人的问题在于容易顺延思考了,把他们先看到的设定认为是普适设定,没注意到从创作角度来讲,诸多设定是完全可以按需要自行选取的。于是便一直纠结有没有人在哪哪方面有设定,纠结锥形长矛朗基努斯计划啥啥的,这样反而不利于创作。特别是点破了那层暂停怀疑,把读者引入设定整体思考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挂一漏万、不禁推敲的自我露怯的情况。毕竟能有力气构筑一个完美的理论体系且符合现实的人,这边建议直接出书()所以讨论超形上学设定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按剧情需要选择或者创造相应的设定。
一个创作原则:一无二随,设定为创作服务。
回到问题,因为之前我看过的那些超形上学文,总是来来回回搞上下层叙事对立相爱相杀、把维基的某些机制直接写成异常,还有直接教人怎么进行“语文写作”什么的。这些是挺没有新意的,特别是那些自创理论没有离开创作者的自我认知,从而显得千人一面和挂一漏万;特别特别是,把 wikidot 当做 SCPverse 的全部,用 wikidot 的机制搞啥下叙的对应,是很没有想象力的,同时他们的理论就不适用 wikidot 之外的 SCPverse 相关创作了。
所以我就想把超形上学原本涉及到的现实理论,叙事学,结合基金会世界观,来介绍一下,以给站内关于超形上学的创作引入一种新的方向。符号学、语言学、现象学、叙事学,乃至神学,这些都是超形上学创作中可拓展的方向。毕竟,研究神明如何以话语(the Words)创世,也是挺有意思的。
所以大体来说,你是希望创作一篇整合文章,来推广拓展“超形上学”这个母题?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吗?里面牵扯的内容似乎非常多,你是怎么一步步写出来的?
是的,我将现有超形上学作品中的部分常见名词,都纳入到一个相对完整的解释框架上,希望读者在能较为系统的了解下,对我所援引的东西有些想法。而我也是故意用那么多术语的,想要达到这个效果:“瞧啊,这些学科里面有那么多高大上的字眼,不必想那些超形上学生造词,不必给重复的概念造轮子”。虽然滥用术语可能导致有些难以读懂。
这篇写了大概有大半个或一个月吧,基本上都是在查资料和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统合中度过的,以涵盖和平衡现实理论、目前超形上学相关文章和基金会中的部分概念设定。然后在写成后也一直在不定时修改和完善,虽然差不多是想一出是一出,仔细追究的话会发现前后可能有不少漏洞。
不过毕竟这篇与其说是总结既有设定到一个框架下,更多的还是思考拓展的可能。错误与否倒是其次,关键是对读者的创作能有什么启发或者思路。所以这篇叫做《导论》而非《指南》,给读者介绍而非立标准设定,虽然措辞里不可避免地带有感情色彩()
这篇文章涉及了这么多概念,你有没有什么特别关注或者自己喜欢的内容?
一个是意义的流动,探讨意义所指涉的叙事世界本体,是如何被符号束缚和从语句中释放。所谓:
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
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
梵炁弥罗,万范开张,元纲流演,三十二天
对于下层叙事来讲,世界大抵就是这么生成的,从虚空中忽然出现文字,其语义生成了逻辑与法则,其形式演化为物质世界。所以从这里可以深入结构主义语言学范畴,契合常见的上层叙事创造下层叙事的设定。
另一个是模态实在论,研究可能世界与不可能世界的关系,探讨现实与虚构的界限。然后这一理论又可以联系到叙事聚焦这点,更加明确在场的观测者的作用,使得上下层叙事、同层叙事的不同域、平行世界与时间线、逻辑与“常态”、现实与非现实,这些东西都有更明确的联系,更明确的虚实区分标准,同样也能回答诸如沙盒与正式站点中的文章的叙事层级关系。
好深奥,看不懂,请感兴趣的同学自行移步讨论区讨论,或者在自己的文章里多写写多哔哔(doge)。
不过,要是说到你对“叙事”相关写作堆砌高深概念的做法的不满,似乎就要提及我们另一篇文章:SCP-CN-1875。或者说¿SCP-CN-1875?
这篇文章似乎是你在2020画廊大赛中的作品,你当时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想到这样一个主题的呢?
在这篇之前我看到的某些超形上学文章基本上不是堆砌一堆生造词就是后面下层叙事反杀上层叙事,都快变成套路了。
而这容易带来某些负面观感,比如开篇直接告诉读者“我”是虚构的要杀死你们,会破坏“暂停怀疑”而让人出戏;若之后又说杀死的是伪作者,或者这是更上层叙事的安排,又让角色们的反抗剧情变得可笑和无意义,就如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一样。
沿着这两个感觉拓展下去,就滑入了解构之中,将那些设定都推进无意义里。角色们提出一个个理论,创造一个个名词,使用一个个异常,研究怎么杀死读者。若读者放弃了“暂停怀疑”,褪去了超形上学在其心中某种奇妙的观感,大抵会觉得上面说的没啥意思。
而这个主题,主要是看到配图的拍摄者说,里面的滤口像是基金会的标志,然后我就联想到了杜尚的小便池。小便池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祛魅的效果,而当时基金会中被赋魅最多的便是超形上学。然后瞧,超形上学冒泡泡,酷到爆,爆了就啥也不剩。
毕竟超形上学本来就是一无二随的东西,恰如一个个飞溅出来的泡沫,有些人纠结设定,为了贴合现有设定而创作或拓展,某种程度上是本末倒置了。
那么,如果你现在为读者推荐一些“叙事”的写作建议,或者希望未来可以见到什么样的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建议的话……除了多拓展创作方向外就没了,目前超形上学文的问题就在于重复写的人多了,变得老套而没意思了,明明还有那么多切入点。虽说如此,我自己在试图写新一点的角度时,也感到挺棘手的,所以就不强求了。
这里就推荐看一下《述叙事学与你》这篇文,作者把叙事结构附着在虚构粒子上,也算是扩展叙事理论的一种尝试。
要说想看的文,个人挺期待看到有人详细描写“太初有道”,比如用格雷马斯生成轨迹(generative trajectory)理论,阐述叙事世界从文本变为实在的经过。以及那些利用文字游戏坑上层叙事的下层叙事反抗方式,比如用“花园小径句”令上层叙事走入小径分岔的花园,从而获得更多未来的可能。或者语义与心象的差异,造成下叙世界的现实分层,而在上叙眼里是如同视网膜般将所见叠成了同一层面。又或者叙述本身,通过语境、模态什么的选择了所要示现的可能现实,明晰虚实的关系并模糊转化界限。等等。
总之就是发掘叙事本身的性质,而非换成“维度”一词也适用的剧情。
那么下一篇是这篇,一篇同样牛逼的指南类文章。你挺喜欢写这类文档的?
