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行星档案:Site Anvil

|| 中心 ||

SiteAnvilLogo.png

{$caption}

SCP_Interstellar_logo3_translated.png
达摩克利斯
倡议
此旅我们直抵群星Sic itur ad astra
GOC_Taskforce_Logo_translated.png

SiteAnvilLogo.png
安保行星档案
正式名称:太阳系外星舰集合点
站点识别码:DAMOCLES-Site-Anvil
许可代码:L4/ARTHUR'S ANVIL
附加代码:L4/DAMOCLES
最近修订:Anvil历39.13.281

基本信息


成立时间:Anvil历0.0.0;埃隆迪特号D+26812 (约公元2063年)

位置:TRAPPIST-1e(亚琛)

站点功能:星舰中转站;物种保存殖民地

Aachen_Globe_small.gif

TRAPPIST-1e(亚琛)全球地图。冰层未显示。


站点概况


Site Anvil是首个太阳系外永久人类前哨站。Site Anvil位于TRAPPIST-1星系,在达摩克利斯倡议的支持下建立,作为星舰中转站,并在可能出现的地球毁灭情况下确保人类物种的存续。

在公元2017年咎瓦尤斯号发射后,分析部主管Simon Pietrykau的演说确保了达摩克利斯倡议的延续,并扩大了任务范围;分析部和GOC的Silicon Nornir的长期统计预测表明一场新的超自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得到了来自其他时间线与多元宇宙的证据支持。因此,在避免超自然战争的努力进行的同时,这些措施被采取以确保冲突不会导致人类的灭绝。

公元2022年,在基金会研究员成功对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开发的创造稳定电子的方法进行逆向工程后,埃隆迪特号建成。有了这项技术,建造更多与咎瓦尤斯号构造相同的黑洞星舰变为可能。埃隆迪特号是第一批星舰之一,被给予了建立Site Anvil的任务。

Trappist-1.jpg

从TRAPPIST-1e轨道附近观察到的TRAPPIST-1e。TRAPPIST-1d可以被看到在恒星前方。

TRAPPIST-1星系在咎瓦尤斯号发射前已被选定,作为咎瓦尤斯号在完成下台一的任务后可前往以接收地球信息的地点之一。3鉴于TRAPPIST-1星系中有较多潜在的宜居行星,其成为第一个太阳系外殖民地的候选地十分明显。

Site Anvil的首要目的是确保物种存续,同时也为达摩克利斯倡议下属星舰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中转站。尽管所有达摩克利斯星舰的设计能够自给自足,且人口能够自我维持,Site Anvil作为可以提供补给品与维修的母港,且可以使星舰在不危及行星安全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地球的信息。





行星数据


Aachen_Day.gif

亚琛的昼半球。

地表重力:0.9g
质量:0.75倍地球质量
半径:0.9倍地球半径
轨道周期:146小时
自转周期:潮汐锁定

Site Anvil主要位于TRAPPIST-1e,星系中的第四颗行星,被站点人员命名为亚琛。亚琛是一颗无生命的类地行星,拥有大量的水,被其恒星,一颗红矮星,潮汐锁定,这意味着其一侧永远面对恒星,而另一侧永远背对恒星。这导致了昼半球和夜半球极端的温度与气候差异,受大气影响极小。

亚琛的昼半球主要被液态水海洋占据,其中稀疏地分布着火山岛。温度在20至50摄氏度之间,湿度极高;在赤道附近的某些地点,湿球温度4超过35摄氏度。厚重的水汽云雾几乎永久地覆盖着该半球的大部分地区,使得光合作用极为困难。5

Aachen_Night.gif

亚琛的夜半球。

该行星的夜半球温度在-20至10摄氏度之间。海水的高含盐量使其无法完全冻结,形成了半液态的冰水混合物。位于北半球的奥兰多大陆大部分位于夜半球,占据了该行星陆地质量的大部分。降水在夜半球不常见,晨昏线附近的“雪带”外几乎不会形成冰川。

