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SCP-CN-1139
项目等级:Euclid
特殊收容措施:SCP-CN-1139目前被保存在Site-CN-17的标准生物类异常存储间内,其中三份以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长期保存,另有三份以额外添加了少量苹果酸的查氏合成培养基1在2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由于SCP-CN-1139目前被认为除可造成极少数人群的轻微过敏反应外无其他危害性,故目前对SCP-CN-1139的收容主要侧重于对SCP-CN-1139本身的保护上,防止样本失活或丢失。
描述:SCP-CN-1139是一种经特殊改造的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其最初在一场基金会针对异常组织“The Doctor”成员PoI-2235(自称“孙医生”,女,31岁)的突袭中被发现并收容。据基金会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PoI-2235创造SCP-CN-1139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减轻作用对象的孤独感,并以此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SCP-CN-1139的主要异常性质在于其生长后互相缠结的菌丝可起到电信号传导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成熟的种群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智能的有序结构,该结构被基金会研究员称为“菌脑”。除此之外,SCP-CN-1139的分生孢子还具有远超一般青霉属真菌的耐寒与耐热能力,可在-40℃-90℃的温度区间内长期保持活性,这被认为是其创造者希望SCP-CN-1139能广泛传播而做出的性状改进。有关上述两项异常性质的分析和实验正在进行中,基金会生物部研究员认为,这将极大的提升基金会对耐热蛋白与异常电信号传导的认识。
在“菌脑”形成后,SCP-CN-1139将通过心灵感应的方式与受影响对象(下称SCP-CN-1139-1)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SCP-CN-1139-1将处于类似被催眠的昏睡状态,但可用一般的手段唤醒。若SCP-CN-1139-1被中途唤醒,SCP-CN-1139将不会对其产生任何附加作用。SCP-CN-1139的交流一般会持续3-8分钟,在SCP-CN-1139-1自然清醒后,其往往会将SCP-CN-1139的影响认知为“和一位老朋友的交谈”或“认识了一位新的好朋友”,但却无法忆起任何交谈的内容。在影响结束后,根据UCLA孤独感量表的测试,SCP-CN-1139-1的量表评分将下降10-18分2。除孤独感的减轻之外,SCP-CN-1139-1的抑郁、偏执、焦虑等其他心理问题也将有一定的改善。重复接触SCP-CN-1139可以使影响效应叠加,但具有导致性格改变与轻度记忆丧失的风险。在SCP-CN-1139与SCP-CN-1139-1的交流完全结束后,SCP-CN-1139将在释放大量分生孢子后自我分解。
在对SCP-CN-1139-1的选择上,SCP-CN-1139被认为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一般而言,SCP-CN-1139将选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类个体并加以影响,但若该个体在潜意识层面上认为自己并非处于孤独状态,SCP-CN-1139就不会将其选择为SCP-CN-1139-1。在这种情况下,SCP-CN-1139将发育至“菌脑”形成的阶段,但不对任何对象产生影响即释放分生孢子,随后自我分解。若SCP-CN-1139具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对象,则会优先选择其认为最需要帮助的那位成为SCP-CN-1139-1。
SCP-CN-1139可以在几乎所有含有糖、蛋白质与脂肪的物体上生长,并使用其作为生长的营养。在“菌脑”形成后,由于其巨大的能量消耗,可造成被附着的有机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消耗,并放出足以通过触摸感知的热量。但若该物体为活物,或尚具有供人食用的价值,SCP-CN-1139就将在发育至几毫米的规模后自行分解。这也是SCP-CN-1139不会造成感染的根本原因。此外,若在开放空间,或在密闭空间中没有可供选择的SCP-CN-1139-1,SCP-CN-1139亦会在发育初期自然分解。唯一可使SCP-CN-1139在不展现异常效应的前提下长期生长的方式是使用加入少量苹果酸的查氏合成培养基。在培养基中生长时,SCP-CN-1139不会立即形成“菌脑”,此时其性质类似于一般的灰绿青霉。基金会将这种状态称为“隐态”,并广泛地用于项目的收容与实验。适当提高查氏合成培养基中硝酸钠的浓度可更好的协助SCP-CN-1139标定培养基环境,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感知力,故这不是必须的。
附录1:
附录2:
菌儿,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孙博士,和你们那边不一样,基金会的档案不允许擅自添加无关内容
啊……抱歉,我马上删掉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