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
Wupaispanda,這個中心頁是希望讀者們能迅速了解“星戰記史”系列而建立的,這裡將會集結我在入坑SCP後所學到的一切,未來也會隨著知識的增長而更新,如果內容有誤,請務必告知。
當我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閱讀SCP的同時,我也喜歡上了電影《Star Wars》,當時的我就夢想自己有一天一定要寫一篇基金會版的星際大戰,而隨著“循此苦旅,直抵群星”(簡稱AAPA)這個設定映入我的眼簾,一顆種子這麼被種下了。
AAPA帶給了我一次震撼教育,與我此前便閱讀過的"基金會4k"系列加乘產生了可觀的衝擊力度,我同時愛上這兩個源自不同語言的設定,但我更驚訝地發現AAPA在當時居然只有一篇原創,之後我又發現不少其他的中心頁也有類似的情況,這促使著我將這些有趣卻可能很冷門的設定收集起來,希望以盡可能少的故事將它們全寫過一遍,而隨著我的深入挖掘,這些設定就像肥料一樣滋養了我心中的土地,豐富了星戰記史的每篇故事。
不過,這導致星戰記史的整個背景設定看起來像是一鍋大雜燴,我起初是這樣形容的,這對不全面了解每個基金會設定的讀者其實不太友好,還可能被當成抄襲,為此我努力讓故事內容看上去淺顯易懂,並更加強調原創的內容,也盡所能讓各個基金會設定能互相兼容而不衝突,對此也做出不少的改動與二設,有時用力過猛的我甚至會把好好的一個設定改得一塌糊塗,情節之嚴重,等意識到時也只能全部打掉重練。
這些創作初期遭遇的困難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正在做的是無用功,我會擔心自己對既有的基金會設定的改動會造成讀者的不滿,也會害怕個人的風格與原創內容不被理解,甚至對字體的使用產生疑慮,但一些來自點子區與好兄弟的肯定讓我勉強繼續了下去,然後,關鍵的救星出現了…
《今日,神之血洒落天穹》與"晦暗星河"系列橫空出世,AAPA與鼠巢兩個設定的結合居然能如此壯烈,我大愛這個系列,
Meltyland Nightmare與其他大佬恐怕不清楚自己帶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因為他們開創了一條先例,讓我知道我想走的路是有未來的,這份信心就是最好的催芽劑。
我在之後便全力投入創作中,星戰記史的幼芽迅速增長,我為它寫下了幾篇故事草稿,每篇都是朵逐步綻放的花,而隨著2020“殴打疯鸽”新人競賽的開展,第一朵花終於結果了,那是我以自稱"四年老屁股新人"的身分發布的系列首篇原創《第一次斯達歐倫克撤退戰》,它的發布與大量讀者帶來的正回饋使我充滿力量,也很感動,至少我的努力不再是白費力氣了,有了各位的支持,我真的相信星戰記史將如同一棵大樹般繼續成長茁壯。雖然後續為了申請標籤,我找了幾位退坑老友的作品來幫忙湊數,讓斯達歐倫克在時間上不再是首發了…
最後,星戰記史的時空背景還是很龐大的,它還有許多地方是不完整或不完美的,我甚至懷疑自己能否在有生之年寫完自己想寫的所有故事,畢竟我也不能算是個很厲害的寫手,還會咕咕咕,但我自信地認為它有長存於SCP基金會官網的潛力,如果未來有一天,有個寫手能夠從這個系列的設定中找到創作的熱情,或是以此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那麼,就有我建立這個中心頁並持續創作下去的必要了。