亚琛的最宜居地带位于昼半球与夜半球交界的晨昏线地带附近,此处温度在0至30摄氏度之间。大气环流单元产生了强烈的盛行风,在高海拔地区从昼半球吹向夜半球,而在低海拔地区从夜半球吹向昼半球。由于来自昼半球温暖潮湿的空气在夜半球冷却凝结,晨昏线附近的降水是常见且几乎恒定的。

亚琛的大气主要由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同时拥有少量的氧气和微量的二氧化硫与其他气体。尽管亚琛的地表重力仅为地球的90%,其大气更为稠密,导致了海平面平均大气压更高,为113千帕。尽管有少量氧气6,其含量不足以供给有氧呼吸;需要呼吸机以提供氧气,但行星地表的环境不需要防护服。

正在努力引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增加行星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亚琛海洋中引入蓝藻有望在下个世纪内产生可供呼吸的大气氧气含量。Site Anvil的改造工作的最终长期目标是引入自给自足的,能够供给大型自由放养动物生存的海洋生态系统,次要目标是建立以地衣为基础的简单陆地生态系统。


设施


TRAPPIST-1星系中的所有永久设施和资产都在Site Anvil的管辖之下。包括环绕TRAPPIST-1及其行星的大量人造卫星,以及TRAPPIST-1d和TRAPPIST-1f上的研究前哨。然而,多数设施位于亚琛或其周围轨道上。

潘德拉贡基地——主要地表居住设施

aachenmap.png

亚琛西半球,潘德拉贡基地位置。点击以放大。

潘德拉贡基地位于莫里根湖北岸,赤道附近的晨昏线西侧,潘德拉贡基地是站点主要的住宿建筑,也是安布罗斯中心沉没后的行政中心。基地的主体位于内陆若干千米处,海拔高于多数潮汐灾害所能及的高度,只有海水淡化设施位于湖岸。基地主要由地热提供能量,利用了亚琛活跃的火山与地质活动。7

milibasered.png

潘德拉贡基地的几个水培模块。

潘德拉贡基地拥有宽广的生活区,水培农业场地与工业制造设施。尽管基地和安布罗斯中心的建筑为预制模块,多数近期增加的部分原材料是在TRAPPIST-1星系内或通过异常获取的。早期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基础住所和生命保障设施,但后来注意力被转移到增强在该行星上的工业能力,以减少对异常建造和生产技术的依赖。

两条跑道和一条电磁发射轨道为Vanth级航天飞机的起降提供了条件,可用于地对轨与空中点对点运输。一个强大的激光阵列使得烧蚀激光能够被发射至轨道,同时也在潜在的行星防御应用体系中提供了额外的效用。

redsouth.jpg

地表居住模块,包括娱乐区和工作区。

基地可供7428名全职人员起居,包括2322名儿童,在不进行进一步扩建的情况下有能力容纳和服务至多25,000人。尽管目前人口增长计划控制在该水平附近,一旦建立了稳定的生物圈,将能够实现每代人口的倍增,最终目标是在Site Anvil建立200年内使亚琛人口达到250,000人。这些人口中的多数将居住于潘德拉贡基地,尽管正在寻找可能建造辅助居住设施的地点。

梅林前哨站——安保收容设施

在没有帷幕的情况下,对于超常科技与异常现象的部署和利用仅受到站点安全的限制。多个原先由基金会和GOC持有的异常与超常威胁被通过埃隆迪特号送至TRAPPIST-1,并被用于支持从建设到防御的几乎所有站点活动。梅林前哨站建立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为这些异常提供收容,并在不使用时储存稳定异常。前哨站位于亚琛的夜半球,潘德拉贡基地以西约50千米处,可通过飞行器或履带式载具抵达。正在修建通往潘德拉贡基地的铁路。

rednotmars.jpg

梅林前哨站,从南侧观察。

梅林前哨站也拥有少量在TRAPPIST-1星系发现的原生异常。这些异常并不引人注目,主要包括具有空间扭曲或异常材料性质的异常——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此前存在任何模因性、认知性或形而上异常。

