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139
评分: +137+x

项目编号:SCP-CN-139

项目等级:Euclid

特殊收容措施:基于SCP-CN-139活动的时限性,以及他并不具有破坏障碍物的能力,对象将继续被保留在原先位置,以减少民众的怀疑。储存SCP-CN-139的房间应当在每晚21:00前关闭所有入口,并于次日早上6:00后重新开启。除SCP-CN-139-A,B外,一切由SCP-CN-139创造的新个体都应当被运走并焚烧处理,同时任何观察到对象活动的人员将被定位,拘留,并进行记忆删除。

事件SCP-CN-139-1发生后,SCP-CN-139-A和SCP-CN-139-B已被固定在各自底座上,并且每隔一周都将由基金会专员对其牢固程度进行检测,并对可能产生的损耗进行修复。

描述:SCP-CN-139是一具经过塑化处理的男性人类标本,直立身高约为1.78m,手持一块画板和一支笔。对象的皮肤被移除,暴露出肌肉和神经组织。脑部被分隔为两部分,左侧保留硬脑膜,右侧部分脑叶被摘除,以展示脑组织深处构造。对象的脊柱被纵向剖开至马尾的部分,脊髓膜被拨开以展示脊神经的构造。对象的血液被某种红色凝胶状物质代替,同时,虽然组织经过了塑化处理,但SCP-CN-139的声带,关节等部分仍能够灵活运动。

每天夜间21:00后,SCP-CN-139将会开始自主活动,此时对象被确认拥有意识,并且对身边的人类展示出攻击倾向。当靠近活的人类时,对象背部的脊神经会发生异常的延伸,并以极快的速度使末端穿透受害者的皮肤,之后受害者将会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的转化:

阶段一:这一阶段通常发生在穿刺后5-10分钟,此时受害者的皮肤会快速颗粒化并剥落,这一过程会一直影响到受害者的深筋膜,直到患者的皮下组织被彻底暴露出来。

阶段二:这一阶段将紧接着阶段一发生,受害者的血液将从脑部血管开始逐渐凝胶化,这一过程通常会持续20-30分钟,且不可逆,直到患者血管内的血液完全化为凝胶状。

阶段三:这一阶段将在阶段二结束后十分钟左右开始。患者的组织将从脊神经穿入处放射性的被塑化。后续研究已证明在这一阶段,SCP-CN-139的脊神经末梢会释放一种与神经递质类似的物质,以完成此阶段的转化。

这一转化过程后通常会形成两类样本,因此各保留一个样本作为研究使用,即SCP-CN-139-A及SCP-CN-139-B:
第一类被转化后的个体,如SCP-CN-139-A,将与SCP-CN-139一样,在晚上21:00开始自主活动,但不同的是,这部分个体似乎并没有意识,也不会对人类做出攻击反应,而是漫无目的的游荡,并在次日清晨6:00时停止活动。

SCP-CN-139-A是一具奔跑姿势的标本,皮肤被移除,同时肌肉被整块掀起成翼状,神经和血管均不同程度的拉长。对监控的查看显示这名受害者在试图逃跑时被转化,并意外的一整夜的保持了这一姿势。

第二类被转化后的个体,如SCP-CN-139-B,在转化过程中会由于肢体的分离,或是组织的断裂而失去行动能力,该类个体的轮乍肌等单块肌肉会做节律性蠕动,但整体失去活动能力,并在次日清晨6:00时停止活动。

SCP-CN-139-B是一具坐姿的串联标本,皮肤被移除,同时身体被规则的纵向分为三部分:颅骨上部,下颌骨至横膈膜,以及横膈膜以下。三部分通过严重拉长的延髓及食道连接。对监控的查看显示这名受害者在阅读时被转化,由于身体结构不稳定导致无法正常移动。

SCP-CN-139最早在2017年████被发现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准确位置已被编辑】大学的标本展览馆内。在连续两次学生失踪事件后,基金会安排在该校管理层的特工在回放监控录像时发现了SCP-CN-139的异常特性。随后基金会快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记忆删除并接管了SCP-CN-139,及一同被发现的SCP-CN-139-A和SCP-CN-139-B。

附录:事件SCP-CN-139-1
2017年11月,SCP-CN-139-A突然有目标的开始撞击收容处的大门,这一行为持续了约30分钟,之后似乎与SCP-CN-139进行了肢体交流。值得注意的是,SCP-CN-139看上去在用他的画板传达某些信息。随后,SCP-CN-139-A及SCP-CN-139-B在次日被固定在了其底座上,并加强了相关监视。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