倒不是,主要是觉得逆模因文遇到了和超形上学文类似的题材问题,除了记忆之外还能有什么扩展方向?而逆模因基于模因,模因又是传播学相关内容。那么回归本质,从传播学本身探索逆模因这一题材。
然后那段时间我为了拿在学生口口相传中的跨学科加分传说,而去学习健康传播学相关知识,便想利用所学来发散一下思维。说起来本是传播学专业的62曾经说过他想要写一篇真正的模因指导,然后鸽了。如果他写出来的话,应该会对相关文章的创作更有帮助。
以及顺带日常鞭尸某篇所谓的模因战争。天哪,模因不是那种你要“在模因战壕中看见模因导弹徐徐下降”的东西。
噗,攻击性+1点。
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你似乎将逆模因的概念做出了很大的推广,并且也做出了相应的一本正经的介绍。可以分享一下你具体的创作思路吗,怎么想出这些特点内容的。看的多?还是自己嘀咕出来的?
其实并没有拓展多少,不如说仅仅是目前主流的记忆影响题材,还不能发掘出逆模因中心页那句话的潜力:
逆模因是一种具自我屏蔽特性的概念;一种透过其本身的性质,以阻止或防止他人将其传播的概念。
画个关键词“传播”,这时候我们便可以拿出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信息传播机制了。再画个关键词“阻止”,那么阻止信息传播的,便是“噪音”了。把噪音放在传播路径的每个节点上,思考在这个环节里,逆模因会怎样阻碍信息传播,便自然就琢磨出来了。
你今后还想创作这种类似的文章吗?有没有现成的想法?
难说,毕竟太鸽了。不过倒是设想一种语境暗示逆模因存在的想法。
就如中式恐怖那样,用物象所蕴含的象征,调动文化所养成的潜意识感受,来形成特定的心象。你并不知晓这东西存在,但直觉里会告诉你有什么。这是一种模模糊糊的认知和随之而来的思考,然后便是“打住”的警觉。我那篇 SCP-CN-2990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这种尝试,虽然并不是逆模因。
或者就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像“令人xx的是”这个句式,在汉语里是很惯用的,而这里就包含了指涉对象。令人悲伤的是,我们不知道这东西能做什么。又如一个孩子说“我要手机”,再给这句话加上手机店街边或家里的场景,阅读者自然脑补出指涉到的手机,其持有者以及遭遇会分别如何了。这也是习惯语境补充了分析步骤,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是直接绕过逆模因而又指涉到它的方法。除非具有逆模因效应的实体,直接出手消灭相似概念以及相似概念的相似概念以及……,或者阻塞心象的呈现。当然,这也可以写,只是这逆模因就成了现实扭曲了。
当然当然,不出意外地因为写作难度太大而鸽了。
彳亍。
至少,写出过一些其他尝试,就是那篇守密者之匣,用信息茧房达到逆模因的效果。
那不如我们就顺水推舟……
那么,如你所说,“这篇是什么呢”.jpg
这篇就是典型的基金会玩脱了。全球超自然联盟和基金会以及其他研究逆模因的组织,联合成立了一个机构,研究出了一种能吞噬信息的蜘蛛19,养殖在根服务器上,用来顺着网线解决网络信息问题20,形成逆模因“网络”。自投放之时起,(也许)无人受到机构以外的模因污染。机构用其给平民制造信息茧房以维护帷幕,殊不知他们自己也被这些蜘蛛关入茧房(物理)之中,以为这些蜘蛛是听话而有用的。
然后研究基地的一处“闲置”建筑中的研究员发现了问题并找出破局办法,他用自己的生命撕开了茧房一口,向外传递信息。研究员发现研究团队里存在有混分的卧底,于是便利用其制造漏洞,来“脱离”基金会和“加入”混分,避免那些蜘蛛针对“基金会/机构”成员的遮蔽,这象征了从其他地方获取信息以脱离所营造的信息茧房。
而这篇也暗示了逆模因部系列里,为什么逆模因研究机构会越来越少,逆模因部也越来越少人的原因之一。
这篇文章的创作似乎是在逆模因指导之前发表的,是否说明你逆模因指导太鸽了(x)。
看来你似乎很喜欢逆模因部系列故事,有受到这方面的启发或者影响吗?
嘛,毕竟指南的目的是服务于文章创作。以及说到启发,其实并不多,因为我不经常就此主题创作,加上不擅长写故事,于是就这样了。
故事确实写的不多,我相信读者们会从这篇采访中看出来的(点头)。
不过倒是引发过思考,思考如何在不直接指物的情况下,描述对象的性质,比如以前考虑过割圆术那种逼近试探。然后我发现,带着这种创作意图的话,相比写逆模因,写误传部更适合。
对于逆模因方面的故事创作,你还会继续吗?
大概确实鸽了()。
很多时候点子本上记满了点子,但就是没动笔(叹)。
那么其实讲道理,一开始你说守密者之匣的时候我以为的不是这篇,而是你在文章中挂上链接的另外一篇文章。就是这篇lte的goi格式文章,原本我以为你指的是这篇。这篇似乎是你为凡人终死竞赛创作的第一篇作品,它是为什么会被你和前一篇逆模因skip做出关联呢?
准确来说这篇goi格式比前面那篇的scp写得早,scp姑且算是这篇部分设定的延伸。
那么请作者来讲解一下当时参加凡人终死竞赛的心境,以及这一篇作品的灵感吧——
参加凡人终死竞赛其实没啥心态,就是想参加竞赛于是就参加了,以及一些杀别人oc而不用担心ooc的微妙快感。我所写的古蛇这一角色,是回收利用自我中学时就构思但根本没有动笔的一篇小说《并不神圣的巨龙战争》中的设定。在其中,古蛇形象是一条衔着鲜花、缠绕在倒塌十字架或者断剑上的蛇,它因为不愿屈服龙神的权威而反抗龙神,“堕天”而成为了大反派。
而在基金会里,这一角色也贴近WA的 SCP-4343 里的设定,也能和图书馆毒蛇联系在一起。总之是恰好有一个角色的设定和特质与基金会的文章契合,趁着竞赛就写了出来。“你们终将获得自由”。此时,龙神的角色就映射到了GOC身上。GOC为了维持自身对帷幕的控制,而试图阻挠古蛇将超自然知识传播给世人,阻挠其将世人扬升至不朽。在登神系列里,基金会也是这般形象,拒绝承认常态早已发生改变,而试图继续维持原状。“凡人终有一死”,而GOC则将继续保护“凡人”,“无论他们愿不愿意”。
而这篇文章的场景设计也是参照了启示录里的场景,比如由天上三分之一星辰组成的群星之蛇。群星之蛇在此时是知识的象征,是诸多神学体系中通往形而上高层的神秘知识的显化,那么要如何杀死知识本身,如何杀死永恒的本真?逆模因部系列里说:“理念是杀不死的,除非用更好的理念”。在这里,则可以说:理念虽然杀不死,但可以被打碎、被遮蔽。因而GOC和基金会利用了深红之王的力量,点燃了知识之树。圣经里那焚烧天地净化世界的大火,在这里是盲目的妄火和恐惧的怒火,“火光照亮了新时代”,帷幕继续统治世界新千年21。
而分散在宇宙/理念圈中的知识残片,则被放入“守秘者之匣”里,恰如异常被基金会放入收容室里那样。只不过这个“守秘者之匣”具有逆模因效应,遮蔽了内容物向外界发散信息,也遮蔽了世人在心中想起其或发现其的可能。于是,“异常”就从“常态”中人为区隔开了,而“真理”从未在基金会之流手中,对所有人敞开。
然后在这里也埋了个小彩蛋,这里有个链接链接到了逆模因部系列,暗示可能会有if线从这里通往那里,基金会和GOC又又又玩脱了,“守秘者”扩大了其要密藏起来的“异常”的范畴22。
这篇文老实说因为临近考试而匆忙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写完的,很多彩蛋和象征都没有来得及埋下,就如GOC那两个行动的代号多么朴实无华。然后对62鸽了感到遗憾,我当初写的时候就已经想要在后续就图书馆行动拓展,安排62如何本体上惨死在图书馆里了。
那么守密人之匣是你打算长期塑造的一个世界观吗?还是只是在这一篇使用的?
