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443
评分: +38+x

项目编号: SCP-CN-443

项目等级: Safe/Euclid

特殊收容措施: SCP-CN-443-A目前被放置于Site-CN-95的标准停尸间内。因其仅具有内部拓扑扭曲这一异常性质,其被认为达成了自收容,因此无需为其制定特定收容措施。

SCP-CN-443-B群体的40%目前被标记后放归自然,以观察该亚种于环境中的表现。其标记定位及各项资料已被于异常社团中传播,以达到广泛监控目的。负责组应尽力避免SCP-CN-443-B触发其异常性质,一旦出现意料外状况,应立即以疏散当地群众并以寒流风暴等理由作为掩盖措施。


描述: SCP-CN-443是异常昆虫学者James Anderson的尸体,与其内部三千余只异常蛾类实体"莫斯科雪蛾"(Hyphantria moscovian)的统称。

James Anderson的尸体(SCP-CN-443-A)具有拓扑异常。其本身已被制成塑化标本,目前仅可由其外观确认其身份。SCP-CN-443-A的腹部于发现时为缝合状态,其内部具有一定拓扑扭曲,使得其腹部处的内部容量远远大于外部衡量估算的空间体积。对其内部空间进行粗略扫描后可以认为,SCP-CN-443-A的内部被改造成了一特化于莫斯科雪蛾幼体的培养皿结构及环境。目前未知该改造为其本人生前操作或于其死后由他人经手。除此之外,其不具有其他异常性质。

附录1:James Anderson

James Anderson(1941~),确信为安德森机器人创始者Vincent Andersen的直系血脉。与Vincent不同的是,其选择了异常昆虫研究作为其一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James Anderson擅长编辑异常昆虫的基因组,在不对其异常性质进行显著改变的同时使其更加适合与人类群体共生。尽管该种能力并不常见,其本人因此技术饱受学界争议所困扰。

James Anderson于异常学界外通常被认知为"游戏主播"及"ARG创造者"。其与其团队曾创造多个大型著名ARG,如"狐狸分数"系列、"蛾6602"等。其所创造的所有ARG均具有两条线索,一条呈现于非异常社群面前,且均已被完全破解;另一条呈现于异常社群面前,其难度相较于非异常线索而言非常低,且其破解流程通常较短。通常目前除"狐狸分数3"外亦均被破解,该条线索总能指向一条有关濒危异常昆虫的信息。

James Anderson本人于2016年6月3日非异常社群宣布破解其名下最新ARG"狐狸分数3"后即失踪。截止记录目前,其已失去全部音讯超2个月。

——摘自 OccuPedia "James Anderson" 页面 导言

SCP-CN-443-A内部的莫斯科雪蛾实体(SCP-CN-443-B)被认为与过去所发现的同名实体不尽相同,尽管基因检测表明其与同名实体具有98%的相似度。SCP-CN-443-B的基因被认为经过刻意编辑,使其异常性质被大大削弱。具体而言,当SCP-CN-443-B实体处于常温空气中时,其将进入假死状态,其异常性质将不会触发,即使其群聚条件被满足;以及,其将不再有能力于高温环境中生存。

同时,对SCP-CN-443-B群体的实验表明,即使满足一切其异常性质触发所需条件,其目前将仅有能力将空气温度降低约24摄氏度。上述不同被认为是James Anderson生前操作所导致,其目的被推测为使大量莫斯科雪蛾实体于自然界中生活所必要做出的妥协。

附录2:莫斯科雪蛾

moth-238937_1280.jpg

莫斯科雪蛾成虫标本

莫斯科雪蛾(英语:Hyeana snowarm,学名:Hyphantria moscovian)是灯蛾科雪蛾属下的一种蛾。其于幼虫时期可利用其八对足快速于地面上行动,搜寻其附近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及其幼崽,随后钻入其眼球或肛门并从内部将其啃食以快速获取养分,这即是其英文名来源。当其周围环境中不具有上述猎物时,幼虫期的莫斯科雪蛾将进食成虫的尸体及同巢中尚未孵化的卵获取养分。其由幼虫期发育至成虫期通常需要3个月时间。

成虫期的莫斯科雪蛾将不再以小型哺乳动物内脏为食,转而啃食各类树木枯死的枝干获取养分。成虫期的莫斯科雪蛾对低温有极高的耐受度,特化的腹足也能够帮助其于雪中快速翻撅发现其所需的食物。尽管其依然有能力于常温(约20摄氏度)或高温(不超过40摄氏度)中生存,实验表明其生命体征将于低温(零摄氏度-零下60摄氏度)中最为活跃。成虫期的莫斯科雪蛾通常仅能存活6-8个月时间。

