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收容措施:
SCP-CN-2254被收容于Area-CN-24的标准乔木收容室内。当项目由活跃状态转为稳定状态时,收容间内的自动灌溉系统应根据其稳定时所表现的树木种类进行调整。
当项目由稳定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时,应在转变后的24小时内派遣一名D级人员进入收容间并誊抄附录-CN-2254-03已收录的文本材料。
当附录-CN-2254-03中的文本材料低于10条时,语言学部应筛选项目作用后不会产生明显危害性的带有“树木”相关意象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本材料1并由项目主管审核后添加到附录-CN-2254-03中。
除实验与收容需要,不得将书写工具(纸、笔或其他可以用于记录文字的类似载体)带入收容间。
项目处于稳定状态时所产生的生物残渣不具有异常性质,可按照《CN-A24-标准植物残渣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描述:
SCP-CN-2254是一异常木本植物个体。其具有两种状态,分为活跃状态和稳定状态。
在活跃状态下,项目表现接近一般乔木,其具有以下异常性质:
- 其枝条在其轮廓周围出现“弥散”现象。表现为其在人员进行视觉观察时无法观察到确定的轮廓而只能看到弥散在轮廓附近的重影。记录设备所得到的项目图像记录中的项目轮廓比人员观察时更加模糊。
- 其不存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
- 其外形会随观察者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无法得出关于活跃状态下的项目的准确生物学分类。
当项目处于活跃状态时,若有个体于项目为中心的5米范围内誊抄含有“树木”意象的中国传统诗词,项目将会由活跃状态转为稳定状态。
当项目处于活跃状态平均24小时(最短██分钟,最长█天)后仍未转化为稳定状态,会自发的在5米范围内生成一符合条件的书写材料,同时转化为稳定状态。
项目由活跃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时,将发生以下变化:
- 项目的外形从不定形转为一固定外形,其转变后的物种和发育时期取决于文本中的“树木”意象。
- 项目周围的环境与环境中的生物会转变为与文本中类似,其影响范围从██米到███米不等。
- 项目周围的人员行为与情绪将会被转变为与文本中类似。
稳定状态下的项目的表现与导致这次转变的文字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项目的外形将表现得与文本材料中的树木一致。同时,项目周围环境会被改变以与导致改变的文本相符。
项目处在稳定状态后平均7天后(最短█小时,最长███天)后会恢复为活跃状态。
重复使用同一文本将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转变,但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文本将会带来类似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使得项目的稳定状态维持时间减少。
附录-CN-2254-1:发现记录:
2022/04/12,位于Area-CN-24以西██千米的长江发生了改道,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河流即将改道的迹象。根据站点内保存的先前的勘察资料,现有的地质学和物理学不能支持本次河流改道不具有异常性质。
Dr.Tide率领一支调查小组前往目标河段进行调查,并以“水文观测”为由将该河段封锁。
在沿江调查的过程中,表现出与季节不符的落叶现象的项目被注意到并随后被确认为异常。在项目旁寻获一页纸张,写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字样,该纸张被确认为无异常性质。
随后工程部、植物学部以及语言学部组建了收容小组,对项目进行了就地收容并对其异常性质进行了研究。
工程部对于修复长江河道的多次尝试在项目仍处于稳定状态时都宣告失败了。在项目结束本次活动后,对于长江河道的修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于2022/08/12,Dr.Tide根据项目的状态、环境提出将项目转移至站点内部进行收容的申请。申请被批准。项目于2022/08/13被转移至当前收容地点,没有造成预料外的不良后果。临时收容设施被拆除。
附录-CN-2254-2:活动记录:
以下列出了几次SCP-CN-2254转变的典型记录。完整已记录列表需3/CN-2254权限查看。
文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
转变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aczev)
异常现象:以项目为中心的50米半径范围内的气温持续下降并稳定在-15℃。空气湿度增大并开始在空中形成雪花。受影响区域开始积雪,其厚度快速增至20cm。
备注:同一收容翼区内处于其范围内的██株异常植物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即使站点人工智能操作员及时察觉了温度异常并调节了各收容间内的环境控制装置,该次转变仍导致了█个项目被无效化。在该次活跃结束前移除积雪和提升温度的尝试都只起到了有限的效果。
文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
转变树种:榆树(Ulmus pumila L.),外观表现为接近枯死。
异常现象:以项目为中心的70米半径范围内的所有植物的新陈代谢速率提高了近50%。
备注:同一收容翼区内的█株异常植物因生长加速险些导致了一次收容失效。在本次活跃结束前对应收容翼区的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被缩短了40%以应对突发状况。
补充:在据项目██km的长江航道发掘出了新的沉船遗址,据初步发掘,该遗址可能与狄瓦族有关。遗址已被封锁,等待进一步的发掘。
文本:“明月夜,短松冈”5
转变树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
异常现象:在夜晚月球升起后,收容间的透明性会大幅增加,使得月光能够穿过收容间的墙壁。此时项目旁会出现一人形个体,其外观与项目管理组成员Dr.███的亡妻,于2012/██/██的收容失效事故中逝世的刘██研究员的外形相同。该个体没有对管理组的沟通尝试进行回复。
备注:在此次活动事件后,Dr.███出现了严重的抑郁情绪。Dr.███被调离了该项目并需定期到站点心理咨询师处接受心理治疗。
附录-CN-2254-5:事故记录:
事故CN-2254-2022/09/16:
2022/09/16,Area-CN-24遭到敌对组织突袭,此次突袭直接导致项目处于活跃状态超36小时。当研究员陈█进入收容间执行收容程序时,项目发生了一次自发转变,并造成了研究员陈█的死亡。
以下为收容间监控录像节选:
[00:00:00]:研究员陈█(以下简称对象)进入收容间,手持纸、笔。
[00:00:12]:对象开始调整收容室内的记录设备,同时抱怨由于突袭而被迫加班。
[00:01:27]:对象完成记录设备的调整。并手持纸笔靠近项目。
[00:01:35]:在距离项目1米的空中出现一纸张并缓慢飘下,其上写有文字“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6。
[00:01:37]:项目开始由活跃状态转为稳定状态。不定形的外形转变为一株普通梧桐(Firmiana simplex (Linnaeus) W. Wight)。
[00:01:50]:对象开始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后很快转为悲伤、痛苦。
[00:02:20]:对象开始绕项目缓慢行走。
[00:05:00]:站点AIC发现异常并尝试通过扬声器与对象沟通。对象完全忽视了AIC。
[00:10:35]:对象在项目的东南方向停下。项目东南方向的枝条上出现一根绳套。
[00:10:40]:绳套正下方出现一根木质矮凳。
[00:10:52]:对象使用矮凳和绳套自缢。
[00:15:24]:对象的生命体征消失。矮凳消失。
由于项目首次表现出对人员的直接威胁,特殊收容措施被修订为由D级人员执行,以避免潜在的人员损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