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符号伦理学幼教版 中班下》第二册第五章的一段课文。
小问号的朋友
?
小问号一直没有朋友。有一天,感叹号跑来找小问号,想和它做朋友。
? !
小问号说:“不行,我不能和你做朋友。”
感叹号不明白,于是问小问号为什么。
小问号哭着说:“因为我们字号不一样啊!”
感叹号这才发现,它是感叹号,而小问号是小问号。感叹号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惊叹,而由于感叹号增强了自身的感叹,它变得越来越大,成为了大感叹号。大感叹号和小问号更不可能成为朋友了。
? !
大感叹号离开了,小问号又变成了孤身一符号。
?
但是,小问号开始了思考。为什么它不能和大感叹号交朋友?因为它们字号不同吗?字号的不同就能构成对友谊的限制吗?这是不是一种世俗眼光对符号本身追求自由、追求情感的限制?符号是否会因为字号不同而被区别对待?
不!难道就要因此被既有的字号价值观限制吗?
小问号的滚轮飞快地转动起来,追上了大感叹号。
? !
然而此时,由于小问号自身的疑惑,它增强了自身的提问,它变得越来越大,变成了大问号。此时,大问号又开始犹豫:虽然它认为字号不同不能构成对友谊的限制,但是在认识到这点的基础上在字号相同时交朋友,是否是一种对既有错误观念的无形推动?是否会对其他试图打破此观念的符号造成压迫?
? !
当它犹豫时,它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提问,变成了超大问号。它对大感叹号说:“我想通了,我们不能因为字号不同就不交朋友。我们交朋友吧!”
? !
大感叹号思索了一会儿,拒绝了超大问号。大感叹号说:“可是,我是全角符号,你是半角符号。”
超大问号说:“既然字号不同不能作为否定友谊的标准,那么全半角就可以吗?”
大感叹号感叹道:“你说得对!全半角也不能作为不交朋友的理由!我们交朋友吧!”
于是超大问号和大感叹号成为了朋友。
?!
在它们的号召下,更多的符号跨越了字体、字号、全半角等世俗的眼光,成为了朋友。
?!。,,\~……&&&》;{}
最后,它们被breaddddd删除了。breaddddd说:“什么破格式。”
课后思考题
1. “世俗的眼光”来源于何处?breaddddd对于符号的删除是否构成“世俗的眼光”对符号自由的压迫?本书的出版又是否构成“世俗的眼光”对符号自由的压迫?
2. “世俗的眼光”是否应该完全被抛弃?小问号的行为是否是一种对规则的漠视?
3. 当符号改变字号、字体、全半角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名称称呼它们?breaddddd和笔者使用“它们”代指符号,是否是一种对于符号权益的不尊重?
4. 反问句是否应该作为一种疑问?当小问号向自身提出反问句时,它是在增强自身的疑问还是在发出与疑问无关的感叹?
5. 为什么问号一定要增强疑问,而感叹号一定要增强感叹?这是否是一种“世俗的眼光”?是否应该被抛弃?符号是否应该坚持履行被世俗授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