只停留在这篇
这篇的观感毕竟相当不错,你在写这篇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境,写爽了?还是查资料很痛苦的感觉?以及,这篇的格式呈现效果给人的感觉很棒,分享一点心得呗?
说不上用了什么心境,正如上面说到的时间比较赶,在写这篇文时基本上是直觉创作,用自己比较爱做的写作手法——整合设定,把以前看过的深红王、夜之子、逆模因、登神等一些设定的某些部分连缀到一起,除此之外就没有查其他啥的资料了。
不过也算是沿用了以前构思1999战记和前面说的小说中的场景的那种感觉,那种太空中大炮轰怪兽,地球里联军将各种物资运来运去的感觉。然后再对接上基金会世界观,某种程度上这篇就变成了4343的续作,也学4343搞了些神叨叨的话,蒙上某种玄异感受。
心得的话就没有了,因为我只写过这一篇GOC格式而已(笑)大概大场面会掩盖过一些不足吧。不过大场面也不应是完全空洞的,一些细节部分就留白,或用报菜名的列表大致勾勒了剧情方向,相信读者脑补的力量会胜过作者的笔力。而在整体剧情上,可以看到的是,基金会和联盟在面对像是巨大星体逐渐逼近地球时,仍能针对对方各个性质而制定对策,看起来游刃有余而兼顾各方面,显得专业。总之就是疏而不漏。
那么帅的旅程就此继续——然后是竞赛进入了第二轮
你为什么会把上一篇叫星陨之蛇,而这篇叫做炽燃之蛇?
因为这篇的最后,揭晓了基金会之目的,即寻找并利用深红之王的力量焚烧古蛇。佛经有云:
此一切法,皆悉炽燃。言炽燃者,
眼亦炽燃,色亦炽燃,眼识炽燃。
眼触炽燃,眼触所因生者,
有受若乐若苦非乐非苦。
彼亦炽燃,以何炽燃?以欲火故烦恼炽燃,
以嗔恚火烦恼炽燃,以愚痴火烦恼炽燃。
而上一篇则是由群星显化而来的古蛇,其身体被击毁,象征星界上的“群星”,异常的力量与知识与智性,宛如流星般陨落消失。盲目的妄火如坏劫之火般烧上天穹。就如我评论区所说的,
十方三世,悉皆炽燃
说个也许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我在写诗歌时,不那么喜欢跳跃感,或者说,蒙太奇感觉。细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我的诗歌是一种长镜头式的运动,当然因为诗歌本身体裁的限制,更像是一种跑马灯式的变化。这便是我的创作偏好,万物流变了。事物恒动,意象推移,万般变化,俱为一体。
一般来讲,人们在认识一件东西时,是用经验感受物象,用完形确立意义。而现代教育里,更强调逻辑性的推知。而在现代生活中,二者常常并行,但不能完全替代彼此,因而有时会造成认知间的疏隔。就像机械论一样,独断认为这个词语里应当有这么个意义,但意义却在感性中偏移,造成某种落差。
基金会恰如詹何度牛一般,理性侵入感性,逻辑解构完形,耗竭了语义的前现代诗性。深红之王便在潜意识的撕裂间发出了怒吼,但这对于理性来说,是莫名的感情,盲目而无端。
那么让我们转入离地焰光旗的内容,先说说当时比赛进入第二轮,拿到要写死的人物与遇到对手是的感觉吧。
宿命之战。
这篇文章又是如何搓出来的?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吗?
这篇也是我之前就有构思现在回收利用而已,不过当时打算写的是SCP项目。用叙事诡计写一座定时异变的城市,一切线索都指向了欲肉教,但点开机密折叠后就来到赤子居住的小世界,离开其中之人需要被记忆删除。然后在小世界的某个研究员一直给仅有几个知晓此事的高层发劝阻信息,而最后一份信息则是一张泛着红光的水面。基金会试图让外人以为庙中供奉的是亚大伯斯,隐藏了指涉的力量,使深红之王不能完全染指“赤城”。后来发现自己写一篇城市档案和给各个城区以及时间段安排象征意象,还是笔力严重不逮。
而本文的人物与情节设计,就和评论区所说的那样,是我对深红之王本性的思考,对道教思想的发掘,都是具有象征性的意味。岿阳派应对深红之王的方式是朴质清虚的赤子天心。而基金会动了邪念,生了妄心,那被岿阳派所教化的赤子也杂染了尘埃,深红之王的理念也渐渐回归。
于是,念青丧命于一具过往的尸体身下,丧命于本被调伏的原初躁性“性与暴戾”之中,而自身也被仪式性地阉割,既是象征切断“天之根”,又对应了基金会篡夺“乌拉诺斯”之权柄。
好厉害,感觉要长脑子了。
当时你写的时候和他商量过吗?还是直接提笔就干?
没有商量过.jpg
毕竟竞赛是可以自由写死别人oc的,若是都去商量就多少畏手畏脚了【
这好像是你少数几篇正经写故事的文章之一,这方面的创作相对于你庞——大——的作品量怎么这么少呢?
因为正如前面所说那样,我并不擅长写故事。小到人物对话和人物塑造,大到剧情节奏,都很苦手。这从小就是这样了,没看过什么长篇名著,也没有动笔写长篇小说的需求。
纯设定控,我懂,我懂.jpg
[瘫倒滑稽.jpg]
不过你最终还是写完了这么长的故事,当时有没有什么后续想法,比如“我又能行了”然后一举写个老多。
不会,一般写完后就疲软了,游戏时间.jpg
真贤.jpg
结果后来一篇又是一篇故事,为啥这么选择捏?