太陽系種族公民社會聯合政府(簡稱太陽系政府)是非窮舉眾議聯合(N.E.A.C)在西元2025到2060間達成一致通過,同意由SCP基金會領銜,對太陽系周遭星域內各政治實體與地方組織勢力進行整合與改組,因此而建立的中央政府,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唯一代表太陽系種族及其控制區域的政治實體,其疆域主要分為泡沫社會區、貿易航線區(商業殖民)、軍事奪占區(武裝殖民),但直到5k時代的大革命內戰結束後,除泡沫外的大片領土碎片化,多數小範圍區域宣告獨立或遭到系外文明奪占,以及大量新殖民地建立後成為新獨立政權,儘管於6k時代初期以統一戰爭恢復至原先七成的規模,但最終仍消亡於多場獵戶座懸臂大戰中。
太陽系政府的組織結構分為軍政與民生兩大部份,兩者間有著複雜的三權結構關係,分別由SCP基金會與N.E.A.C掌握,其權力由《三原則憲法》賦予。兩者的權力與職責劃分由軍政法與民生法定義,當兩法衝突時,軍政法優先。中央政府部門總部幾乎都設立於太陽系首府星區,極少數設立於其他直轄星球,其權力下放機構和結構對稱的地方政府遍佈其統治區域,但地方政府的組成往往會因各自的歷史進程和外在環境下之政治條件的不同,而產生更加多樣化且具獨特性的結構關係,只是整體上仍然對照於中央政府。
太陽系種族公民社會聯合政府 |
標誌 |
 |
政體 |
軍政體制包容下的多重政體結構 |
憲法 |
《“收容,控制,保護”三原則憲法》 |
成立時間 |
西元2050~2060年間的不同時間點 |
首府 |
太陽系星系區、地球團結號(流浪政府) |
政府首腦 |
O5議會 |
組成 |
O5-1~13 |
任命 |
各O5任內自定任命機制 |
議事場所 |
地球方舟太空站首區Site-SUN-01(定點)、O5團結號(機動) |
虛位元首 |
民意總理 |
任命 |
全公民直接民選 |
選制 |
多輪絕對多數制 |
立法機關 |
憲法 |
O5議會 |
軍政法 |
SCP基金會法務部 |
民生法 |
GOI協調會議、太陽系種族公民代表大會 |
行政機關 |
軍政 |
民生 |
SCP基金會本部與分部下轄部門 |
N.E.A.C加盟組織 |
行政首長 |
O5議會與分部管理層 |
N.E.A.C聯合理事會 |
司法機關 |
星際 |
星球與太空站 |
組織 |
O3法庭(SCP基金會)、調解與裁決委員會(N.E.A.C) |
星區法院 |
執行單位 |
SCPF法務部執法艦隊 |
地面司法特遣隊、大氣與引力內法警隊 |
軍事機關 |
基金會艦隊司令部 |
SCP基金會重要部門權限關係圖

部分中央民生組織圖

部分中央法律關係圖

成立
成立前
太陽系政府成立前,太陽系內處於嚴重的地方割據狀態,N.E.A.C對各勢力間的影響力極其微弱,其內部的各大加盟組織本身就是割據者,SCP基金會則是其中擁有最多星艦與控制區域的一方,在第一次太陽系內戰後,SCP基金會變得更加激進與軍事化,並主動與其對抗勢力進行了第二次太陽系內戰,以此確立了對太陽系政治局勢的主導地位。
太陽系政府的建立是為了解決第二次太陽系內戰引出的內部問題,以及源自第一次內戰的外部威脅,內戰後的N.E.A.C僅剩SCP基金會保有星際軍事力量,為避免再一次的內戰爆發,以及消弭其他GOI與民眾對於一個極端武裝政權出現的擔憂,SCP基金會主張成立一個整合各地方勢力並由各大組織分配行政職權的統一政府,同時一致對外面對卡拉恩叢族的入侵威脅,在多方勢力達成共識後,太陽系政府正式開始組建,其成立時間會因不同時間線的差異而有變化。
命名