当一处小于200平方米的区域内具有多于约2500只莫斯科雪蛾成虫时,以该区域为中心的方圆3000平方千米地区内的空气温度将骤降,此种性质所导致的平均温差约为36摄氏度,最大可达72摄氏度。18世纪前,于自然环境中观察到的莫斯科雪蛾群落通常仅具有不超过1000只成虫个体及不足3000只幼虫,当其所处环境超过40摄氏度时,该区域内的成虫个体将有意识地群聚以触发其异常效应改变环境温度。此种改变环境以适应自身的性质被认为是反天择理论的一桩经典案例。

1764年,原因身份原因暂时定居于贝加尔湖地区的Paul Lamak及其家人于非法私藏大量莫斯科雪蛾幼虫后移居北美中部一无名小镇。该批雪蛾幼虫进入成虫期后,所导致的空气温度骤降致使当时超200个镇及其中镇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低温摧毁。这一事件于全球范围内开启了18世纪至19世纪以来臭名昭著的「雪蛾狩猎」(Moth-hunt),估算摧毁了当时约96%的莫斯科雪蛾实体。

截止今日,世界各地的异常社团仍在持续控制野生莫斯科雪蛾实体的数量,以防其异常性质再次暴露于大规模公众面前。目前其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数目约为2496只。

——摘自 OccuPedia "莫斯科雪蛾" 页面 导言


发现:SCP-CN-443以"狐狸分数3(Fox Fraction 3)"呈现于异常社团的线索破解后的结果被发现。

狐狸分数3的异常与非异常线索分歧于2014年James Anderson于Youtube上所创立的电台「蜻蜓之声」第34期。该电台主要介绍异常昆虫的特征及习性,非异常社团称之为幻想纪实类文学。第34期电台共25分14秒,主要介绍异常生物种群「科尔巴巨蜓」。其简介中包含有以下内容:

你们会找到你们想要的。
034112 091203 235609

简介中的信息于多次尝试后被非异常社团认定为无效误导信息。其音频频谱图、讲解过程中的多次显著停顿等被作为非异常线索被分析。于2015年9月14日,异常社团内知名国人ARG破解者余霞与其团队发现该期「蜻蜓之声」中,第3分41秒第12帧、第9分12秒第3帧及第23分56秒第9帧的图像重叠后将生成一圆环法阵型图像,对应基础奇术学中代表拘束、削弱及控制的第一层法阵模板。在利用该法阵所代表的基础公式对该音频进行处理后,可使该音频延长至26分。前25分14秒的内容不变,新增46秒的内容如下:

哦对了,如果有哪位听众对于科尔巴巨蜓这个种群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购买我年轻时写的小说《战争年代》,现在购买还附赠精美设定手册,在那上面的第四页可以找到科尔巴巨蜓更进一步的详细资料。是的,这个种族是我自己创造的虚构种族,骗到你们我很开心!

考虑到上述音频无法被非异常社群获取、科尔巴巨蜓这一种族真实存在,且James从未著过小说,《战争年代》被认为是James于25岁时的毕业论文《动荡时期的异常昆虫及其行为观察记录》的代称。于该论文上找到科尔巴巨蜓,于第四模块找到其资料来源网址后可发现其中一个网址中的原有内容已被迁移,其源代码被替换为以陇氏蝉加密法三重加密的信息。将其破解后可得一登录页面,登录用户名默认为James Anderson,但密码未知。

解密停止了约1年,直到非异常社群宣布破解了狐狸分数3,James Anderson亲自发推祝贺。内容如下:

恭喜各位!我已经获知了各位破解了狐狸分数3的好消息。你们成功了!你们破解了我最后的谜题。这是我最后的心血,希望你们曾享受这个过程。

嘿,我为你们所有人在拉斯维加斯的墨坦酒吧留了位置。记得一定要来吧台第三个位置上找我。7月17日不见不散!让我们ewe起来!

于7月17日,上述地点的吧台第三位上未发现James Anderson。这被大多数非异常社群破解者视为开发者的一个玩笑。然而后续证明,若在指定日期、地点,即吧台第三个座位上使用EVE粒子轰击现实框架,施术者脑海中则会得到上述登录页面的密码。有猜测表明James Anderson在此时已经开始了将自身制成SCP-CN-443-A的进程。

页面登录后可下载一个视频文件。视频文件中,James Anderson详细描述了其毕生追寻如何使莫斯科雪蛾与人类共存的方法,以及其将如何将其实现。于视频结尾,其直接表明请解密者前往他的住址,于其谈话表明身份后对其使用4层「破除伪装」奇术咒文。执行该操作后,James Anderson展现出了其当前作为塑化标本的本质,并作为SCP-CN-443被收容。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