因为我没想到会轮空,猝不及防要被迫打复活赛,然后WA的角色一时间想不出在哪里死比较好()。
而这篇故事其实也是回收自我初中写的一首也是没有写完的诗,从诗歌的意象中拓展开来。
这首诗原本写的是中东难民带着他的孩子偷渡欧洲的故事,在虚实之间穿行,在梦境与幻想之间挣扎,在交错的叙事中讲述他一生的故事,最后结局却是在沙滩上抱着死去的孩子号啕大哭。
移入基金会里,就变成了WA为了救其爱人而死,而其爱人为了复活他而接受古蛇的力量,在梦与现实的夹缝中求索,捞出WA。但他再也不能与WA相见了,他在从死后世界追回灵魂,并重塑爱人时,“赤の王样”已然成为了其过往的噩梦(也就是说,他爱人有可能参与了SCP-231的收容),被记忆删除的片段不断在记忆的深处涌出,从而导致了红王投影侵入现实。
因红王具有回溯能力,又一次造成了时空和因果的局部崩坏,纳撒尼尔选择将其投影重新封印在他爱人的梦境之中,而自身也吸收了那污浊的因果,化作他爱人的噩梦,为的是不让其他梦魇污染到他爱人。他的爱人最初化作山羊,那是恶魔的象征。但他替他承担的罪业,让其复归人身,而自己却化成了红龙,在靠近WA时被SCP-CN-1205刺穿和扔入火湖中。
传出去,ej一直在啃初中老本。
[瘫倒滑稽.jpg]
毕竟写都写了,写不完就在基金会里回收利用了。
题外话,还有存货没?
有是有,在图书馆里发了不少存货。还有一直鸽着的,以及剩下的一些现实题材改成基金会世界观就不大好写了()。
最后你似乎在讨论区里列出来一堆梗,加梗对你来说是一种习惯吗?
除非是明确就是在玩梗的文,不然多数时候只是感觉“此处应景”或者“这个"典故"会有意味”。
感觉你一下子能把话讲好多。
我说,你该不会其实都整理好了在等采访吧(doge)。
这倒是没有,毕竟要说的话确实在评论区里说得七七八八了,剩下没完全说的就是创作时的情况了。
[瘫倒滑稽.jpg]
那么,借着这个话题,让我们直面接下来这位古神,中分网站上的集大成不可名状之物——
首先,为啥是谢娜?
因为是当时的梗,比中美开打世界大战,还要危急的事情是什么?谢娜微信登不上去.jpg
以及这里也是暗用了“获麟”这个典故。“获麟”这个意象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终结”这个象征,“绝笔于获麟”。在这里就是“史书”告一段落了,而在诸多大事件中,谢娜这个梗就颇有黑色幽默的感觉了。
那么下一个。你都是咋整出来这么多设定的啊啊啊!
多看,然后找出交集后硬联系在一起.jpg
这就是,一个人整理出的元基金会Meta-Foundation!
真的假的,你这个规划怎么做的?
这是文科生应当掌握的捕风捉影搜罗考证和文献综述的能力.jpg
其实这个最初扩展自阳阳的系列故事,围绕破碎教会和鱼肉教的纠葛。与破碎教会和鱼肉教有关联的是第一次超自然大战,在亚恩反抗狄瓦族之后展开。然后《蛇说》和《如是群鸦讪笑不止》里,又写了缢王的事情,而《缢王本纪》里又把缢王与鱼肉教联系到了一起。
那么,缢王与破碎教会的关联处,就在于鱼肉教上了。这时候给缢王安排个身份,让他成为狄瓦族的王,于是一切就联系到了一起。狄瓦族之王畏惧反抗军,便自缢而死,听起来挺像历史上的某位皇帝,没错,就是崇祯。所以他的形象也往崇祯上靠拢,甚至我那篇《缢王深殿里》的一句诗,“龙君打向阿伽城,祸主忙寻上吊绳”,也改编自渔鼓词:
正月里来是新春,闯王打下北京城
官兵抱头四下散,皇帝忙找上吊绳
不过为了兼容《群鸦》和《缢王宫廷里的魔杖人》和其他几篇,我就再引入其中提及的阿拉卡达大使,让他作为佞臣和幕后黑手。让他推动缢王走入邪道,掀起第一次超自然大战,煽动国人暴动,诱导缢王在走投无路时自缢。
而地上奥托世文明文明被狄瓦族灭亡则是后来加的,刚好这个文明灭亡在第零次超自然大战中,刚好古代那段时间里,古印度文明突然覆灭。然后破碎教会和鱼肉教的其他联系自然不用多说了,毕竟这两个设定被很多文章用,也有不少现成的联系设定。
超自然大战自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如何把东方也卷入进去呢?当时是商朝,商朝有个大事件是妇好伐鬼方。那么事情便明了了起来,鬼方在一些地摊传说中是雅利安人,雅利安来自中亚地区,是伊朗人的祖先。而狄瓦(daeva)一词词源便是波斯语中的“恶魔”(不过在其他印欧语言里则是“神明”的意思)。雅利安人入侵中原,便等价对接为狄瓦族入侵商朝。在整个中心页时间线的最初构思里,在“历史的另一走向”竞赛的《万里河山沉旧画》这篇里就说,亚恩没有选择覆灭狄瓦族而是在缢王自缢后成为狄瓦族的王,率领狄瓦族入侵。
然后在离开这个原线并把其当做if线后,狄瓦入侵中国就改成了鱼肉教入侵,而原先的狄瓦族残部则被赶到了蒙古高原,所以《未完编年史》里,燕国大将秦开才会和狄瓦族作战。刚好 daeva 的译者将其音译为“狄瓦”,而“狄”这个字,在中文里泛指北方游牧民。
而从鱼肉教入侵中国,和鱼肉教崇尚肉体塑形术这两点出发,便能联想到对方是妖怪。而和商朝灭亡的妖怪就有九尾狐妲己,而阳阳也写了一篇文说妲己是鱼肉教的。这样,世界观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这时候再拓展,就能联想到道教,然后中分里就有岿阳派。多亏红瞳并没有限定死岿阳派的设定,这里就可以给岿阳派加戏,说它与夏异常有关,与破碎之神有关。然后来个老子西行和东方三博士那样的剧情,让岿阳派派人西行传道,然后就有了金公这个角色,他教授布马洛建造巨大的机器人,以应对鱼肉教帝国的扩张。
世界观就这么从缢王上吊中吊出来了。
然后再从各个涉及的项目展开,从其自身所涉及或被涉及的其他项目展开,便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时候再细细思量怎么协调和取舍就好了。
斯国一。这篇文章写了多久啊?
你是说中心页吗?
对滴
中心页的话用了一个多月,不过整合这一行为则是从我第一篇文章《律召调阳》就开始了,到了第二篇文《万里河山》那里,就大概梳理了当年的基金会主要设定中,涉及鱼肉教破碎教会和第一次超自然大战的部分。
写起来好爽吗?
其实还是挺头疼的,毕竟杂糅那么多特别考验头发数量。不过能推销自己的设定出去这才爽。
那推销出去了吗?
没(泣)
不过至少这篇有写到一些
[抱膝哭虎裤里.gif]
拍拍,至少在“看起来好恐怖”评价表上应该是位列第一的。
如果让你现在给这个中心页打一次广告,你想说啥?