沃尔蒂根空间站——轨道转移中心

星系内航天活动的主要中心是位于亚琛上空低轨道的沃尔蒂根空间站。该空间站可以停泊所有达摩克利斯倡议下属已有和计划建造的轻型航天器并为其加注燃料。它可以发射和接收来自亚琛地表的航天飞机和轻型航天器、来自星舰和加尔弗里德空间站的穿梭飞船以及来自星系内其他部分研究前哨的远征飞船。8出入星舰的人员和物资需要经过检疫,星舰拥有自给自足的居住设施和生命维持系统。在沃尔蒂根空间站上进行了一些亚琛气象观测和微重力研究,但其几乎没有除此之外的设施,仅用于方便星系内不同位置间的交通。

加尔弗里德空间站——星舰太空港

加尔弗里德空间站为一深空“干船坞”,位于TRAPPIST-1h轨道外,直接环绕TRAPPIST-1。它的目的是接收黑洞星舰,此类星舰通常拥有恒定的加速度,无法在不失去其动力奇点的情况下停止推进。9为使星舰能够真正停泊,一个类似于星舰奇点推进器中使用的电子半球由遥控太空拖船连接到驱动部分底部;这在黑洞周围形成了一个球体,使其投射物重定向至内部,从而抵消来自驱动系统的推力。随后便可使用拖船将星舰拖入港口。对于不能或不需要停泊的舰船,可以通过穿梭飞船、太空拖船和维修无人机完成工作。

尽管有这样做的能力,加尔弗里德空间站并不被预计会用于对星舰进行大修,因为任何超出星舰自我修复能力的破坏都可能导致其无法安全返回Site Anvil。相反,加尔弗里德空间站仅作为一稳定的中转平台,以简化部署间隙星舰的维修和改装,以及人员和物资的转移。

加尔弗里德空间站也拥有深空协调激光发射器,这是与地球通信的主要链路。在长期无星舰停泊时,空间站将由基本工作人员操作,主要任务是维护发射器。由于光速限制带来的40年单向时滞,无法进行与地球的有效双向通信。相反,定期的状态更新将通过短信息发送,被GOC位于冥王星的监视设施接收。于Anvil历3年发出的第一条信息还没有到达地球。

由于Site Anvil被预计能够完全自主运行,预计除每年发送的“心跳”信息外,来自地球的信息将不常见。这些信息不包含数据,仅用于确认地球文明的存在。自Anvil历2年以来,每年都会收到一条心跳信息。


达摩克利斯星舰


目前,达摩克利斯倡议已下辖有两艘黑洞星舰,另一艘正在Site Anvil建造。自埃隆迪特号发射以来,预计将在太阳系内建造第三艘星舰,但该舰目前状态依然悬而未决。

咎瓦尤斯号

达摩克利斯倡议的第一艘星舰,目前正在前往下台一的途中,且预计将在途中花费约300年。作为当时唯一太阳系外资产,除严禁返回地球外,咎瓦尤斯号在执行任务时被授予了无限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即使咎瓦尤斯号成功完成了最初的任务,也无法保证其会与Site Anvil或另一艘达摩克利斯星舰联系。

然而,咎瓦尤斯号发射时,其被给予了一系列星系的清单,首要任务完成后它可以前往这些星系以接收来自地球的信息。Site Anvil位于这些星系中的其中一个,其余星系将被部署信息无人机,将咎瓦尤斯号直接引导至TRAPPIST-1。若它选择这样做,其将在接下来的700至1000年内的某个时间点到达。

埃隆迪特号

达摩克利斯倡议的第二艘星舰,为建立Site Anvil的单一目的而被建造。在其抵达TRAPPIST-1后,埃隆迪特号将在星系内停留30年,以协助殖民地基础设施的建立。在进行殖民的早期,它曾是Site Anvil的代理总部,在安布罗斯中心损失后,其再次短暂地成为了总部。

埃隆迪特号的原始配置采用了一种不寻常的双奇点驱动设计,拥有两个独立的黑洞,分别在其驱动半球内并拥有各自的质量调整系统。Anvil历27年,在当地电素制造设施建立后,其中一个驱动装置被分离并与另一个半球结合形成加尔弗里德空间站的核心;埃隆迪特号的剩余部分被改造成使用一个奇点运行。

