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3310
评分: +9+x

项目编号:SCP-CN-3310

项目等级:Euclid

特别收容措施:SCP-CN-3310周围直径10 km的圆形范围已以“文物保护区”为借口封锁,该区域内部的居民也应经记忆删除后转移至其它区域。掩盖了SCP-CN-3310发掘场地的卫星地图已纳入SCP基金会最新的经掩盖卫星地图集中并秘密发送给全球帷幕外机构使用。已在SCP-CN-3310周围的2 km内铺设了SCP-CN-3310-A活动的检测装置和电磁镇压阵列,并在当地建立了SCP-CN-3310观测站,由Site-CN-75负责,编号Site-CN-75-C79。

SCP-CN-3310未来的探索事务应当由MTF-丙申-05(“黑领鸲莺”)负责,目前已禁止任何更多的对SCP-CN-3310地下墓室的探索。应当每月定期在SCP-CN-3310的祭坛遗迹位置为SCP-CN-3310-A提供35 kg的铜、银、锡、锌以作为SCP-CN-3310-A的“食物”,并检测其“进食”状况。

描述:SCP-CN-3310为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石质建筑遗址,其地上部分仅保有地基、石质祭坛与一个无异常的类似女性人类上半身的雕塑残骸和基座。该残骸对人体描写的精密程度和基座上的希腊语铭文显示出了该雕塑应当属于希腊文化,同位素定年法也证实了这个猜想。铭文大部分已逸失,仅剩“AΦ”两个字母可以辨认出来。

SCP-CN-3310-A是一经常活动于SCP-CN-3310周围的纳米机器人群,经化学分析为掺锡、银的铜锌合金(即黄铜)制成。扫描隧道显微镜显示,SCP-CN-3310-A的微观结构类似于鸠鸽类鸟类,其可以以类似于鸟群活动的形式在SCP-CN-3310周围运动,其个体长度约120 nm。目前发现SCP-CN-3310-A在SCP-CN-3310附近地表广泛分布,由于其颜色与沙土近似并且极为微小,因而从肉眼上难以与其和沙土辨明。

当有任何生物体(包括人类在内)在SCP-CN-3310周围直径10 k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攻击性行为时,SCP-CN-3310-A将会从地上飞起并侵入生物体内,此时该生物体会进入类似于睡眠的状态,其组织会被SCP-CN-3310-A浸润。三分钟后,浸润过程结束,生物体觉醒,此时的生物体被称为SCP-CN-3310-B。转化为SCP-CN-3310-B的生物体的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其性格将会变得更加温顺,或者有更小的攻击冲动。对于人类来说,这种感觉通常会被描述为“令人舒适的”。

同时,当患有伤病的生物体进入SCP-CN-3310周围直径10 km左右的范围内时,SCP-CN-3310-A同样会侵入生物体内部,并将其暂时转化为SCP-CN-3310-B。在此种情况下,SCP-CN-3310-B身体的残缺部分将会在3天内再生完好,其所患有的疾病也会在3日内康复,在此期间内SCP-CN-3310-B无需任何物质和能量摄入。根据基金会实验的不完全统计,SCP-CN-3310-A可以利用此异常效应治愈几乎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所有疾病。

此外,所有进入SCP-CN-3310类似上述的范围内的任何具有攻击性或者作为攻击目的的金属器具均会以类似锈蚀的方式转化为新的SCP-CN-3310-A。有机现代炸药在此区域内也会因为未知原因转换为油脂、蛋白质和淀粉的混合物,从外观上类似于常规的面团。

在SCP-CN-3310的中央处有一石质基座残骸,推测为SCP-CN-3310的祭坛遗迹。若将α相黄铜制品放置于该石质基座上,黄铜制品将会在2天内转化为新的SCP-CN-3310-A,这也是目前SCP-CN-3310-A唯一的主动增殖方式。

在经历过SCP-CN-3310-B的转化后的3~10天后,SCP-CN-3310-A将会自行退出SCP-CN-3310-B体内。

附录01:当地民俗中SCP-CN-3310的地位(节选)

2014.3.7 更新:根据地质雷达探测的结果,在SCP-CN-3310的主殿后方有一通往地下的入口。该入口目前被沙土掩埋,基金会成员正在加紧发掘工作。

2015.3.8 更新:
附录02:探索记录 CN-3310-α

2015.6.27 更新:
附录03:探索记录 CN-3310-β

2015.7.20 更新:
附录04:采访记录 CN-3310-a

2016.4.3 更新:

访问受限

访问下列文件仅限于超鸟类学部成员阅读。

请输入权限以继续。

附录05:丙申-05-κ-3与油状液体内实体的谈话记录。

附录06:SCP-CN-3310-E邀请丙申-05-κ-3拍摄的铭文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