十方大梦溶朝露,亿世劫灰沦太渊。从创世纪到当代的万劫兴衰,各个分部组织的往来起落,一个个故事交错在这时间的花园里,恰如星表般构筑了基金会历史的天空。
鼓掌(呱唧呱唧)。
以及小彩蛋,kismet 是土耳其词,ephemeris 是希腊词,kalpas 是梵语词,这也在暗示了这个设定系列是试图包络整个基金会世界观,以强调基金会世界是一个整体,而各个分部之间也应该是相互联系的。
鼓掌(呱唧呱唧)。
在这个设定页里除了各种你整合的资料,也链接了很多你自己写的作品。
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将不在本部分进行采访(手动滑稽)。
[滑稽倒地吐血.jpg]
你对在这个设定下的作品是什么态度?是一开始就寻思好“我要把他们放在一个统一的设定下”,还是有了这个设定之后才觉得“他们可以被我放在一起”?
对于别人的作品是“一开始就觉得它们可以放在一个设定下”,毕竟是先有作品再有整合的,而整合也是基于现有的设定。
不过倒是在设定的取舍阶段有过挑选更外延的文章的考量。然后自己就从这里出发进行创作,用自己的文章将这些进一步加强联系。以及若是注意的话,在这个设定里我自己的文章,大部分都涉及了第一次超自然大战,从诗歌到文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形式,来讲述这场大战。某种程度上算是史料了。
这个设定对你今后的文章创作影响大吗?或者说会不会成为一种“先决”的设定集,不自觉地先考虑文章该如何放入其中?
不算大,毕竟这个设定又不是能兼容所有的思路。而且自己就挺随意的,感觉怎样创作方便就怎样创作,若设定有出入就不管或者直接抛弃来写。不过要是有些地方合适的话,也不介意想办法给其腾一个位置收纳。
而创作这系列的文章时,我一般都是有明确意识,在创作之前就已经有“我要写这个”的目的了。若我没有想过“要不要写”,那就不写这个设定了。这里说的位置是,在自己设定的文章里面,给适合这个设定的其他文章留个链接之类的或者几句话关联。
对于中心页本身的内容你会增添删改吗?就是每个年代发生的各类设定。还是说就放在那不动了?
有时会的,比如完善了一个大事件的构思,或者又整合了什么新设定。但多数时候是鸽着。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顺着这个设定的视角,来看看这个设定下的文章……
看完了吗?各位读者?看完了就把眼睛挪开,前面说了这些不会问,我不会文言文。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挑一篇不那么文言文的。
这个,怎么说呢,实在有个性。能分享一下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
好狠。
说实话,如果前面是在文章中偶尔带梗,这就是直接把梗糊在观众脸上了。这篇文章的这些梗都是怎么来的,专门去查的还是日积月累的?
这是等级三迷因.jpg
其实像这种戏仿重要的还是平时积累,在写的时候凭着劲脑洞打开,不然就有龃龉的感觉,然后把沾边的东西魔改联系,只要元素对应,就能摁在一起。我还考虑过写“飙船野郎”,在教会博士的世界观下,凿海和回转寿司的传承人一同寻找 kondraki23这位圣人的遗体(瓶中船),让他的 dick 和自己结合,发挥出“让人幸福”的能力。然后回转寿司传人用无限回转打败幕后大 boss,仙人掌设定里的 O5-4“黑鸟”,而刚好仙人掌这个 O5 的特异功能明显是 neta 了大总统从平行世界拉人的能力。瞧,这些元素都对应在一起了,就成了梗了。
额,草,行。
为啥会突然想起迫害凿海呢,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是因为凿海先自己把“凿凿”谐音成“JOJO”的,然后我就发挥想象力。海绵宝宝比划彩虹.jpg
从幻音之屑,到殴打潮流,到深海远征军24,再到76年之夏25,再到墨西哥之风,再到鲨之海26,再到飙船野郎,再到凿凿福音,我都想好了一整个迫害故事线了。
甚至还给 GEC 的载具,用怪物猎人里面的歌曲起名了。比如空天母舰起名为“高雅残暴”号。然后 SPC 的滑齿龙议会就和咬冴舞波国家的巨齿鲨信仰相敌对,再把古生物斗兽也卷进来。总之,发挥想象力,扯就完事了。
当然不能落下JOJO里的替身设定,而GOC里面的紫型实体明显也neta自此,这就很好开扯了。
最后也顺便迫害了阿萨,阿撒•雅鲁基,就是西撒/压路机阿萨.jpg
这恐怖的技术含量,关键是你还没打搞笑标签。
一本正经说瞎话,打搞笑标签岂不是说这篇文章不正经吗.jpg
绝了。
你会希望这类型的文章出现更多吗?
难说,因为口味是会变的,可能出现太多后就不喜欢了。
审美疲劳嘛。
融梗比这更多的文章应该也没别的了。
你有什么玩梗方面的心得或者说感想吗?和大伙分享一下嘛。
正如前面所说的,元素对应就能在那里埋梗,能让人感觉“脑洞大开”和“这也行“的那种。我个人就喜欢玩谐音梗,要扣钱的,一旦开始搞谐音,就容易发散思维和铺开来了。
当然如何不尬玩还得看情节的契合程度,这点的话这篇指导里说了很多,,就不详细展开了。总之还是老生常谈的那种,知道的会心一笑,不知道的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那么接下来是这一篇,我觉得还是比较独特的
你看,你玩梗这么多,正儿八经的crossover好像不多。当时参加电子游戏竞赛的时候是怎么构思这篇文章的?
这可就一言难尽了,待我整理一下。
在参加竞赛之处,我考虑过很多游戏,像是《oneshot》、《绿叶之冠》、《undertale》、《回音镇》等等。后来想了一下,就选择了《莱拉是谁》这个游戏。一来游戏的设定更容易融入基金会世界观,毕竟里面都有理念圈(心智圈)了;二来也有些存稿可以利用。
这篇的底稿源自在后室维基那边,给晨风vallerback的设定写一篇承上启下的故事中的结构。在那篇构思里,是设想从不同视角反应一个故事的侧面,牵涉了集群意识、意识所形成的伪神、伪神因构成性匮乏而对现实的促动力、自证预言、回溯性因果改写、心灵占卜的时空闪回、思维潮汐、世界意志,等等。后来力有不逮自然鸽了,然后到了这个竞赛就回收利用构思了。
而在这篇文章里,原定是要将基金会里的超形上学、奇术、非现实/超现实、理念圈、模因逆模因等理论,以及灵魂与肉体、时空、形态场等结构,统合到一个体系里,搞成基金会宇宙本体论的。自然这个也和之前那样,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加上时间不够,只写了这么一篇很不满意的文章。不过现在也把原来的构思忘得差不多了,就说说还记得的部分吧,可能说到哪就是哪,会有些跳跃。
扯了那么多,回到文章中。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是主角“我”在花园迷宫中进行的一场寻找“自我”的旅程,其中穿插着铺设世界观用的 crossover 剧情线。理想情况下呈现的效果应该是,打乱故事片段,使得迭代随机显示,从而让整个叙事由于叙述顺序的不同而连成了不同的故事,就像《小径分岔的花园》所说的那样:
在所有的虚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在彭睢的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小说的矛盾就由此而起。
总之以上就是当初的构想了,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力用一篇故事就整合完基金会世界观下的几个大的体系。
这是一篇……恋昏崎新闻社,的报纸。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报纸”格式的文章呢,点子又是从哪蹦出来的?