Anvil历32年,改造完成后,埃隆迪特号被授予一项新任务。目前,它正在调查咎瓦尤斯号备选名单上的其他星系,以确定次级殖民目标并部署可能被咎瓦尤斯号发现的信息无人机。预计其将在400至500年后返回Site Anvil。

未命名星舰

埃隆迪特号出发不久后,基于改造后的埃隆迪特号设计,第一艘本地星舰的建造工作开始了。 尽管Site Anvil广泛应用超常科技,并持有多个异常,建造进展缓慢;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员短缺,多数站点人员忙于其他项目。空闲的奇术师与其他特种人员的数量则是建造的关键限制因素。10因此,预计该舰最早直到Anvil历50年才能完成,也可能最晚Anvil历70年完成。


人员信息与站点文化


与达摩克利斯倡议的其他部分相同,Site Anvil作为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设施运行,人员与任务被分配给星际收容部于星际威胁特遣队。尽管分配体现了原本基金会与全球超自然联盟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差异,但长期的合作与孤立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差异。出于行政和社会性目的,设施依然分为两部分,但人员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自由调动。

与多名成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不同,Site Anvil的指挥权掌握在一名由高级行政人员选出的主管中,在星际收容部于星际威胁特遣队之间轮换。另一名从属部门相反的副主管则担任副手。

redsilhouettesalt.jpg

两名站点人员在莫里根湖附近进行地理考察。

为增强凝聚力并减少内部冲突,高级行政人员与低级别人员相比几乎没有额外的福利或特权。服务与程序被设计得尽可能平等,以防止人员中等级差异导致的怨恨和分裂。

长期来看,Site Anvil内使用的语言将逐渐与地球和文化独立的达摩克利斯星舰上使用的语言产生差异。应用语言学委员会将致力于防止不必要的词汇变化,并在词汇与语法发生变化时对其进行编录,从而形成字典,以便未来用于在现代Anvil方言与更古老语言之间进行互译。

Site Anvil的许多居民都庆祝一年一度的“心跳日”,这是一个纪念每年收到地球心跳信号的节日。为庆祝地球文明的存续,监督者举行大规模的家庭聚会,观看来自地球的媒体,通常是描绘地球植物、动物或人类文化的纪录片。


被放逐者之图书馆


建立Site Anvil的一个未预见到的好处是提供了验证关于多元宇宙结构理论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Anvil历5年,在潘德拉贡基地的数据档案中发现了一个连通被放逐者之图书馆的门径,证明了图书馆能够形成地外门径。

在地球上观测的被放逐者之图书馆是一个多元宇宙枢纽,似乎具有无限的空间,在概念上是稳定的。有假设认为整个宇宙都可以访问图书馆,甚至有地外文明访问。在历史上,在地球上尝试验证该假设几乎是徒劳的,因为若在图书馆内进行长途旅行,达到天文尺度的距离前往往会遭遇棘手的困难或有害的几何结构。

然而,Site Anvil与人类文明无论是空间距离还是概念联系都极为遥远。理论上来说,这使得到达图书馆中不受地球文明思想形式影响的部分变为可能。

从亚琛进入被放逐者之图书馆的探险队发现所进入的区域缺少大气、重力和光线。该空间被巨大的走廊占据,两侧排列着类似于空书架的铁制物品。由于没有重力和可分辨的地平线,走廊向各个方向延伸,偶尔分支或与其他走廊交叉。总体来说,走廊形成了一个混乱的三维结构,每隔几千米便有一个连接节点。

六条或六条以上走廊的交界处的中心偶尔会有一边长超过十米的钨制立方体。测试显示这些立方体是中空的,内部充满氢氟酸。

尽管以太印迹匹配证明了此空间就是被放逐者之图书馆,进一步探索没有发现任何生命或图书管理员的迹象。然而,一次探险队在一个架子上发现了一尊拳头大小的象牙雕像。雕像形为一类似狐猴的长尾灵长类动物,手中拿着一个类似棋盘的带有方格的正方形物体。

图书馆内亚琛门径与最近的地球门径之间的距离是未知的,有可能是无限的。

|| 中心 ||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