組建初期,太陽系政府的正式名稱曾有著巨大爭議,其爭議來源於人類與非人種族的平等公民權,由於數名O5在2k時代初期奉行人類絕對主義,且堅持三原則中對"保護"一詞是守護人類未來的核心價值的解釋,這使得其主張以"泛人類太陽系政府"作為正式名稱,但基於太陽系內有著大量非人類居民,且基金會內部有著使用大量人形異常或非人種族的需求,因此SCP基金會在組建後期便放棄堅持這個主張。
"太陽系種族公民社會聯合政府"一稱源自N.E.A.C的內部共識,以展現對太陽系內所有知性種族的包容,以及做為太陽系已是一個整體的象徵,同時也強調此政府為N.E.A.C為太陽系居民的共同利益而建立,並非邦聯國家或任一國家形式,在不衝突的情況下,亦不會干預各方政府的領土治權與各大組織在各自職權範圍內的行政權。
標誌
以SCP基金會之盾,與其領銜代表的N.E.A.C的標誌,共同組合成太陽系政府的象徵標誌,SCP基金會強調這並非象徵威權,而是象徵其做為唯一擁有軍事力量的組織,有著保護太陽系全體公民的重要性職責,儘管這的確是爭議之舉。
沿革
民意總理
卡拉恩叢戰爭-鼠巢危機爆發(西元2.1~2.2k)
為應對卡拉恩叢族的侵略,大量資源傾斜至SCP基金會,以利其組建防禦艦隊,但由於戰爭初期的不順利,以及對威懾理論的認同,SCP基金會轉而開啟軒轅劍計畫,該機密計畫最終生產了搭載物理性現實抹消武器的軒轅劍級戰艦——神劍一至九號——並以此贏取了戰爭的勝利,儘管此舉也為其贏得相當的聲望與民意基礎,但也招致更大的反對聲浪,許多GOI對SCP基金會將其提供的資源轉作機密用途的做法感到反感,社會中對於基金會威權的抗議事件數量急遽攀升,除此內部壓力外,還有來自外部盟友的壓力,太陽系政府主要的星際盟友——奧托世聯盟——對基金會傳達了強硬態度,最終也迫使了基金會讓步,針對超級武器設立了明確的使用規範,並加設了由直接民選的民意總理一職,確保主要民意能夠直接加入政府決策層。
中央流浪政府與殖民地自主
鼠巢危機爆發-大擴張時期(西元2.2~3.4k)
鼠巢危機爆發前夕,伴隨太陽系境內的休謨指數雪崩般下落,太陽系政府首次發布全境緊急命令,中央政府機構全數轉移至地球團結號上,二十三艘分屬不同分部的團結號向不同方向展開征途,星系防禦艦隊被分組為多個遠征艦隊,配合團結號前往泡沫外環建立安全路線,此即史稱的鼠巢遠征。
為此,太陽系政府進行了暫時性結構改組,以適應星艦遊牧社會的生活模式,以及長時間的戰爭狀態,這一暫時性政府被稱為“流浪政府”。
流浪政府極端強化了SCP基金會對中央政府的掌控,尤其以基金會艦隊司令部的話語權最為龐大,該部門有權調動所有原先不屬於基金會管轄範圍的資源,以及對於未開發星球的優先殖民權也幾乎由其行使,此4A級部門僅向O5議會負責,除此之外,似乎只有與倫理道德委員會能夠命令與干涉其行動。
而作為接受基金會中央集權的交換,許多系外殖民地與部分團結號內部區域,幾乎都交予各個N.E.A.C加盟組織管理,基金會地方分部僅僅作為監管與異常收容單位活動,但事實上因基金會掌握絕對制空權與星際航空能力,因此在大多殖民地政府中仍擁有相當話語權。
區域性邦聯與中央聯邦政府
鼠巢停滯-全境統一(西元3.4~3.6k)
伴隨SCP基金會宣告鼠巢危機得到控制,並解除了超光速航行限制,不再被壟斷星際航空的各星政府得以更加密切地聯繫,地球團結號亦重返太陽系,從而解除流浪政府狀態,恢復正常運行的中央政府隨之號召眾殖民地星球,將彼此聯繫於一體,以相互扶持與抵禦外敵,區域性邦聯組織因而林立,中央政府則在內政上則成為了跨區域的統籌機構,對外仍保持武力擴張的強硬態度,形成了擁有數個邦聯星區的聯邦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邦聯星區彼此間的聯繫往往不如各自成員星球與太陽系中央的頻繁,單一星球上的不同殖民地群落甚至可以依公投結果加入不同的邦聯,即使其仍同屬於一個殖民地政府的管轄下。