这篇文其实一开始寻思着日本那个特事课在中分还没有人写,打算写这么个goi格式,走刑侦路线,但写起来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个料,还是写写新闻来引出案件,所以目前这篇的开头还能看见些原来构思的残余。
而这篇又能追溯到更早的老本,就是我之前说的入站的动机,那篇发布在今日头条上1999战记。而那篇文的点子,也源于《1999巨大灾难降临人类》这本书里所介绍的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其中就有一段诗:
月亮的统治已过二十年
七千年另种物体将把王国组建
疲倦的太阳哟
将停止天天运转
到那时我的预言与威胁
将到此结束
我在1999战记那篇文里,就此展开,用“兽记”附会诗中所说的“另种物体将把王国组建”,然后又附会基金会里的外星人大脚怪啥的。
在加入中分后,我就打算把我这篇战记重投到基金会里,改写成《1999,气功热、天外来客、诺查丹玛斯》,可惜战记在此前就被今日头条的审核夹了,连草稿都不留下来,甚至翻网页时光机也找不到,然后就鸽了。
过了许久之后,我看见了隔壁日分出了《1998》设定系列,感觉很有意思,抱着安利这个设定的想法,就有一股写文的冲动。特别是里面还有涉及到 furry 的部分,一种将正常人 transfur 的疾病,奇蹄病。
然后我就想到了之前放下的诺查丹玛斯,想到了那兽印那“别的物体”可以对应奇蹄病;又想到了“被刺穿的新罗马”、“恐怖大王从天而降”、“巨大的孔弗拉克拉西翁”可以对应该设定中的 911 事件。然后然后,就好回收利用旧思路了。
而 furry 这一群体,在现实中又有过被指为兽印的情况,再加上些 sodomy 等刻板印象,可以想到这一群体肯定在某些宗教人士里,宛如恶魔。然后日本在以前有奥姆真理教搞过恐怖袭击,这样一来,受害者和加害者就有了。然后便是添加要素了,furry 和奇蹄病患者这一群体,这一群体的聚会中所出现的一切都完美符合末日论邪教中的恶魔教义,再加上经典的疫苗阴谋论,便出现了恐怖袭击。然后再拓展一下,恐怖袭击对社会造成了剧烈的动荡,间接影响了世界的局势,又促使世界人思考奇蹄病相关社会议题。
另外还有个小私心,就是放上张捏了好久的 ai 图【
原来渊源这么长的吗。
在评论里,看你似乎还和日分沟通过相关设定。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就是在 discord 上问了对方,但对方在我写完之后还没有讨论出一个确定的结果。所以我就先发了,然后过几天对方就讨论好了。然后 Mishary 又跟我说了一下设定的事情,说感觉我这篇文里死的人太多了,比时间线后面的那位日奉家族的人杀得还要多。我就说这篇毕竟是奇术恐怖袭击,在奥姆真理教的基础上扩大化了一些,然后一些数字是故意为之,凑那宗教元素用的。
那么这篇拿了个goi格式精品,你当时对此的感觉如何?
其实没多少感觉,感觉这么一来就能推销一点1998设定系列出去了。
居然是推销员的心态吗
是哒,我其他涉及日分设定的文章都是这么想的。我甚至计划写共异廻延、相貌失认、财团放送局,只是都鸽了。
接下来这篇是……又一篇“鬼才之作”
看来你是合著者之一。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个重量级作品的创作过程吧
老实讲,我只负责屎山代码(然后懒得返修了),然后再加点梗而已30。以及过程似乎也没啥好说的。就是之前我帮了合著者修了代码,然后他们就找我写些代码,然后就完成这篇了。
当然最有趣的部分是发出来后被油桶盯上,油桶不懂梗搞得老正经了,用权限锁了文。后来还有一次在竞赛里,油桶也搞得太正经了,跟我争论我的整活文的内容。这就是我作者页里两次和油桶对线成就的由来了.jpg
噗,“律师函警告”
你是在项目之初就帮忙做代码吗?还是半道上车的?
在项目之初就来的,有之前的合作基础,之前才是半路上车。
那么既然你这次如此专注于代码,这篇的代码又如此恐怖,可以分享一下你当时编写代码时的经历吗?以及你对于在文章中应用代码持一个什么态度呢?
堆筑屎山是很难受的经历,特别是这种代码居然有工具能生成而我不知道,反复 debug 反复去世,我是不想回头再看这堆东西了()。
以及代码相关争论也是老生常谈了。个人觉得代码是利用线上阅读的特性,做到一些超越纸质阅读的功能,实现特别的视觉效果。这是一种工具,服务于叙述而已。很多人都对空有视觉特效而缺乏实质内容的文,特别是以前流行过那种要十秒钟才加载内容特别特别是只加载一句话的文,感到不满。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是如此了。
当然若是文本和代码都很贴合,就没有人在意这是为了炫技还是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了。况且,想要搞得花里胡哨的话,为什么不直接用游戏实现,不直接让读者下载安装包呢?
爱死西皮 DLC 史低春季特卖
这一篇,以其突出的谜语属性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次采访不知能不能抢一次解密的工作?
这篇文是我计划中的“五路证明”系列31的第一篇文,让证明部从不同角度论证自身的世界是实在的。
然后首先就遇到一个问题,如何证明自身的证明是有效的?身在庐山中的人,需要一个不卷涉其中的存在,在外部观察庐山。这便是2999那位观察者的作用了,观察者所聚焦的现实便是证信的现实,远离聚焦的则是非现实,就如在《导论》里所说的那样,相对其的现实是“一场幻梦”。
道哥DouglasLiu其实一开始解的方向就是我最初的思路,基金会向这位正在俯瞰整个 SCPverse 的绝对存在者(the Presence),上帝或者上层叙事什么的,发出“认可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请求,然后对方就回应。基金会所做的便是将那些异常,或者说证据给收容。这样基金会就能在不同层次证明,那些心灵影响、现实扭曲、叙事覆写、至高神性这些“异常”,虽然字面意义上能改变“现实”本身,但经基金会之手证明其并不会改变自身世界的存在性,且基金会有能力兼容它们的存在。
但仅限于此的话,则还是超形上学和2999那套东西,只是变得不说人话了而已,体现不了证明部的意义。所以,我就把这位观察者,放到拉康所说的他者的概念边。然后这样就明了了起来,证明部将信息发送给“他者”,再经由对方返回,以回溯性地构筑起自身意义体系。
在这篇文里,由于证明部是从自身出发的,也无法确定真的有那么一位他者,因而此时的他者是假想的、缺位的,所以开篇便是一个逃脱了的“高地狮”,亦即“麦格芬”32。
证明部所追求的存在本身不一定存在,但这一意义是可以后来再塑造的。证明部在追求证明的过程中,已经自我证明了自身这一证明行为是有意义的。证明部所证明的六类证据,是来自 Étienne Souriau 的叙事理论,代表一出戏剧的不同要素,这些要素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而在这些要素里,证明部的符号“原初之鸟”也嵌入到剧情之中,无论是收容措施、名字、事物外貌还是现象本身,都涉及了这一形象,象征证明部已参与到整个证明过程之中,或者说就是过程本身。而最后的一类收容中,证明部将叙事基调转为“大梦”,意图说明证明部已经能模糊“现实”与“非现实”的先天边界,实现可能性的跳变。
最后,证明部找到了统一体、连续运动的钥匙,并给其赋予意义。由此上溯到最初论证行为的意义,由此完成了自我指涉,内化为自身,而他者是在场还是缺席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候,证明部所在世界最初是否真的存在已经不需要证明了,只需要证明自身此时正处于意义的运动之中,证明自身正在存在,正在连续地存在。于是,存在便存在了。玄乎一点来讲,证明部完成了“神人二性”的同位统合。
这篇文其实并不是有意写成谜语文的,只是我找不到现成的可参考形式,加上想要写的东西太抽象,只能倒用“寓意解经法”,将意义附着于一个个象征之上,在象征跳跃之中,留下指向。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尝试,尝试给证明部如何进行证明的方式寻出一个可能。
就这样,证明部构筑了自身的意义体系。
你总不可能是闲来没事想这么写的吧?应该已经盘算很久了吧?
某种程度上算是吧,就是那种看见一个概念,感觉适合挖掘成新题材,但一时间想不出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偶尔琢磨一下,只好等那么一天突然洗澡时尤里卡才行了。
这是一篇修正花卉的goi格式,而且特殊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篇“被转正”的goi格式。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写出这篇来的?
这来源于一个非常经典想法,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而在基金会里有一篇文的标题,《我的终结便是新生》,很令人遐想。
001提案《美丽新世界》中,有这么一个设定,全世界的鲜花将在星球上所有生命灭亡死去时绽放。但鲜花不也是生命吗?或许它们是向死而生的,它们不只是世界给众生华丽的葬礼,也是给新生的美丽祝福。
在读完提案后,我脑海里浮现了一个画面。有个人放下了一切,独自走入深山,躺在即将盛开的群花之中。望着天空,听着鸟兽喧闹的声音,回忆起自己的一生。直到某刻,随手折下旁边绽放了的鲜花,微笑地闭上双眼,沉入大梦之中,而蝴蝶则从鲜花上飞向远方。蝴蝶在许多文学创作里,象征着灵性,代表了灵魂的形态。或许这一切恰如庄生晓梦迷蝴蝶,生死不过是一场物化之梦,生命是永恒的多阶段运动,此日当脱去粗重身,化为纯粹的生命活力能量(EVE)之蝶,轻盈地飞向无限光明的星界。
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自以前读到的故事的场景。故事是一位记者刚来到战败后满目疮痍的德国之时,觉得德国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一定十分低落,直到他进入采访对象的家,看见破烂桌子上还插着一枝鲜花,便认为德国人还有希望,德国还有未来。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新生,鲜花承载起象征的桥梁。而鲜花这一意象也是十分经典的,被很多艺术家使用。就如《克罗地亚狂想曲》一般,虽然我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没有看过歌词,但意象的感受是相通的。
带着以上思考,一条象征链便在心象中朦胧地升起,此时只需要一个触机,使感受连绵并流溢为文字。然后就遇到了修正花卉,个人感觉这goi的修正社会风气的理念,若温和一点的话,就会像那些反战艺术家所做的行为艺术那样了。于是,前文所说的感受,就具体显像为:一个艺术家用鲜花与蝴蝶创作,用生死阐释物我、人我之别,呼唤世界的爱与和平。就算不成功,至少也将一份理念传承了下去。而众生的死亡不是终点,后继者会在花开之日中为旧世界送葬,接手过美丽新世界。
这篇其实是我参照家中一本赤脚医生草药手册的格式写成的。手册右边是插图,左边则是分条来简略介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原本这篇文的确打算写成草药图鉴,不过是作为“上工”goi的一篇外围《黄庭问答》的设定一部分。计划里,那篇文是魂气之辩,是岐伯扁鹊鬼臾区和巫彭巫咸的辩论,但由于创作难度太大和知识匮乏而成为了许多放弃创作的废稿之一。而在那篇草稿里,也有花与蝴蝶的象征,不过更多玄学色彩而已。在人类的精气神深处,睡着一个小小的元婴,现在,它们得以用最纯粹最朴素的赤子形态,感悟世界的纯真。
灵台聚气润三花,蝶舞纷飞赤子家
好深的感触,原来这篇文章背后有着这么浓烈的意境。这篇文章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还是说每次心底的触动都会成为你提笔的原动力?
《文心雕龙·情采》有言: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对于我来说,没什么特别意义,兴情所至罢了。我在文档创作中,有时是想到了什么东西便写出来;有时只是想就什么写些什么东西,然后联想到了什么,再赋予些东西而已。我在《渺茫生建木》一诗里也这么写了:
一朝摧作薪,析绝旧时根
形付劫灾火,瘞风或识痕
抟灰凝脆笔,玄影磔真空
新画更侵色,浅深起毒龙
这里也是在描绘这种创作情景。在心智界基底仿佛有这么一条毒龙,搅动起劫灰,搅动起那些意象的残余、旧思绪的残余和回响。这些劫灰在偶然中间碰撞和凝结在一起,形成了想法的胚胎,只是尚隐没不显而已。一旦兴情起来,无论是为情而造文还是为文而造情,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思考,有所继承与延伸。而这种东西,某种程度上也是前面关于玩梗那部分的想法的运变。
简言之,就是思绪如潮水,感受如投水之动,泛起的浸水之物偶然间拼合为完形。
那么,被转为正式goi格式的时候有什么想法吗?
就是好耶,然后没了。
好简单。
那么这篇,你好吓人啊,怎么构思出来的?