形成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在於SCP基金會在這段時期依然是太陽系政府的領導組織,這不僅是其思想對社會文化深遠影響的體現,其長期在科研領域領先的威望地位,以及基金會艦隊千年來百戰百勝帶來的民意基礎,都是構成SCP基金會絕對統治地位的要素。
即使基金會在多個領域都形成了壟斷地位,對於非人種族也持開放態度,有許多被征服族在這一時期加入成為太陽系種族的一員,但過去的殖民地自主與自由的邦聯制也帶來了少數挑戰者,與之而來的戰爭被稱為“統一內戰”,除了塔隆尤獨立主義的盛行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與破碎教機械邦聯的“破碎內戰”,以及後續持續不斷的恐怖攻擊,但最終都沒有真正威脅到太陽系政府,反而加深了中央集權的改革趨勢,而破碎之神教三大教派依然是太陽系政府的擁護者,如同其他自地球2k時代存續的GOI一樣。
中央集權政府與殖民地主權競爭
全境統一-鎢帊冷戰-鼠巢危機結束(西元3.6~4.2k)
相對於小規模的內戰,太陽系政府在3k時代的主要威脅始終是系外文明的入侵,其中的嘉倫爾納人和薛林佛人甚至一度危及了基金會艦隊的不敗神話,將泡沫境內的多顆星球廢土化,但最終仍遭到擊敗。
外敵的入侵帶來的最終結果,即促使了《戰爭法》的設立,以及更徹底的中央集權改革,邦聯星區的獨立性被虛化,單顆或多顆星球被組成一個個統一的地方政府,這些地方政府在結構上幾乎等同於中央政府的權力下放機構,且都由一個SCP基金會地方分部協助管理,各大GOI此時更接近基金會的附隨組織,民意總理和民代大會形同虛設。
後世的許多歷史研究顯示,SCP基金會能不透過武力鎮壓,便達成如此統一的團結社會,依靠的其實是外在強敵的威脅,也就是位於獵戶座懸臂仙女側方向的鎢帊人。
當十四支夸倫艦團空前地達成一致,建立了不屈鎢帊,一個媲美太陽系政府的星際強權誕生了,鄰近的雙方對彼此都感到忌憚,並在峇迦格荷星爆發了一次衝突,即使當時泡沫社會的輿論認為基金會艦隊依然能夠在全面戰爭中獲勝,但雙方政府並沒有全面交惡,也沒有正式開戰,而是透過殖民地代理競爭,讓爭議星球上的雙方殖民者在沒有太空支援的前提下決出勝負,這一措施似乎成功地避免了全面星際戰爭的爆發,甚至在當地政府催生了領土比例代表制,來決定民意機構的議席分配,實現了太陽系種族與鎢帊種族共治同一殖民地的奇景。
絲路型泡沫外殖民地群帶與民主化政策
泛沃斯空間引擎問世-絲路殖民風潮-行至天明事件-絞肉機戰爭(西元4.2~5.6k)
鼠巢現象在4.2k年間正式宣告成為歷史,太陽系的休謨指數終於穩定於常態水平,異常項目的數目首次下降,不久後,泛沃斯氏超維度空間引擎的問世正式開啟大規模星際航行貿易的可能性,在泰爾讓2星團的奧托世聯盟與鎢帊政權的關係保持向好的前提下,絲路貿易計畫被執行,數條貿易航線被逐一開發,冒險隊也發現在航線的幅射區和間隙中有著大量宜居星球,為了保證航線的安全與貿易利潤,橫跨數光年的多個殖民地群帶起來被建立。
絲路計畫下建立的這些殖民地,有著與泡沫社會綁定極深的球團狀泡沫內殖民地極大的不同,其地方政府往往都是基金會艦隊控制下的軍政府,民生方面亦幾乎由MC&D等大型商業集團壟斷,但在遠離太陽系政府的政治中心的地利上,。