这篇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描写我自己的惊恐感受,感受自以前频繁的鬼压床经历。
随着逐渐“清醒”和自我意识的开示,在梦中忽然意识到“世界”有些不对劲,升起了不安的怀疑意向。而对梦境本源的怀疑意识和微妙的探索意动,直接扰动和改变了梦境,使我在梦中“惊醒”。这时候虽然自我意识浮出了朦胧的心象蜃楼,但并不受控制,而是那种像泄洪一样连绵翻涌的意识流,哪怕有时候我已经明确自己是在做梦了,但这种清晰的认知也会被其所掩盖,微弱的理智被不断高涨的情绪裹挟。
自以为在梦中“醒来”后,就进入了个伪真实的世界。在那里,大抵是因为身体逐渐醒来,而产生了有五感的意识,相比之前在梦中只有视听幻象,此时就多出了触觉和体内感觉。虽然这些感觉是虚假的,且有时候会“失灵”,但在鬼压床里已经很真实了。相比在梦中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而对虚幻本身无动于衷,这种在半梦半醒中的意识,更为连续也更为真实。
上面说到对梦境世界的怀疑会改变梦境本身,也正因此,这种怀疑直接引爆了后续的情绪激化。怀疑世界不对劲世界就真的发生了异变,从而又加深了怀疑;又因惊而恐,一发而不可收拾,从而想要躲避潜意识里的什么恐怖对象,从而令恐怖对象就真的仿佛在身边一样。大抵是因为这个恐怖对象只是一种感觉,一个情感的投射,所以它没有具体形象,它就只是“在那里”而已。我在鬼压床中下意识地仓惶躲避梦境世界所扭曲出来的梦魇,梦魇也随着这意识而从各个地方变得清楚地“在”,并且“背景音”幻听也越来越强和尖锐。直到砰的一声,仿佛是中了精神锤击一样,在头疼中真正醒来。
以前有一段时间经常睡眠不足,导致频繁在短时间内的多次浅睡眠中入睡失败,连续的鬼压床和梦中梦。再加上有时体位不好,导致醒来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血管压迫、发酸、憋闷感觉。连续的“清醒”噩梦和连续的痛感,更令人感觉有鬼在折磨,哪怕明知没有鬼但难以避免想到这可能是真的。
我写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理知地发狂的感觉。从个人到基金会,都被一开始的怀疑和惊恐而走向疯狂,于是,疑心生暗鬼。我在隔壁后室的《狂傩蹈火》一文里也是写这么一个感觉,但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然后一些具体情节上的安排也是来源于自身的感受。我平常也是个多疑的人,总是怀疑门没锁上或者东西是否还在袋子里,老是反复检查,以及走着走着无端恐惧。然后高度近视又导致我经常看错东西,特别是把某些东西的轮廓看成另一种东西。然后自己家的结构也挺微妙的,总之容易进贼,所以以前就算在家把门窗都关上了,也没啥安全感。
又及,我小时候看的“科普杂志”《奥秘》中,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有种配图很吓人的动物33,会飞到并栖息在床底桌子底或者柜顶柜底;另一个是一个科学家的孩子发现他父亲每天回来后总是身体不健康,跟踪他时发现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垃圾场呕吐,问询后听说了个外星人的故事,然后外星人就破体而出。这两个故事吓了我一段时间,加重了疑神疑鬼。
我想,怀疑自家里面进了什么东西,应该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然后把“封闭”的家具都打开也是自然而然的对策了。而在文章里,被“打开”的不只有家具,还有害怕一切封闭事物的受害者他们的亲人。
综合以上感受,再加一些基金会特色的模因逆模因,就成了这篇。
为什么会为这个感觉配上这样一个基金会点子呢?以及为何最终选择了调整屏幕的呈现效果呢?
其实严格来说,这篇文的最初创作动机是当初流行 meta 文,然后想着“尽快玩一下这种简易代码特效,不然别人就玩过了”,最初只是想搞一下 jumpscare 而已。然后想到这种类型的跳杀多是那种“找到你了”的形式,感觉一个在暗处盯梢抓人的怪兽有些常见了。所以我就想找其他角度,比如从恐惧本身切入。
然后脑子里就浮现出了“疑心生暗鬼”一言,接着便从这短语开始发散思维。读者怎么怀疑?就写一个“鬼”,而且也让读者知道有“鬼”。
于是就联想到之前所说的东西了。然后读者看这篇文时,若脱离了沉浸感,多少也会怀疑为什么基金会知道得那么详细那么具体,为什么这个折叠里基金会看起来疯了一样,为什么页面突然按不了?因为疑心生暗鬼,暗鬼便借着渲染的惶惑而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你也是故事中人,这也是一种 meta。
可以说是为了一碟醋包了饺子,只不过在包的过程中融入了“料理の意味”而已。
那包饺子的功夫可谓相当到位,把很多人吃撑了,可吓惨了)你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恐怖”是如何理解的呢?有什么偏爱的门类、方法或者作品吗?
主观感受挺难说的,我也没有那个语言组织能力讲明白。就个人来说,恐怖是一种侵犯感,是一种侵犯理知的异化过程,常态公理被击碎的惊诧。你所认为的理应如此的常态被某种东西或许会或将会改变。
所以个人偏好那种不寒而栗的那种心理恐怖,偏好那种文章引导读者推导真相而豁然开朗却忽然感到不安。同时也喜欢那种虚构侵入现实的真实感演出。
好的,让我们感谢分会场这位表演者的精彩演出,带给了我们一次难忘的体验。
结语
最后再随便说几句吧!
最后再说说我自己的阅读习惯吧。我以前很喜欢阅读,但家里始终不肯给我买些书看,从没有看过一本名著,只能反复翻越父母以前买的和从亲戚那里拿的书籍,像是《奥秘》、《青少年百科全书》、《幽默与笑话》、《辽宁青年》、中学各科教材特别是历史文言文啥的。然后因为全部看完了,只能反复重看,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舍不得看那些“很好”的文章,想要留到忘记内容后再看,然后一直不看。就这样我错过了很多东西。有时候想读完也觉得心里难受得很,一直排斥接触那些“好东西”。然后这种阅读焦虑被电视和游戏缓解了,虽然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也会心生抵触去看新的好故事,除非是特别好的文,或者是乘兴而来时去阅读。
但我心里还是有些表达欲望的,这种欲望的一部分便是创作欲。就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在残乱的情绪与思维沉积的识海里,好似有一条躁动的毒龙,每次阅读的感触多多少少都会化成沉灰刺激到它,它便掀起识海的波涛,起了兴情。四散的沉灰有时候会凝聚在一起,像毒蛇一样走过一些朦胧恍惚的思路。群蛇相啖食,胜者吸收融合、夺胎换骨,成为明晰的构思。
然而因为我缺乏积累和练习的意志力,缺乏构设具体剧情而不单只是故事架构的能力。心中千万语,不能落一言。而越是挣扎地去写,越是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无力。所以废弃了不少稿件。幸而基金会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能让我不需要用传统文学那种需要文笔与技法的写作形式,去进行创作。当初基金会吸引我创作的,还有这种类似于文言文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也能让我用相对熟悉和喜欢的文言文创作。也幸好大家能包涵我那些没白话文文笔也没精彩剧情的作品。
虽说如此,感觉自己每次提笔,总是写不好,总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能不时在我的评论区里,看到自己抱怨没写好,这不是自谦,而是自闷。虽然我写了不少文,但还有更多的文,我没有能力或者精力,使之最终从心象落为叙事。
此为感性与智性的矛盾,此为表达欲与能力的矛盾,此为思想与头脑的矛盾,此为语言与文字的矛盾。此即,
文心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